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2018第十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精彩觀點集錦

4月26日, 2018第十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在北京舉辦, 本次論壇以“創新技術引領產業未來”為主題, 吸引了眾多汽車行業領軍企業家、專家學者、協會領導齊聚北京, 共同探討智慧網聯、新能源、輕量化、智慧製造變革大潮下, 汽車產業的熱門話題、熱點技術, 共促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 下面是部分演講嘉賓在此次論壇上的精彩觀點, 與大家共用!

1、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用新的眼光、新的視覺、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看汽車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 李慶文

當今全球汽車產業, 特別是中國汽車產業, 始終是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載體, 是新的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的有力推動力。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階段, 發展智慧汽車更是中國汽車產業做出的新的、最睿智的戰略選擇。

2、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汽車合資股比放開 中國自主品牌只會越戰越勇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理事長 付于武

股比放開會有什麼影響?我覺得會深刻地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格局, 這是不容置疑的。 股比放開, 中國汽車企業會直面更加激烈的、充分的市場競爭,

中國的自主品牌只會越戰越勇, 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可怕的。 如果你不強, 保護又有什麼益處?如果你堅強, 有足夠的核心競爭力, 競爭又有什麼可怕?所以我覺得股比放開不是負面的聲音, 而是會激勵汽車企業繼續創新。

3、蓋世汽車CEO周曉鶯:新造車勢力到底對汽車行業帶來了什麼影響?

蓋世汽車CEO 周曉鶯

第一, 讓汽車從原來相對封閉的、單純的製造業變成生態系統, 大家不再只想到製造本身, 而是開始想怎樣構建資源的圈層。 這兩年很多傳統的主機廠、零部件公司, 都在相互參股, 在業務上進行戰略聯盟, 形成一個合縱連橫的構架, 而不再是單兵作戰。

第二, 讓整車廠極度重視用戶體驗。 原來整車廠的主要任務可能就是把產品造出來, 然後在4S店賣, 而現在幾乎所有的整車廠都在談用戶, 談一定要知道用戶在想什麼, 如何圍繞用戶感知提升、用戶體驗提升去做整個業務流程的再造。 這種改變是巨大的, 意味著整車廠從原來的本我主義, 轉變成了以市場、客戶為中心。

我覺得這本來就應該是消費者享受的權力, 很高興新造車勢力換來了大家的覺醒。

第三, 新造車勢力對行業的影響體現在哪裡?我認為是突然讓大家意識到了資本加技術的力量是多麼巨大和可怕。 當然, 他們也讓很多傳統的汽車人終於有機會進化成一個複合型人才。 比如說現在造車, 老大不僅要懂車, 還要懂融資, 並且融資規模基本都在200億以上, 否則沒法玩, 然後還要懂演講。 而傳統的工程師, 也在慢慢進化, 學習跨界知識, 從過去的單點技能逐漸拓展到真正意義上的複合型人才, 這對整個行業的進化是非常好的事情。

4、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特別會長助理張軍:汽車智慧化、網聯化、電動化重塑產業競爭格局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特別會長助理 張軍

傳統汽車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巨大的產業變革催生著汽車新的文明和理念。互聯網汽車、智慧駕駛、智慧製造是我們可以預見的、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今年北京車展的主題是:定義汽車新生活,汽車的智慧化、網聯化、電動化已經由概念轉為實際應用,全新的競爭格局已經全面重塑。

5、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中國未來一定會引領汽車產業發展潮流

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 徐長明

關於市場未來發展空間:我覺得我們把重心全放在新能源汽車,這個策略應該稍微做一些調整——不管什麼措施,只要能節油,都應該鼓勵。對於新能源汽車,將來如果說有一個利好的話,就是新能源汽車競爭強度會遠遠高於傳統車,因為傳統燃油車,在牌照上面,國家卡的很死,而新能源汽車牌照政策會相對松一些,這樣市場競爭就會更激烈。

關於汽車“新四化”:未來中國一定是引領汽車產業發展潮流的,全世界都會看中國政府的政策,各大公司也都會看中國的政策。未來,一定是別的國家融入中國,以前是我們融入世界,這次“新四化”變革下,是世界融入中國,誰不融,誰就會受到大的影響。

6、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宗巍:智慧化為實現更高水準的精益製造提供全新可能,智慧製造是未來的戰略制高點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劉宗巍

汽車產業如何踐行“中國製造2025”?核心理念是:聚點成線,連線成面。在開展智慧製造過程中,每一個企業都要去思考、決策、定位產品特點,先想清楚,想清楚之後立刻行動,堅定不移地開啟轉型征途。在此過程中,一定要面向充分互聯的條件來思考自身價值究竟在哪裡,然後根據自身的情況,設計自己的智慧製造技術升級路線。需要注意的是,全面的數位化是核心,掌控資料是關鍵。

