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昨晚,鞏義上演了一場蕩滌心靈的音樂詩會

4月24日晚, 在悠揚清秀的杜詩新唱《春夜喜雨》歌聲中, 2018年杜甫故里詩詞大會“月是故鄉明”音樂詩會暨杜甫國際詩歌徵文大賽頒獎典禮在鞏義市東區演藝中心舉行。

中外享有盛譽的著名作家、詩人、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及鞏義市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一堂暢敘詩情雅意, 共襄詩歌盛舉。

首先進行的是杜甫國際詩歌徵文大賽頒獎典禮環節。 杜甫國際詩歌徵文大賽, 是2018年杜甫故里詩詞大會其中的一項重要活動。

徵文大賽從征選到評選結果出爐歷時三個月, 現場為在此次徵文大賽中獲獎的參賽選手代表進行頒獎。

“月是故鄉明”音樂詩會環節共分三個篇章, 用多種形式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 一位從鞏義的山水之中走向中國、走向世界的偉大詩人,

“詩聖”杜甫。

觀眾在民謠彈唱《子美》的音樂和誦讀中, 感受詩歌、韻律之美。 對一位詩人最好的紀念, 便是閱讀並感悟他的詩篇, 杜甫的詩歌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 這些經典的詩句總是能夠給後人關於人生的啟迪。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的季節, 詩人杜甫從家鄉鞏義來到當時大唐的都城長安,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正是秉承著這樣的崇高理想與政治抱負, 杜甫踏上了他的求官之路。 自謂頗挺出, 立登要路津。 這位從家鄉山水中走來的年輕人, 躊躇滿志、滿懷夢想, 然而, 詩人的敏感與直觀, 使他在長安看到了所謂大唐盛世氣象之下所掩藏的重重危機, 《麗人行》便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春色是美的、麗人是美的, 一切都美的這麼張狂, 唯有詩人杜甫的眼睛是冷峻的。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在詩聖的故鄉, 重溫詩人的作品, 在音樂和誦讀聲中, 跨越千年時空, 與詩聖對話、與心靈交談。 詩歌不老, 情懷不老, 一起感受著詩聖杜甫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願這份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與大家同在!

在陣陣詩歌聲中, 2018年杜甫故里詩詞大會“月是故鄉明”音樂詩會圓滿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