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拜騰概念車中國“首試” 這分明是裝上輪子的“智能手機”!

第一次看到那些連車標都不認識的電動車, 我們大多會被那沒有“大嘴”的臉龐所吸引, 造型略顯奇特的它們就像是汽車圈中的異類。

只因為我們還未能清晰預見, 但卻又必將到來的電動時代, 它們的存在似乎才有了合理性。

有些類似“存在即合理”的意味, 而為了引領時代或是被這個時代認可, 它們又玩起了“概念”風。 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帶來無限可能的基礎之上, 充分發揮人類想像力的造車新勢力們,

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又一個智慧互聯、共用出行、無人駕駛的未來出行方式。

FF91、遊俠、奇點、蔚來等例子比比皆是。 但造車絕非易事, 涉及產品(車型)、生產(工廠、資質)、供應鏈(供應商、合作夥伴)、銷售、資金等各個環節都需要經過多方考量, 沒一定的實力很容易被時代淘汰。

如今, 我們在這個領域又迎來了另一位新夥伴——拜騰。 就是在2018年開年盛會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 沒有被一眾高科技展品所埋沒, 反倒通過BYTON Concept概念車刷屏的那個造車新勢力。

回到中國本土後的拜騰, 延續了此前高關注度的勢頭,

它不僅將在3天后的北京車展為我們展示這款新車, 甚至, 還在前不久與一汽集團完成了B輪戰略投資的框架合作協定簽約。

作為汽車行業的參與者, 我祝賀拜騰, 同樣也非常期待它在接下來的表現。

但作為一名潛在的電動車消費者,

我依舊持有質疑的態度。

在接到BYTON Concept概念車中國首試的邀請之後, 更是迫不及待的想在大家的質疑聲中, 更加清晰地瞭解這款新車。

85%的量產車

本以為迎來了BYTON Concept概念車的中國首試, 但現實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打亂了節奏, 動態試乘環節也只好作罷, 靜態體驗才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不過, 也正是這突如其來的改變, 才讓我靜下心來認真地審視這款“概念”十足的新車。

總的來說,除了在外觀上被賦予智慧交互元素之外,BYTON Concept概念車還用充滿個性的前臉、隱藏式車門把手和隱形天線,營造出了簡潔、優雅的氣質。

延伸到座艙尾部的流線車頂及D柱的鏤空設計,在大幅提升整車空氣動力學表現的同時,也讓它看起來更像是一款跨界車。

看得見的49英寸螢幕與看不見的智慧互聯

49英寸大屏是BYTON Concept概念車標新立異之處,然而,足夠酷炫它也引發了大夥的質疑。

大螢幕高度是否會影響視野?碰撞後是否會對車內乘客造成二次傷害?夜間行車是否會影響駕駛者視線與注意力?法規校核能通過嗎?

起初,我也是帶著這樣的疑問而來,但在實際體驗與交流之後,逐漸打消了這份顧慮。因為對一切企業尤其是車企來說,安全始終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最終的量產車一定是在滿足安全法規的基礎上上路的。目前大夥兒對於新車的質疑之處也都是工程師們早就想到的,接下來,我們只需靜候量產車的到來即可。

通過翻動、滑動、抓取、拖拽、“ok”等常用的“手勢”,位於主駕駛位的體驗者能夠將一部視頻拖拽給位於副駕的體驗者,而位於副駕的體驗者也能夠通過同樣的方式將視頻“拖拽”到後排共用屏當中。

位於主駕駛位的體驗者可以將BYTON Concept的前排座椅向內偏轉12°,從而令前後排乘客在交流時更加便利。

總的來說,全新配色的概念車在外觀上更加吸引人,但這並不是它的全部。坐進車內,一個充滿未來感的拜騰逐漸照進了現實,能夠感受到的,是一個打破傳統造車與設計理念的有趣品牌。

它並不像其它概念車那般天馬行空,新車上的很多亮眼且實用的功能,比如中控大屏、方向盤上的螢幕等都會在量產車上得到保留。

體驗過程雖然短暫,但我們卻也收穫滿滿,甚至打消了此前對於BYTON Concept概念車的某些顧慮,同時,也更加期待在北京車展與它再次相遇。

雖然這次並沒有進行動態體驗,但未來量產車的一些資訊值得大家注意:

新車的0-100km/h加速時間在6秒內;

後驅版本車型採用71kWh的電池組,總功率200kW,四驅版本採用95kWh的電池組,前輪150kW電動機,後輪上為200kW電動機,續航里程分別為400km和500km;

車輛在快充模式下,30分鐘可充滿80%的電量;

