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怪譚還是童話 湮滅還是重生

點擊底部 “閱讀原文” , 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湮滅》的導演是亞力克斯·嘉蘭, 曾執導過《機械姬》。 從《機械姬》到《湮滅》導演經歷了成長, 也經歷了自我認同與自我定性, 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影片的氣質。 嘉蘭將《機械姬》的冷峻、詭異、性感的氣質保留了下來並在《湮滅》中加以發揚。

從個人的角度說, 《湮滅》是這兩年看過的最合我胃口的科幻片。 它雖然有商業科幻片的外殼, 但也有哲學、文藝片的內涵在其中, 再加上其美術與攝影的獨到, 為影片增色不少。

克蘇魯怪譚與虛無主義

克蘇魯神話(Cthulhu Mythos)是以美國作家霍華德·菲力浦·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系列小說為基礎, 由眾多作家完善而成的架空神話體系。 強調“人類最古老最本源的情感是恐懼, 最古老最本源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這個主旨呈現在克蘇魯體系下許多恐怖、奇幻、驚悚、科幻類作品中。 例如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羅米修士》,

例如史蒂芬金原著小說改編的《迷霧》, 遊戲《魔獸世界》, 動漫《迪迦奧特曼》等等。

克蘇魯神話在眾多神話體系中也只是繁星一點, 為何它能夠如此吸引觀眾, 並能被後世廣泛擴展到很多影視、遊戲和小說當中?

我想在於其顛覆的跨時代意義。

從古至今, 無論是亞洲的炎黃神話(炎帝、黃帝)、婆羅門信仰(吠陀神話)的神話體系, 還是古希臘神話體系(宙斯、雅典娜), 亦或是北歐的北歐神話(雷神托爾), 其神明都是按照人或者動物為原型創造想像的, 而克蘇魯神話的神卻是有如肉瘤般的發光球體組成的猶格索托斯、形象為黑暗、混沌的巨大不定形團塊的阿撒托斯…這些神明並不迎合任何人內心對神、對極天地之大力量者的期待。

這是有跨時代之意義的。

而其對“恐怖”本身的重構則是更加難能可貴。 它突破了視覺、感官上純粹的恐怖,

而寄真正的恐怖于未知、于未來。

舉個淺顯的場景:深夜, 你一個人在電梯裡, 這時電梯門突然打開。 你最感害怕的段絕對是電梯門即將打開而又不知電梯門外是何物的時候。 而這種恐怖, 便是來自未知。 人對未知的恐懼在我看來, 實際上就是對自己想像力的恐懼, 一個想像力匱乏的人是絕對沒有恐懼之說的。 克蘇魯神話把握住的實際上是人的心理學。

而《湮滅》對克蘇魯神話最大的傳承便是“虛無主義”,《湮滅》的主人公們對shimmer處於未知狀態,觀眾同樣對shimmer處於未知狀態,一切都是虛無的。這樣虛無的狀態下,最迷人的則是其中所蘊含的模糊的恐怖感與曖昧、潮濕的絕望氛圍。

導演同樣在創作上抓住了克蘇魯神話的虛無主義,將其放入了懸念的設置中。

一開始女主角lena被科學家們詢問的狀態與其丈夫凱恩回到家中的狀態一模一樣,一個時間線在影片開始前,一個時間線在影片最後。這一前一後的對照讓觀眾不得不不寒而慄。

Lena一行人隨著向前推進,遇到的事物越來越詭異,越來越出乎想像,主角們和觀眾對燈塔裡的事物也越來越恐懼,越來越好奇。

而開放的故事結尾,女主角一雙外星人特徵的眼睛是否代表其所訴說的、觀眾所看到的都是她的虛構,那結界內究竟發生了什麼?是否比她描述的更為恐怖或者更為虛無?我們都不得而知…

湮滅與重生

“湮滅”這個詞彙本身具有高級性。百科是這樣解釋的:物質和它的反物質相遇時,會發生完全的物質-能量轉換,產生光子等的能量形式,此過程即為湮滅(英文:annihilation),又稱互毀、相消、對消滅。宇宙中存在著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反物質世界”,它的基本屬性同我們周圍的世界正好相反。

湮滅這個詞本身又有一種悖論——湮滅同時帶來重生。從奴隸制、封建制到資本主義再到社會主義,哪一個朝代的興起不是由前一個朝代滅亡而成立的。物種進化、時代更迭,不都是適者生存,落後者淘汰的達爾文哲學嗎。

