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濱州行記(上)

人生如同一個圓。 晨起夕落, 我們周而復始地生活著, 途中遇到的人和事都無法阻礙我們從起點回到終點, 所有的經歷慢慢累積、修煉, 成為一道輪回。

濱州, 我對這個名字下的城市充滿了陌生。 出發前一晚, 我在廚房裡一邊幫媽媽和著餃子餡, 一邊閒聊:“媽, 你聽說過濱州嗎?”本以為必是否定的回答, 誰知媽媽拎起一旁地上放著的麵粉袋, 指給我說:“知道啊!咱家吃的麵粉就是濱州產的。 ”我一怔, 而後笑了起來, 原來我同濱州早已這般熟悉, 偌大的世界一切都緊密相連。

我帶著未知的期待, 踏上陌生的旅程,

與一座城和它的往事相會我們命定的姻緣。

一步一景一座城 一生一世一雙人

北京的秋天總是特別短暫。 這一年, 由於種種原因, 我幾乎沒來得及細細體味四九城的秋色旖旎, 寒潮的冷空氣就迫不及待地趕走了橙黃橘綠的秋娘。 於是, 便在這緯度相對北京更南些的濱州, 再賞一回秋。

◎魏集古村落 倪少鋒/攝影

“於以采蘋?南澗之濱。 於以采藻?於彼行潦。 ”《詩經·采蘋》中的句子仿若穿梭千年, 寫下了我對濱州的初印象——水岸邊, 鬱鬱蔥蔥地生長著大把大把的蘆葦, 它們隨風搖曳, 漸次發出微弱可聞的聲響, 如同訴說著喃喃的情話。 在旁聚精會神地拍照時, 不知名的植物種子攀上了身, 大衣、褲子、鞋子粘滿了刺兒, 這可愁壞了人, 撣是撣不下去的, 只得一處一處揀摘。 看似毫不起眼, 風來即折腰的柔弱植物, 竟有這般頑強的生命力。 天大地大, 再渺小的生物都有安身立命之處, 自有一套生存法則, 令人讚歎:風吹草不折, 弱極而生剛。

◎山東北海鳳鳴鳥類濕地公園 劉鐵軍/攝影

濱州也是有如此氣節的。 這片受惠于黃河哺育而成型的三角洲平原, 同時也飽受著黃河之殤。 洪澇災害頻發、土地鹽鹼化等諸多問題對城市建設與發展提出考驗。 在北海鳳鳴鳥類濕地公園, 工作人員指著道路兩旁的樹說:“這些樹可是花了大心思的,

要使一棵樹能在鹽鹼地上存活下來, 不知道要費多大功夫。 ”同行的水利人接著說:“濱州不僅要破除萬難, 根植下一片片綠色屏障, 更要在鹽鹼地上利用先進技術栽種莊稼, 變廢為寶。 ”

◎小開河引黃灌區內, 關閉閘門後的沉沙池底, 存留著平日河水沖刷後形成的波浪的土層,

管理局的狗狗若有所思地望著夕陽。 邸丹彤/攝影

在小開河引黃灌區, 沉沙池則是水利人的另一項智慧。 通過遠大於引水管道的斷面, 減緩水流流速, 降低挾沙能力, 從而沉澱水中大於規定粒徑的有害泥沙, 使黃河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質要求並與下游管道挾沙能力相適應。 黃昏, 日落, 我沿著蘆葦蕩一路向前走, 管理局中的兩條格外親人的小狗追著腳步奔了出來, 一猛子紮進草叢, 打起滾。 我癡望著河道內, 因關閉了閘門, 正在清淤, 尚未灌水的沉沙池, 伸出手來, 觸摸著波紋形狀的土層。 閉上眼睛, 仿佛黃河之水乘著歲月的濁浪, 滔滔而來。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凡事皆需從頭做起。 中國這個充滿大河文明智慧的民族, 總能予人不服輸的勇氣和開拓者的榮耀。

◎小橋流水的魏集古鎮 邸丹彤/攝影

驅車穿過楊樹和白樺林,一排排錯落有致,比肩林立的魯北風格建築構成了別具一格的魏集古鎮。晨鐘暮鼓,小橋流水,搖槳人在船尾。師傅左腳在前,右腳踏後,身子隨著木槳前傾、後擺,平滑如鏡的水面泛起點點漣漪,船兒便搖搖晃晃地駛去。不過二十來分鐘,便從水路逛完了小鎮。下船時,我再回望擺渡口,那船兒上掛著的紅燈籠,一蕩一蕩,似乎在等待著來客,也等待著歸人,為每個旅途中的人照亮前路。

◎身著婚服在中海畔存照留影 劉鐵軍/攝影

記得我方到濱州的第二天,立冬節氣。在修建得雄偉壯觀的中海旁,偶遇一對省親出遊的璧人。新娘子著一身火紅豔麗的傳統中式禮服,後面一眾親朋好友簇擁前後,相隨左右,愜意地行走在湖岸旁。天色還未被晨光衝破,霧氣中凝著水汽,遠方的航母寧靜地泊於湖面,三兩路人在木椅上休憩,這是屬於濱州人的自在生活。

臨別前一晚,飯後,濱州茫茫地飄起了冷雨。我趕忙跑到一處公交候車站避雨,閑來無事便索性靜下心來打量著這座燈火裝點下的現代化都市。雖然默默無名的小城濱州還未完全散射出它的全部光芒,但是相信每一個到過這裡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氣度與韻味。有句詩詞說得好:“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未完待續

作者:邸丹彤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總能予人不服輸的勇氣和開拓者的榮耀。

◎小橋流水的魏集古鎮 邸丹彤/攝影

驅車穿過楊樹和白樺林,一排排錯落有致,比肩林立的魯北風格建築構成了別具一格的魏集古鎮。晨鐘暮鼓,小橋流水,搖槳人在船尾。師傅左腳在前,右腳踏後,身子隨著木槳前傾、後擺,平滑如鏡的水面泛起點點漣漪,船兒便搖搖晃晃地駛去。不過二十來分鐘,便從水路逛完了小鎮。下船時,我再回望擺渡口,那船兒上掛著的紅燈籠,一蕩一蕩,似乎在等待著來客,也等待著歸人,為每個旅途中的人照亮前路。

◎身著婚服在中海畔存照留影 劉鐵軍/攝影

記得我方到濱州的第二天,立冬節氣。在修建得雄偉壯觀的中海旁,偶遇一對省親出遊的璧人。新娘子著一身火紅豔麗的傳統中式禮服,後面一眾親朋好友簇擁前後,相隨左右,愜意地行走在湖岸旁。天色還未被晨光衝破,霧氣中凝著水汽,遠方的航母寧靜地泊於湖面,三兩路人在木椅上休憩,這是屬於濱州人的自在生活。

臨別前一晚,飯後,濱州茫茫地飄起了冷雨。我趕忙跑到一處公交候車站避雨,閑來無事便索性靜下心來打量著這座燈火裝點下的現代化都市。雖然默默無名的小城濱州還未完全散射出它的全部光芒,但是相信每一個到過這裡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氣度與韻味。有句詩詞說得好:“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未完待續

作者:邸丹彤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