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鮮肉不懂|原來她是段有情懷的記憶

艾青《給烏蘭諾娃》

像雲一樣柔軟, 像風一樣輕,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寧靜——

人體在太空裡遊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卻是人間的女神,

比夢更美, 比幻想更動人——

是勞動創造的結晶。

這首小詩是1950年, 中國詩人艾青訪問蘇聯, 觀看芭蕾舞藝術大師烏諾娃的精湛的表演之後所作。

這位“老幹部”筆下的芭蕾, 既優雅空靈, 又帶著那個年代所特有的情懷。

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 剛結束“內憂外患”的中國正是需要改革發展的時期。 蘇聯作為當時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哥”, 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 還是文化藝術方面, 都成了新中國很好的學習物件。

圖右為艾青詩中的主角——“俄芭蕾女皇”加琳娜.烏蘭諾娃。

早自40年代起,外國舞蹈家們頻繁訪俄學習芭蕾舞劇。 當時的國際芭蕾舞臺上, 蘇聯已然是公認的權威。

1957年周恩來在莫斯科大劇院感謝參加芭蕾舞“天鵝湖”表演的演員。 周總理的此次出訪可以說是新中國與芭蕾舞劇結緣的重要轉折。

隨後, 1958年, 前蘇聯芭蕾舞專家古雷夫來中國幫助排練《天鵝湖》。

圖為白淑湘——“新中國第一隻白天鵝”。

白淑湘在這場演出中擔任“白天鵝”, 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和文化部的領導同志觀看了演出。

這是爺爺奶奶的“芭蕾情懷”

總理說美那就是真美

在那個革命年代, 山好水好, 民風淳樸, 人們奮鬥的理想是建設祖國而不是買一套房。 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強大的互聯網, 沒有輿論引導也沒有藝術欣賞, 尊敬的總理所認定的美, 也就是老百姓認定了的美。

六十年代, 在蘇聯《天鵝湖》芭蕾舞劇的影響下, 周總理指示要抓住“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的調子排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國芭蕾舞劇, 由此這部新中國芭蕾里程碑式的舞劇——《紅色娘子軍》誕生, 成為中國芭蕾事業上的一個新起點。

1966年,中國爆發了“文化大革命”令文藝陷入浩劫之中。江青等一行人對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橫加干預,強行進行“樣板化”改造使之成為“革命樣板戲”,這個時候的芭蕾舞劇被樣板化了,是僵硬的、死板的。

但是芭蕾舞者靈動的身姿,俄羅斯《天鵝湖》中純潔的白天鵝,一直是那一代人心中不滅的神話,正如艾青筆下的烏蘭諾娃。

“像雲一樣柔軟,像風一樣輕...

不是天上的仙女,卻是人間的女神...”

而這些就是專屬爺爺奶奶那一代人的芭蕾情懷。

帶他們看一場

篤定了一輩子的“權威舞蹈”

我們的爺爺奶奶,作為那個時代的參與者,少數條件好的“先進分子”有真正看過一場芭蕾舞劇,而大多數“尋常人家”只是耳濡目染,從報紙、廣播、宣傳單上認識到芭蕾,甚至有的誤以為“樣板戲”就是芭蕾。

然而無論是否真正見過芭蕾,在他們的心目中,總理說美,自然是真的美了。能有機會親眼目睹一場俄羅斯《天鵝湖》則是無上的榮耀。

那個他們所篤定了一輩子,卻無法靠近的“權威舞蹈”,現在終於不再遙不可及了。就這個冬天,帶他們看一場俄羅斯《天鵝湖》吧。

優雅的芭蕾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屬,她還是爺爺奶奶們對那個時代的美好念想...

廈門場

12月28-29日

閩南大戲院

福州場

12月27日

福建會堂

1966年,中國爆發了“文化大革命”令文藝陷入浩劫之中。江青等一行人對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橫加干預,強行進行“樣板化”改造使之成為“革命樣板戲”,這個時候的芭蕾舞劇被樣板化了,是僵硬的、死板的。

但是芭蕾舞者靈動的身姿,俄羅斯《天鵝湖》中純潔的白天鵝,一直是那一代人心中不滅的神話,正如艾青筆下的烏蘭諾娃。

“像雲一樣柔軟,像風一樣輕...

不是天上的仙女,卻是人間的女神...”

而這些就是專屬爺爺奶奶那一代人的芭蕾情懷。

帶他們看一場

篤定了一輩子的“權威舞蹈”

我們的爺爺奶奶,作為那個時代的參與者,少數條件好的“先進分子”有真正看過一場芭蕾舞劇,而大多數“尋常人家”只是耳濡目染,從報紙、廣播、宣傳單上認識到芭蕾,甚至有的誤以為“樣板戲”就是芭蕾。

然而無論是否真正見過芭蕾,在他們的心目中,總理說美,自然是真的美了。能有機會親眼目睹一場俄羅斯《天鵝湖》則是無上的榮耀。

那個他們所篤定了一輩子,卻無法靠近的“權威舞蹈”,現在終於不再遙不可及了。就這個冬天,帶他們看一場俄羅斯《天鵝湖》吧。

優雅的芭蕾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屬,她還是爺爺奶奶們對那個時代的美好念想...

廈門場

12月28-29日

閩南大戲院

福州場

12月27日

福建會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