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機遇新引擎 金融智慧助力絲路金融中心——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西安峰會盛大舉行

4月26日, 以“新機遇·新引擎”為主題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西安峰會在西安成功舉辦。 會議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西安高新區管委會聯合主辦,

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承辦。

圖為會議現場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學講席教授、常務副院長,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代表主辦方致辭。 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作主旨演講。 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還有原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 西安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盧凱, 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原文化部人事司司長張雅芳, 西安市相關領導、各主辦方、承辦方相關領導以及當地金融機構負責人。 會議主旨演講環節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書記顧良飛主持。

圖為顧良飛

顧良飛表示, “一帶一路”倡議是對我國經濟開放政策實踐成果的積極肯定, 也為未來經濟對外開放戰略確定了更加明確的目標。 陝西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迎來了打造“一帶一路”區域金融中心的歷史發展機遇。

圖為廖理

廖理在主辦方致辭環節表示, 在新的全球經濟和開放背景下, “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深化中國改革開放, 貢獻中國發展實踐經驗、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還是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路徑。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又將西安推向亞歐非國際合作、區域開放的戰略前沿, 也給西安帶來了一系列的發展機遇。

圖為王永康

王永康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大西安迎來了國家中心城市和亞歐交流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重大機遇,經濟旺、人氣旺、商氣旺,追趕超越勢頭好,金融發展潛力大。王永康指出,西安確立了建設絲路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迫切需要國內外金融界、廣大金融家和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他對與會專家、企業家和媒體朋友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多指導,為大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出謀劃策、提供建議。二是多幫助,為大西安硬科技“八路軍”產業、軍民融合、創新創業等,加速資本對接,實現創新發展。三是多宣傳,為大西安引進金融資本、金融機構、金融人才積極推介、牽線搭橋。

圖為蔡鄂生

蔡鄂生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十九大以來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要以改革作為推動力促進新發展。對於“一帶一路”,蔡鄂生認為,在共商、共建、共用的基本原則下應思考用好“五通”支撐點,促進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這需要冷靜的頭腦和創新改革思維,來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穩紮穩打、扎扎實實辦實事的精神。

圖為連平

連平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推動“一帶一路”更好的發展。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大宗商品、基礎設施、電子商務是三個關鍵突破領域,並要關注金融市場體系開放和完善、外商直接投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向“資產型”轉變、進一步加強沿線地區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銀行國際化支撐和推進等四個方面的政策。他強調,人民幣國際化也要注意防範經濟環境不確定、地緣政治動盪、國際治理機制不成熟、金融錯配等風險。

主題論壇一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探討“一帶一路”對西部地區帶來的巨大歷史機遇。本環節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產業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楊濤主持。

圖為楊濤

圖為成永旭

國家開發銀行陝西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成永旭表示,當前,西安推動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有著良好的政策機遇和發展環境,具有獨特優勢。國家開發銀行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同時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助力西安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建議西安在建設區域金融中心中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突出區位特色,進一步加大對境外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提升對外金融、貿易合作便利性,積極引進和集聚金融高端人才,為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圖為鐘洪江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區党工委書記、航太基地党工委書記鐘洪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西安建設區域經濟中心創造了新機遇、為建設絲路國際金融中心賦予了新動能,西安高新區是建設絲路國際金融中心的新引擎。在西安推動“一帶一路”可持續金融支持方面,未來將助推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的快速發展,繼續將高新區打造成為西安國際絲路金融中心的核心區,建立資本市場與本地產業集群培育的聯動機制;同時實施“龍門計畫”,強化金融市場直接融資對地方經濟的助推作用;另外,將推進制度創新,形成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良性互動、產業升級與金融要素高效對接的新體制。

圖為祝健

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裁祝健表示,催生資本化把產業和金融真正融合在一起,根據產業和人才優勢做成產業金融中心是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可以借鑒的措施。他表示,借助“一帶一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可以探討做人民幣雙邊的交易機構;在“一帶一路”的投資過程中,借助“一帶一路”形成的金融產品做一個交易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分離、分散風險。

