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猥瑣發育,別浪

降准首日資金面延續緊張格局, 央行亮明態度, 貨幣轉向但不是全面寬鬆。 博弈寬鬆週期開始的投資者至少面臨3-6個月的時間差, 而在此期間, 融資和經濟並沒有預期的那麼差, 美債站上3%突破趨勢線, 牛市回檔風險不可小覷。

資金面持續緊張, 繳稅走款壓力和央行OMO操作對沖不足皆為表像, 機構大舉加杠杆才是根本原因。

昨日降准落地, 但資金面依舊緊張, 下午4點左右大行開始融出, 資金面邊際放鬆。 本次繳稅期資金緊張程度遠超過歷史同期, R001與R007資金利率加權最高探至4.05%和6.16%, 最近一次七天回購利率超過6%發生在17年12月28日,

跨稅期難過跨年。

繳稅走款壓力是表像, 央行OMO操作理論壓力不大。 4月歷來是增值稅、消費稅和企業所得稅三大稅種的集中繳納月份。 10年至16年, 4月份平均繳稅規模6000億, 17年因營改增影響單月繳納10567億。 11年至17年4月份稅收規模增速平均為14%(剔除17年為10%)。 若以17年為基數, 按平均值來計, 18年4月份繳稅壓力大概上升10%-14%, 資金的相對缺口約為【1000,1500】億。 理論上來說, 對沖這部分資金回籠的壓力並不大, 比如17年4月份央行OMO操作提前投放了近5000億資金, 而考慮置換式降准淨投放的2500億, 繳稅走款的壓力應該相對可控, 至少不該出現資金的持續爆緊。

機構大舉加杠杆才是根本原因。 以託管量與待回購餘額測算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杠杆率3月末上升至112%,

2月末為110%, 17年末為109%。 一季度資金的持續寬鬆有CRA、兩會維穩的影響, 因此很多投資者的焦點在於4月份央行的操作, 而17日央行宣佈降准後, 主流觀點普遍認為貨幣轉向寬鬆, 因而大舉加上杠杆, 導致了資金超出預期的緊張。 然而, 即便資金緊到一度出現回購違約情況的發生, 市場仍沒有選擇拋債換取流動性。 背後還是在於降准之後, 市場對於短期資金面表現以及中期貨幣政策方向的兩個預期都發生了較大變化。

短期預期就算兌現, 後續債市進一步上漲空間也比較有限。 昨日, 央行已經亮明瞭態度, 這一波利率的下行已經大幅超前於貨幣政策本身。

置換式降准後, 市場主流預期發生兩大變化:①短期視角:加滿杠杆換牛市空間,

扛過繳稅壓力就好。 即認為當前資金緊張只是暫時性的, 策略上應當更為激進, 短期高成本加杠杆, 換的是後續牛市的利率下行空間。 ②中期視角:降准預示著貨幣政策基調發生扭轉, 新一輪寬鬆週期啟動, 後續會看到接二連三的降准降息舉措。 昨日資金面邊際回暖, 但短期預期就算兌現, 後續債市進一步上漲空間也比較有限, 因為央行昨日的態度顯示現在主流的中期預期可能無法兌現。

昨日央行亮明態度, 貨幣轉向但不是全面寬鬆。 自17日宣佈降准以來, 流動性持續收緊推動了債市調整, 但昨日央行並未進行逆回購操作, 即便考慮到4000億降准資金的釋放, 本次為應對繳稅而釋放的資金僅7000億左右。

考慮到17年4月份央行OMO操作節奏特點為提早進行大額對沖, 當年4月17日淨投放4755億, 而隨著月末臨近日均淨投放規模維持在300-400億左右。 也就是說央行是否積極對沖態度在繳稅壓力顯現之前即可窺知一二。 然而近期資金面持續爆緊卻並未得到積極對沖, 後半周還有4600億逆回購到期, 昨日央行操作顯示, 貨幣政策並未徹底轉向。

18年以來兩次對貨幣政策預期超調:①第一次預期超調, 錯過左側上車機會。 年初以來, 我們多次提示, 貨幣政策基調已經從實際上的“偏緊”轉為“中性”。 但是市場參與者沉浸在17年熊市的慘痛記憶中, 始終非常遲疑,也因此錯過了左側入場的機會。

②第二次預期超調,面臨大幅回撤風險。對於我們年初的預判,一直到置換式降准出現絕大多數投資者才願意相信,但是這一次的反應卻又是過度,對標歷次超過0.5%的降准帶來的利率下行幅度,本次顯然是超出了一次降准所能解釋的範圍。

