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印象黃陂:鄉村遺事

文 | 梅保國(泡桐)

年輕的時候, 經常會有一些荒唐事, 究其原因, 有些是懵懂無知, 不解人間世事, 有些是逼不得已, 流落到最後, 總還是希望找到一線生機。

所謂荒唐, 皆因為現在看起來, 不可理喻, 甚至發笑, 間或也有很多感動。

“世事洞明皆學問”, 即使愚如我輩, 學問得到不多, 經歷一多, 通鑒之功還是有不少, 有些還讓我日“三省吾身”, 對曾經遇見、相伴相扶持的人, 心存感念。

我的一位親戚, 也是我讀書學習的貴人, 總是在緊要的人生關頭, 幫我一把, 她曾經給我做過一次小結, 說我走過的路, 往往是絕處逢生, 眼看無路了, 前面卻露曙光。

我深以為然。 從小到大, 幾乎沒有一件事, 是努力, 得到對應或者超出預期的回報。

應該是1991年吧, 我在畢業證的事情上奔波, 不知道什麼原因, 我的畢業設計竟然沒有檔案可查。 找學校找主任找校長, 最後輾轉找到當時的任課教授, 姓林, 很好的一位先生, 住在武漢的什麼地方, 我去過他家一次。

談到當時畢業設計的一些細節, 他說有印象, 也可能是念及農村孩子的艱辛, 因為一紙文憑, 學籍一直掛在學校, 被工作拒之門外。 後來不知道是補了一份設計, 還是林教授寫了一個書面證明材料,

通過堂哥找總校管學籍的老師, 總算辦妥, 這是好幾個月以後的事情。

那個時候, 除了等待, 就是茫然無措, 像一隻沒頭蒼蠅, 左沖右突, 其實根本不知道路在何方。 走一步看一步吧, 也許柳暗花明呢?

有一次辦完事以後, 我到漢口沿江賓館找堂哥老四, 也沒有什麼目的, 就是時間難熬, 回鄉, 也是熱鍋上的螞蟻, 焦躁不安, 索性到外面走走。

沿江賓館, 在沿江大道路邊, 賓館馬路對面就是長江大堤, 那個時候老四的事業還在初創, 所有的事情, 都是自己親自操作, 沒有幫手, 生活簡樸, 用一個煤油爐在二樓的平臺上做飯。

最常見的是蒸雞蛋, 一個不銹鋼小盤, 雞蛋打在裡面, 加上油鹽醬醋香油, 再撒上蔥花, 出鍋飄香, 味道好到極致。 窮困饑餓, 粗菜淡飯, 甘之如飴, 富貴中飽, 山珍海味, 食之也許無味。

也是夏天, 我汗衫短褲打扮, 瘦弱、狼狽而隨意, 氣勢、情緒都低落, 竟至於有一天在沿江大道, 被一農村婦女盯上, 騙走十五塊錢, 可見當時的潦倒及愚笨。 晚飯對坐, 老四喜歡喝點啤酒,

行吟閣, 起蓋對瓶吹, 你來我往, 有幾分梁山豪情, 煩惱事, 也暫時忘記, 拋到九霄雲外。

住的時間不長, 也許是老四不想讓我看到做事的辛苦、驚險, 生活的坎坷波折, 僅僅只有一次, 早上四點左右起床, 老四帶我到武昌火車站附近貼廣告。 他穿一雙白色運動球鞋, 也是短褲短衫, 精神, 利索, 提一小油漆桶漿糊, 走路快而矯健, 虎虎生風。

也巧, 剛好那天就碰到一個似乎是城管的老頭, 說是經常清理電線杆上的廣告, 今天終於逮到我們亂張貼, 訓斥, 收走了廣告、漿糊和毛刷, 老四巧語奉迎, 終於得以脫身。

我一直站在旁邊, 不言語, 也不回避, 淡定, 處之泰然。 老四很感動, 他說到底是兄弟, 以前一起做事的人, 遇事經常是作鳥獸散, 各自脫身。也許是不知者無畏,又沒有作奸犯科,有什麼可怕的呢?也許是感念老四,經常能交言,容我一兩餐飽飯,甚至雞蛋魚肉,遇事自然要為兄弟分擔少許。