具備L3等級的自動駕駛,未來可升級至L4級自動駕駛;

預計售價在40,000-45,000美元之間(30萬人民幣左右);

頭條說:2017年可謂是新勢力造車企業的發力之年,蔚來、君馬和奇點都先後推出了自己的首款量產SUV,再此之中,同樣備受矚目的拜騰動作好像慢了點。

不過好飯不怕晚,拜騰通過智慧化走在了競爭對手之前。而在首款可駕駛樣車BYTON Concept發佈後,我們似乎看見了一個不太像車的電動車,它顯然也不是我認識的汽車,BYTON Concept更像是一部裝有四個輪子的智能手機。當然,這也是它與其它造車新勢力的不同之處。

而在這之後,除了世界上又多了一款“B”字標的汽車品牌之外,它更多的是想對外展示自身的數字會客廳概念,同時,表達出自身對於未來出行的態度。在核心技術為前提的當下,不斷以概念衝擊我們想像力的拜騰或許真的能殺出重圍,撐起電動車的一片天也說不定。

總的來說,除了在外觀上被賦予智慧交互元素之外,BYTON Concept概念車還用充滿個性的前臉、隱藏式車門把手和隱形天線,營造出了簡潔、優雅的氣質。

延伸到座艙尾部的流線車頂及D柱的鏤空設計,在大幅提升整車空氣動力學表現的同時,也讓它看起來更像是一款跨界車。

看得見的49英寸螢幕與看不見的智慧互聯

49英寸大屏是BYTON Concept概念車標新立異之處,然而,足夠酷炫它也引發了大夥的質疑。

大螢幕高度是否會影響視野?碰撞後是否會對車內乘客造成二次傷害?夜間行車是否會影響駕駛者視線與注意力?法規校核能通過嗎?

起初,我也是帶著這樣的疑問而來,但在實際體驗與交流之後,逐漸打消了這份顧慮。因為對一切企業尤其是車企來說,安全始終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最終的量產車一定是在滿足安全法規的基礎上上路的。目前大夥兒對於新車的質疑之處也都是工程師們早就想到的,接下來,我們只需靜候量產車的到來即可。

通過翻動、滑動、抓取、拖拽、“ok”等常用的“手勢”,位於主駕駛位的體驗者能夠將一部視頻拖拽給位於副駕的體驗者,而位於副駕的體驗者也能夠通過同樣的方式將視頻“拖拽”到後排共用屏當中。

位於主駕駛位的體驗者可以將BYTON Concept的前排座椅向內偏轉12°,從而令前後排乘客在交流時更加便利。

總的來說,全新配色的概念車在外觀上更加吸引人,但這並不是它的全部。坐進車內,一個充滿未來感的拜騰逐漸照進了現實,能夠感受到的,是一個打破傳統造車與設計理念的有趣品牌。

它並不像其它概念車那般天馬行空,新車上的很多亮眼且實用的功能,比如中控大屏、方向盤上的螢幕等都會在量產車上得到保留。

體驗過程雖然短暫,但我們卻也收穫滿滿,甚至打消了此前對於BYTON Concept概念車的某些顧慮,同時,也更加期待在北京車展與它再次相遇。

雖然這次並沒有進行動態體驗,但未來量產車的一些資訊值得大家注意:

新車的0-100km/h加速時間在6秒內;

後驅版本車型採用71kWh的電池組,總功率200kW,四驅版本採用95kWh的電池組,前輪150kW電動機,後輪上為200kW電動機,續航里程分別為400km和500km;

車輛在快充模式下,30分鐘可充滿80%的電量;

具備L3等級的自動駕駛,未來可升級至L4級自動駕駛;

預計售價在40,000-45,000美元之間(30萬人民幣左右);

頭條說:2017年可謂是新勢力造車企業的發力之年,蔚來、君馬和奇點都先後推出了自己的首款量產SUV,再此之中,同樣備受矚目的拜騰動作好像慢了點。

不過好飯不怕晚,拜騰通過智慧化走在了競爭對手之前。而在首款可駕駛樣車BYTON Concept發佈後,我們似乎看見了一個不太像車的電動車,它顯然也不是我認識的汽車,BYTON Concept更像是一部裝有四個輪子的智能手機。當然,這也是它與其它造車新勢力的不同之處。

而在這之後,除了世界上又多了一款“B”字標的汽車品牌之外,它更多的是想對外展示自身的數字會客廳概念,同時,表達出自身對於未來出行的態度。在核心技術為前提的當下,不斷以概念衝擊我們想像力的拜騰或許真的能殺出重圍,撐起電動車的一片天也說不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