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興事件,不會影響中國公司走出去

對此, 中興公司4月20日表示, 不放棄談判解決問題。 美國對中興公司的這一制裁, 發生在中美貿易糾紛的敏感時隔, 這引起了中國國內的廣泛猜測。

中國社交媒體上很多聲音認為, 雖然中興此次被美國制裁有其自身原因, 但美國此舉並非針對中興那麼簡單, 美國有打擊中國高新技術製造業的目的在其中。

此猜測不無道理。 中興公司2017年銷售額近170億美元, 其網路通信技術產品因為相對物美價廉, 以及其服務的高效與耐心, 在不少國家廣受歡迎, 尤其是一些發展中國家。

這些國家由於基礎設施落後, 發展水準比較低, 產業配套稀缺, 國際通信公司如果進入利潤率低風險卻很高。 因此美歐的通信網路公司, 並沒有太大興趣開拓此類市場, 比如非洲大陸的一些國家。 但是中興公司願意進入這些市場, 對環境的高度適應能力使得中興公司能夠將其產品在全球不少地區拓展。

實際上, 這才是中興等中國企業多年來在海外做得風生水起的真正原因。

這次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的制裁, 如果沒有其他變化的話, 將持續7年時間, 會對中興構成比較嚴重的衝擊, 對中興公司的一些全球專案造成不利影響。 但是, 美國單邊的制裁對中國此類企業的獨特競爭優勢, 也就是在基礎設施落後、高風險環境中開拓的能力, 卻不會有多少影響。

如果把眼光放長遠一些, 美國此舉對中國企業也是一記警鐘, 有利於中國企業在未來的全球拓展中, 更為成熟地防範來自美國的政治風險。 這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是對美國政治與政策的變化, 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儘量做好合規工作;更重要的一點是,

中國企業應該更加重視核心技術的開發, 努力擺脫對美國技術的過度依賴。 從中興事件來看, 美國人有著嫺熟的手腕, 來從這種不對稱的依賴中獲取更多利益。

因此, 長遠來看, 中興事件不會妨礙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更不會妨礙其他國家的合作夥伴, 對中國公司服務與產品的需求。 中國公司將一如既往地, 繼續在有需求的地方提供產品與服務。 過去一段時間的事實證明, 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 都極大受益於中國公司的努力。

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以及2010年的歐債危機, 一度讓全球經濟遭遇重大衝擊。 在隨後而來的全球克服危機的努力中, 中國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 包括中興這樣的中國企業,

在美歐公司不願前往的商業環境中, 創造了新的市場與需求。

比如中興公司的重要市場之一, 非洲地區, 過去4年來接入互聯網的用戶數量增長了20倍, 手機用戶數量也不斷增加。 正是這些看起來微觀的努力的不斷疊加, 構築了今天世界經濟復蘇的真正動力。

可惜, 在西方輿論中, 中國公司極其不易的開拓, 以及其對世界經濟的貢獻, 並沒有得到公正的評價。 反之, 各種偏見與過分嚴厲的對待, 倒是時常發生。

一直在追趕路上的中國公司, 應該不會因為此次中興事件而信心受挫。 相反, 他們會愈戰愈勇、迎難而上, 因為他們最能理解, 當今世界諸多的發展中國家對發展與繁榮的巨大渴望。

(作者為國際銳評評論員 李木橋)

歡迎發表評論, 期待您的真知灼見!

【長按點擊下圖“國際銳評”二維碼, 存儲到手機, 然後點擊微信掃一掃, 選擇“從相冊選取二維碼”, 再選中剛剛存下的的二維碼, 即可瞬間訂閱“國際銳評”公眾號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