閑著心慌,也非長久之計,就想到去華清那裡看看,能不能在工地上打雜幫幫忙,得一碗飯和棲身之所,混過一段無聊的時光。於是作別老四,啟程往隨州。

通訊沒有,只能闖過去,年少有膽量,也不知道膽怯,總之是生活已經到末路,還能壞到哪裡去?開春在家,已經跟華清聯絡過,歡迎我到隨州去玩,當時他通過他叔叔的關係,接的隨州鄉鎮一學校的裝修工程,帶了一班人在那裡施工。

記得是五塊多錢到隨州,山道彎彎,歷程可以說兇險,有一個下坡路,簡直接近於垂直向下行駛,真佩服司機的勇敢和技術。到隨州,已近昏黃,一路打聽,萬店塔灣學校怎麼走?

趕到二路車站台,滿頭汗水,被一個熱心的售票員拉上車,說是最後一趟,再不走,就只能等明天了,好險!這是我碰到的第二位難以忘記的售票員。熱情、善解人意,又樂於不厭其煩的幫人,到塔灣,天色向晚,暮氣沉沉,她提示我下車,又耐心指導我行走路線,告訴我距離遠近。

還有一位是離我老家一裡多路的崔江崗灣的售票員,也是善良、樸實,乘坐就有歸家之感,月尾的週六日回家,經常是“彈盡糧絕”,兩塊多的車票沒錢買,只要輕聲地告訴她,總能得到寬慰和下次再給的關照,而且這樣的次數,不止一回兩回,我心惴惴,下次補交,總要小心解釋,以示感謝。

塔灣學校不大,貌似一所中心小學的規模。大門口有一小店,一個四十來歲的大嫂坐鎮,聽說我找梅華清,熱情招呼,說:熟得很,馬上下工出來了。果然不過十分鐘,華清出來,微笑驚喜,邊走邊聊,問我從哪裡過來?我說漢口老四那裡辦事完,順便過來看看。

酒飯過後閒聊,天南地北,都是開心的話題。華清的幽默,以詼諧樂觀之心看世事,我是敬佩的。對待逸聞趣事,凡生奇人,也調侃,甚至嘲諷,但都以善良的口吻出,盡可能不傷大雅。

我們順便也談了工地上的事,不記得是什麼原因,第二天就要放假,工人全部返回,當晚有部分小帳了結,還有雜事,華清要留下來處理,我提出第二天回灣,他沒有反對。

一宿暢談,第二天華清送我啟程,吃過早餐,硬塞給我三十五塊錢路費,客氣不過,收下了。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跟華清有如此長時間,面對面的接觸,無話不談。此後我尋求另外的生計方向,再後來遠走南方,各自奔勞,這樣的機會始終也沒有再遇見。

華清兄弟四人,小弟不同母,但是相處都還算能包容,過得去。他大哥是我小學同班,厚道人,現在是我家近鄰,相互都很尊重客氣,大小事都願意出手相幫。農村人,兄弟多,條件自然也差。

華清的母親病逝,是1978年,第二年我小學畢業,記憶很清晰,一個和善的賢妻良母,音容笑貌,我還能時時想起。不知過了幾年,華清的繼母過來,我們叫張個嫂,日子才漸漸的順起來。

張個嫂也是難得的好人,心靈手巧,是個裁縫。聽說前夫也是因病早逝,寡住多年,深受族兄弟們的敬重,平時靠縫紉維持生計,無子女。張個嫂以一個弱女子之身,到我們灣,挑起一家五口的重擔,可見其心胸、氣魄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張個嫂也沒有上壽,來我們灣十多年後,推算應該是九幾年,也生病去世了,留一子,就是華清的同父四弟。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華清混了個初中,早早就出外打工了。他頭腦靈活,也能吃苦,手藝很快出師,而且做工的路子,不久就通暢,反正是不愁沒去路,總是冬臘月回家,一身時髦打扮,頭髮略長,自然順,是灣子裡英俊小生。他經常飯後在門前的路邊跟鄉人閒聊、嬉笑,朝氣蓬勃,生活象冬日朝陽。

