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華夏宏圖戰報——京師保衛戰

山海關, 乃天下雄關, 邊郡之咽喉, 京師之保障。 我平西伯吳三桂, 任遼東總兵, 鎮守山海關。 抗擊後金, 守土安民。 然天下之勢, 已然崩壞, 雖經崇禎帝大力整治朝政, 然大明在多年天災人禍的打擊下早已奄奄一息、苟延殘喘, 遼東清國福臨, 川蜀大西張獻忠, 中原大順李自成, 無不與我大明為敵。 韃靼土司、日本等諸小國之邦無不對我大明虎視眈眈, 天下岌岌可危。

此時, 大明京師早已處於大順軍與清軍的夾擊中, 危在旦夕, 但在南方仍具有一定實力和地盤, 四大總兵擁兵幾十余萬明軍。 仍可剿滅賊寇, 驅逐蠻夷,

光復失地。

吾思慮再三:京師乃大明國都, 不可輕言放棄, 雖然吾弱敵強, 但我身為朝廷欽點的遼東總兵, 有守土衛國的職責, 怎可臨陣脫逃, 不戰自退呢?何況吾皇尚未離開京師脫離險境, 我願誓死捍衛京師, 與敵殊死搏鬥, 戰至最後一刻。 議罷, 即令三軍,

即天雄軍, 秦軍, 關甯鐵騎出關佔領四周之險隘, 欲以地利之優勢, 與敵展開戰鬥。

雖然已占得地利, 然為我不敢鬆懈, 立馬擴招人才, 招賢納士, 廣邀天下豪傑, 以擴充吾之智囊。

經過一番努力, 京師週邊全部由我軍駐紮防守, 以保京師無虞。

然而敵人行動也很迅速, 探子來報:清軍突然奇襲凡城關, 我軍由於無兵駐防, 幸而沒有傷亡。 全國各地均爆發大規模數量賊兵, 聲勢之浩大, 範圍之廣泛。 令諸人皆震。

由於敵軍勢大, 邊關接連淪陷, 朝廷問責, 我以糧餉不足為由應對皇上。 雖然糧食緊缺, 然而我沒有時間抱怨了, 只能繼續擴充軍力, 積極備戰。

忽然, 探子回報:清國國內發生賊兵事件, 內部調度混亂。 我上奏朝廷, 請求帶兵襲擾清軍, 伺機予以打擊,使其不敢輕視我朝,犯我邊境。

偵察到寧遠城兵力空虛,吾決意攻城。於是讓士兵們休整一夜,加強士氣。

寧遠戰鬥很順利,寧遠城敵軍絲毫沒有防備,一夜拿下,我軍無一人傷亡,堪稱大勝!然而傳令兵此時帶來不好的消息,外三關全部淪陷,僅餘山海關涿州兩地防守京師週邊,我軍已失去回關內的道路。我該何去何從?

我軍在當地收穫嚮導一枚。思考再三,既然已無退路,那就只能向前了。於是我決定攻打十大互市之一的遼東互市(駐紮清軍一萬部隊)。這將是一場真正的戰鬥。

雙方將士殊死搏鬥,戰況異常慘烈,到底勝負如何呢?我心中也無定數。幸而我軍將士英勇作戰,最終還是攻下了互市。關寧鐵騎攻下互市以後,休整多天,決定繼續深入敵境打擊地方薄弱環節,配合朝鮮軍收復北方失地,吸引清軍主力,為朝廷調集兵力保衛爭取時間。

然而高興不久,就傳來兩個壞消息了。我軍錢糧不足,而朝廷的錢糧還未下撥,將士們都人心惶惶,這是其一。其二,清軍兩萬八千人攻打山海關,而我山海關守軍兵不足萬,恐難以抵擋,雖然朝廷已派出援軍一萬,但恐無濟於事。

破關在即,可憐那數千大好男兒,終成刀下亡魂。山海關失陷,王承胤部不得歸路,不得已攻打白狼關。所幸天佑我軍,順利攻下了白狼關。山海關清軍出動,攻下灤州。逐漸接近京師,吾甚憂京師安危。