要基於新模式、新能力、新需求進行流程和體系再造,不要覺得有體系就可以了,不是這樣的。現在是變化的時代,企業應該思考如果有了資料,基於資料可以打造什麼樣全新的商業模式,全新的商業模式又需要什麼樣的流程和體系,要不斷進行改造,最終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資料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要全面提升資料管控能力,因為資料能夠生成價值。怎麼來提供?比如說各種各樣的生產設備、輔助設備,把它們都連接起來,並且通過資料資訊管理系統,把這些設備產生的資訊都存儲起來,構建包括技術資料庫、供應商資料庫、成本資料庫等在內的多中繼資料庫,把這些資訊都打通,取一個最優值,就非常接近智慧製造了。

實現智慧製造一定是長期、漸進的過程,必將伴隨著巨大的困難,所以企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這種局面,企業必須做好頂層設計,不務虛、不遲疑,積極有序的行動,把握戰略機遇,最後只要有若干企業實現了智慧製造,也就會實現中國製造2025。

7、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舟: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必由之路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舟

在當前形勢下,汽車電氣化目標是清晰的,發展也是毋庸置疑的,但要達到理想的程度,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過渡。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加大傳統燃油汽車上面節能技術的應用,促進節能技術的發展和節能汽車的應用。另一方面,堅定不移地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這裡要重點解決電池、成本以及政策等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問題,使整個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向著快速、平穩、健康的方向發展。

8、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楊殿閣:汽車產業的發展沒有捷徑可走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 楊殿閣教授

對我們來講,其實一直不太贊成一句話:新能源汽車或者”新四化“來了以後,中國汽車產業會實現彎道超車。我們認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沒有捷徑可走,也永遠沒有”彎道超車“這一說。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來講,相當於在傳統汽車發展基礎上給我們開了一條新的跑道,在這兩條跑道上,現在中國有很多技術還不成熟,國際大公司在這方面也不成熟。比如像剛才講的發展自動駕駛的技術難點,像汽車軟硬體架構、計算平臺、感知能力、決策能力、自動駕駛地圖、資訊安全等等,不僅僅是中國汽車產業所面臨的問題,更是全球汽車產業面臨的問題,大家都有困難。也正是因為都有困難,大家才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才給了我們競爭的機會,讓我們在”新四化“來臨的時候,可以有所作為,我們相信將來也一定會有所作為!

9、Synopsys汽車戰略副總裁Burkhard Huhnke:軟硬體協同設計,加速汽車研發的新進程

Synopsys汽車戰略副總裁,Burkhard Huhnke

未來,我們其實可以用“有四個輪子的電腦”來形容我們的汽車,我們要不斷對系統以及功能進行升級,同時也要收集資料,不可能只按照單一的汽車資料來進行設計。我們必須通過大量的資料來進行學習,並且開發新的功能,所以功能上的安全、網路安全是非常關鍵的。現在環境的複雜性越來越高,所有的感測器必須互聯,車的架構也需要互聯。

10、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赫炎:智慧汽車發展存在六大矛盾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智慧汽車研究室暨汽車軟體測評中心主管工程師 赫炎

目前中國智慧汽車的發展主要面臨六大矛盾:

第一,日益提升的自動駕駛技術水準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之間的矛盾,因為自動駕駛汽車在國內無法上路開展測試,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自動駕駛汽車和路之間的協同只能停留在示範區內。

第二,日益加速的上路測試需求和法規標準體系尚未完善之間的矛盾,特別是自動駕駛等級考試和路測准入考試,亟需提上日程。

第三,日益壯大的社會資本力量和核心技術研發速度較慢的矛盾,即技術突破跟不上資本壯大的速度。

第四,日益加快的量產落地速度和行業跨界融合程度欠缺之間的矛盾,比如在一些行業標準方面,目前還未形成統一。

第五,日益增長的出行市場需求和高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

第六,日益增快的產業發展速度和智慧汽車人才培育缺失的矛盾,尤其是極其優秀的專業性人才,目前還存在較大的缺口,大家都在搶這方面的人才。

11、地平線政府關係副總裁賈志鵬:未來汽車70%的創新都將以汽車電子作為源頭,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自動駕駛處理器會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腦

地平線政府關係副總裁 賈志鵬

作為一家人工智慧企業,必須要有好的演算法,這是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力,同時還需要有大量的資料對演算法進行訓練,讓演算法不斷反覆運算和完善。特別對於自動駕駛來講,擁有適應不同場景的測試資料集非常重要,比如在高速公路、城市環境、鄉村環境下,因為自動駕駛演算法的模型並不完全一樣,這時就需要不同計算策略。

