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鐵,讀書這事兒吧,是裝不出來的!

4月23日, 世界讀書日, 你要讀點什麼嗎?

所謂社交名利場, 就是一部“假裝閱讀”的表演史。 那些失敗者, 往往是缺少了系統的“假裝”指導和訓練。

——————

如果說知識焦慮症是一種富貴病, 那麼“假裝讀過”就是針對該病症的特效藥, 一粒見效。

知識焦慮症多發於中產階層。 上流階層才不在乎你對他們讀的書怎麼想呢, 貧民階層也不在乎。 處於兩極的這兩種人群, 對讀書的興趣總是不能持久, 他們有時也會攤開書, 但根本不打算認真讀, 除非是引人入勝的神話或偵探小說, 過完癮也就忘了。

咖啡幾乎成了假裝閱讀的標配。

只有中產階層, 為了成為所謂“大人物”, 孜孜不倦地奮鬥一輩子, 甚至不惜假裝斯文、矇騙與歪曲。

所謂社交名利場, 就是一部“假裝閱讀”的表演史。 那些失敗者, 往往是缺少了系統的“假裝”指導和訓練。 他們等待著那個機會, 在高檔聚會場合中淡然地說出那句話:

“通過閱讀, 我成為偉大的讀者鏈的一部分:奧勒留讀柏拉圖, 然後奧勒留去世了。 彌爾頓讀奧勒留, 然後彌爾頓去世了。 現在我坐在床上讀彌爾頓。 ”

讀彌爾頓《失樂園》時, 是否要假裝“失樂”?圖/Curtis Wiklund

招式篇

最高境界是將格調基因與生活融合

——最近看了什麼好書?

——沒有啊, 你呢?

——我在研讀德國哲學家的著作, 康得的《純粹理性批判》, 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物質的傾向只能限制, 決不能完成或滿足。 ”

——嗯, 這句話來自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像的世界》卷2.21第13段。

……

裝X失敗, 場面很難看。 圖/GQ

在“裝”這件事上, 誰先開口誰就輸。 只有門外漢才會談論一本書的具體情節, 而你關心的是故事背景、寫作節奏、作家私生活, 還有出版、改編、番外八卦等。

不過這需要一些基礎。 你可以去看《巴黎評論》的作家訪談。 這份被稱為“文學的DNA”的雜誌創辦於1953年,

採訪過艾略特、海明威、博爾赫斯、索爾·貝婁等319位著名作家。 仔細閱讀這份雜誌的作家訪談結集, 不僅可以找到很多文人八卦, 還可以瞭解這些作家都寫了些什麼書、他們反復在看哪些書, 這樣就能得到一份權威的書目。

讀訃告也是快速制敵之招。 《先上訃告, 後上天堂》一書的作者瑪裡琳·詹森認為, 會被寫入訃告的人, 往往是某一種事物的先驅——貓砂發明者、卡車司機民謠先驅、海浪音樂先驅, 還有口蹄疫防治先驅、冷凍蔬菜先驅……

還好, “先驅”這玩意兒怎麼也用不完, 不像中國人最鍾愛的“時代”, 每一位大師的離世都帶走一個時代, 倒是符合了霍金的“能量的變化產生時間”理論。

作者:[美] 瑪裡琳·詹森譯者: 李克勤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當你和別人談到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談論什麼》,可以這麼說:“故事設定富有想像力,以此為母本改編的《鳥人》的劇本就比較弱了。但整體來說,出色的剪輯和炫目的大手筆製作,使得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接下來,你就能超連結到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和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其他代表作者。

擔心背不全外國人的名字或捋不直舌頭的話,可以從卡佛聊到村上春樹:“我剛看了他最新出的一本短篇故事集,特別有意思,不過好像還沒有中文版……哦,我想起來了,你沒學過日語,可惜了!”此時,坐在對面的你就得適當反擊了。你可以說你根本不讀當代文學作品,“都是些朝生暮死的東西,不看也罷”。

以上堆疊名詞的幾招,是“裝”的基本功。要想達到最高境界,要學會以點連線、以線成面的新模式,將一些代表最高格調的文化基因徹底與你的生活融合。

假裝閱讀是一門藝術。

舉幾個簡單例子:不抽豐塞卡雪茄、不喝劣質朗姆酒怎麼讀海明威?沒把武士刀怎麼讀《源氏物語》?沒出過軌怎麼讀懂《失樂園》?沒買過一套酒鼻子怎麼算得上真正讀過《香水》?