灣前的路,從我家的側邊過,通往五顯廟小集,也通外面的世界。路邊池塘還沒有淤塞,有幾株垂楊柳,隨風起舞,略過水面,風景如人生,美麗,而且不時地隨風輕搖。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漸漸有了交往,多言語交談,他講外面的世界,我傾聽,間或搭言。

塔灣工程以後,華清還去過東莞,也是做工程,一個本地的土豪信任他的人品和能力,很多私人房屋工程,承包給他裝修,好像也有兩三年。每年回家,我聽他神侃,南方的人怎麼發達有錢,穿著不講究,說不定一個短袖短褲黑不溜秋的老漢,也是千萬富翁。我不相信。多年以後到廣東,果如其言。

不知道什麼原因,東莞的工程最後放棄還是中斷,華清回武漢發展,自己做,聽說在漢陽接家裝工程,生意紅火。每次在灣下見到他,總是來去匆匆,精神百倍。可見其做人做事,及處世之道,已經成熟,業界遊刃有餘。在灣子的同道中,也不乏聲望。

帥氣,能說會道,做事扎實,有手藝,在農村的同輩中,華清是一個典型。少祖蔭,大多靠自力更生,農村青年的辛苦,我是深有體會的。

華清有女人緣,受歡迎,成年不很久,就在武漢某工地上邂逅黃孝河對面的小張,相處一年餘吧,結婚,此後生兒育女,一團和氣,都很順暢。應該是從廣東回老家不久,聽說他生肝病,診治吃藥,時間不短,似乎沒有痊癒。因為我已到南方,見面的機會少,有幾年沒有回家,消息中斷,資訊全無。

2004年我父親去世,以後的每年我都要回鄉看望老母及親朋好友,也能見到華清,還是那麼純善,厚道,給我以熱情,很少談生活,境遇,似乎按部就班,一成不變。

有一年,承蒙我家老鄰居占友熱情相邀,到他家陪客小酌,席間有華清,言語不多,穩成低調。不兩天,就聽說華清的女兒做親,新女婿上門,婦孺好友都上門吃喜糖,華清家的大事,我深以為喜,替他感到高興。

人散去,靜坐閒聊,他臉色情緒都不佳,身體狀況不太好,喝酒不能多,嗜煙一直未改,吞雲吐霧,成為習慣和愛好,也許僅僅為了宣洩。我們互致關心,聊一些閒話,天近黑才散,印象中,這是最後一次跟他兩人面對面。

華清的新家,是他婚後一磚一瓦累積而成,辛苦自不必說。他家門前是一個池塘,很早的時候,是半灣人的洗菜塘,水還算乾淨清澈,時令季節,池塘裡開滿荷花,粉紅點綴的白,在陽光下,很是搶眼。

到冬天農閒,隊上還要“竭澤而漁”,主要是挖蓮藕,清淤泥。池糖不大,小時候卻是我們的樂園,摘花、澄魚、釣鱔魚、刷參子,度過了很多快樂時光。有時候想到成年後的生計與壓力,酸甜苦辣,懷念總不經意的從心底漫出來。

最近幾年,我們已經遠隔千里,走不同的生計之路太長時間,音訊不多,每次回家,我總在閒聊中問起他。春節回家,也常能見到他在小賣部看牌,參與不多,也都是旁觀或者“釣魚”(在旁邊出小注湊熱鬧)。

大概長時間的靜坐費神,已經成為一種負擔,或者他沒有靜坐的閒心。2013年春節,大約已經到十點左右吧,我與他同在小賣部看牌,他情緒不錯,音調也比平常高幾度,他老婆喊他回家休息。我們就此別過。

