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實體書店迎來春天?專家建議將實體書店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文/圖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對於唐代詩人王貞白而言,閱讀是打開春天的最好方式。

而在千年後的今天,閱讀的最好場所,或許便是那有著特別魅力的書店。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前門北京坊的PAGEONE,是一家24小時書店。 在這裡,白天和黑夜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風格,白天是以閱讀、沙龍、VR為主,夜晚會有“黑市”“精怪故事集”“銀河系搭車客”等活動,這家“深夜書店”自開業以來,便不缺少人氣。

今年的“4·23世界讀書日”期間,上海再添10餘家實體書店和公共閱讀文化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城市在去年已開設了20餘傢俱有一定規模、品牌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的實體書店。

截至目前,品牌書店“言幾又”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10個城市佈局了37家門店。

……

走過倒閉寒冬的實體書店,正在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十年上萬家書店倒閉

就在幾年前,實體書店還在倒閉的寒冬之中。

從2002年到2012年,民營書店出現了大面積倒閉潮。 據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調查資料,全國有近五成的實體書店在這期間倒閉,總數達1萬多家。

其中,有不少著名的獨立書店都未能熬過這場寒冬。 例如,2011年10月底,號稱“擁有全國最大連鎖管道”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房倒閉,可謂民營實體書店行業倒閉潮的標誌性事件。

在業內人士和專家看來,形成倒閉寒潮的幾股冷空氣中,影響最大的是兩股:網路電商的衝擊和難以承受的高額房租。

“實體書店的倒閉,很大原因是因為一些電子商務網站的衝擊,這些網路平臺售賣的圖書,價格都比線下便宜很多,很多用戶都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2013年左右。

”單項空間首席運營官張帆對《法制日報》記者分析。

為此,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新聞評論員白岩松還在2016年的政協提案中建議,新書在出版半年內不應低於八五折或者八折來銷售,從而對實體書店進行保護。

4月20日,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壓垮實體書店的稻草中,高額的房租是分量很重的一根,不斷攀升的經營成本,使得很多實體書店都難以承受。

孫勁松同時認為,對於實體書店這個行業的發展而言,經歷了這樣一場倒閉潮,並不全是壞事。

“一方面,實體書店的倒閉喚醒了整個社會的關注,人們開始注意到書店的意義。 另一方面,存活下來的實體書店也在反思,怎樣才能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文化需求,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孫勁松說。

孫勁松注意到,熬過這次倒閉潮的書店,紛紛走上了由單一賣場向複合型文化空間轉變的發展道路。

政策支援下開始復蘇

對於實體書店遭遇的困境,國家政策率先出手。

2013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佈通知,免征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每年減負50億元。

2016年6月,中宣部等11部門印發《關於支援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應加強財稅和金融扶持;落實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免增值稅政策。

從2013年到2016年,中央財政先後投入3億多元專項資金扶持了全國210家有文化影響力的實體書店。

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出手相助。

上海市是國內首個出臺綜合配套扶持實體書店發展政府檔的省市。

2012年至2015年,上海新聞出版局動用專項資金近5000萬元,以資助和補貼、貸款貼息、獎勵等方式,扶持了百餘家各類實體書店。

2017年5月,北京市出臺《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首批投入1800萬元扶持71家實體書店,預計未來5年資金總投入過億元。

在政策的助力下,實體書店開始復蘇。

2014年,實體書店的圖書銷售數量和銷售額實現了3%以上的增長,超過了網上書店。

2017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規模繼續保持增長,同比增長14.55%。 引人注目的是,在網上書店管道依然是市場增長主要推動力的情況下,實體書店實現了2.33%的增長。

多採用複合式經營模式

溫柔的燈光,輕柔的音樂,彌漫在空氣中的咖啡香,擺放整齊而又有設計的書籍……每一次走進單向空間,節奏都會被這裡的環境放慢。

2005年底,6個年輕的媒體人在圓明園的一座院落裡創辦了“單向街圖書館”,名字取自德國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單向街》。

張帆正是其中一位創始人。

書店創辦之後,很快就成為頂級作家、導演、藝術家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的年輕人頻頻光顧的場所。2012年,“單向街圖書館”更名為“單向空間”。

單向空間的定位,是個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間,由單談(沙龍品牌)、單讀(出版物)、單廚(餐飲品牌)、單選(原創設計品牌)組成。

事實上,從那場倒閉潮中存活下來的書店,大多都採用了這種複合式經營模式。

“儘管每個書店對於自身的定位不同,選擇發展的方向不同,但基本上都採用了複合式經營的模式。賣書的利潤太低,就需要靠其他業態來盈利。事實上,這種業態的更新反覆運算,也是消費者的需求。”張帆說。

鳳凰傳媒蘇州鳳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曾鋒同樣認為,在這輪實體書店回暖過程中,非書業務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無論是對營收的貢獻還是對書店業態的豐富,非書業務都被擺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複合式經營模式中,圖書必須是其中的主營業務,圖書的品質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圖書不能在書店的業務中佔據相當大的比例,那和其他零售店還有什麼區別?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書的品質與商業活動之間實現更好的平衡。在單向空間,有思想、有文化的社科人文類的大眾書籍會比較多,也包括一些旅遊、美食等生活類書籍和一小部分比較經典的兒童書籍,而教輔類、工具書類的書籍在這裡不會涉及。”張帆說。

