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後來的我們 學會了如何“不哭”

劉若英執導, 張一白監製, 金牌攝影師李屏賓親自操刀, 著名音樂人陳建騏作曲, 編劇之一袁媛曾編劇過《滾蛋吧!腫瘤君》, 陳奕迅、田馥甄、五月天獻唱, 井柏然、周冬雨、田壯壯主演, 大銀幕上還看到了感謝張艾嘉, 如此陣容, 是劉若英首執導筒的處女作電影《後來的我們》, 改編自劉若英散文集《我的不完美》中的第一篇小說《過年, 回家》。

就如劉若英本人和她的文字一樣, 這部《後來的我們》也是“很劉若英”, 具有濃重的劉若英個人風格, 淡雅、知性、感性、敢勇又不失溫柔。 選用周冬雨做主角, 大概奶茶太過於“縱容”周冬雨, 由此一來, 周冬雨的角色也更加飽滿、立體而真實。

片中的周冬雨, 依舊是本色出演。 看過太多周冬雨出演的電影了, 每一部電影中的她似乎都是在本色出演,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大概源於她表演中的“真實感“。 眼淚是真的, 歇斯底里也是真的。 井寶此前在《捉妖記》系列電影中就已經表現得很好, 這一次變身現實題材中有夢想的“頹廢”青年, 沒想到一個看起來乾淨利索的他也能夠駕馭生活困苦的窮學生。 這個青年演員中的絕對小花搭配上青年演員中的絕對實力派, 兩個演技線上的演員共同演繹了這出令人感同深受的愛情故事,

10年虐戀, 相聚相離, 後來的他們, 學會的到底是什麼呢?

看電影的時候很多人在抹眼淚和抽泣, 我沒有哭。 走出影院的時候開始自我剖析, 為什麼如此令人感傷的電影我卻沒能哭出來?緣由大概是因為我已經在滿滿變老了,

已經距離過去年輕的日子太久了。 雖然沒哭, 但卻是久久難以平靜。

《後來的我們》, 會讓我想起年輕時候的愛情, 其實就是如此飽滿而貧窮。 打敗愛情的, 其實就是貧窮、夢想、現實。

每個人到最後並不完全是因為嫌棄對方貧窮而離開, 還有就是所謂的自尊心, 他們內心混雜著諸如迷茫、自卑、自我和窮途末路等等一系列的複雜感受, 但凡有點兒追求的人心裡都會有過那個叫做“夢想”的東西吧, 可年輕的時候當基本飽腹都難以滿足的時候, 誰又能真正的了無牽掛地坐下來談論愛情呢?說到最後, 他們是被現實打敗了。也因此現實中大部分人年輕時候的愛情都如見清和小曉一樣無疾而終。

《後來的我們》的確從某種意義上還原了一對或者一堆年輕人的10年愛情故事。早年間來北京打拼的日子其實還歷歷在目,與片中的男女主角也沒什麼不同。租住過順義不隔音的小房子以及西四環外的小平房,上班在建國門的高檔寫字樓裡,穿著破舊的自己顯得與整棟會反光的大廈都格格不入,從未去過大廈一樓的太平洋咖啡,因為覺得那一定很貴。平時也是以泡面為主,週末想吃一頓好的於是買了活魚,結果不幸差點切斷了手指跑去醫院包紮,從醫院走出來莫名的想哭,不是因為切了手指太痛,而是手拿著無法報銷的醫藥費單難過到崩潰大哭。也曾擺過地攤,南三環、大柳樹到天安門邊上都擺過,賣過聖誕蘋果和光碟,被巡警抓的四處逃竄,有賺了160塊錢的欣喜,也有被沒收一箱子蘋果的心酸。

電影果然就是來源於生活,尤其是匹配了自己10年北漂的經歷,更加覺得貼合,當然現實中的我們和電影中的他們一樣,分手必然是最後的結局。雖然沒有哭,但是並不妨礙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歡和感謝,感謝劉若英拍攝了一出我個人的10年自傳,那麼後來的我們,到底學會了什麼呢?可能就是學會了如何“不哭”吧。因為經歷過了太多的艱難困苦,可即便經歷了那麼多的艱難困難,卻依然沒能跟曾經喜歡過的人走到最後,這其中裹挾的是太多複雜的情感和複雜的現實,靜靜的看著電影好似把自己的10年經歷閃回了一遍,但是卻根本來不及哭也來不及回憶過去了,因為10年後當下的自己真的不一樣了,已經有了另一種生活和忙碌。即便想起經歷過那麼多那麼多,生活卻不會停止,我們還將面臨下一個10年和下下個10年,我們還要時刻為未來的日子準備著。也很期待劉若英能夠在我人生的下一個10年裡,拍攝這部電影的續集。

他們是被現實打敗了。也因此現實中大部分人年輕時候的愛情都如見清和小曉一樣無疾而終。

《後來的我們》的確從某種意義上還原了一對或者一堆年輕人的10年愛情故事。早年間來北京打拼的日子其實還歷歷在目,與片中的男女主角也沒什麼不同。租住過順義不隔音的小房子以及西四環外的小平房,上班在建國門的高檔寫字樓裡,穿著破舊的自己顯得與整棟會反光的大廈都格格不入,從未去過大廈一樓的太平洋咖啡,因為覺得那一定很貴。平時也是以泡面為主,週末想吃一頓好的於是買了活魚,結果不幸差點切斷了手指跑去醫院包紮,從醫院走出來莫名的想哭,不是因為切了手指太痛,而是手拿著無法報銷的醫藥費單難過到崩潰大哭。也曾擺過地攤,南三環、大柳樹到天安門邊上都擺過,賣過聖誕蘋果和光碟,被巡警抓的四處逃竄,有賺了160塊錢的欣喜,也有被沒收一箱子蘋果的心酸。

電影果然就是來源於生活,尤其是匹配了自己10年北漂的經歷,更加覺得貼合,當然現實中的我們和電影中的他們一樣,分手必然是最後的結局。雖然沒有哭,但是並不妨礙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歡和感謝,感謝劉若英拍攝了一出我個人的10年自傳,那麼後來的我們,到底學會了什麼呢?可能就是學會了如何“不哭”吧。因為經歷過了太多的艱難困苦,可即便經歷了那麼多的艱難困難,卻依然沒能跟曾經喜歡過的人走到最後,這其中裹挾的是太多複雜的情感和複雜的現實,靜靜的看著電影好似把自己的10年經歷閃回了一遍,但是卻根本來不及哭也來不及回憶過去了,因為10年後當下的自己真的不一樣了,已經有了另一種生活和忙碌。即便想起經歷過那麼多那麼多,生活卻不會停止,我們還將面臨下一個10年和下下個10年,我們還要時刻為未來的日子準備著。也很期待劉若英能夠在我人生的下一個10年裡,拍攝這部電影的續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