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3年17次未檢沙門氏菌,世界第三大乳品企業,你怎麼了?

整理丨Яна

來源丨公共食談(ID:ggst01)

全文共1532字丨閱讀需3分鐘

蘭特黎斯(Lactalis)——擁有嬰配乳粉品牌喜麗雅(Celia)、貝果(Picot)的世界第三大乳品企業, 是維達寶(Mon Petit)、法瑞康(Bebe Laita)、安琪兒(Neoangelac Plus)等乳粉品牌的代工公司。

資料顯示, 蘭特黎斯集團在42個國家擁有237個生產基地。 在2017年荷蘭合作銀行發佈的“全球乳業20強”中, 蘭特黎斯以180億美元的乳業營收位列第三。

一家實力如此雄厚的企業, 竟然3年17次檢測都忽略了沙門氏菌, 令人咂舌。

據《歐洲時報》4月19日報導, 蘭特黎斯(Lactalis)集團“毒奶粉”事件後續調查工作仍在繼續。 近日, 遭污染工廠所在地區的政府官員表示, 在2005年到2017年間, 該工廠的17次產品採樣中, 都沒有進行針對沙門氏菌(salmonelles)的檢查。 該集團管理混亂暴露無遺。

2017年底, 蘭特黎斯旗下CRAON工廠生產的奶粉出現沙門氏菌污染, 引起全球關注, 問題奶粉涉及80多個國家。

其時, 法國8個大區的20名嬰兒近期感染沙門氏菌, 其中13名嬰兒曾食用蘭特黎斯法國CRAON工廠生產的奶粉。 截至目前, 其產品已經導致37例沙門氏菌病例。 此後, 蘭特黎斯集團在全球範圍預防性召回約625批次、超過1萬噸奶粉。

流入中國的有喜麗雅、媽咪愛“護”系列、賜多利3個品牌共43批次, 約4.6萬箱。 其中, 喜麗雅召回18批次, 6批次3208箱約18618罐在售,

12批次在庫存中;代工品牌媽咪愛召回12批次, 全部處於清關狀態, 未流向中國市場;同為代工品牌的賜多利召回13批次約2.5萬箱, 其中6批次已流入市場, 7批次在庫存中。

正因如此, 根據中國認監委“法國嬰幼兒配方乳品生產企業在華註冊名單”,

蘭特黎斯集團旗下喜麗雅系列品牌CELIA-LAITERIE DE CRAON“自2017年12月5日, 暫停在華註冊資格”, 並報當時的國家質檢總局暫停進口上述產品。

2018年3月, 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發佈公告, 明確了海外奶粉生產企業認證註冊期限應每4年註冊一次。 2014年底獲得註冊資格的國外乳品企業到2018年底前應提交新的註冊資料。 而食談君在國家認證委公佈的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名單中發現, 喜麗雅CELIA-LAITERIE DE CRAON上次通過認證是在2014年6月30日。

截至目前, 食談君尚未找到喜麗雅恢復在華註冊的公告, 而被同時列入進口“黑名單”後, 該品牌進軍國內乳業的希望已經破滅。 另外, 其代工品牌媽咪愛和賜多利或也因此受到影響。

目前, 我國已獲批嬰配奶粉配方數為42批1138個, 食談君在其中並未搜索到媽咪愛和賜多利的獲批記錄。 在註冊制“洗牌”國內乳業的整體趨勢下, 2018年1月1日之後, 未取得註冊配方的企業將被停產, 這對企業無疑是“滅頂之災”。

可以肯定的是, 該污染案責任的確在於蘭特黎斯。 業內分析認為, 全球多個代工品牌捲入召回事件, 蘭特黎斯或面臨巨額賠償。

事件曝出時,污染原因初步認定與CRAON工廠的乾粉塔有關。當時,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蘭特黎斯這樣的乳業巨頭來說,此類污染完全可以避免。導致問題的最直接原因在於人為疏忽,可能是乾粉塔未清洗乾淨,也可能是乾粉塔滲入了污染物質。”

在最近的調查中,該工廠所在的馬延省(Mayenne)“社會和諧與民眾保護局”(DDCSPP)副主任德芙萊塞勒(Laurence Deflesselle)提及,該機構在2005到2017年間對克拉昂工廠進行了17次採樣抽查針對的是殺蟲劑、重金屬、黴菌毒素等,但檢測指標並未包含沙門氏菌一項。

此外, 蘭特黎斯集團曾在2017年8月和11月兩度發現克拉昂工廠的環境中存在沙門氏菌污染,但根據法律規定,只有在產品本身直接遭受污染時,才必須向政府部門報告。因此無論是德芙萊塞勒本人,還是相關部門的其他負責人,當時都對此事並不知情。

目前,法國參議院已經提出議案,要求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效率進行優化,其中包括企業在內部檢測中,當生產工廠的周邊環境中發現沙門氏菌時,必須向政府部門報告。此外,針對生產廠商的監管職責也將予以進一步澄清和整合。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leon

蘭特黎斯或面臨巨額賠償。

事件曝出時,污染原因初步認定與CRAON工廠的乾粉塔有關。當時,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蘭特黎斯這樣的乳業巨頭來說,此類污染完全可以避免。導致問題的最直接原因在於人為疏忽,可能是乾粉塔未清洗乾淨,也可能是乾粉塔滲入了污染物質。”

在最近的調查中,該工廠所在的馬延省(Mayenne)“社會和諧與民眾保護局”(DDCSPP)副主任德芙萊塞勒(Laurence Deflesselle)提及,該機構在2005到2017年間對克拉昂工廠進行了17次採樣抽查針對的是殺蟲劑、重金屬、黴菌毒素等,但檢測指標並未包含沙門氏菌一項。

此外, 蘭特黎斯集團曾在2017年8月和11月兩度發現克拉昂工廠的環境中存在沙門氏菌污染,但根據法律規定,只有在產品本身直接遭受污染時,才必須向政府部門報告。因此無論是德芙萊塞勒本人,還是相關部門的其他負責人,當時都對此事並不知情。

目前,法國參議院已經提出議案,要求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效率進行優化,其中包括企業在內部檢測中,當生產工廠的周邊環境中發現沙門氏菌時,必須向政府部門報告。此外,針對生產廠商的監管職責也將予以進一步澄清和整合。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leo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