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炳文:革命銳志留佳話

孫炳文像。 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成都4月27日電 1885年, 孫炳文出生在南溪城郊魏家山的一個農民家庭。 家境貧窮的他, 一直靠親戚資助才能讀上書,

所以格外珍惜學習的機會。 1908年, 孫炳文考入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的前身)。 在校期間, 孫炳文不僅學習成績十分優異, 還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 加入同盟會。 在南北議和、革命失敗後, 孫炳文被推任《民國日報》總編輯。 後來, 因經常撰文痛斥袁世凱篡國復辟的罪行, 孫炳文遭到北洋政府通緝, 只得帶著妻子返回老家南溪。

1917年, 孫炳文經人介紹和時任滇軍將領的朱德相識。 兩人發現彼此理想志向相同, 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成為莫逆之交。 1918年, 孫炳文投筆從戎, 應邀到朱德旅部協理軍政事務。

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的五四運動後, 孫炳文與朱德共同組織了學習小組, 閱讀和介紹革命進步書刊, 深感依靠軍閥振興不了國政。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當時已經離開軍隊的孫炳文聽聞後, 萌生了出國留學、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想法。

1922年9月, 孫炳文與朱德一同登上郵輪, 從上海前往法國巴黎。 10月下旬, 兩人在柏林當面向周恩來陳述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 周恩來深為感動, 介紹和幫助兩人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此, 孫炳文的政治生命開始了新的起點。

1925年, 以五卅運動為起點, 掀起了大革命高潮。 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 急需大批革命骨幹力量, 中共中央號召旅歐黨員回國參加革命。 孫炳文于同年秋回國, 先到北京, 年底到革命的中心廣州, 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秘書、黃埔軍校和廣東大學教授。

1926年6月, 孫炳文調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長,

與周恩來、郭沫若、鄧演達等人工作交往密切。 同年7月, 北伐戰爭開始後, 他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後方留守處主任, 一方面負責領導粵、桂及閩南工作, 另一方面負責籌備經費、槍械、醫藥和補充戰鬥人員、訓練骨幹的工作。

1927年春, 蔣介石加緊反共步伐, 陰謀發動反革命政變。 4月6日, 孫炳文在黃埔軍校的演講中予以堅決揭露。 4月16日, 孫炳文在取道上海前往武漢工作時, 因叛徒告密而被逮捕。 敵人對孫炳文誘以高官厚祿, 遭到他的痛斥和嚴正拒絕。 4月20日, 孫炳文在上海龍華被敵人殺害, 時年僅42歲。

孫炳文遇難後, 朱德聞訊十分悲痛。 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期間, 朱德親自撰文紀念孫炳文, 稱讚他是“革命意志堅強”的“無產階級的戰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