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季羨林:對於絕大多數人,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文 | 美滋滋 · 主播 | 童顏

“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 普通人難以在高峰上生存。 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 在那裡, 他們可以變換一下呼吸的空氣,

與脈管中的血液。 在那裡, 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 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 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 ”

季羨林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佛學家、印度學家、翻譯家、梵文、巴厘文、吐火羅文研究專家, 作家。

在佛經語言、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眾多領域, 成果豐碩、著作等身, 是國內少數幾位被譽為“學術大師”的學者之一。

今天為大家領讀的是季羨林先生在大學最後兩年所記的日記, 《清華園日記》。

在這裡推薦兩個版本, 一是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開篇附送季老在七十多年後, 通過回憶寫的少年經歷。 另外一個是外研社出版的版本, 結尾附帶了他留德之前, 任高中教員一年的經歷。

這兩個版本各有所長, 可讀性強, 對季羨林年少求學之路感興趣的朋友, 千萬不要錯過!

季先生是國內少有的學術泰斗, 要瞭解他, 最好的辦法就是讀他的日記。 正所謂察其言, 觀其行。

同是大學者的錢鐘書先生, 就很喜歡通過讀日記的方法去瞭解前人。 早在他十幾歲時, 就把父親書房裡能找到的名人日記, 統統讀了個遍。

愛讀先人日記的, 不光是書蟲錢先生, 很多人都有這個愛好, 例如毛澤東和蔣介石。 蔣介石更是將《曾文正公全集》常年放在案前, 終生拜讀。

由此可見日記類出版物的獨特魅力:

讀者讀著著者的日記, 超越了時間的限制, 猶如穿越時空一般, 站在當事人的身邊, 看著他做出每一個決定。 通過閱讀, 我們感受著偉大靈魂的起落,

沉浸其中, 與他們同喜同悲。

日記就是這樣, 它滿足了每一個平凡但不甘平凡的人, 比常人更強烈想要感受、接近崇高的渴望。

“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 普通人難以在高峰上生存。 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 在那裡, 他們可以變換一下呼吸的空氣, 與脈管中的血液。 在那裡, 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 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 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 ”

羅曼羅蘭在《名人傳》上如是寫道。

誠然, 季羨林不能和名人傳裡的三位偉人英雄相比。 他不像貝多芬那樣天賦異稟, 沒有米開朗琪羅眼中唯有藝術的完全自我世界, 沒有列夫托爾斯泰的優渥家族條件去接受貴族教育。

他出生在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風雨飄搖的亂世, 他很小就沒了父親, 孤兒寡母相依為命,

又在農村。 幸好叔父膝下無子, 將他收養過來, 才有得書讀, 但是叔父叔母自己也是有親生女兒的, 對他哪裡愛得過來。

如果不是因為這種機緣, 一個沒了父親的窮孩子, 能讀書嗎?不讀書的人,

長大了, 又能做什麼呢?

季羨林能有今天的成就, 不得不說是一個平民的奇跡。

就我所知, 整個民國, 只有另外兩個人境遇與他相似:

一個是老舍, 也是從底層人民的兒子, 成為了文學家, 但不幸在文革的時候不堪屈辱自殺了。 還有一個是沈從文, 一個小學畢業的湘西“鄉巴佬”, 居然寫出了《邊城》這樣的作品, 可惜也是在文革的時候被郭沫若之流扣帽子, 被打被罵被審訊, 文革後被禁筆, 之後也再不寫小說, 就搞些研究。

老舍是老北京旗人, 雖然也是孤兒寡母但是一直在母親身邊生活著, 不像季羨林那樣十幾年不曾與母親相見。 母愛和母教, 是季羨林所缺失的。

沈從文的生長背景, 湘西的山水人情, 都是非本地人不能真正體會書寫, 這也是季羨林沒有的創作資源。

好在季羨林有能幫他的叔父,可以讀書。

天資聰穎的他,從小就可以輕易地考出很好的成績,是學霸類型中那種最招人恨那款。從小學到高中,他都讀最好的學校。

考大學,“清華還是北大?”這個問題,季羨林也是想了好久。

最終到清華。原因很簡單:清華比北大更容易留學海外。

在那個時候,季羨林就已經有了留學海外的念頭。

這種想法,其實對於一個家世背景為零的人來說,基本上等於癡心妄想,但是季羨林從來就不是那種屈服給命運的人。

這也是他會成為一代大師的原因。

優秀的人從想法開始,就和普通人不一樣。雖然此時看起來,他可能和你差不多,但是等過十年二十年,天差地別。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努力一定很舒服,但是沒有夢想的鹹魚永遠只是鹹魚。

季羨林所演繹的“寒門子弟逆襲”,比任何YY小說更有說服力,更勵志。因為它就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金手指,沒有上帝視角。

我們只需要看他的日記,就可以感受他的奮鬥過程,他一路走來,從荒涼破落的農村走到城市裡上小學中學,然後到北京接受了當時國內最好的教育,成為中國精英知識份子的預備軍。

大學期間全心全意治學,每日數小時學習英語、法語和德語。大學畢業後,迫于生計去高中做了教員,這“鐵飯碗”十分惹人羡慕,然而表像下卻是精神的渾渾噩噩和靈魂的恍惚。留學的渴望煎熬著季羨林。

所幸,苦心人天不負。在一個沉寂苦悶的午後,希望若一道黑暗的光亮,閃進他的生活,他收到了來自母校清華的通知書:他已經被錄入留德學生的名單,可以在德國學習兩年。

實際上,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原本定下的兩年時間,一直拖到了戰爭結束時的十年後。