最後,“裝”之大忌,是在朋友圈曬圖書封面——稍微真讀一點書的“同行”都知道,那本書你根本就沒看完,拍完照片,那本書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因為從心理補償的角度說,當一個人越缺少某種東西,便越願意對外宣示自己擁有它。

而且,在朋友圈曬書的風險難測,一不小心就輸了。比如,曬《馮·唐詩百首》顯然就輸給了曬維斯拉瓦·辛波絲卡《詩二十五首》的。另外,去“世界最孤獨的圖書館”“中國最美圖書館”打卡之前,最好先瞭解一下它是不是某樓盤的配套工程——畢竟,“假裝閱讀”的工程,可大可小可公可私。

裝備篇

越“無用”越有用,越“冷”越豔

“裝”備的精髓無非兩點:“無用之書”最有用,“冷知識”最濃豔。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門類,舊雜誌、百科全書、辭典等品種,皆在此列。

首先,必備幾本有點發黴的撒母耳·貝克特、維吉尼亞·伍爾芙、克里斯多夫·伊瑟伍德、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和簡·奧斯丁等人的作品,最好是舊書店淘來的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稍微刷刷灰,但別弄得太乾淨,再隨意夾幾張Powell's、Acqua Alta、El Ateneo、City Lights Books、Shakespeare & Company等世界知名獨立書店的書簽。

再來幾套古典學和哲學的叢書,一定要那種原文對照的。不論是柏拉圖還是亞里斯多德,不論是普羅提諾還是奧勒留,必須是原文的,至少是希臘文/英文,或者拉丁文/英文的。神學和宗教類的書也會顯得很有品位。

阿奎那《神學大全》拿出來,能嚇倒不少人。

其次就是辭書,《牛津英語詞典》《大英百科全書》《天主教百科全書》《宗教百科全書》《猶太人百科全書》……必須是被翻得破破爛爛的,多處書頁脫落,前後封皮殘缺不全,書頁上有葡萄酒漬和用墨水筆寫的旁注。若有人問起這些辭書,你可以說:“我知道現在手機就能查資料,但拿放大鏡讀字典的感覺實在太棒了!”

另外,諸如本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巴黎,19世紀的首都》與福柯的《知識考古學》《瘋癲與文明》,也能為你的品位加分。不過得是琉璃廠、潘家園買來的上世紀80年代的版本,用黃色的硬紙包一遍,小楷重寫一遍書名,放在書架的角落,讓人不經意地發現它。

《瘋癲與文明》這書名一聽就很有逼格。

不妨再整點港臺版的《再造“病人”》《疾病的文化史》《疾病與治療》《槍炮、病菌與鋼鐵》等。如有人問起,一定要說清楚,這不是醫學教科書,更不是養生雞湯,而是文化史。

在別人都認為沒意思的東西中找個奇妙的角度說出它的趣味點,你會成功圈粉無數。因為別人會假定這麼冷僻的知識你都知道,一般常識就更不用提了。

當訪客接二連三地露出佩服之情時,記得說一句:“咳,這些破玩意都是些亂七八糟的書。”

《槍炮、病菌與鋼鐵》。

反偵篇

“戲精”常有,“老戲骨”卻是稀缺的

就像間諜必須擁有反間諜的能力才能活下去,由此反推,你還得具備識別偽“假”的知識。也許某次聚會之前,你剛剛背了一串名詞準備賣弄,卻偏偏遇到了另一個背過同一串名詞的我,這就很尷尬了。

演員靳東的人設之一是“人生導師”,他曾引用“梵古”的句子——“在這個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著”,但這句話很快被證實其實是出自心理學界資深導師曾奇峰。“社會精英”靳東還說自己研讀“諾貝爾數學獎”,“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西點軍校出的《沒有任何藉口》”。但早在2004年,這本書就被證實是一本徹頭徹尾的偽書。

類似的偽書還能列個名單:《執行力》(署名為保羅·湯瑪斯)、《CEO的七宗罪》(署名為邁克爾·D.波頓)、《贏在執行》(假冒臺灣學者余世維)、《塔木德——猶太商人的創業聖經》(署名為弗蘭克·赫爾)……

亞特伍德版《人類簡史》,作者是中國人,起了個外國筆名出的書。

有一本特別要留心——《人類簡史》。這本網紅著作有兩本,你以為這是近幾年名聲在外的以色列新銳歷史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作品?仔細看看,二者書名相同、封面設計相似,但小標題完全不一樣,正版是“從動物到上帝”,山寨版是“我們人類這些年”,可謂中招指數相當高了。