圖為宗良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重點介紹西安在發展金融方面的六個發展機遇: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重要的支點,陝西西安未來發展有比較大的空間;國家級新區是區域經濟發展新動力的重要載體;新中心城市是西安發展成為區域發展重要節點;新經濟、新動力轉型發展帶來的重要動力;自貿區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試驗田;金融中心是區域經濟發展重要支撐和亮點。

主題論壇二圍繞“科技引領實踐與創新驅動發展”主題就科技創新展開了密集的討論,一系列黑科技、高科技、硬科技的展示令現場嘉賓興趣昂然。本環節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趙岑主持。

圖為趙岑

圖為王欣

西安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資訊官王欣表示2017年度西安“互聯網+”總指數列全國第14位,分項指數中“數字金融產業”、“社交支付”、“數字生活”等指標進入全國十強。他認為,金融科技將經歷四個發展階段:一是互聯網+傳統金融;二是互聯網+超金融;三是互聯網+財務;四是互聯網+貨幣。

圖為魏力

恒昌首席經濟學家、坤元資產總經理和高級合夥人魏力表示全球經濟溫和復蘇,全球的失業率逐漸下行,中國的GDP增長高於其他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科技和創新讓全球各大經濟體通貨膨脹保持低位運行。普惠金融的發展得益于科技進步和創新,科技創新使得金融更加的普惠。

圖為許淩

京東金融副總裁許淩在演講中介紹了科技賦能實體企業的一些實踐。許淩認為,新科技的目的是解決使用者痛點、解決用戶需求。通過新技術去迎合滿足當前蓬勃的需求,能解決當前供給落後的問題。

圖為張勇

鑫苑(中國)置業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張勇介紹,科技的縱深和金融的延展可以打造中國房地產產業與全球金融及科技深度整合的全新的房地產生態。中國房地產銷售模式可以實現科技變革,解決百姓在房產銷售中的資訊不透明、選房效率低等諸多問題。

圖為張旭陽

百度副總裁張旭陽認為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人的生物性和高科技的結合,是對人類自身的提升。他展望了智慧金融推動下的金融業的六大機會,一是股權和並購;二是消費金融;三是資產證券化;四是智能投顧、智能投研;五是保險;六是數字資產的風口。

“清華大學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2014年發起,旨在關注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新思想、新趨勢、新實踐、新動力,聚焦中國與世界、改革與政策、學術與實踐三大層面問題。百余名國內外政、商、學界精英,數千名參會嘉賓共議金融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在金融業界、學界及傳媒界引起廣泛關注。

0

圖為王永康

王永康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大西安迎來了國家中心城市和亞歐交流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重大機遇,經濟旺、人氣旺、商氣旺,追趕超越勢頭好,金融發展潛力大。王永康指出,西安確立了建設絲路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迫切需要國內外金融界、廣大金融家和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他對與會專家、企業家和媒體朋友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多指導,為大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出謀劃策、提供建議。二是多幫助,為大西安硬科技“八路軍”產業、軍民融合、創新創業等,加速資本對接,實現創新發展。三是多宣傳,為大西安引進金融資本、金融機構、金融人才積極推介、牽線搭橋。

圖為蔡鄂生

蔡鄂生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十九大以來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要以改革作為推動力促進新發展。對於“一帶一路”,蔡鄂生認為,在共商、共建、共用的基本原則下應思考用好“五通”支撐點,促進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這需要冷靜的頭腦和創新改革思維,來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穩紮穩打、扎扎實實辦實事的精神。

圖為連平

連平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推動“一帶一路”更好的發展。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大宗商品、基礎設施、電子商務是三個關鍵突破領域,並要關注金融市場體系開放和完善、外商直接投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向“資產型”轉變、進一步加強沿線地區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銀行國際化支撐和推進等四個方面的政策。他強調,人民幣國際化也要注意防範經濟環境不確定、地緣政治動盪、國際治理機制不成熟、金融錯配等風險。