另一邊,清軍大將鼇拜率部一萬人攻擊關寧鐵騎,我意與敵決一死戰。戰鬥十分激烈,雙方騎兵進行了數十次大規模衝殺,戰至日落,戰場早已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均死傷慘重。但清軍後方遭到賊軍攻擊寧遠城失陷,損失無數輜重糧草,勝利的天平已經向我傾斜了。

此役鼇拜大軍慘遭失敗,全軍覆沒,鼇拜僅餘幾個親兵一起狼狽逃離戰場,我軍斬首數千,俘虜八旗軍二千餘。但此役關寧鐵騎亦傷亡過千,將士皆疲憊不堪,急需休整。

休整過後,便向朝鮮境內的遂城港清軍進發,消滅這夥孤立之敵。然而關寧鐵騎在遂城港的攻擊毫無進展,清軍由於沒有退路,上下一心,士氣大漲,死戰不退,我軍傷亡日漸增多,兵士多染病,戰力大減,如若再不攻克,只得無功而返。

另一邊,清軍主力突然移軍關內,向京師進發,朝廷上下全面戒嚴,無瑕顧及京師週邊之地,朝廷百官聞清軍將至,如同驚弓之鳥,惶惶不安。皇上臉色大驚,在朝堂大斥百官無能,致使清軍猖獗。那些文官出身的尚書侍郎,誰都意想不到清軍居然虛晃一招,掉頭攻打海陽港,以斷掉京師對南方的聯絡,堵住朝廷退到南方的歸路。假裝攻擊京師,實則突襲海陽港,這恐怕又是範文程的好計謀啊,下一步就會全力攻破京師了吧。大明的旗幟……究竟還能在京師懸掛多久呢?我心不寧!

年關已至,可大明的都城卻看不出多少節日的氣氛,街上人影寥寥無幾,沿街商鋪關門,只有的只是滿披戰甲的士兵手執刀刃沿街巡邏,今日皇宮內也無幾分節日氣氛,聽不見一聲本該有的歡聲笑語,崇禎帝也是臉帶憂愁,整個京師上下彌漫著一股淒涼與肅殺之氣。今年朝廷下撥的遼東錢糧已經運到,雖然不多,但這也是皇上從百官及國庫好不容易擠出來的,可見皇帝對遼東戰場的重視與信任。更是對我遼東總兵的鞭策。所幸今年最為振奮的事情就是大順政權李自成暴病而亡,手下謀士李岩不日也隨之逝世,大順軍心不振,短時間內無法發動大戰役。其手下將領郝永忠接手大順勢力,此人乃大順軍頗具實力的一員大將,只是不知對我大明而言,是禍是福?吾父吳襄不幸也於年底逝去,可恨我無法回家為父母盡孝,還在邊疆戍守。朝廷這年官員也逝世不少,如黃得功,左良玉,周遇吉,高傑,黃宗周等等文武官員先後離世。給大明帝國的暮氣更添幾分。

清軍派使者請求我軍放回他們之前戰敗被俘的將領,考慮到糧餉不足,不得不同意放歸,這是我軍第一次俘獲的清軍將軍,但此事我並沒有上報朝廷。

涿州之戰展開帷幕,清軍意欲攻下大明在週邊的防線,迫使我軍退守京師,最後一網打盡,我是絕不會讓你們得逞的!天雄軍出戰!

不料清軍與天雄軍一觸即潰,相繼脫離戰場逃跑,天雄軍主將李本深害怕清軍設計埋伏,遂退兵。放敵離去。爾後幾天,探子探到戰敗清軍撤回路線後,李本深決定追殺清軍敗兵,絕不能讓他們輕易離去。不料清軍拋棄輜重等累贅物堵塞山道,以絕我軍追擊,由白檀關出塞。

朝廷廷議,擴大京師招兵人數,同時出兵灤州,收復失地。阻斷清軍主力與山海關的聯繫。

我軍攻破寧遠城賊兵後,整頓待命,但此時朝廷收到一條密報,白檀關外發現清軍主力(尼塔軍),其兵力約有伍萬伍仟人,兵鋒直指京師。皇上緊急召見內閣大臣與執金吾將軍等人于深夜召開密議。

建州衛清軍突襲來遠城,意圖重創我軍關寧鐵騎,不料剛出城不久,附近賊兵聞風而動,齊力攻打兵力空虛的建州衛,而我關寧鐵騎命運如何?