在創業圈,“必讀物”是《從0到1》《創業維艱》和《未來簡史》,不同創業者在你言我語的引用中依稀看到了未來公司上市後的盛況。然而,兩個事實是:1.《創業維艱》英文版在美國亞馬遜收穫了4.5星的高分,但最有用的兩篇書評只給了這本書兩星。2.被創業者奉為“中國矽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原來是海澱圖書城。

當聽到有人一本正經地說“我最喜歡的作家是春上村樹”時,不要覺得太詫異。即使是知名知識份子、書店創辦人許知遠,在面對年輕後輩李誕毫無躲藏餘地的靈魂追問時,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確會“找一些書評期刊引用自己根本沒看過的冷門圖書”。

讀書人恐怕都有點裝。

“戲精”常有,“老戲骨”難得。英國廣播公司的一項閱讀調查發現,有14%的英國人想過要讀“世界經典文學名著”,但真正完整讀過的只有4%。

類似的榜單《衛報》也做過,那些重複出現的、人稱“我不騙你,這些書我真的都讀過”的作品一共有八部,分別是:《一九八四》《戰爭與和平》《遠大前程》《麥田裡的守望者》《魔戒》《殺死一隻知更鳥》《罪與罰》與《傲慢與偏見》。當被問及為何撒謊,他們表示,主要是為了給談話對象留下深刻印象。

而中國人之年平均閱讀量,近幾年雖有攀升,但總量依然不容樂觀。2017年4月18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第14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7%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

也就是說,我們完全能夠成功地假裝讀過一些書,而跟我們談話的人也沒有讀過那些書。因為真正讀過那些書的人都是絕少參加社交活動的書呆子,你不太會碰上他們。

本文首發於《新週刊》513期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 | 阿餅 排版 | 張家明

作者:[美] 瑪裡琳·詹森譯者: 李克勤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當你和別人談到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談論什麼》,可以這麼說:“故事設定富有想像力,以此為母本改編的《鳥人》的劇本就比較弱了。但整體來說,出色的剪輯和炫目的大手筆製作,使得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接下來,你就能超連結到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和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其他代表作者。

擔心背不全外國人的名字或捋不直舌頭的話,可以從卡佛聊到村上春樹:“我剛看了他最新出的一本短篇故事集,特別有意思,不過好像還沒有中文版……哦,我想起來了,你沒學過日語,可惜了!”此時,坐在對面的你就得適當反擊了。你可以說你根本不讀當代文學作品,“都是些朝生暮死的東西,不看也罷”。

以上堆疊名詞的幾招,是“裝”的基本功。要想達到最高境界,要學會以點連線、以線成面的新模式,將一些代表最高格調的文化基因徹底與你的生活融合。

假裝閱讀是一門藝術。

舉幾個簡單例子:不抽豐塞卡雪茄、不喝劣質朗姆酒怎麼讀海明威?沒把武士刀怎麼讀《源氏物語》?沒出過軌怎麼讀懂《失樂園》?沒買過一套酒鼻子怎麼算得上真正讀過《香水》?

最後,“裝”之大忌,是在朋友圈曬圖書封面——稍微真讀一點書的“同行”都知道,那本書你根本就沒看完,拍完照片,那本書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因為從心理補償的角度說,當一個人越缺少某種東西,便越願意對外宣示自己擁有它。

而且,在朋友圈曬書的風險難測,一不小心就輸了。比如,曬《馮·唐詩百首》顯然就輸給了曬維斯拉瓦·辛波絲卡《詩二十五首》的。另外,去“世界最孤獨的圖書館”“中國最美圖書館”打卡之前,最好先瞭解一下它是不是某樓盤的配套工程——畢竟,“假裝閱讀”的工程,可大可小可公可私。

裝備篇

越“無用”越有用,越“冷”越豔

“裝”備的精髓無非兩點:“無用之書”最有用,“冷知識”最濃豔。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門類,舊雜誌、百科全書、辭典等品種,皆在此列。

首先,必備幾本有點發黴的撒母耳·貝克特、維吉尼亞·伍爾芙、克里斯多夫·伊瑟伍德、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和簡·奧斯丁等人的作品,最好是舊書店淘來的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稍微刷刷灰,但別弄得太乾淨,再隨意夾幾張Powell's、Acqua Alta、El Ateneo、City Lights Books、Shakespeare & Company等世界知名獨立書店的書簽。

再來幾套古典學和哲學的叢書,一定要那種原文對照的。不論是柏拉圖還是亞里斯多德,不論是普羅提諾還是奧勒留,必須是原文的,至少是希臘文/英文,或者拉丁文/英文的。神學和宗教類的書也會顯得很有品位。

阿奎那《神學大全》拿出來,能嚇倒不少人。

其次就是辭書,《牛津英語詞典》《大英百科全書》《天主教百科全書》《宗教百科全書》《猶太人百科全書》……必須是被翻得破破爛爛的,多處書頁脫落,前後封皮殘缺不全,書頁上有葡萄酒漬和用墨水筆寫的旁注。若有人問起這些辭書,你可以說:“我知道現在手機就能查資料,但拿放大鏡讀字典的感覺實在太棒了!”

