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尹小林家譜館:彙聚于湘,轉歸京華(下)韋力撰

巧合的是, 尹小林告訴我的藏譜之地竟然距我的書庫不足兩公里。 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緣份, 然而找到此地卻費了些周折, 我開車載上馬驥先生在路上邊走邊打問, 但還是走錯了兩條街。 當我們找到他的藏譜之地時, 兩人同時感慨:“環境太漂亮了。 ”

院落簡稱

院中主樓

這是一個獨立的院落, 院落的占地面積很大, 從外觀看, 這裡的建造手法乃是典型的北方園林, 其名稱為“北京國家數位出版基地”。

其懸掛的大牌子上寫著“北京國數”的簡稱, 登記入院, 眼前所見全是亭臺樓閣, 而正門的回廊全部用粗壯的圓木建造。 馬驥認為這樣的建造手法不如江南園林, 尤其不如蘇州園林那樣的秀美。 而我則以江南小女與關東大漢如何比美來回擊之。

用料粗壯

一樓還有這樣的匾額

進入樓中, 裡面的裝修手法則是後現代味道, 這與樓體的外觀形成了刻意的反差。 而二樓最顯耀的位置則是尹小林的公司所在。 在門口給尹先生打電話, 其未曾接聽, 恰好有工作人員進入, 我與馬兄想尾隨,

此人馬上說:“你們是找尹總吧。 ”看來, 到這裡的陌生人都是沖著尹小林所來者。 我們點頭稱是, 而後進入其公司。

室內裝修與外觀的反差

並立著六個名稱

在門口我注意到, 這裡懸掛著六塊牌子, 除了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外, 排在正面的則是國學網, 而後讓我關注者當然是“元典方策圍棋會館”。 看來, 尹先生將其公司搬到了這裡, 而非我想像的那樣:這裡只是他的書庫。

拆箱後的家譜

還未打開封條

我大約與尹小林有三年未曾見面,今日相見感覺其風貌依舊,只是臉上略顯疲態。他告訴我說,公司在三年前就遷到了這裡。我在這寬大的區域內,首先看到了擺在中廳的一排排敞開的書箱。尹小林說,這就是何光嶽家譜的一部分,他們正在清點編目。

中式裝修

新印的線裝書

看到這些線裝書,我馬上有翻閱的欲望,尹小林則帶著我先參觀他的新公司。從面積上講,我感覺這裡比以前大出了十倍,而在裝修上則更近於簡約中式風。其辦公室的正前方為該院落的正中位置,而其後方則是一處人工建造的假山。山上堆放著不少太湖山,還有一座仿古小亭,尹小林介紹稱這裡的建造手法乃是仿造隋唐風格。如此優美的辦公環境,的確符合“國學”二字,我讚歎其公司此次搬遷可謂鳥槍換炮,而尹小林本人顯然對這裡也頗為滿意。

後側寬闊的露臺

後花園冬景

寒風凜冽

他打開後門讓我們站在寬大的露臺上欣賞著這座美麗的後花園,這天是2018年1月27日,乃是真正的數九寒天。在這樣的時段裡後花園當然景色蕭殺,這讓我找不到言詞來揶揄馬驥兄。而一股股的西北風則很快把我們吹進了室內。

整修之中

另一個房間的精裝書

國學公司每個房間都有整排的書架,尹先生帶著我二人一一參觀,而其中一間透明之屋則擺放著不少的線裝書。尹小林說,這就是當年楊成凱先生指點他所買之物。而我對這些線裝書的興趣顯然比家譜要大。於是仔細看這些線裝書所寫的側簽,可惜的是,這些側簽只寫書名不寫版本,我只能靠自己的經驗來大致判斷這些書是哪個版本。從書名上看,這些線裝書有不少均為楊先生偏愛之物,還有一些書顯然不能入楊先生之法眼。我指著幾部書,跟尹小林說,這些書一定不是楊先生讓你買的。尹小林笑了起來,他說這些書是自己的偏好,儘管楊先生認為版本價值不大,他還是將其買了回來。