2014年臘月二十八,我回鄉赴堂侄婚宴,偶遇華清的妻小張,含笑點頭而過,算是招呼致意。晚間家人閑坐,問起華清,是於上半年病發已經過世了。我驚訝震驚難過,沉默良久。

此後的每晚,在樓上的臥室獨處,總會想到他,似乎剛剛從我家門前路過,點頭微笑,熱情招呼,一如往常的友善,會心,淡如水,潔如蘭的友誼。想起汪峰的一首歌,悲痛感慨,經常默然至淚流滿面:

生命就像是一場告別

從起點對一切說再見

你擁有的僅僅是傷痕

在回望來路的時候

……

華清的來路,比同輩不輕鬆,他的努力,比同輩不清閒。聽熟悉他的鄉人講,逝前幾年,他的病癒發嚴重,時斷時續的診治。並于當年已經有很深的預感。他用最後的毅力在堅持,安排女兒的終身大事,帶兒子外出闖蕩,寄望於儘快入世獨立。他用超凡的忍耐,壓制內心的憂慮,他的表像:淡然,沉穩,處變不驚。

遼寧松源,是他最後的歸宿之處,他的同道鄉人朋友去醫院看他,他還是淡淡地微笑,說:我看到某某(早逝的發小)在向我招手了。他開春外出,卻未能以有生之身魂歸故里,“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他的兒子,我常見,一米八多的頎長身材,翩翩公子,有時候碰面,也是含笑而過,有乃父遺風。好友泉下有知,也是一喜。

我失去了一位知心的發小兼好友。但他在我心裡,一直沒有離開。

清明將至(注:此文寫于2018年清明前夕),又是雨紛紛的時節,行人斷魂。借問酒家,黃泉有酒否?我願與好友一醉!

本文作者梅保國授權印象黃陂發佈

關於作者梅保國,黃陂泡桐人,深圳謀生。歷經坎坷,好文不悔。雜覽自樂,塗鴉自娛。鴻儒談笑,白丁往來,調琴閱經,案牘勞形,樂在其中矣!

各自脫身。也許是不知者無畏,又沒有作奸犯科,有什麼可怕的呢?也許是感念老四,經常能交言,容我一兩餐飽飯,甚至雞蛋魚肉,遇事自然要為兄弟分擔少許。

閑著心慌,也非長久之計,就想到去華清那裡看看,能不能在工地上打雜幫幫忙,得一碗飯和棲身之所,混過一段無聊的時光。於是作別老四,啟程往隨州。

通訊沒有,只能闖過去,年少有膽量,也不知道膽怯,總之是生活已經到末路,還能壞到哪裡去?開春在家,已經跟華清聯絡過,歡迎我到隨州去玩,當時他通過他叔叔的關係,接的隨州鄉鎮一學校的裝修工程,帶了一班人在那裡施工。

記得是五塊多錢到隨州,山道彎彎,歷程可以說兇險,有一個下坡路,簡直接近於垂直向下行駛,真佩服司機的勇敢和技術。到隨州,已近昏黃,一路打聽,萬店塔灣學校怎麼走?

趕到二路車站台,滿頭汗水,被一個熱心的售票員拉上車,說是最後一趟,再不走,就只能等明天了,好險!這是我碰到的第二位難以忘記的售票員。熱情、善解人意,又樂於不厭其煩的幫人,到塔灣,天色向晚,暮氣沉沉,她提示我下車,又耐心指導我行走路線,告訴我距離遠近。

還有一位是離我老家一裡多路的崔江崗灣的售票員,也是善良、樸實,乘坐就有歸家之感,月尾的週六日回家,經常是“彈盡糧絕”,兩塊多的車票沒錢買,只要輕聲地告訴她,總能得到寬慰和下次再給的關照,而且這樣的次數,不止一回兩回,我心惴惴,下次補交,總要小心解釋,以示感謝。

塔灣學校不大,貌似一所中心小學的規模。大門口有一小店,一個四十來歲的大嫂坐鎮,聽說我找梅華清,熱情招呼,說:熟得很,馬上下工出來了。果然不過十分鐘,華清出來,微笑驚喜,邊走邊聊,問我從哪裡過來?我說漢口老四那裡辦事完,順便過來看看。