事態緊急,我作為主帥當機立斷,全軍撤出來遠城,避開敵軍進攻鋒芒,趁機襲取建州衛。另一邊,清軍尼塔軍試探我涿州防衛如何,派出小股部隊與我軍接觸。

朝廷派兵奪取山海關,完全切斷了海陽港清軍的補給,並派出衛戍京師的左光先大軍(由精騎組成的火槍騎兵)進攻遼東都司府,試圖扭轉明朝在軍事上的不利態勢。而尼塔軍在瞭解到涿州防衛嚴密後,無懈可擊,遂放棄攻城,轉而向大順政權的保定進發,試圖在關內奪取一座城池為根本。天雄軍受命追擊尼塔軍後衛部隊費連馬軍。期許有所斬獲。此時關寧鐵騎正冒險攻打建州衛,守城清軍在雙重打擊下,仍然負隅頑抗,試圖等待清軍增援部隊救援。

攻打數日,雙方將士都爆發了極大的意志與勇氣,這是一場血與火的戰爭洗禮。明軍勝,則奪回重鎮,極大的威脅清軍在遼東戰場的軍事行動,清軍勝,關寧鐵騎則死無葬身之地,全殲明軍勁旅,重創遼東明軍士氣。

清軍四月在涿州附近不停襲擾駐軍,意在誘軍深入。李本識破其計,閉門不戰。但此舉遭到了朝廷官員彈劾,說他畏敵不出,縱容清軍,意圖降清。(消息採用信鴿,一種古老的通信方式)我極力上疏辯言,皇上雖然不滿,但為大局著想,還是決定恕其無罪。

四月中旬,明軍取得重大勝利,左光先軍拿下遼東都司府,章曠軍攻克白狼關,關寧鐵騎攻破建州衛(這是我第一座得到的城市,此先無城市),暫定為我軍大本營,遼東形式有所好轉。不料賊兵賊心不死,意圖趁我立足不穩之際,偷襲我軍獻城池邀功於清軍。走漏消息,得知後,我一臉冷笑,先下手攻擊,一日擒拿賊將,斬首示眾,所俘獲兵士皆併入我軍。

我任命陳圓圓為太守,經營城市,守衛大本營建州衛,關寧鐵騎在城中休整,補充兵員,治療傷兵以及恢復元氣。

清國鑒於遼東戰場的失利以及建州衛的威脅,紛紛撤出入關部隊撤回本國休整。崇禎皇帝下令全線追擊敵軍,收復各處失地,至此京師保衛戰取得勝利!

然而同年六月,朝鮮迫于清國外交壓力,宣佈脫離大明附屬,並出軍協助清軍反攻遼東,大明即將面臨新一輪危機......

本文作者是古淩楓葉炎。

伺機予以打擊,使其不敢輕視我朝,犯我邊境。

偵察到寧遠城兵力空虛,吾決意攻城。於是讓士兵們休整一夜,加強士氣。

寧遠戰鬥很順利,寧遠城敵軍絲毫沒有防備,一夜拿下,我軍無一人傷亡,堪稱大勝!然而傳令兵此時帶來不好的消息,外三關全部淪陷,僅餘山海關涿州兩地防守京師週邊,我軍已失去回關內的道路。我該何去何從?