回歸影片,我想湮滅這個詞語更著重注解的是人的湮滅。

女主角lena看似愛情生活甜蜜,實則早已出軌,丈夫凱恩早就知曉這一切,故選擇進入shimmer,逃避現實生活。所以大家不難看出,Lena對丈夫的思念並不在全然在於愛情,更多的是一種愧疚,對自己出軌的愧疚;而她進入shimmer的動機也並不全然在於渴望拯救丈夫,更多的在於彌補。在Lena進入shimmer後,每一段與丈夫回憶的閃切,都是她的懺悔。

原著中生物學家Lena被稱為幽靈鳥,她關注生物領域的研究,以至於對家庭和外界一切冷漠以對。也就是說Lena同丈夫Kane的關係,非但不親密,反而非常疏遠。幽靈鳥的內心,就如同南境的X區域一樣,封閉而無法觸摸。丈夫Kane回歸,就像一把重錘,砸開了她的內心世界。

而其餘配角亦是如此。文崔斯,癌症晚期;喬西,自虐傾向;安娜,毒品成癮;卡斯,家庭破碎,女兒去世。

每個進入shimmer女性都是個頂個的殘缺者,她們似乎作為“人”早已湮滅,都是文崔斯口中的“自我毀滅者”。

但湮滅,帶來的就是重生的進化。

也許Lena是唯一一個認清現實的人,她說“也許這不是毀滅,而是進化。”所以她被選中,走出了結界。

外星生命在這些自我毀滅者身上完成了進化,文崔斯最終超脫肉體,成為外星生命體的一部分;喬西沉默寡言,最終倚靠基因折射,成為了永生的、沉默的花;而Lena則成為外星生命進化的最終完全體走出結界,下一步的進化是什麼,不得而知。

小白鼠永遠不能理解人類的科學實驗,就如人類無法理解外星生命對人類做出的行為。一切的湮滅與一切的進化,在影片裡都生存於不可知論之中,正如叔本華所說,“你我猶如隔鏡觀物,所見無非虛幻迷蒙。”這層不可知論,也為遺落的南境中的人們帶來了一層宿命論的悲劇。在人類生命種族與更高級的外星生命種族的鬥爭之間,人類的劇變似乎是一種必然。

《湮滅》的導演和編劇都是嘉蘭一人。超脫故事本身反觀其整部影片的品質,《湮滅》的劇作和導演的手法並不是完全的成熟。拋開懸念本身,《湮滅》就僅僅成了一個簡簡單單的單線性的冒險故事,只有一個目標:到達燈塔、一條路線、幾個路線行進中的危險,這樣的故事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三幕式結構編劇。哪怕嘉蘭在結尾設置開放式結局,哪怕採用Lena回憶的倒敘,仍然彌補不了劇作上的平庸。

而故事上的邏輯點更是百弊叢生。比如為何科學家們都完全湊巧是女性;比如為何科學家們進入結界時只有單薄地五個人而不是物資準備充沛後軍隊護送;又比如為何文崔斯在進入結界之前告訴Lena之前進去的隊伍都與外界失去聯繫,但她們進入結界時發現電子設備聯絡癱瘓後表現得失驚打怪...

這些,也是《湮滅》的口碑兩極分化的極大部分原因。

也許,造成這種結果是導演將短篇小說故事,拉扯成為電影長片的結果,這也代表了科幻小說在改編為電影呈現的道路上,仍有路要走。《湮滅》雖然完成度不算高,但它讓我們看到了科幻片的另一種可能,它拓寬了科幻片的邊界。

想和龍叔直接互動,請按住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添加龍斌大話電影官方微信。或手動搜索微信號lbdhdy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而《湮滅》對克蘇魯神話最大的傳承便是“虛無主義”,《湮滅》的主人公們對shimmer處於未知狀態,觀眾同樣對shimmer處於未知狀態,一切都是虛無的。這樣虛無的狀態下,最迷人的則是其中所蘊含的模糊的恐怖感與曖昧、潮濕的絕望氛圍。

導演同樣在創作上抓住了克蘇魯神話的虛無主義,將其放入了懸念的設置中。

一開始女主角lena被科學家們詢問的狀態與其丈夫凱恩回到家中的狀態一模一樣,一個時間線在影片開始前,一個時間線在影片最後。這一前一後的對照讓觀眾不得不不寒而慄。

Lena一行人隨著向前推進,遇到的事物越來越詭異,越來越出乎想像,主角們和觀眾對燈塔裡的事物也越來越恐懼,越來越好奇。

而開放的故事結尾,女主角一雙外星人特徵的眼睛是否代表其所訴說的、觀眾所看到的都是她的虛構,那結界內究竟發生了什麼?是否比她描述的更為恐怖或者更為虛無?我們都不得而知…