酒飯過後閒聊,天南地北,都是開心的話題。華清的幽默,以詼諧樂觀之心看世事,我是敬佩的。對待逸聞趣事,凡生奇人,也調侃,甚至嘲諷,但都以善良的口吻出,盡可能不傷大雅。

我們順便也談了工地上的事,不記得是什麼原因,第二天就要放假,工人全部返回,當晚有部分小帳了結,還有雜事,華清要留下來處理,我提出第二天回灣,他沒有反對。

一宿暢談,第二天華清送我啟程,吃過早餐,硬塞給我三十五塊錢路費,客氣不過,收下了。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跟華清有如此長時間,面對面的接觸,無話不談。此後我尋求另外的生計方向,再後來遠走南方,各自奔勞,這樣的機會始終也沒有再遇見。

華清兄弟四人,小弟不同母,但是相處都還算能包容,過得去。他大哥是我小學同班,厚道人,現在是我家近鄰,相互都很尊重客氣,大小事都願意出手相幫。農村人,兄弟多,條件自然也差。

華清的母親病逝,是1978年,第二年我小學畢業,記憶很清晰,一個和善的賢妻良母,音容笑貌,我還能時時想起。不知過了幾年,華清的繼母過來,我們叫張個嫂,日子才漸漸的順起來。

張個嫂也是難得的好人,心靈手巧,是個裁縫。聽說前夫也是因病早逝,寡住多年,深受族兄弟們的敬重,平時靠縫紉維持生計,無子女。張個嫂以一個弱女子之身,到我們灣,挑起一家五口的重擔,可見其心胸、氣魄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張個嫂也沒有上壽,來我們灣十多年後,推算應該是九幾年,也生病去世了,留一子,就是華清的同父四弟。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華清混了個初中,早早就出外打工了。他頭腦靈活,也能吃苦,手藝很快出師,而且做工的路子,不久就通暢,反正是不愁沒去路,總是冬臘月回家,一身時髦打扮,頭髮略長,自然順,是灣子裡英俊小生。他經常飯後在門前的路邊跟鄉人閒聊、嬉笑,朝氣蓬勃,生活象冬日朝陽。

灣前的路,從我家的側邊過,通往五顯廟小集,也通外面的世界。路邊池塘還沒有淤塞,有幾株垂楊柳,隨風起舞,略過水面,風景如人生,美麗,而且不時地隨風輕搖。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漸漸有了交往,多言語交談,他講外面的世界,我傾聽,間或搭言。

塔灣工程以後,華清還去過東莞,也是做工程,一個本地的土豪信任他的人品和能力,很多私人房屋工程,承包給他裝修,好像也有兩三年。每年回家,我聽他神侃,南方的人怎麼發達有錢,穿著不講究,說不定一個短袖短褲黑不溜秋的老漢,也是千萬富翁。我不相信。多年以後到廣東,果如其言。

不知道什麼原因,東莞的工程最後放棄還是中斷,華清回武漢發展,自己做,聽說在漢陽接家裝工程,生意紅火。每次在灣下見到他,總是來去匆匆,精神百倍。可見其做人做事,及處世之道,已經成熟,業界遊刃有餘。在灣子的同道中,也不乏聲望。

帥氣,能說會道,做事扎實,有手藝,在農村的同輩中,華清是一個典型。少祖蔭,大多靠自力更生,農村青年的辛苦,我是深有體會的。

華清有女人緣,受歡迎,成年不很久,就在武漢某工地上邂逅黃孝河對面的小張,相處一年餘吧,結婚,此後生兒育女,一團和氣,都很順暢。應該是從廣東回老家不久,聽說他生肝病,診治吃藥,時間不短,似乎沒有痊癒。因為我已到南方,見面的機會少,有幾年沒有回家,消息中斷,資訊全無。