而就計算而言,作為承載演算法和資料的算力,也就是晶片,非常關鍵,它是自動駕駛乃至人工智慧大行業最基礎的運算資源,跟自主創新、資訊安全等國家戰略息息相關。我們預測,到萬物互聯時代,一定會出現一批新的人工智慧晶片企業來搶佔機會,而這其中自動駕駛晶片、自動駕駛處理器將是重點方向。

12、科大訊飛智能汽車事業部副總經理趙毅: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為汽車產業鏈上下游賦能

科大訊飛智能汽車事業部副總經理 趙毅

科大訊飛作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企業,擁有很多核心資源,憑藉這些資源,以及汽車行業專屬的內容服務、汽車廠商的資源,科大訊飛希望為終端使用者和車廠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來源。首先終端客戶方面,科大訊飛希望在造車和用車領域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讓駕駛者在開車的時候,和汽車的交互更具情感,讓整個行駛過程更歡樂、更安全,車主也不用再為車輛養護而操心。

其次,車廠客戶方面,科大訊飛希望助力車廠或者客戶,讓他們的汽車銷售廣告變得更加精准,可以直接定位到核心人群、目標人群,讓銷售變得更加高效,同時4S店也不用再頭疼銷售顧問不斷流失。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科大訊飛可以幫助車企將銷售顧問所有良好的銷售經驗沉澱下來,並制定一個專門針對銷售顧問的更好的評價體系和培訓體系,讓他們的銷售變得更加精准,對車主的售後服務更具針對性。

13、北汽嘉慶(重慶)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詹文章:汽車合資股比放開,有核心技術和創新精神的整車企業將引領中國汽車工業發展

北汽嘉慶(重慶)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 詹文章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不可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從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到整車市場應用基礎設施和建設,在中國都還有非常大的空間,中國也正在往這個方向走。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發展過程中,承載著諸多像電動化驅動、智慧化駕駛、共用化應用和網聯化服務這樣的內容,最終中國將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上引領世界。

不過在此之前,還需要一系列的創新,包括流程性創新、技術創新、核心零部件創新等,從而讓友好排放、電子化、智慧化等一系列具有時代特徵的內容,在新能源汽車上得到更好的體現。

14、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陳平:市場機制將成為今後拉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主要因素

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 副院長 陳平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了,現在來看發生了很大變化,不管是從國家的戰略定位,還是政策法規的支持力度來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全球市場來看,整個形勢也在變,特別是中國,從之前靠補貼、靠政府支持、示範運營來推動市場,逐步轉變為靠真正的產品力來競爭,尤其2020年以後補貼的退出,意味著市場機制將成為今後拉動產業的主要因素。

15、福汽集團雲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文強:新興新能源造車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福汽集團雲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陳文強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一方面還是改善傳統汽車局面,借助新能源汽車發展契機,解決中國汽車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此外,發展新能源汽車也是解決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的一種有效路徑。包括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以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也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但就新造車勢力而言,目前挑戰也很明顯。從企業內部來講,第一,技術挑戰,眾所周知任何一項技術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建立起來的,而是需要時間的沉澱,那麼對於新造車,如何建立更扎實的技術平臺,讓技術走的更快,是一大挑戰。第二,資金問題,畢竟汽車產業是很燒錢的,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難以為繼。第三,人才難題,現在中國汽車產業幾乎都在搶佔人才,每個企業都在挖人才,大家都面臨人才緊缺的問題。

從企業外部來講,也有三大挑戰:第一,供應鏈挑戰,現在造車的企業多,供應商雖然也很多,單真正好的供應商並不多,大家都在搶佔好的供應商資源,尤其是國際上大的品牌供應商,基本上是供不應求。第二,政策挑戰,由於政策的不清晰,譬如補貼怎麼補,積分怎麼做,後面怎麼管控,都會影響到企業的一舉一動,如果預測對了到沒什麼,一旦對政策走向預估失誤,可能產生比較大的問題。第三,市場挑戰,比如到底是走低端路線還是高端路線,使用者現在的狀態是怎樣的,國內外市場現狀分別是怎樣的,都需要新造車企業們不斷去探索,摸索生存規律,方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16、江森自控能源動力業務中國區整車配套技術總監曲偉:48伏不是顛覆性技術,而是引進性技術

江森自控能源動力業務中國區整車配套技術總監 曲偉

目前48伏系統還停留在P0階段,但是我們跟國內、外各大主機廠已經在進行P2系統的開發,甚至是P3、P4的開發,有了P2、P3、P4系統,能帶來什麼樣的價值提升?大家可以看到,有了P2、P3、P4之後,更多的能夠為消費者帶來駕乘體驗提升的一些功能會被加進去,包括扭矩的向量控制,精確分配前驅後驅之間的扭矩,甚至是左右兩側扭矩向量分配。如果在P4架構上,我們對四驅系統也能夠達到相當的程度,所以48伏在滿足用電負荷,在後續發展延續性都有優勢,這個技術雖然是節能減排技術,但是還有一個很長的發展路線。我們聽到很多聲音說,48伏技術更多的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性的技術,如果大家把眼光放在剛才我說的兩點上,大家就可以看到,48伏技術一定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坡,可以允許大家繼續發掘它的潛力。