湮滅與重生

“湮滅”這個詞彙本身具有高級性。百科是這樣解釋的:物質和它的反物質相遇時,會發生完全的物質-能量轉換,產生光子等的能量形式,此過程即為湮滅(英文:annihilation),又稱互毀、相消、對消滅。宇宙中存在著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反物質世界”,它的基本屬性同我們周圍的世界正好相反。

湮滅這個詞本身又有一種悖論——湮滅同時帶來重生。從奴隸制、封建制到資本主義再到社會主義,哪一個朝代的興起不是由前一個朝代滅亡而成立的。物種進化、時代更迭,不都是適者生存,落後者淘汰的達爾文哲學嗎。

回歸影片,我想湮滅這個詞語更著重注解的是人的湮滅。

女主角lena看似愛情生活甜蜜,實則早已出軌,丈夫凱恩早就知曉這一切,故選擇進入shimmer,逃避現實生活。所以大家不難看出,Lena對丈夫的思念並不在全然在於愛情,更多的是一種愧疚,對自己出軌的愧疚;而她進入shimmer的動機也並不全然在於渴望拯救丈夫,更多的在於彌補。在Lena進入shimmer後,每一段與丈夫回憶的閃切,都是她的懺悔。

原著中生物學家Lena被稱為幽靈鳥,她關注生物領域的研究,以至於對家庭和外界一切冷漠以對。也就是說Lena同丈夫Kane的關係,非但不親密,反而非常疏遠。幽靈鳥的內心,就如同南境的X區域一樣,封閉而無法觸摸。丈夫Kane回歸,就像一把重錘,砸開了她的內心世界。

而其餘配角亦是如此。文崔斯,癌症晚期;喬西,自虐傾向;安娜,毒品成癮;卡斯,家庭破碎,女兒去世。

每個進入shimmer女性都是個頂個的殘缺者,她們似乎作為“人”早已湮滅,都是文崔斯口中的“自我毀滅者”。

但湮滅,帶來的就是重生的進化。

也許Lena是唯一一個認清現實的人,她說“也許這不是毀滅,而是進化。”所以她被選中,走出了結界。

外星生命在這些自我毀滅者身上完成了進化,文崔斯最終超脫肉體,成為外星生命體的一部分;喬西沉默寡言,最終倚靠基因折射,成為了永生的、沉默的花;而Lena則成為外星生命進化的最終完全體走出結界,下一步的進化是什麼,不得而知。

小白鼠永遠不能理解人類的科學實驗,就如人類無法理解外星生命對人類做出的行為。一切的湮滅與一切的進化,在影片裡都生存於不可知論之中,正如叔本華所說,“你我猶如隔鏡觀物,所見無非虛幻迷蒙。”這層不可知論,也為遺落的南境中的人們帶來了一層宿命論的悲劇。在人類生命種族與更高級的外星生命種族的鬥爭之間,人類的劇變似乎是一種必然。

《湮滅》的導演和編劇都是嘉蘭一人。超脫故事本身反觀其整部影片的品質,《湮滅》的劇作和導演的手法並不是完全的成熟。拋開懸念本身,《湮滅》就僅僅成了一個簡簡單單的單線性的冒險故事,只有一個目標:到達燈塔、一條路線、幾個路線行進中的危險,這樣的故事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三幕式結構編劇。哪怕嘉蘭在結尾設置開放式結局,哪怕採用Lena回憶的倒敘,仍然彌補不了劇作上的平庸。

而故事上的邏輯點更是百弊叢生。比如為何科學家們都完全湊巧是女性;比如為何科學家們進入結界時只有單薄地五個人而不是物資準備充沛後軍隊護送;又比如為何文崔斯在進入結界之前告訴Lena之前進去的隊伍都與外界失去聯繫,但她們進入結界時發現電子設備聯絡癱瘓後表現得失驚打怪...

這些,也是《湮滅》的口碑兩極分化的極大部分原因。

也許,造成這種結果是導演將短篇小說故事,拉扯成為電影長片的結果,這也代表了科幻小說在改編為電影呈現的道路上,仍有路要走。《湮滅》雖然完成度不算高,但它讓我們看到了科幻片的另一種可能,它拓寬了科幻片的邊界。

想和龍叔直接互動,請按住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添加龍斌大話電影官方微信。或手動搜索微信號lbdhdy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