箱內的家譜

舉行儀式的橫幅還在

而後接著參觀了另外幾個房間,每屋所藏之書各有特色。尤其影印本的《四庫全書》整面牆的擺在那裡,的確氣勢逼人。而更有意思者,這些房間的名稱也全都是以《四庫全書》七閣來命名,這也可見尹小林對書的摯愛到了何等之程度。

每個房間以四庫七閣來命名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看到有兩個房間內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從何光嶽那裡買回之書。尹小林告訴我,他買下者不僅是何光嶽的家譜,同時包括每間房內所藏之物,而其中還包括數量不小的地契和告示,這也同樣是第一手歷史史料。

分類翻閱

地契

參觀完畢後,尹小林帶我二人來到了客廳,我當然急不可耐地想聽他講述他是如何將這批家譜拿到手者。顯然尹先生比我有耐性,他讓我二人坐在那裡先吃水果喝茶,而後用投影的形式向我二人講述得書的經過。而在這裡我又看到了何光岳先生,雖然此時所見是照片,但他在漫天飛雪的家中照顧我取暖的情形又晃若是昨日剛剛發生者。

仔細整理

書口的字跡

尹小林說,他買這批家譜不是一時衝動,而是陸陸續續談了近三年之久。他說早在何光嶽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聽聞到家譜要出讓之事。這個消息的來源乃是得自尹先生的一位同學。當時那位同學透過關係到何光岳那裡查自己家的家譜,因為查找的不容易,朋友感歎說,如果尹小林買下來,他再翻看起來就方便多了,而這句感慨讓尹小林動了心。

何光嶽去世後,尹小林跟著同學前往何家,在那裡見到了何光岳的女兒,其女兒告訴他們說,何光嶽的家譜數量大約是五萬冊。尹小林並未清點,他就與對方簽了合同,因為那時尹小林的國學時代文化公司剛剛登上了新三板,那個時段股市很火,而國學公司的股價已經達到每股15元,故而尹小林覺得定向增發一批股票很容易籌到買家譜之錢,所以他完全沒有跟對方討價還價就簽下了合同。沒想到的是,簽合同後的一個多月,也就是2015年6月26日中國股市發生了股災,定向增發這件事無法再進行,故而買家譜之事只好停了下來。

不知是什麼寶石

到了2016年,尹小林依然沒有籌到錢,雖然他跟何光岳的女兒也有聯繫,但大家都未談到這件事,顯然何的女兒也瞭解股市的變化令尹先生籌錢很難。但因為尹小林所出買書之價最高,所以其他人即使與之接洽恐怕也難以談成。這批家譜沒有賣給他人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尹先生為首都師範大學國學傳播研究院副院長,這樣的身份讓何的女兒更為信任。

然而到了2017年春節,何的女兒打電話給尹先生稱,湖南省圖書館派人來評估這批家譜,其讓尹先生確認到底買還是不買。面對此況,尹小林進行了仔細地思索,他覺得托了這麼長的時間家譜仍在,這說明他跟此批家譜有緣,但公司的確拿不出這樣一筆閒錢,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籌資以個人名義買下。

石印本的棋譜

因為之前所簽合同寫明數量是五萬冊,而實際清點與之有差距。經過商議,何光岳所藏的平裝書以及書樓內的一些物品也一併包括在了合同之內,更為重要者,何的女兒對尹小林很信任,她同意分期付款。故尹先生只支付了部分定金,更為難得者,何家並沒有讓尹小林找尾款擔保人,而直接打包裝箱就將這批書運到了北京。

