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那些如水的椅子

古典傢俱的美學, 有著豐富多彩的呈現形式, 亦幻亦真。

對於今天的我們, 凝望傢俱之美是一種懷古情結。 而對於當時的設計師和製作者, 無疑是自然之美的源動力驅使, 以神來之思, 經化腐之手, 創造並留給我們, 很難逾越的經典。

水和竹, 是南方最常見的景象, 也是入畫最多的元素之一。

靠背和扶手的梳棱, 漣漪般流過, 舒緩而輕柔。

座面下的牙條, 以及後側管腳棖銜接的部分, 仿竹材的制法, 削去竹頸的內側, 留一層竹皮裹住立木。

曾記否, 水岸邊, 竹影搖曳。

椅子很窄, 顯見是給孩童少年讀書時用的。 坐著椅子時讀書寫字畫畫, 不坐時定是戶外尋野趣了。

坐, 當有坐相。 椅背很矮, 想靠著打盹是不行的。 古人制器, 融入了教育的理念, 時刻提醒你該保持的儀態。 但卻用大自然的元素, 帶給你鬆弛和愉悅, 以及無限的遐想空間----閉門即是深山。

嘉德藝術中心舉辦《默研勤耕》——陳增弼先生古典傢俱研究文獻及藏品展, 觀者如潮。 此前我只有這椅子初現江湖時的資料, 實物還是這次展覽得見。

老照片是可園主人叢林, 當年留在雅昌網上的。

黃花梨材質的表面, 曾經被人刷滿紅色的油漆。

看得出蜿蜒的梳棱保存的很完整, 沒有辜負這椅子承載的家風。

同樣如水又似竹的椅子, 還有一款三例存世。

英國古董商MD FLACKS出版《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限量300本, 2012年中文再版。 書中這把玫瑰椅, 至今仍在他的畫廊。

誠實的弗拉克斯在書中刊出了椅子的原貌,當時仔細觀察這些舊照片,對椅子現有的修復狀態提出自己的思考,以及活屜的可能性,並記錄在當年12月12日的博文中。

去年張金華先生的《維揚明式傢俱》,著錄一件同款的玫瑰椅,展露出該椅應有的模樣,解除我心中疑惑的同時,也表明了我對活屜存在的懷疑毫無道理。

弗拉克斯先生的中文書一經出版,這款玫瑰椅迅速成為仿製的熱門,但無一例外仿製的是經弗拉克斯修復後的款式。僅從審美的角度看,修復款的造型依然很美,是弗拉克斯用心的結果。但遺憾的是並非其最初的模樣,尤其是腳踏棖下仿竹材的牙條,是該椅整體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總是說傳承,卻總是不關心器物最初的樣子,總以為現在看到的,就應該是它本來的面目。殊不知歲月長河中,什麼變故都可能發生。

是故,辨析中不斷探索真相,是一種責任,雖然很多歷史沒有了真相。

陳增弼教授的玫瑰椅,也令人遺憾地存在缺失。座面下腿足及腳踏棖上留有的卯眼,說明應有牙條存在,雖然現在看上去非常簡練清麗。如何還原本來的面目,是設計師們發揮聰明才智的時候啦。

水波紋似的玫瑰椅,還有幾款,但沒了竹的元素。

1996年美國埃塞克斯博物館,舉辦過一屆中國明清傢俱展,其中一款櫸木玫瑰椅,上半部分與前述的黃花梨椅類似。

香港洪氏舊藏的成對黃花梨玫瑰椅,以及嘉木堂舊藏的單只玫瑰椅,展示出水波紋的另一種設計。

上述梳棱左右彎曲的狀態之外,多數梳枝椅呈前後彎曲狀,舒適度增加的同時,也多了些煙火氣。

誠實的弗拉克斯在書中刊出了椅子的原貌,當時仔細觀察這些舊照片,對椅子現有的修復狀態提出自己的思考,以及活屜的可能性,並記錄在當年12月12日的博文中。

去年張金華先生的《維揚明式傢俱》,著錄一件同款的玫瑰椅,展露出該椅應有的模樣,解除我心中疑惑的同時,也表明了我對活屜存在的懷疑毫無道理。

弗拉克斯先生的中文書一經出版,這款玫瑰椅迅速成為仿製的熱門,但無一例外仿製的是經弗拉克斯修復後的款式。僅從審美的角度看,修復款的造型依然很美,是弗拉克斯用心的結果。但遺憾的是並非其最初的模樣,尤其是腳踏棖下仿竹材的牙條,是該椅整體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總是說傳承,卻總是不關心器物最初的樣子,總以為現在看到的,就應該是它本來的面目。殊不知歲月長河中,什麼變故都可能發生。

是故,辨析中不斷探索真相,是一種責任,雖然很多歷史沒有了真相。

陳增弼教授的玫瑰椅,也令人遺憾地存在缺失。座面下腿足及腳踏棖上留有的卯眼,說明應有牙條存在,雖然現在看上去非常簡練清麗。如何還原本來的面目,是設計師們發揮聰明才智的時候啦。

水波紋似的玫瑰椅,還有幾款,但沒了竹的元素。

1996年美國埃塞克斯博物館,舉辦過一屆中國明清傢俱展,其中一款櫸木玫瑰椅,上半部分與前述的黃花梨椅類似。

香港洪氏舊藏的成對黃花梨玫瑰椅,以及嘉木堂舊藏的單只玫瑰椅,展示出水波紋的另一種設計。

上述梳棱左右彎曲的狀態之外,多數梳枝椅呈前後彎曲狀,舒適度增加的同時,也多了些煙火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