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一批養老金開始投資,股市急跌是為養老金創造機會嗎?

養老金

談及養老金投資, A股投資者往往有所懼怕。 究其原因, 主要在於此前多次養老金入市投資的傳聞影響下, 市場卻並不買帳,

往往讓一批趁消息利好買入的投資者挨套。 殊不知, 當養老金正式入市之後, 市場對養老金入市的好感度卻不及預期, 而每逢市場談及養老金入市之際, 往往給市場產生一種借利好出逃的感覺。

近年來, 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有所提升, 而大資金大機構在A股市場中的話語權與主動權也顯著增強。 然而, 比較遺憾的是, 機構投資者的增加並未積極引導市場的價值投資, 反而充分利用了資訊優勢以及資金優勢, 進行頻繁高拋低吸, 進而打亂了市場正常的運行節奏。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 因A股市場訊息披露的滯後性, 往往容易踩錯市場運行節奏。 在實際情況下, 當我們看到部分大資金大機構大幅增持乃至接近舉牌某檔股票時,

實際上別人可能已經完成了低吸的過程, 而在我們看到相關持股資訊而跟風買進之際, 卻可能成為了部分資金獲利了結的契機。

確實, 這些年來, A股市場訊息披露的不對稱性, 加劇了市場的波動風險, 而投資者的賺錢難度也驟然提升。 如今, 繼證金、匯金、社保基金之後, 養老金、外資資金也有加快步入A股市場的跡象, 這也是未來A股機構投資者比例持續提升的標誌性信號。

本來, 在大資金大機構加快進場之際, 對股票市場而言, 是一則重要利好。 但是, 當這些機構投資者以盈利增值的目的進入股票市場時, 往往就意味著中國股市的普通投資者將會迎來更具實力、資訊優勢的競爭對手。 換言之, 對於養老金以及外資資金的加快進入,

既可以看成是好事, 但同時也可以看成是一種考驗。 但, 歸根到底, 但凡進入股票市場, 並以盈利增值為目的的大資金大機構, 都是普通投資者的競爭對手, 而股市的本質還是實現財富資金的再度分配, 而在這一分配過程中, 究竟是普通投資者的財富資金分配至大資金大機構的手中, 還是大資金大機構的財富資金分配到普通投資者的手中, 答案或許也是不言而喻。

近日, 據資料顯示, 截至今年3月底, 北京、山西、上海等12個省區市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了委託投資合同, 合同總金額達到4750億元, 其中3066.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

實際上, 早於前一段時期, 關於養老金入市的消息, 已經得到了證實。

據瞭解, 就在今年2月底前後, 合計10個省區市簽署了4400億元的委託投資合同, 而其中2831.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 與此同時, 江蘇、浙江、甘肅、西藏等已審議通過委託投資計畫。

由此可見, 對於近期新一批養老金開始投資的消息, 其實並不意外。 或許, 在實際情況下, 更大的可能則是新加入委託投資計畫的地區不斷增多, 而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委託投資合同的總金額規模。 但, 不可否認的是, 隨著越來越多委託投資資金的加入, 未來到賬並開始投資的資金也將會越來越多, 從資金補充的角度來看, 會或多或少提升A股市場的新增流動性補充需求。

但是, 對於養老金的投資, 並非意味著這些資金都是投向股票市場。

在實際情況下, 養老金在保障投資安全性的基礎上, 還會考慮到資產分散配置的問題, 即強調投資分散性與多元化的原則。

其中, 對於養老金的投資範圍, 除了股票、基金管道之外, 還可以投資包括銀行存款、國債、養老金產品、企業改制專案等。 由此可見, 雖然有3000餘億元的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 但因注重投資的分散性, 最終可以流向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大概也只有一小部分, 其對股票市場的實際利好影響, 反而顯得相對有限。

事實上, 對於近年來積極入市投資的大資金大機構而言, 其本質意圖還是實現資產的增值目的, 即使在股市處於非理性波動的階段, 部分大資金大機構的救市行動, 還是具有一定的象徵性影響, 但並非真正意義上出於非盈利目的去穩定市場。

由此可見,對於股市的穩定,引入平准基金頗顯關鍵,這也是提升股市穩定性的重要前提。在實際情況下,但凡帶有盈利增值目的的投資,都離不開套利的需求。與此同時,憑藉其較好的資訊優勢以及資金成本優勢,在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下,這類大資金大機構實現盈利增值的難度也不會很大。

對於近期A股市場的急跌走勢,或許不能說明其急跌為養老金投資創造機會,但從某種程度分析,養老金投資入市確實需要建立在一個相對安全的投資區域之上,而當股票市場重返政策底部區域,也恰恰給了養老金投資佈局的良好契機。

今年以來,A股市場波動率顯著提升。然而,在股市從3587高點調整以來,跌幅最為顯著的,卻是之前漲幅迅猛的白馬藍籌股。然而,作為占比權重較高的白馬藍籌,今年自高點調整以來累計最大回檔力度較大,從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個市場指數。但是,從白馬藍籌急跌的背後,卻或多或少離不開外資資金或國家隊資金有序調倉乃至有序退出的身影。

由此可見,在資訊不對稱的背景下,因資訊披露的滯後性,投資者獲得資訊時往往是大資金大機構獲利了結的時候。反之,當我們還在揣測大資金大機構何時減持結束時,或許對方已經悄悄進場佈局。很顯然,在此背景下,與頗具資訊優勢、資金優勢的大資金大機構進行比拼,普通投資者還是處於比較吃虧的狀態之中,而對於新一批養老金的入市,或許是對政策底部的認可,但對投資者而言,可能並不是救星的出現。

但並非真正意義上出於非盈利目的去穩定市場。

由此可見,對於股市的穩定,引入平准基金頗顯關鍵,這也是提升股市穩定性的重要前提。在實際情況下,但凡帶有盈利增值目的的投資,都離不開套利的需求。與此同時,憑藉其較好的資訊優勢以及資金成本優勢,在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下,這類大資金大機構實現盈利增值的難度也不會很大。

對於近期A股市場的急跌走勢,或許不能說明其急跌為養老金投資創造機會,但從某種程度分析,養老金投資入市確實需要建立在一個相對安全的投資區域之上,而當股票市場重返政策底部區域,也恰恰給了養老金投資佈局的良好契機。

今年以來,A股市場波動率顯著提升。然而,在股市從3587高點調整以來,跌幅最為顯著的,卻是之前漲幅迅猛的白馬藍籌股。然而,作為占比權重較高的白馬藍籌,今年自高點調整以來累計最大回檔力度較大,從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個市場指數。但是,從白馬藍籌急跌的背後,卻或多或少離不開外資資金或國家隊資金有序調倉乃至有序退出的身影。

由此可見,在資訊不對稱的背景下,因資訊披露的滯後性,投資者獲得資訊時往往是大資金大機構獲利了結的時候。反之,當我們還在揣測大資金大機構何時減持結束時,或許對方已經悄悄進場佈局。很顯然,在此背景下,與頗具資訊優勢、資金優勢的大資金大機構進行比拼,普通投資者還是處於比較吃虧的狀態之中,而對於新一批養老金的入市,或許是對政策底部的認可,但對投資者而言,可能並不是救星的出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