我軍在當地收穫嚮導一枚。思考再三,既然已無退路,那就只能向前了。於是我決定攻打十大互市之一的遼東互市(駐紮清軍一萬部隊)。這將是一場真正的戰鬥。

雙方將士殊死搏鬥,戰況異常慘烈,到底勝負如何呢?我心中也無定數。幸而我軍將士英勇作戰,最終還是攻下了互市。關寧鐵騎攻下互市以後,休整多天,決定繼續深入敵境打擊地方薄弱環節,配合朝鮮軍收復北方失地,吸引清軍主力,為朝廷調集兵力保衛爭取時間。

然而高興不久,就傳來兩個壞消息了。我軍錢糧不足,而朝廷的錢糧還未下撥,將士們都人心惶惶,這是其一。其二,清軍兩萬八千人攻打山海關,而我山海關守軍兵不足萬,恐難以抵擋,雖然朝廷已派出援軍一萬,但恐無濟於事。

破關在即,可憐那數千大好男兒,終成刀下亡魂。山海關失陷,王承胤部不得歸路,不得已攻打白狼關。所幸天佑我軍,順利攻下了白狼關。山海關清軍出動,攻下灤州。逐漸接近京師,吾甚憂京師安危。

另一邊,清軍大將鼇拜率部一萬人攻擊關寧鐵騎,我意與敵決一死戰。戰鬥十分激烈,雙方騎兵進行了數十次大規模衝殺,戰至日落,戰場早已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均死傷慘重。但清軍後方遭到賊軍攻擊寧遠城失陷,損失無數輜重糧草,勝利的天平已經向我傾斜了。

此役鼇拜大軍慘遭失敗,全軍覆沒,鼇拜僅餘幾個親兵一起狼狽逃離戰場,我軍斬首數千,俘虜八旗軍二千餘。但此役關寧鐵騎亦傷亡過千,將士皆疲憊不堪,急需休整。

休整過後,便向朝鮮境內的遂城港清軍進發,消滅這夥孤立之敵。然而關寧鐵騎在遂城港的攻擊毫無進展,清軍由於沒有退路,上下一心,士氣大漲,死戰不退,我軍傷亡日漸增多,兵士多染病,戰力大減,如若再不攻克,只得無功而返。

另一邊,清軍主力突然移軍關內,向京師進發,朝廷上下全面戒嚴,無瑕顧及京師週邊之地,朝廷百官聞清軍將至,如同驚弓之鳥,惶惶不安。皇上臉色大驚,在朝堂大斥百官無能,致使清軍猖獗。那些文官出身的尚書侍郎,誰都意想不到清軍居然虛晃一招,掉頭攻打海陽港,以斷掉京師對南方的聯絡,堵住朝廷退到南方的歸路。假裝攻擊京師,實則突襲海陽港,這恐怕又是範文程的好計謀啊,下一步就會全力攻破京師了吧。大明的旗幟……究竟還能在京師懸掛多久呢?我心不寧!

年關已至,可大明的都城卻看不出多少節日的氣氛,街上人影寥寥無幾,沿街商鋪關門,只有的只是滿披戰甲的士兵手執刀刃沿街巡邏,今日皇宮內也無幾分節日氣氛,聽不見一聲本該有的歡聲笑語,崇禎帝也是臉帶憂愁,整個京師上下彌漫著一股淒涼與肅殺之氣。今年朝廷下撥的遼東錢糧已經運到,雖然不多,但這也是皇上從百官及國庫好不容易擠出來的,可見皇帝對遼東戰場的重視與信任。更是對我遼東總兵的鞭策。所幸今年最為振奮的事情就是大順政權李自成暴病而亡,手下謀士李岩不日也隨之逝世,大順軍心不振,短時間內無法發動大戰役。其手下將領郝永忠接手大順勢力,此人乃大順軍頗具實力的一員大將,只是不知對我大明而言,是禍是福?吾父吳襄不幸也於年底逝去,可恨我無法回家為父母盡孝,還在邊疆戍守。朝廷這年官員也逝世不少,如黃得功,左良玉,周遇吉,高傑,黃宗周等等文武官員先後離世。給大明帝國的暮氣更添幾分。

清軍派使者請求我軍放回他們之前戰敗被俘的將領,考慮到糧餉不足,不得不同意放歸,這是我軍第一次俘獲的清軍將軍,但此事我並沒有上報朝廷。

涿州之戰展開帷幕,清軍意欲攻下大明在週邊的防線,迫使我軍退守京師,最後一網打盡,我是絕不會讓你們得逞的!天雄軍出戰!