《四庫全書》

壯觀

對於何光嶽的藏書,尹小林也承認其中的家譜有不少是殘本,但他特別能夠理解何光嶽的瘋狂。他說通過整理書能夠感覺到,何光嶽研究某一個問題就會將相關著述一網打進。比如他有一度研究對聯,僅對聯方面的相關出版物,何光嶽就買到了五架之多。何的女兒跟尹小林說,父親想買什麼東西就會不擇手段。所以尹小林認為何光嶽的這些藏書其價值正在這裡。

此間屋也有堆放

對於這批書的搬運,當然是一個大工程。尹小林說,搬家公司總計來了六個人連幹了三天。當時尹小林帶去了四百張封條,沒想到的是線裝書都沒封完就用完了,而何家為了運這批書僅定制包裝箱就花了一萬多。當時因為運輸的車太大開不進院內,所以搬家公司是用小車倒到院外再二次裝車,可見為了運這批書費了不少的氣力。最終這批書裝上了大車,總計有三十多噸。即便如此,還是有些書未曾裝下,故剩餘的部分通過物流公司運了回來。而何家人又特意壓車將書送到了北京,並且在當晚在一些專家的見證下當場拆開了一號箱。當時就是請我去做這樣的開箱見證,可惜我沒能趕到。

會客室

尹小林認為,這批家譜數量之多應當是中國私藏第一,而後我提到了勵雙傑先生,但尹先生對勵雙傑所藏之譜並不瞭解。尹小林稱,他在這批譜運到之前,也聽到一些資訊,因為有人告訴他,鄭州建立了一家中國家譜博物館,號稱藏有家譜十萬冊。這件事讓尹小林聽到後徹夜難眠,因為有這麼大數量的家譜收藏,那麼他所買下的何光嶽家譜就不再具有獨特的價值,於是他轉天就跑到鄭州去看那家家譜博物館。他看完後大感放心,因為這家博物館僅藏有幾十部線裝古譜,這與何光岳所藏差得很遠。

又看到了何光嶽

我仍然好奇于尹小林為什麼下這麼大決心將此批家譜買了下來,而尹小林則告訴我家譜是傳統文化的DNA,通過家譜可與基因檢測相結合,對歷史文化傳承有很大的作用。以往的歷史記錄下來者大多是名人,而家譜不同,無論有名沒名都會記錄下來,這對基因檢測十分重要。而馬驥也認為這樣的檢測有著巨大的需求量,他講到了自己的家族,他說馬姓的族譜已經斷了一百多年,而今要做續譜就變得十分困難。而尹小林認為,家譜中還有著特別的文化現象,比如家規家訓、陰宅風水等等,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我則從收藏角度感慨於這批家譜的遞傳,如果該批家譜是被湖南省館買下,那麼這批家譜的流傳故事就此會戛然而止。如今,此譜到了尹小林這裡,最終這批家譜會流向哪裡,可以給人豐富的想像空間。總之,這個故事又可以繼續地講下去了。馬驥先生想著家族的續譜,而我則惦念著這個故事的後續。

拆箱後的家譜

還未打開封條

我大約與尹小林有三年未曾見面,今日相見感覺其風貌依舊,只是臉上略顯疲態。他告訴我說,公司在三年前就遷到了這裡。我在這寬大的區域內,首先看到了擺在中廳的一排排敞開的書箱。尹小林說,這就是何光嶽家譜的一部分,他們正在清點編目。

中式裝修

新印的線裝書

看到這些線裝書,我馬上有翻閱的欲望,尹小林則帶著我先參觀他的新公司。從面積上講,我感覺這裡比以前大出了十倍,而在裝修上則更近於簡約中式風。其辦公室的正前方為該院落的正中位置,而其後方則是一處人工建造的假山。山上堆放著不少太湖山,還有一座仿古小亭,尹小林介紹稱這裡的建造手法乃是仿造隋唐風格。如此優美的辦公環境,的確符合“國學”二字,我讚歎其公司此次搬遷可謂鳥槍換炮,而尹小林本人顯然對這裡也頗為滿意。