2004年我父親去世,以後的每年我都要回鄉看望老母及親朋好友,也能見到華清,還是那麼純善,厚道,給我以熱情,很少談生活,境遇,似乎按部就班,一成不變。

有一年,承蒙我家老鄰居占友熱情相邀,到他家陪客小酌,席間有華清,言語不多,穩成低調。不兩天,就聽說華清的女兒做親,新女婿上門,婦孺好友都上門吃喜糖,華清家的大事,我深以為喜,替他感到高興。

人散去,靜坐閒聊,他臉色情緒都不佳,身體狀況不太好,喝酒不能多,嗜煙一直未改,吞雲吐霧,成為習慣和愛好,也許僅僅為了宣洩。我們互致關心,聊一些閒話,天近黑才散,印象中,這是最後一次跟他兩人面對面。

華清的新家,是他婚後一磚一瓦累積而成,辛苦自不必說。他家門前是一個池塘,很早的時候,是半灣人的洗菜塘,水還算乾淨清澈,時令季節,池塘裡開滿荷花,粉紅點綴的白,在陽光下,很是搶眼。

到冬天農閒,隊上還要“竭澤而漁”,主要是挖蓮藕,清淤泥。池糖不大,小時候卻是我們的樂園,摘花、澄魚、釣鱔魚、刷參子,度過了很多快樂時光。有時候想到成年後的生計與壓力,酸甜苦辣,懷念總不經意的從心底漫出來。

最近幾年,我們已經遠隔千里,走不同的生計之路太長時間,音訊不多,每次回家,我總在閒聊中問起他。春節回家,也常能見到他在小賣部看牌,參與不多,也都是旁觀或者“釣魚”(在旁邊出小注湊熱鬧)。

大概長時間的靜坐費神,已經成為一種負擔,或者他沒有靜坐的閒心。2013年春節,大約已經到十點左右吧,我與他同在小賣部看牌,他情緒不錯,音調也比平常高幾度,他老婆喊他回家休息。我們就此別過。

2014年臘月二十八,我回鄉赴堂侄婚宴,偶遇華清的妻小張,含笑點頭而過,算是招呼致意。晚間家人閑坐,問起華清,是於上半年病發已經過世了。我驚訝震驚難過,沉默良久。

此後的每晚,在樓上的臥室獨處,總會想到他,似乎剛剛從我家門前路過,點頭微笑,熱情招呼,一如往常的友善,會心,淡如水,潔如蘭的友誼。想起汪峰的一首歌,悲痛感慨,經常默然至淚流滿面:

生命就像是一場告別

從起點對一切說再見

你擁有的僅僅是傷痕

在回望來路的時候

……

華清的來路,比同輩不輕鬆,他的努力,比同輩不清閒。聽熟悉他的鄉人講,逝前幾年,他的病癒發嚴重,時斷時續的診治。並于當年已經有很深的預感。他用最後的毅力在堅持,安排女兒的終身大事,帶兒子外出闖蕩,寄望於儘快入世獨立。他用超凡的忍耐,壓制內心的憂慮,他的表像:淡然,沉穩,處變不驚。

遼寧松源,是他最後的歸宿之處,他的同道鄉人朋友去醫院看他,他還是淡淡地微笑,說:我看到某某(早逝的發小)在向我招手了。他開春外出,卻未能以有生之身魂歸故里,“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他的兒子,我常見,一米八多的頎長身材,翩翩公子,有時候碰面,也是含笑而過,有乃父遺風。好友泉下有知,也是一喜。

我失去了一位知心的發小兼好友。但他在我心裡,一直沒有離開。

清明將至(注:此文寫于2018年清明前夕),又是雨紛紛的時節,行人斷魂。借問酒家,黃泉有酒否?我願與好友一醉!

本文作者梅保國授權印象黃陂發佈

關於作者梅保國,黃陂泡桐人,深圳謀生。歷經坎坷,好文不悔。雜覽自樂,塗鴉自娛。鴻儒談笑,白丁往來,調琴閱經,案牘勞形,樂在其中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