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重磅|券商資管兩大新趨勢 轉型的岔路口誰是王者

■ 去通道、回歸主動管理本源的監管要求, 讓券商資管站在轉型的岔路口。 哪些券商資管趁勢成長壯大?哪些過往的明星資管就此沉淪?哪些券商又擅長權益類投資?《投資者報》描繪出券商資管行業的全景圖

■ 2017年, 中信證券以1.6萬億元位居券商資管規模第一, 堪稱業界當之無愧的王者;資管業務淨收入前五名依次為:中信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東方證券

■ 從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來看, 今年一季度, 債券投資收益最高的五家券商分別為:太平洋證券、華西證券、華龍證券、網信證券及中航證券;偏股型前五名為:上海證券、華林證券、華福證券、五礦證券及中郵證券

■ 券商轉型有兩條路徑可尋, 一是取得公募牌照, 發展公募產品;二是將資產證券化作為發力點

《投資者報》記者 張海雲

自資管新規出臺以來, 在行業去通道、降杠杆因素的影響下, 狂飆突進的券商資管發展有所放緩。

截至今年2月底, 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16.58萬億元, 而去年一季度末, 券商資管規模一度高達18.77萬億元, 近一年時間內整體規模縮水兩萬多億元, 去通道效果明顯。

受中美貿易戰以及美國制裁中興通訊等因素影響, 有消息稱, 資管新政會推遲公佈時間, 但是從哪些近兩年的監管思路來看, 資管去通道化已成為必然, 過去依靠牌照優勢沖規模、獲得收入的模式難以為繼。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中也明確提到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券商資管在飛速發展5年之後, 到了必須轉型的岔路口。

外部監管環境的變化, 導致券商資管的重心愈發傾向主動管理產品, 各家券商主動管理規模得到明顯提高,

而撐起券商資管半壁江山的定向資管計畫迅速瘦身。 那麼各家券商依靠哪些舉措塑造主動管理能力?在轉型的當口, 哪些券商資管趁勢能成長壯大?哪些過往的明星資管就此沉淪?哪些券商又擅長權益投資?《投資者報》通過本文為投資者呈現券商資管全景圖, 在投資或者融資決策時, 提供一定的參考。

1

規模PK:

中信證券堪稱當之無愧的王者

對於資產管理公司來說, 規模是其實力的一種證明方式。 首先來看券商資管包括通道業務在內的全口徑規模。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 中信證券以1.6萬億元位居2017年券商資管規模第一, 是目前唯一資管規模超過1萬億元的券商, 堪稱當之無愧的王者。 華泰證券資管、國泰君安資管、申萬宏源則分列第二、三、四名,

資管規模均超過7000億元。

從管理人資管規模分佈情況看, 截至2017年底, 除中信證券外, 7家券商資管規模介於5000億元~8000億元之間;3000億元~5000億元的僅有3家;剩餘的10家位於2000億元~3000億元之間。

不過由於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兌、嚴禁監管套利和多層嵌套,

引導資產管理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 主動管理規模更能體現券商資管的投資實力。

排名第一的仍然是中信證券, 去掉近萬億的定向資管, 主動管理規模仍然剩下6231億元, 排名遙遙領先。 其次是廣發證券、國泰君安, 主動管理規模均超過3000億元。 華泰證券和華融證券分別管理2402萬億元、2005億元, 位列第四、五名。

此外, 中銀國際、中信建投、中泰證券資管、申萬宏源、中金公司、光大證券資管公司以及東方證券資管公司主動管理規模也均超過1000億元。

如果按照占比的話, 華融證券、中泰證券資管以及廣發證券資管三家公司的主動管理規模占總規模超六成, 這些公司抵禦“去通道”“去杠杆”風險的實力比較強。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總規模排名前20中的華福證券、江海證券、安信證券未入選主動管理前20,說明這些公司以通道業務為主,恐怕在監管風暴中深受負面影響。

2

淨收入PK:

華西、海通驚豔 東北、長城掉隊

對於券商資管來說,不管管理規模有多大,最終要落實到收入和利潤上。目前上市券商年報披露完畢,我們以旗下的資管淨收入來分析各個券商的實力。

根據Wind披露的年報資料,近40家券商公佈了資管業務淨收入。2017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超過10億元的有9家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以及光大證券,收入分別為:57億元、39.8億元、23.1億元、21億元、19.8億元、17.8億元、16億元、11.5億元以及11億元。

基於龐大的管理規模,在收入方面,中信證券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領先第二名17億元。廣發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等資管淨收入和管理的規模排名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東方證券主動管理規模排名在10名之外,其淨收入躋身前五,這主要因為公司權益類產品收益能力排名行業前列。Wind資料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東方證券資管以27%的收益率位元列近一年產品排名的冠軍,一季度同樣實現了2%的收益,跑贏了大盤。

如果從淨收入增長率來看,A股上市券商中華西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東方證券以及方正證券五家券商成績最驚豔,淨收入分別為:9173萬元、21億元、23億元、19.8億元以及2.9億元,同比增長17倍、2.6倍、1.22倍、1.21倍以及0.69倍。對於資管收入的增加,海通證券在年報中稱,公司主動壓縮通道業務規模,業務全面向主動管理轉型,其集合類產品投資業績排名位於同類產品前24%,因此收入、利潤都實現了較快幅度的增長。在激烈競爭的券商資管市場,不進則退,東北證券、西南證券、興業證券、國泰君安、南京證券以及中投證券等券商的資管收入均縮水了兩成多。其中,東北證券資管收入甚至滑坡四成。

