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好公司不會成為市場壓力

近日, 港交所發佈的IPO新規, 也受到內地市場的關注。 根據港交所4月24日正式公佈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的諮詢總結, 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赴港上市。

而在此之前的4月21日, 港交所還與全國股轉公司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港交所歡迎符合條件的掛牌公司赴港上市, 全國股轉公司也歡迎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這也意味著“新三板+H股”上式模式正式落地。

港交所的上述舉措對於港交所引進新的上市資源、提高港交所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是有積極意義的。

不過, 港交所的這些舉措能否緩解A股市場的壓力, 恐怕還不能一言蔽之。

從表面上來看, 港交所的這些舉措確實可以緩解A股市場的壓力。 如新三板公司, 有很多都希望能夠轉板到A股來上市。 港交所與股轉公司達成“新三板+H股”模式後, 符合條件的新三板公司就可以轉板到H股上市了, 這樣自然也就緩解了新三板公司到A股上市的壓力。

但實際情況則未必如此。 因為新三板公司, 包括一些中概股回歸公司, 之所以熱衷於到A股來上市,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A股的高估值, 到A股上市後, 不只是讓企業可以融到一定的資金, 更重要的是原始股東以及風投機構可以高價套現, 這才是一些企業爭相要到A股上市的最主要原因。

而這一點顯然是目前的港股所給予不了的。 實際上, 包括某些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 也都希望通過私有化後回到A股市場, 其目的也在如此。 正是基於高價套現的緣故, 所以一些新三板公司以及中概股公司仍然還是會把上市的目標鎖定在A股市場, 而不是港股, 所以, 港股IPO新規對於緩解A股市場的壓力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當然, 對於那些真正為了企業發展而考慮的企業來說, 它們當然還是會選擇到港股市場來上市。 一方面是到港股來上市並不影響這些企業回到A股上市, 多一個上市地對於這些企業的發展是多一個好處。 不僅多一個市場融資, 而且還可以多一個市場做品牌,

這對於企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另一方面, 一些不符合A股上市條件的公司可以到港股來上市, 不僅可以解決A股不能上市的問題, 同時有的公司還可以為回歸A股鋪平道路。 比如, 這次港交所IPO新規, 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融資。 這可以解決部分內地公司在A股不能上市的問題。 雖然今年3月30日出臺的《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也解決了部分企業A股上市難的問題, 但主要還是註冊地不在國內的公司, 象註冊地在國內的公司反倒還不能A股上市。

比如採取同股不同權結構的小米, 儘管在業績與規模上不存在任何問題, 但由於與現行的IPO制度不符,

並不能在A股發股上市。 但港股IPO新規出臺後, 小米就可以以同股不同權的身份港股上市了。 象這種原本就不符合A股上市條件的公司赴港股上市, 這就不存在減緩A股市場壓力的問題。 這可以認為是兩地市場IPO制度的一種互補。

不僅如此, 一些獨角獸公司在港股上市後, 反倒為其回歸A股市場鋪平了道路。 以小米為例, 因為同股不同權的原因, 並不能直接A股上市, 但當小米在港交所上市之後, 反倒可以以CDR的方式回歸A股市場了。 這顯然不能認為是減緩了A股市場的壓力。

實際上, 不論是A股市場還是香港股市, 好公司的上市都還是受到歡迎的, 這些公司不會成為市場真正的壓力, 有壓力也是動力。 關鍵是一些平庸的公司上市太多,

壓力也是因為這些公司而起。 所以, A股真要緩解IPO壓力, 並不能寄希望於港股來分流, 而是要完善自身的IPO制度, 做到讓好公司上市, 讓平庸的公司遠離IPO、遠離A股市場, A股也就不存在IPO壓力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