而隨著資金面收緊,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806遭遇五連跌,10Y國債收益率從3.50%上行衝破3.60%關口,昨日收盤於3.61%,短短5個交易日回檔超10BP,10年期國開債同步上行約9BP至3.38%,一度突破3.40%關口。至此,右側追漲的資金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因為若以降准日為初始建倉日,那麼回撤幅度已經非常大。

走上了老路:17年對於監管的預期也發生過多次超調。回顧17年行情,市場對於監管的預期也是發生了兩次超調。從節奏上來說,17年3-4月份以及11-12月份是監管政策密集出臺的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中,因為當年3月份資金面也較為寬鬆,因此3月末至4月初投資者加倉了一波長久期利率債,10Y國債收益率從3.41%最低下行至3.25%左右。然而,就在債市一片“欣欣向榮”之際,監管風暴來襲,從銀監會“三違反”起始,陸續發佈“三套利”、“四不當”,以及5月份銀行理財穿透,要求券商清理資金池類債券產品,一行三會進行監管協同。3月末未能及時止盈或者進場節奏踏錯的機構遭受較大的虧損。

第二個階段中,由於時隔半年之久監管的直接衝擊看似淡化,但隨後11 月17 日,央行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12 月,央行行長孫國峰提及宏觀審慎+貨幣政策雙支柱框架,《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關於規範銀信類業務的通知》,又一波監管政策密集出臺,也是打得債市措手不及。

年初以來,我們堅定的看好貨幣政策轉松的核心邏輯在於,從雙支柱的角度來看,通過偏緊的貨幣政策承擔部分監管職能的必要性下降,更多地將轉向創造良好貨幣環境來迎接監管落地。而昨日媒體稱久懸不下的資管新規將於近日正式落地,則大概率印證了我們的觀點。

博弈寬鬆週期開始的投資者至少面臨3-6個月的時間差,而在此期間,融資和經濟並沒有預期的那麼差,美債站上3%突破趨勢線,牛市回檔風險不可小覷。

融資與經濟沒有預期中那麼差,把18年當做14年的翻版還為時過早。很多投資者認為當前是14年的翻版,不可否認的是18年至今與14年頗有類似之處,比如整體流動性較前一年的緊張有所好轉,而機構普遍低倉位低久期也與債市大漲之前相似,利率曲線陡峭化下行,乃至悲觀情緒的緩和等。但基本面這一核心矛盾18年與14年還是有著較大差異,因為14年年初,工業增加值跌破兩位數滑落至8.5%,CPI同比從13年的3%快速跌破2%,這與18年開年經濟的基本穩定差異較大。

更為重要的是,降准之後市場對於經濟指標的敏感度提升,因為只有確認經濟會持續走弱才能確認後續寬鬆會持續。而一旦基本面出現反復,那麼當前超漲的行情將面臨修復,比如14年,6月份信貸增量超萬億,工業增加值重回9%以上,10Y國債利率在10個交易日時間回檔約20bp。從本輪債市下行幅度來看,一旦後續經濟未如預期中走弱,那麼利率可能面臨更大劇烈的反彈。

美債站上3%突破趨勢線,中美利差脫離“舒服”區間。昨日美債收益率站上3%,突破了1985年前後至今形成的下行趨勢線。這一趨勢線的形成是基於歷史上影響較為重大的風險事件,比如19世紀80年代的“黑色星期一”,儲蓄信貸協會危機、日本資產價格泡沫,90年代的墨西哥債務危機、美國互聯網泡沫。美債收益率如果出現趨勢性的反轉,對於全球債市都將產生不可忽視的壓力。

此外,我們在年度策略中提出,18年將“定向降准+政策利率加息”的組合,此次置換式降准之後這一組合已經被確認。隨著近期中債利率的快速下行,與美債背道而馳,當前中美利差已經不足60bp,遠低於歷史中樞水準。考慮到主流預期中,美聯儲年內仍有2-3次加息,美債站穩3%並繼續向上突破是大概率事件,而央行的公開市場加息也會跟隨,國內貨幣工具利率上調幅度可能在15-20bp,當前3.6%的10年國債收益率安全邊際已經很薄。

我們的心願是…消滅貧困,世界和平…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 固定收益研究覃漢/劉毅/高國華/肖成哲/王佳雯

GUOTAI JUNAN Securities FICC Research

始終非常遲疑,也因此錯過了左側入場的機會。

②第二次預期超調,面臨大幅回撤風險。對於我們年初的預判,一直到置換式降准出現絕大多數投資者才願意相信,但是這一次的反應卻又是過度,對標歷次超過0.5%的降准帶來的利率下行幅度,本次顯然是超出了一次降准所能解釋的範圍。

