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乾盛世”實是“番薯盛世”,人口靠地瓜拉起來?專家:說反了

關於中國人口的增長, 一直流傳一個觀點:因為番薯、玉米和土豆等作物傳入, 中國人口才突破了土地的限制, 從清朝開始爆發式增長, “康乾盛世”其實借了番薯的光, 應該叫“番薯盛世”。 這種說法很有市場, 符合人們的直覺, 不過, 直覺有時候並不准, 根據最新的研究, 結果可能是反的, 不是番薯導致中國人增加, 而是中國人救了番薯。

番薯救了誰?

首先, 清朝時人口爆發式增長, 這個說法是否成立?

根據《中國人口史·清卷》的資料, 明清更替對中國人口的影響並不大, 由明入清, 人口保持在1億5千萬到2億之間, 擁有這樣的基數, 清朝人口說不上爆炸式增長。

其次, 傳統作物和番薯玉米相比, 誰種得更多?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清廷平定叛亂, 版圖面積超過了1300萬平方公里, 達到勢力極盛。 相應的, 全國耕地面積也達到前所未有的數量, 估計開墾量達到了10億畝。

這個時候, 土地種植地還是傳統作物, 通過改良的作物的產量、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復種、營建水利等, 使糧食畝產量不斷提高, 在乾隆中期時, 中國糧食畝產達到了前工業時代的頂峰, 平均畝產近310市斤, 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5億噸, 可謂震古鑠今。

吃著老祖宗留下的小麥、大米、小米等等, 中國人口已經增長到出現危機的地步。

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 中國人口壓力已經非常大, 而且越來越嚴重, 因為人口太多, 導致婚齡上升, 生育間隔加長等等, 清廷上下為此憂心忡忡, 如果人口的增長率超過畝產增量, 就會出現饑荒。

正因為此, 清廷開始注意到番薯和玉米, 並積極推廣, 期望用這些外來作物作為輔助口糧, 喂飽百姓的肚子。 所以復旦大學侯楊方教授才說:那些人口密度高、人口壓力大的地區更有動機種植番薯玉米, 而不是相反——因為引進了番薯而導致人口密度高、人口壓力大。

說番薯導致中國人口增加, 這是典型倒果為因。

不管我們如何稱呼這種美洲來的作物, 番薯、地瓜還是紅苕, 它並沒有幫助中國人口指數級增長, 倒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 選擇將它作為口糧, 才使它成了植物界食物界的翹楚。

你對中國人口增長與番薯的關係怎麼看, 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