在這十年,他一路勤學苦讀,拿下全A博士,這為季羨林的學術生涯打下堅實基礎。對這段經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留德十年》,很有意思的。

季羨林,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成為了國內少數幾個真正的“學術大師”。

平凡人的夢想,也並非遙不可及。

本書將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拆此書為五部分,為大家領讀:

無憂無慮的少年時期(正文前——回顧大學之前的求學時光)

背井離鄉的孤單青年(獨自一人到北京讀大學)

盡力賺錢自給自足(不願再向叔父要錢,通過翻譯&發表作品獲得稿費)

立志留學“倘今生不能到德國去,死不瞑目”(努力學習外語,費更多心思研究學術)

任國中教員一年(想留學,想到魂牽夢縈,想到每分每秒都在煎熬。如果有一個人能為夢想做到這個程度,那他離成功也不遠了)

相信各位看完《清華園日記》,會明白,每一個逆襲的人,時代和機遇、天生的頭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的奮鬥和永不放棄的信念。

清華大學沒有差生,每一個為夢想付諸實踐的人都知道“幹”的重要性,身邊的同學都不是凡夫,若非持之以恆地努力,何談留學德國的資格。

而在每個秉燭夜讀的時刻,鞭策這顆不甘平凡的心的,正是他至始至終,都未放棄的留學夢。

他魂牽夢縈的德國,在他每個鬆懈、自我放縱的時刻,迎頭澆下冷水,徹底驚醒。

本周我將帶領大家到季羨林的高峰頂禮,在那裡交換呼吸的空氣。接近永恆,當我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將充滿日常戰鬥的勇氣!

每當季羨林洩氣的時候他總會在日記裡寫同一句話勉勵自己,分享在這裡與君共勉:人生無非是“幹”!

這也是季羨林沒有的創作資源。

好在季羨林有能幫他的叔父,可以讀書。

天資聰穎的他,從小就可以輕易地考出很好的成績,是學霸類型中那種最招人恨那款。從小學到高中,他都讀最好的學校。

考大學,“清華還是北大?”這個問題,季羨林也是想了好久。

最終到清華。原因很簡單:清華比北大更容易留學海外。

在那個時候,季羨林就已經有了留學海外的念頭。

這種想法,其實對於一個家世背景為零的人來說,基本上等於癡心妄想,但是季羨林從來就不是那種屈服給命運的人。

這也是他會成為一代大師的原因。

優秀的人從想法開始,就和普通人不一樣。雖然此時看起來,他可能和你差不多,但是等過十年二十年,天差地別。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努力一定很舒服,但是沒有夢想的鹹魚永遠只是鹹魚。

季羨林所演繹的“寒門子弟逆襲”,比任何YY小說更有說服力,更勵志。因為它就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金手指,沒有上帝視角。

我們只需要看他的日記,就可以感受他的奮鬥過程,他一路走來,從荒涼破落的農村走到城市裡上小學中學,然後到北京接受了當時國內最好的教育,成為中國精英知識份子的預備軍。

大學期間全心全意治學,每日數小時學習英語、法語和德語。大學畢業後,迫于生計去高中做了教員,這“鐵飯碗”十分惹人羡慕,然而表像下卻是精神的渾渾噩噩和靈魂的恍惚。留學的渴望煎熬著季羨林。

所幸,苦心人天不負。在一個沉寂苦悶的午後,希望若一道黑暗的光亮,閃進他的生活,他收到了來自母校清華的通知書:他已經被錄入留德學生的名單,可以在德國學習兩年。

實際上,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原本定下的兩年時間,一直拖到了戰爭結束時的十年後。

在這十年,他一路勤學苦讀,拿下全A博士,這為季羨林的學術生涯打下堅實基礎。對這段經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留德十年》,很有意思的。

季羨林,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成為了國內少數幾個真正的“學術大師”。

平凡人的夢想,也並非遙不可及。

本書將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拆此書為五部分,為大家領讀:

無憂無慮的少年時期(正文前——回顧大學之前的求學時光)

背井離鄉的孤單青年(獨自一人到北京讀大學)

盡力賺錢自給自足(不願再向叔父要錢,通過翻譯&發表作品獲得稿費)

立志留學“倘今生不能到德國去,死不瞑目”(努力學習外語,費更多心思研究學術)

任國中教員一年(想留學,想到魂牽夢縈,想到每分每秒都在煎熬。如果有一個人能為夢想做到這個程度,那他離成功也不遠了)

相信各位看完《清華園日記》,會明白,每一個逆襲的人,時代和機遇、天生的頭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的奮鬥和永不放棄的信念。

清華大學沒有差生,每一個為夢想付諸實踐的人都知道“幹”的重要性,身邊的同學都不是凡夫,若非持之以恆地努力,何談留學德國的資格。

而在每個秉燭夜讀的時刻,鞭策這顆不甘平凡的心的,正是他至始至終,都未放棄的留學夢。

他魂牽夢縈的德國,在他每個鬆懈、自我放縱的時刻,迎頭澆下冷水,徹底驚醒。

本周我將帶領大家到季羨林的高峰頂禮,在那裡交換呼吸的空氣。接近永恆,當我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將充滿日常戰鬥的勇氣!

每當季羨林洩氣的時候他總會在日記裡寫同一句話勉勵自己,分享在這裡與君共勉:人生無非是“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