而隨著資金面收緊,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806遭遇五連跌,10Y國債收益率從3.50%上行衝破3.60%關口,昨日收盤於3.61%,短短5個交易日回檔超10BP,10年期國開債同步上行約9BP至3.38%,一度突破3.40%關口。至此,右側追漲的資金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因為若以降准日為初始建倉日,那麼回撤幅度已經非常大。

走上了老路:17年對於監管的預期也發生過多次超調。回顧17年行情,市場對於監管的預期也是發生了兩次超調。從節奏上來說,17年3-4月份以及11-12月份是監管政策密集出臺的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中,因為當年3月份資金面也較為寬鬆,因此3月末至4月初投資者加倉了一波長久期利率債,10Y國債收益率從3.41%最低下行至3.25%左右。然而,就在債市一片“欣欣向榮”之際,監管風暴來襲,從銀監會“三違反”起始,陸續發佈“三套利”、“四不當”,以及5月份銀行理財穿透,要求券商清理資金池類債券產品,一行三會進行監管協同。3月末未能及時止盈或者進場節奏踏錯的機構遭受較大的虧損。

第二個階段中,由於時隔半年之久監管的直接衝擊看似淡化,但隨後11 月17 日,央行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12 月,央行行長孫國峰提及宏觀審慎+貨幣政策雙支柱框架,《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關於規範銀信類業務的通知》,又一波監管政策密集出臺,也是打得債市措手不及。

年初以來,我們堅定的看好貨幣政策轉松的核心邏輯在於,從雙支柱的角度來看,通過偏緊的貨幣政策承擔部分監管職能的必要性下降,更多地將轉向創造良好貨幣環境來迎接監管落地。而昨日媒體稱久懸不下的資管新規將於近日正式落地,則大概率印證了我們的觀點。

博弈寬鬆週期開始的投資者至少面臨3-6個月的時間差,而在此期間,融資和經濟並沒有預期的那麼差,美債站上3%突破趨勢線,牛市回檔風險不可小覷。

融資與經濟沒有預期中那麼差,把18年當做14年的翻版還為時過早。很多投資者認為當前是14年的翻版,不可否認的是18年至今與14年頗有類似之處,比如整體流動性較前一年的緊張有所好轉,而機構普遍低倉位低久期也與債市大漲之前相似,利率曲線陡峭化下行,乃至悲觀情緒的緩和等。但基本面這一核心矛盾18年與14年還是有著較大差異,因為14年年初,工業增加值跌破兩位數滑落至8.5%,CPI同比從13年的3%快速跌破2%,這與18年開年經濟的基本穩定差異較大。

更為重要的是,降准之後市場對於經濟指標的敏感度提升,因為只有確認經濟會持續走弱才能確認後續寬鬆會持續。而一旦基本面出現反復,那麼當前超漲的行情將面臨修復,比如14年,6月份信貸增量超萬億,工業增加值重回9%以上,10Y國債利率在10個交易日時間回檔約20bp。從本輪債市下行幅度來看,一旦後續經濟未如預期中走弱,那麼利率可能面臨更大劇烈的反彈。

美債站上3%突破趨勢線,中美利差脫離“舒服”區間。昨日美債收益率站上3%,突破了1985年前後至今形成的下行趨勢線。這一趨勢線的形成是基於歷史上影響較為重大的風險事件,比如19世紀80年代的“黑色星期一”,儲蓄信貸協會危機、日本資產價格泡沫,90年代的墨西哥債務危機、美國互聯網泡沫。美債收益率如果出現趨勢性的反轉,對於全球債市都將產生不可忽視的壓力。

此外,我們在年度策略中提出,18年將“定向降准+政策利率加息”的組合,此次置換式降准之後這一組合已經被確認。隨著近期中債利率的快速下行,與美債背道而馳,當前中美利差已經不足60bp,遠低於歷史中樞水準。考慮到主流預期中,美聯儲年內仍有2-3次加息,美債站穩3%並繼續向上突破是大概率事件,而央行的公開市場加息也會跟隨,國內貨幣工具利率上調幅度可能在15-20bp,當前3.6%的10年國債收益率安全邊際已經很薄。

我們的心願是…消滅貧困,世界和平…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 固定收益研究覃漢/劉毅/高國華/肖成哲/王佳雯

GUOTAI JUNAN Securities FICC Research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