不料清軍與天雄軍一觸即潰,相繼脫離戰場逃跑,天雄軍主將李本深害怕清軍設計埋伏,遂退兵。放敵離去。爾後幾天,探子探到戰敗清軍撤回路線後,李本深決定追殺清軍敗兵,絕不能讓他們輕易離去。不料清軍拋棄輜重等累贅物堵塞山道,以絕我軍追擊,由白檀關出塞。

朝廷廷議,擴大京師招兵人數,同時出兵灤州,收復失地。阻斷清軍主力與山海關的聯繫。

我軍攻破寧遠城賊兵後,整頓待命,但此時朝廷收到一條密報,白檀關外發現清軍主力(尼塔軍),其兵力約有伍萬伍仟人,兵鋒直指京師。皇上緊急召見內閣大臣與執金吾將軍等人于深夜召開密議。

建州衛清軍突襲來遠城,意圖重創我軍關寧鐵騎,不料剛出城不久,附近賊兵聞風而動,齊力攻打兵力空虛的建州衛,而我關寧鐵騎命運如何?

事態緊急,我作為主帥當機立斷,全軍撤出來遠城,避開敵軍進攻鋒芒,趁機襲取建州衛。另一邊,清軍尼塔軍試探我涿州防衛如何,派出小股部隊與我軍接觸。

朝廷派兵奪取山海關,完全切斷了海陽港清軍的補給,並派出衛戍京師的左光先大軍(由精騎組成的火槍騎兵)進攻遼東都司府,試圖扭轉明朝在軍事上的不利態勢。而尼塔軍在瞭解到涿州防衛嚴密後,無懈可擊,遂放棄攻城,轉而向大順政權的保定進發,試圖在關內奪取一座城池為根本。天雄軍受命追擊尼塔軍後衛部隊費連馬軍。期許有所斬獲。此時關寧鐵騎正冒險攻打建州衛,守城清軍在雙重打擊下,仍然負隅頑抗,試圖等待清軍增援部隊救援。

攻打數日,雙方將士都爆發了極大的意志與勇氣,這是一場血與火的戰爭洗禮。明軍勝,則奪回重鎮,極大的威脅清軍在遼東戰場的軍事行動,清軍勝,關寧鐵騎則死無葬身之地,全殲明軍勁旅,重創遼東明軍士氣。

清軍四月在涿州附近不停襲擾駐軍,意在誘軍深入。李本識破其計,閉門不戰。但此舉遭到了朝廷官員彈劾,說他畏敵不出,縱容清軍,意圖降清。(消息採用信鴿,一種古老的通信方式)我極力上疏辯言,皇上雖然不滿,但為大局著想,還是決定恕其無罪。

四月中旬,明軍取得重大勝利,左光先軍拿下遼東都司府,章曠軍攻克白狼關,關寧鐵騎攻破建州衛(這是我第一座得到的城市,此先無城市),暫定為我軍大本營,遼東形式有所好轉。不料賊兵賊心不死,意圖趁我立足不穩之際,偷襲我軍獻城池邀功於清軍。走漏消息,得知後,我一臉冷笑,先下手攻擊,一日擒拿賊將,斬首示眾,所俘獲兵士皆併入我軍。

我任命陳圓圓為太守,經營城市,守衛大本營建州衛,關寧鐵騎在城中休整,補充兵員,治療傷兵以及恢復元氣。

清國鑒於遼東戰場的失利以及建州衛的威脅,紛紛撤出入關部隊撤回本國休整。崇禎皇帝下令全線追擊敵軍,收復各處失地,至此京師保衛戰取得勝利!

然而同年六月,朝鮮迫于清國外交壓力,宣佈脫離大明附屬,並出軍協助清軍反攻遼東,大明即將面臨新一輪危機......

本文作者是古淩楓葉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