建議立法免征增值稅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江蘇省書畫院院長薛亮看來,實體書店並不是單純進行圖書銷售,而是一種傳承文化的象徵,是一個獨具文化氛圍和魅力的聚會場所,承載了相當大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因此,應把對實體書店的支援和保護,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範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建議,在城市探索“以場地換服務”的社區書店,通過這種惠而不費的模式,實現多方共贏的目的。

孫勁松認為,目前來看,作為促進人們線下人文交流的複合型文化空間,實體書店主要有兩條發展道路值得推崇:其一,是與公共文化服務相結合,走社區書店的道路;其二,在商場裡設置書店,走一條提升整個街區文化品質的道路。

孫勁松介紹,西城區目前也在沿著這兩條路在做,並且已經有了比較成功的事例。

坐落於北京西城區下斜街1號院東二樓的“甲骨文·悅讀空間”,自2016年1月創辦以來,圍繞社區居民的閱讀需求,不斷探索服務內容,目前已經形成以“社區”為核心品牌的社區觀影會、讀書會、誦讀會、生活會、故事會等五大系列活動品牌。

西城區在支持創辦PAGEONE時,改變了以往單純給予財政補貼的支援方式,採取了區屬國有公司和民營出版企業合資的經營模式,政府通過搭建平臺、配置資源、把握方向,推動PAGEONE走出了一條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創新之路。

薛亮同時建議,除了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還可以學習借鑒國外的做法,對實體書店免征增值稅予以立法明確,同時制定完善的圖書價格管理制度,尤其對網路書店的折扣應制定相應標準。

“當前,國家對於實體書店的扶持政策力度非常大,如果能夠通過立法對一些做法進行明確,對於實體書店這個行業而言,會有很大幫助。但在我看來,實體書店的發展,還是要靠各個書店去摸索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張帆說。

2005年底,6個年輕的媒體人在圓明園的一座院落裡創辦了“單向街圖書館”,名字取自德國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單向街》。

張帆正是其中一位創始人。

書店創辦之後,很快就成為頂級作家、導演、藝術家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的年輕人頻頻光顧的場所。2012年,“單向街圖書館”更名為“單向空間”。

單向空間的定位,是個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間,由單談(沙龍品牌)、單讀(出版物)、單廚(餐飲品牌)、單選(原創設計品牌)組成。

事實上,從那場倒閉潮中存活下來的書店,大多都採用了這種複合式經營模式。

“儘管每個書店對於自身的定位不同,選擇發展的方向不同,但基本上都採用了複合式經營的模式。賣書的利潤太低,就需要靠其他業態來盈利。事實上,這種業態的更新反覆運算,也是消費者的需求。”張帆說。

鳳凰傳媒蘇州鳳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曾鋒同樣認為,在這輪實體書店回暖過程中,非書業務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無論是對營收的貢獻還是對書店業態的豐富,非書業務都被擺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複合式經營模式中,圖書必須是其中的主營業務,圖書的品質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圖書不能在書店的業務中佔據相當大的比例,那和其他零售店還有什麼區別?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書的品質與商業活動之間實現更好的平衡。在單向空間,有思想、有文化的社科人文類的大眾書籍會比較多,也包括一些旅遊、美食等生活類書籍和一小部分比較經典的兒童書籍,而教輔類、工具書類的書籍在這裡不會涉及。”張帆說。

建議立法免征增值稅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江蘇省書畫院院長薛亮看來,實體書店並不是單純進行圖書銷售,而是一種傳承文化的象徵,是一個獨具文化氛圍和魅力的聚會場所,承載了相當大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因此,應把對實體書店的支援和保護,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範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建議,在城市探索“以場地換服務”的社區書店,通過這種惠而不費的模式,實現多方共贏的目的。

孫勁松認為,目前來看,作為促進人們線下人文交流的複合型文化空間,實體書店主要有兩條發展道路值得推崇:其一,是與公共文化服務相結合,走社區書店的道路;其二,在商場裡設置書店,走一條提升整個街區文化品質的道路。

孫勁松介紹,西城區目前也在沿著這兩條路在做,並且已經有了比較成功的事例。

坐落於北京西城區下斜街1號院東二樓的“甲骨文·悅讀空間”,自2016年1月創辦以來,圍繞社區居民的閱讀需求,不斷探索服務內容,目前已經形成以“社區”為核心品牌的社區觀影會、讀書會、誦讀會、生活會、故事會等五大系列活動品牌。

西城區在支持創辦PAGEONE時,改變了以往單純給予財政補貼的支援方式,採取了區屬國有公司和民營出版企業合資的經營模式,政府通過搭建平臺、配置資源、把握方向,推動PAGEONE走出了一條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創新之路。

薛亮同時建議,除了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還可以學習借鑒國外的做法,對實體書店免征增值稅予以立法明確,同時制定完善的圖書價格管理制度,尤其對網路書店的折扣應制定相應標準。

“當前,國家對於實體書店的扶持政策力度非常大,如果能夠通過立法對一些做法進行明確,對於實體書店這個行業而言,會有很大幫助。但在我看來,實體書店的發展,還是要靠各個書店去摸索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張帆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