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市首份年報業績變臉 次新股恒林股份接問詢函

恒林股份上市不滿6個月, 已連續30個交易日跌破發行價。 股價如此疲態是否是公司經營出現問題?前不久出爐的2017年年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視角。 針對該份年報, 上交所27日晚間向恒林股份發出了問詢函, 重點關注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 並質疑公司和保薦機構在上市材料中是否全面提示了2017年業績風險。

據上證報報導, 恒林股份的主營業務模式以OEM和ODM為主, 毛利率較低, 核心競爭力不明顯。 年報披露, 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96億元, 同比增長10%, 銷售增速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 市場拓展速度緩慢。 2017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7%,

其中第四季度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48萬元。 公司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達50%, 銷售端議價能力不高。 當原材料漲價時, 公司業績隨之大幅下滑。 對此, 上交所問詢公司是否已有經營安排來應對上述因素導致的業績波動風險。

恒林股份於2017年11月21日上市, 根據年報資訊, 上市當季公司業績較之前已經出現較大波動。 對此, 問詢函追問發行人和保薦機構是否全面提示了業績風險。 公司在2017年11月20日披露的《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書暨2017年第三季度財務報表》中, 仍預計“2017年度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423.47萬元至23620.69萬元, 較上年同期下降4.56%至9.40%”, 這與最終年報實際業績情況相差較大。

從具體問題看,

上交所問詢了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淨利潤銳減是否合理、報告期內主要產品的平均價格變化、境內業務毛利率大幅下降11.52個百分點的原因、OEM和ODM模式分別的營業資料等。

有業內專家表示, 在今年的年報審核問詢中, 上交所加大了問詢力度, 通過識別上市公司風險, 提升上市公司資訊披露品質, 促使上市公司改善經營和管理, 最終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自身品質, 回報投資者。 對此, 投資者也需要積極關注, 以交易所的問詢為引線, 閱讀公司經營情況, 發掘公司價值, 規避風險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