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放不下舊愛,怎能擁抱新歡 | 李子曰

「李子曰」, 一個沒有用的專欄, 每週六更新。

查看專欄往期文章請點這裡。

傳統車企在宣稱自己的創新精神的時候, 常常使用的邏輯是, 他們回顧過去的創新精神, 並以此證明自己一直是有創新基因的。

具體表現形式為:

品牌有多少年歷史;歷史上研發出了什麼新功能, 或推動了什麼潮流;品牌現在面臨變革時代;品牌將一如既往引領時代。

這種邏輯也會體現在換代車型上:上市發佈會會從第一代開始回顧這款車, 挨個說每一代的成績多麼顯赫, 最後落到最新這一代, 新產品還將引領未來。

具體有哪些車企在這麼幹呢?很多傳統車企都有這個毛病,

考慮到版面空間不夠用, 就不挨個點名了。

這種邏輯乍一看起來好像是沒什麼毛病。 但是, 從動機上一分析就露出馬腳了。

丹尼·波義耳指導的電影《史蒂夫·約伯斯》當中戲劇化還原了初代Mac上市前約伯斯和沃茲尼亞克的一場對話:沃茲尼亞克拜託約伯斯在發佈會上感謝一下apple II的團隊, 畢竟是這個團隊奠定了蘋果整個事業的開端, 但約伯斯的回答是:不, 如果在Mac的發佈會上說了apple II, 會對觀眾造成蘋果在往後看的誤解, Mac是一款絕佳的產品, 所有的注意力必須全部集中在這款產品上。

如果一個企業在面對變革的時候, 真的有足夠充分的佈局, 或推出了精彩的產品, 那麼,

這個佈局和這個產品就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唯一焦點, 回過頭去翻看歷史反而會削弱了焦點的力量, 而且這種行為其實就是一種開倒車。

不妨設想, 這些車企為什麼非要回顧歷史不可?

第一種可能性:沒有成果, 沒有拿得出手的佈局和產品, 所以沒辦法了, 只能先吹一波歷史, 其他的以後再說。

第二種可能性:策略失誤, 他們或許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但是他們的傳播觀念太落後了, 他們認為只有歷史和沉澱下來的東西才有說服力, 這種觀念顯然是錯的, 科技是關於想像力的, 他們真正應該傳遞出去的是一種對未來更美好的狀態的幻想。

在這兩種可能性的背後, 其實又有一種隱藏著的共性, 就是傳統車企們的傲慢,

這種傲慢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別以為你們這些所謂創新精神很牛, 其實你們這套路子根本就是我們玩剩下的, 你們現在在某個領域做得好, 是因為我們在這裡還沒發力呢。 」

網路上的明粉最喜歡說這麼一句話, 「明朝不滅, 將會成為君主立憲國家」或「明朝內閣制是君主立憲制度的雛形」。 拜託, 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 君主立憲制不只有內閣, 還有議會呢, 以英國為例, 內閣大臣幾乎都是下院議員來擔任, 下院議員則都是公民選出來的, 他們代表了公民的利益。 明朝那套內閣制, 內閣成員代表的是官僚集團和皇帝的利益, 都是官僚集團和皇帝定下來的, 跟老百姓半毛錢關係沒有, 否則海瑞怎麼會最高才做到個右都禦史,

還是南京那套沒實權的影子政府的。

但明粉似乎根本不在乎這些, 他們好像認准了「明朝就是牛」、「中國就是牛」、「西方國家那套東西都是我們老祖宗玩剩下的」。 傳統車企特別喜歡說自己是全世界第一個發明了某種技術的品牌, 其實是一個道理, 只不過是更體面了一點。

傳言左宗棠平生有兩大愛好, 一是吹牛二是罵曾國藩。 但是在剿撚的時候、收復新疆、跟李鴻章掙陸防海防的時候, 左宗棠是沒有那個精力動不動就搞愛好的。 什麼時候才真正把這兩個愛好發揚到登峰造極的呢?兩次入軍機處, 基本沒了實權, 做不成什麼事情的時候, 那就只能回顧歷史和攻擊競品了。

企業的歷史就好比舊愛, 創新則是新歡, 念念不忘已經成為往事的舊愛,

那又怎麼可能找到真正屬於未來的新歡呢。

猜猜哪個是舊愛, 哪個是新歡?

念舊並非壞事, 情懷、榮譽感都是從念舊這裡來的, 但是在科技領域, 這套價值觀它行不通就是行不通。

梁靜茹唱得好:「分手快樂, 請你快樂, 揮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