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家集電產業基金掃貨資本市場:持股市值約350億

4月18日, 正值資本市場熱捧晶片概念股之時, 太極實業大漲6.63%, 引發市場關注。 有傳言稱, 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匯信投資將其所持748.7083萬股股份(占1.65%)出售給大基金, 每股作價93.69元, 轉讓價合計28.29億元。 5個月後, 匯頂科技股價上漲9元報102.99元, 漲幅約10%, 大基金帳面浮盈約3億元。

大基金仍在對相關股票追加投資。 2017年9月, 長電科技發佈定增方案, 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45.5億元, 其中大基金認購不超29億元, 發行結束後持股比例增至19%。 2017年10月7日, 長電科技複牌後股價起飛, 從停牌前(9月19日)的17.3元一路上漲, 一個多月後上漲到24元, 漲幅約40%。

在資本市場買買買並獲取巨額收益後,

大基金規模不斷膨脹。 據大基金旗下公司公告披露, 2015年, 大基金總資產355.7億元, 2016年增至650億元, 負債保持穩定, 分別為2.48億元和2.9億元。 營收方面, 2015年為1.8億元, 2016年增至2.05億元;淨利潤分別是9.26億元和21.3億元。

大基金已成部分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

據報導, 大基金總裁丁文武曾表示, 大基金投資的主要方向是行業龍頭企業, 不做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 一般也不做大股東。

新京報記者發現, 大基金對前述10家上市公司的持股雖超5%, 但均沒有成為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 不過, 大基金對個別企業的投資不斷加大, 正在逐步上升為第一大股東。

如長電科技, 2017年9月, 長電科技發佈定增方案, 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45.5億元, 大基金認購不超29億元,

持股比例將增至19%, 從原來的第三大股東躍居為第一大股東。 對於這一變動, 長電科技董秘朱正義對媒體表示, 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進來, 對公司發展具有長期的積極意義。 目前, 長電科技的定增尚未完成。

同時, 大基金投資的上市公司頻頻展開股權整合。 如長電科技, 其2016年4月公告, 以15.35元/股的價格向大基金及中芯國際發行1.297億股收購相關資產, 同時向中芯國際發行不超過1.508億股配套募資。 交易完成後, 中芯國際以14.28%持股比例成為長電科技第一大股東。

再如兆易創新, 其2017年11月公告, 以約5.33億港元認購中芯國際配售股份5000.337萬股, 交易完成後持有中芯國際1.02%的股份。

與紫光系重組流產, 所投中芯國際業績不佳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

大基金的資本操作並非全無敗績, 其與紫光系的重組就宣告失敗。

2017年7月, 紫光國芯公告稱, 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長江存儲科技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但由於長江記憶體晶片工廠專案尚處於建設初期, 短期內無法產生銷售收入, 收購條件尚不夠成熟, 故而終止重組。

在此次資本運作中, 大基金地位重要。 2016年7月, 總投資約1600億的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大基金為主要股東。 有報導稱, 長江存儲專案是大基金單筆出資最大的專案, 投資額超100億元。

大基金投入的另一大項目中芯國際, 這幾年發展出現波折。

中芯國際號稱是世界領先的積體電路晶圓代工企業和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積體電路晶圓代工企業。

2015年, 大基金通過認購中芯國際配售, 斥資近31億港元入主成為第二大股東。

去年8月, 中芯國際宣佈中芯北方積體電路獲八位股東24億美元注資, 大基金斥資9億美元, 持股比例由26.5%增至32%;今年1月, 中芯國際旗下的中芯南方擬增資擴股, 大基金出資達9.465億美元。 以此計算, 大基金對中芯國際的輸血已經超120億元。

不過, 中芯國際前期長期處於巨虧狀態。 2017年, 中芯國際利潤1.26億港元, 下滑60.13%。

新京報記者 趙毅波 北京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