主題論壇一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探討“一帶一路”對西部地區帶來的巨大歷史機遇。本環節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產業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楊濤主持。

圖為楊濤

圖為成永旭

國家開發銀行陝西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成永旭表示,當前,西安推動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有著良好的政策機遇和發展環境,具有獨特優勢。國家開發銀行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同時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助力西安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建議西安在建設區域金融中心中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突出區位特色,進一步加大對境外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提升對外金融、貿易合作便利性,積極引進和集聚金融高端人才,為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圖為鐘洪江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區党工委書記、航太基地党工委書記鐘洪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西安建設區域經濟中心創造了新機遇、為建設絲路國際金融中心賦予了新動能,西安高新區是建設絲路國際金融中心的新引擎。在西安推動“一帶一路”可持續金融支持方面,未來將助推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的快速發展,繼續將高新區打造成為西安國際絲路金融中心的核心區,建立資本市場與本地產業集群培育的聯動機制;同時實施“龍門計畫”,強化金融市場直接融資對地方經濟的助推作用;另外,將推進制度創新,形成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良性互動、產業升級與金融要素高效對接的新體制。

圖為祝健

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裁祝健表示,催生資本化把產業和金融真正融合在一起,根據產業和人才優勢做成產業金融中心是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可以借鑒的措施。他表示,借助“一帶一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可以探討做人民幣雙邊的交易機構;在“一帶一路”的投資過程中,借助“一帶一路”形成的金融產品做一個交易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分離、分散風險。

圖為宗良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重點介紹西安在發展金融方面的六個發展機遇: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重要的支點,陝西西安未來發展有比較大的空間;國家級新區是區域經濟發展新動力的重要載體;新中心城市是西安發展成為區域發展重要節點;新經濟、新動力轉型發展帶來的重要動力;自貿區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試驗田;金融中心是區域經濟發展重要支撐和亮點。

主題論壇二圍繞“科技引領實踐與創新驅動發展”主題就科技創新展開了密集的討論,一系列黑科技、高科技、硬科技的展示令現場嘉賓興趣昂然。本環節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趙岑主持。

圖為趙岑

圖為王欣

西安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資訊官王欣表示2017年度西安“互聯網+”總指數列全國第14位,分項指數中“數字金融產業”、“社交支付”、“數字生活”等指標進入全國十強。他認為,金融科技將經歷四個發展階段:一是互聯網+傳統金融;二是互聯網+超金融;三是互聯網+財務;四是互聯網+貨幣。

圖為魏力

恒昌首席經濟學家、坤元資產總經理和高級合夥人魏力表示全球經濟溫和復蘇,全球的失業率逐漸下行,中國的GDP增長高於其他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科技和創新讓全球各大經濟體通貨膨脹保持低位運行。普惠金融的發展得益于科技進步和創新,科技創新使得金融更加的普惠。

圖為許淩

京東金融副總裁許淩在演講中介紹了科技賦能實體企業的一些實踐。許淩認為,新科技的目的是解決使用者痛點、解決用戶需求。通過新技術去迎合滿足當前蓬勃的需求,能解決當前供給落後的問題。

圖為張勇

鑫苑(中國)置業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張勇介紹,科技的縱深和金融的延展可以打造中國房地產產業與全球金融及科技深度整合的全新的房地產生態。中國房地產銷售模式可以實現科技變革,解決百姓在房產銷售中的資訊不透明、選房效率低等諸多問題。

圖為張旭陽

百度副總裁張旭陽認為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人的生物性和高科技的結合,是對人類自身的提升。他展望了智慧金融推動下的金融業的六大機會,一是股權和並購;二是消費金融;三是資產證券化;四是智能投顧、智能投研;五是保險;六是數字資產的風口。

“清華大學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2014年發起,旨在關注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新思想、新趨勢、新實踐、新動力,聚焦中國與世界、改革與政策、學術與實踐三大層面問題。百余名國內外政、商、學界精英,數千名參會嘉賓共議金融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在金融業界、學界及傳媒界引起廣泛關注。

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