後側寬闊的露臺

後花園冬景

寒風凜冽

他打開後門讓我們站在寬大的露臺上欣賞著這座美麗的後花園,這天是2018年1月27日,乃是真正的數九寒天。在這樣的時段裡後花園當然景色蕭殺,這讓我找不到言詞來揶揄馬驥兄。而一股股的西北風則很快把我們吹進了室內。

整修之中

另一個房間的精裝書

國學公司每個房間都有整排的書架,尹先生帶著我二人一一參觀,而其中一間透明之屋則擺放著不少的線裝書。尹小林說,這就是當年楊成凱先生指點他所買之物。而我對這些線裝書的興趣顯然比家譜要大。於是仔細看這些線裝書所寫的側簽,可惜的是,這些側簽只寫書名不寫版本,我只能靠自己的經驗來大致判斷這些書是哪個版本。從書名上看,這些線裝書有不少均為楊先生偏愛之物,還有一些書顯然不能入楊先生之法眼。我指著幾部書,跟尹小林說,這些書一定不是楊先生讓你買的。尹小林笑了起來,他說這些書是自己的偏好,儘管楊先生認為版本價值不大,他還是將其買了回來。

箱內的家譜

舉行儀式的橫幅還在

而後接著參觀了另外幾個房間,每屋所藏之書各有特色。尤其影印本的《四庫全書》整面牆的擺在那裡,的確氣勢逼人。而更有意思者,這些房間的名稱也全都是以《四庫全書》七閣來命名,這也可見尹小林對書的摯愛到了何等之程度。

每個房間以四庫七閣來命名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看到有兩個房間內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從何光嶽那裡買回之書。尹小林告訴我,他買下者不僅是何光嶽的家譜,同時包括每間房內所藏之物,而其中還包括數量不小的地契和告示,這也同樣是第一手歷史史料。

分類翻閱

地契

參觀完畢後,尹小林帶我二人來到了客廳,我當然急不可耐地想聽他講述他是如何將這批家譜拿到手者。顯然尹先生比我有耐性,他讓我二人坐在那裡先吃水果喝茶,而後用投影的形式向我二人講述得書的經過。而在這裡我又看到了何光岳先生,雖然此時所見是照片,但他在漫天飛雪的家中照顧我取暖的情形又晃若是昨日剛剛發生者。

仔細整理

書口的字跡

尹小林說,他買這批家譜不是一時衝動,而是陸陸續續談了近三年之久。他說早在何光嶽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聽聞到家譜要出讓之事。這個消息的來源乃是得自尹先生的一位同學。當時那位同學透過關係到何光岳那裡查自己家的家譜,因為查找的不容易,朋友感歎說,如果尹小林買下來,他再翻看起來就方便多了,而這句感慨讓尹小林動了心。

何光嶽去世後,尹小林跟著同學前往何家,在那裡見到了何光岳的女兒,其女兒告訴他們說,何光嶽的家譜數量大約是五萬冊。尹小林並未清點,他就與對方簽了合同,因為那時尹小林的國學時代文化公司剛剛登上了新三板,那個時段股市很火,而國學公司的股價已經達到每股15元,故而尹小林覺得定向增發一批股票很容易籌到買家譜之錢,所以他完全沒有跟對方討價還價就簽下了合同。沒想到的是,簽合同後的一個多月,也就是2015年6月26日中國股市發生了股災,定向增發這件事無法再進行,故而買家譜之事只好停了下來。

不知是什麼寶石

到了2016年,尹小林依然沒有籌到錢,雖然他跟何光岳的女兒也有聯繫,但大家都未談到這件事,顯然何的女兒也瞭解股市的變化令尹先生籌錢很難。但因為尹小林所出買書之價最高,所以其他人即使與之接洽恐怕也難以談成。這批家譜沒有賣給他人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尹先生為首都師範大學國學傳播研究院副院長,這樣的身份讓何的女兒更為信任。