另外,諸如本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巴黎,19世紀的首都》與福柯的《知識考古學》《瘋癲與文明》,也能為你的品位加分。不過得是琉璃廠、潘家園買來的上世紀80年代的版本,用黃色的硬紙包一遍,小楷重寫一遍書名,放在書架的角落,讓人不經意地發現它。

《瘋癲與文明》這書名一聽就很有逼格。

不妨再整點港臺版的《再造“病人”》《疾病的文化史》《疾病與治療》《槍炮、病菌與鋼鐵》等。如有人問起,一定要說清楚,這不是醫學教科書,更不是養生雞湯,而是文化史。

在別人都認為沒意思的東西中找個奇妙的角度說出它的趣味點,你會成功圈粉無數。因為別人會假定這麼冷僻的知識你都知道,一般常識就更不用提了。

當訪客接二連三地露出佩服之情時,記得說一句:“咳,這些破玩意都是些亂七八糟的書。”

《槍炮、病菌與鋼鐵》。

反偵篇

“戲精”常有,“老戲骨”卻是稀缺的

就像間諜必須擁有反間諜的能力才能活下去,由此反推,你還得具備識別偽“假”的知識。也許某次聚會之前,你剛剛背了一串名詞準備賣弄,卻偏偏遇到了另一個背過同一串名詞的我,這就很尷尬了。

演員靳東的人設之一是“人生導師”,他曾引用“梵古”的句子——“在這個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著”,但這句話很快被證實其實是出自心理學界資深導師曾奇峰。“社會精英”靳東還說自己研讀“諾貝爾數學獎”,“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西點軍校出的《沒有任何藉口》”。但早在2004年,這本書就被證實是一本徹頭徹尾的偽書。

類似的偽書還能列個名單:《執行力》(署名為保羅·湯瑪斯)、《CEO的七宗罪》(署名為邁克爾·D.波頓)、《贏在執行》(假冒臺灣學者余世維)、《塔木德——猶太商人的創業聖經》(署名為弗蘭克·赫爾)……

亞特伍德版《人類簡史》,作者是中國人,起了個外國筆名出的書。

有一本特別要留心——《人類簡史》。這本網紅著作有兩本,你以為這是近幾年名聲在外的以色列新銳歷史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作品?仔細看看,二者書名相同、封面設計相似,但小標題完全不一樣,正版是“從動物到上帝”,山寨版是“我們人類這些年”,可謂中招指數相當高了。

在創業圈,“必讀物”是《從0到1》《創業維艱》和《未來簡史》,不同創業者在你言我語的引用中依稀看到了未來公司上市後的盛況。然而,兩個事實是:1.《創業維艱》英文版在美國亞馬遜收穫了4.5星的高分,但最有用的兩篇書評只給了這本書兩星。2.被創業者奉為“中國矽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原來是海澱圖書城。

當聽到有人一本正經地說“我最喜歡的作家是春上村樹”時,不要覺得太詫異。即使是知名知識份子、書店創辦人許知遠,在面對年輕後輩李誕毫無躲藏餘地的靈魂追問時,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確會“找一些書評期刊引用自己根本沒看過的冷門圖書”。

讀書人恐怕都有點裝。

“戲精”常有,“老戲骨”難得。英國廣播公司的一項閱讀調查發現,有14%的英國人想過要讀“世界經典文學名著”,但真正完整讀過的只有4%。

類似的榜單《衛報》也做過,那些重複出現的、人稱“我不騙你,這些書我真的都讀過”的作品一共有八部,分別是:《一九八四》《戰爭與和平》《遠大前程》《麥田裡的守望者》《魔戒》《殺死一隻知更鳥》《罪與罰》與《傲慢與偏見》。當被問及為何撒謊,他們表示,主要是為了給談話對象留下深刻印象。

而中國人之年平均閱讀量,近幾年雖有攀升,但總量依然不容樂觀。2017年4月18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第14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7%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

也就是說,我們完全能夠成功地假裝讀過一些書,而跟我們談話的人也沒有讀過那些書。因為真正讀過那些書的人都是絕少參加社交活動的書呆子,你不太會碰上他們。

本文首發於《新週刊》513期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 | 阿餅 排版 | 張家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