東北證券旗下的資管公司為東證融匯,2017年淨收入為2.08億元,同比下降40%。對於東北證券來說,資管公司的收入貢獻通常占到一半。這家公司2017年利潤降幅也超過四成。東北證券在年報中稱,主要原因為規模縮水,從2016年年末的952億元減少至884億元,減少了7%。但是記者注意到,除了規模縮水,投資業績不如人意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Wind資料顯示,2017年東證融匯存續的產品中有兩成發生了虧損。

3

收益PK:

債券型太平洋領銜 偏股型東證冠軍

券商的主動管理產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集合理財產品,考驗他們最主要的指標則是投資收益率。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第一季度,A股走勢跌宕起伏,市場風格頻繁轉換,受A股和海外市場震盪行情影響,權益類基金業績普遍表現不佳,而債券市場一掃去年陰霾,相關產品表現不錯。

Wind資料顯示,截至一季度末,納入統計,其有望成為券商資管業務的未來發力點。此次《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對“資產管理產品”的定義中不包括ABS,因此ABS不受杠杆和嵌套等相關規定限制。在非標資產被動收縮的壓力下,ABS可能成為非標轉標途徑。

另一方面,打破剛性兌付、消除監管套利後資管業務可能向正規金融機構回流。打破剛性兌付後,銀行理財超額固定收益的制度紅利不再,產品淨值化有利於券商、基金等專業資管機構。此外,新政明確資產管理業務屬於特許經營業務,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其中,除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或將屬於“國家另有規定”的情形外,其餘各類地方金融資產交易所、P2P公司、各類互聯網或線下財富管理公司預計均無法再開展資管業務。各類機構資管業務有望向券商、基金子公司回流。華寶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預計,ABS將迎來發展機遇。

總體來看,對於通道規模占比較大的券商資管來說,本輪金融供給側改革也將深刻影響券商資管的格局。在行業向全面淨值化轉型的變局下,能夠主動變革、提前佈局主動管理的券商有望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總規模排名前20中的華福證券、江海證券、安信證券未入選主動管理前20,說明這些公司以通道業務為主,恐怕在監管風暴中深受負面影響。

2

淨收入PK:

華西、海通驚豔 東北、長城掉隊

對於券商資管來說,不管管理規模有多大,最終要落實到收入和利潤上。目前上市券商年報披露完畢,我們以旗下的資管淨收入來分析各個券商的實力。

根據Wind披露的年報資料,近40家券商公佈了資管業務淨收入。2017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超過10億元的有9家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以及光大證券,收入分別為:57億元、39.8億元、23.1億元、21億元、19.8億元、17.8億元、16億元、11.5億元以及11億元。

基於龐大的管理規模,在收入方面,中信證券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領先第二名17億元。廣發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等資管淨收入和管理的規模排名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東方證券主動管理規模排名在10名之外,其淨收入躋身前五,這主要因為公司權益類產品收益能力排名行業前列。Wind資料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東方證券資管以27%的收益率位元列近一年產品排名的冠軍,一季度同樣實現了2%的收益,跑贏了大盤。

如果從淨收入增長率來看,A股上市券商中華西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東方證券以及方正證券五家券商成績最驚豔,淨收入分別為:9173萬元、21億元、23億元、19.8億元以及2.9億元,同比增長17倍、2.6倍、1.22倍、1.21倍以及0.69倍。對於資管收入的增加,海通證券在年報中稱,公司主動壓縮通道業務規模,業務全面向主動管理轉型,其集合類產品投資業績排名位於同類產品前24%,因此收入、利潤都實現了較快幅度的增長。在激烈競爭的券商資管市場,不進則退,東北證券、西南證券、興業證券、國泰君安、南京證券以及中投證券等券商的資管收入均縮水了兩成多。其中,東北證券資管收入甚至滑坡四成。

東北證券旗下的資管公司為東證融匯,2017年淨收入為2.08億元,同比下降40%。對於東北證券來說,資管公司的收入貢獻通常占到一半。這家公司2017年利潤降幅也超過四成。東北證券在年報中稱,主要原因為規模縮水,從2016年年末的952億元減少至884億元,減少了7%。但是記者注意到,除了規模縮水,投資業績不如人意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Wind資料顯示,2017年東證融匯存續的產品中有兩成發生了虧損。

3

收益PK:

債券型太平洋領銜 偏股型東證冠軍

券商的主動管理產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集合理財產品,考驗他們最主要的指標則是投資收益率。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第一季度,A股走勢跌宕起伏,市場風格頻繁轉換,受A股和海外市場震盪行情影響,權益類基金業績普遍表現不佳,而債券市場一掃去年陰霾,相關產品表現不錯。

Wind資料顯示,截至一季度末,納入統計,其有望成為券商資管業務的未來發力點。此次《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對“資產管理產品”的定義中不包括ABS,因此ABS不受杠杆和嵌套等相關規定限制。在非標資產被動收縮的壓力下,ABS可能成為非標轉標途徑。

另一方面,打破剛性兌付、消除監管套利後資管業務可能向正規金融機構回流。打破剛性兌付後,銀行理財超額固定收益的制度紅利不再,產品淨值化有利於券商、基金等專業資管機構。此外,新政明確資產管理業務屬於特許經營業務,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其中,除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或將屬於“國家另有規定”的情形外,其餘各類地方金融資產交易所、P2P公司、各類互聯網或線下財富管理公司預計均無法再開展資管業務。各類機構資管業務有望向券商、基金子公司回流。華寶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預計,ABS將迎來發展機遇。

總體來看,對於通道規模占比較大的券商資管來說,本輪金融供給側改革也將深刻影響券商資管的格局。在行業向全面淨值化轉型的變局下,能夠主動變革、提前佈局主動管理的券商有望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