然而到了2017年春節,何的女兒打電話給尹先生稱,湖南省圖書館派人來評估這批家譜,其讓尹先生確認到底買還是不買。面對此況,尹小林進行了仔細地思索,他覺得托了這麼長的時間家譜仍在,這說明他跟此批家譜有緣,但公司的確拿不出這樣一筆閒錢,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籌資以個人名義買下。

石印本的棋譜

因為之前所簽合同寫明數量是五萬冊,而實際清點與之有差距。經過商議,何光岳所藏的平裝書以及書樓內的一些物品也一併包括在了合同之內,更為重要者,何的女兒對尹小林很信任,她同意分期付款。故尹先生只支付了部分定金,更為難得者,何家並沒有讓尹小林找尾款擔保人,而直接打包裝箱就將這批書運到了北京。

《四庫全書》

壯觀

對於何光嶽的藏書,尹小林也承認其中的家譜有不少是殘本,但他特別能夠理解何光嶽的瘋狂。他說通過整理書能夠感覺到,何光嶽研究某一個問題就會將相關著述一網打進。比如他有一度研究對聯,僅對聯方面的相關出版物,何光嶽就買到了五架之多。何的女兒跟尹小林說,父親想買什麼東西就會不擇手段。所以尹小林認為何光嶽的這些藏書其價值正在這裡。

此間屋也有堆放

對於這批書的搬運,當然是一個大工程。尹小林說,搬家公司總計來了六個人連幹了三天。當時尹小林帶去了四百張封條,沒想到的是線裝書都沒封完就用完了,而何家為了運這批書僅定制包裝箱就花了一萬多。當時因為運輸的車太大開不進院內,所以搬家公司是用小車倒到院外再二次裝車,可見為了運這批書費了不少的氣力。最終這批書裝上了大車,總計有三十多噸。即便如此,還是有些書未曾裝下,故剩餘的部分通過物流公司運了回來。而何家人又特意壓車將書送到了北京,並且在當晚在一些專家的見證下當場拆開了一號箱。當時就是請我去做這樣的開箱見證,可惜我沒能趕到。

會客室

尹小林認為,這批家譜數量之多應當是中國私藏第一,而後我提到了勵雙傑先生,但尹先生對勵雙傑所藏之譜並不瞭解。尹小林稱,他在這批譜運到之前,也聽到一些資訊,因為有人告訴他,鄭州建立了一家中國家譜博物館,號稱藏有家譜十萬冊。這件事讓尹小林聽到後徹夜難眠,因為有這麼大數量的家譜收藏,那麼他所買下的何光嶽家譜就不再具有獨特的價值,於是他轉天就跑到鄭州去看那家家譜博物館。他看完後大感放心,因為這家博物館僅藏有幾十部線裝古譜,這與何光岳所藏差得很遠。

又看到了何光嶽

我仍然好奇于尹小林為什麼下這麼大決心將此批家譜買了下來,而尹小林則告訴我家譜是傳統文化的DNA,通過家譜可與基因檢測相結合,對歷史文化傳承有很大的作用。以往的歷史記錄下來者大多是名人,而家譜不同,無論有名沒名都會記錄下來,這對基因檢測十分重要。而馬驥也認為這樣的檢測有著巨大的需求量,他講到了自己的家族,他說馬姓的族譜已經斷了一百多年,而今要做續譜就變得十分困難。而尹小林認為,家譜中還有著特別的文化現象,比如家規家訓、陰宅風水等等,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我則從收藏角度感慨於這批家譜的遞傳,如果該批家譜是被湖南省館買下,那麼這批家譜的流傳故事就此會戛然而止。如今,此譜到了尹小林這裡,最終這批家譜會流向哪裡,可以給人豐富的想像空間。總之,這個故事又可以繼續地講下去了。馬驥先生想著家族的續譜,而我則惦念著這個故事的後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