17、長春英利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渡:今後3-5年是工藝和材料科學的革命

長春英利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曹渡

三、四年前我們就在講,今後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多種材料的集成應用,就是把合適的材料用在合適的地方,這也是我們輕量化的一個定義,也是我們輕量化的一個方向。合適的材料用在合適的地方,成本就不會增加,這是我們中國市場中低成本車發展的方向。從複合材料,純鋼材到結合,就能做到像BMW7這樣的典型案例,我覺得這是我們重點的發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輕量化不一定就是減成本,輕量化也會有成本代價,必須低端車用低端車的輕量化做法,高端車用高端車的做法,才符合成本跟輕量化的模型。

18、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執行院長馬芳武:所有汽車材料來源於自然,最後要回歸自然

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執行院長 馬芳武

未來汽車的材料也好,汽車的製造過程也好,都要回歸物質製造的本原——物質本來是來自于自然,所以我們最後使用完汽車,其整個生命週期結束以後,還是要回歸自然,這個過程中對人的傷害和對自然的傷害才是最小的。我們正在探索一些新的材料和新的結構來實現這樣的一個夢想,這是整個大的迴圈。

19、中國汽車裝備製造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韓鐳:智慧製造是汽車製造技術發展的必然

中國汽車裝備製造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 韓鐳

大家都知道我有兩句話,第一句話,我國汽車企業的生產線實際上都是世界一流水準,主要的生產線基本都是自動化生產線,產品的品質穩定性好、效率高,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們現在出國看國外的汽車生產廠,跟我國的汽車生產廠水準是相當的。

第二句話,我國車企生產線的主要設備都是進口的。進口意味著什麼呢?我國汽車產量連續3年都超過了2800萬量,是世界第一,我們是一個汽車大國。但是我們還不強,不強在哪兒?有時候大家總說是因為缺失一些關鍵汽車技術,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製造汽車的這些設備沒在我們手裡面,汽車行業有很多關鍵的設備一直是進口的,我們不能製造。所以製造的好與壞,我們心裡面沒有底。基於這一點,從國家層面來講,我認為一定要發展我們自己的機床製造裝備業,開展智慧製造。

眾所周知,汽車零部件製造是大批量的,零件的加工質料、材質和幾何精度,要求不一定特別高,不是納米級的,不是微米級的,但是一定要求均一性,加工成本還要低。 要滿足這些要求,加工就要機械化、自動化,儘量排除人為的干擾因素。而如果要形成自動生產線,線的本身要有自我學習、自我糾正的性能,這實際上就是逐步向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20、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設計院副院長李奉珠:打造數位化工廠,關鍵領域的集成與發展是重點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設計院副院長 李奉珠

在工廠智慧化方面,目前很多企業都是處於第二階段,也就是實現系統集成,能夠用ERP、MES等系統,很多企業都達到了單機資訊化和自動化。但是真正要實現數位化的雙胞胎,以及更高一級的借助大資料實現預測的能力,還有一段距離。

當然說一點都沒有,那也是不現實的。剛才前面的嘉賓也提到了對資料的使用,對設備進行預防性的維護、維修,國內很多企業其實也在做這方面的東西,對這些設備進行監控,通過監控對這些資料建立模型,然後反過來預測設備什麼時候到達它的關鍵點,並且對它進行預防性的維護,企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這裡面有兩個大的趨勢:

第一,製造業發展具有複雜性、系統性特徵,涉及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這就是所謂的產品全生命週期。生產涉及的因素很多,很難有一個廠家能完全把這些東西都解決掉,除非是非常大的跨國公司。但即使這樣,從經濟方面來考慮也不會有企業這樣做。換句話說是什麼意思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各個領域的合作會越來越多,譬如系統供應商、軟體供應商、設備供應商,感測器供應商,都需要大家的合作。

第二,關鍵領域的集成與發展成為重點。剛才說的軟體、設備都有了,但是把這些設備連起來,利用起來,並利用好,要通過很多的軟體系統。當然這裡面有通訊協定,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通訊,軟體與軟體之間的協同問題,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但是可以判斷出工業軟體領域的集成與發展,可能是未來的一個重點。

如果要在工廠層級做數位化或者是智慧化工廠的話,需要互聯互通,無論從哪個層級來講,設備與設備之間要能夠互通。另外,工廠到管理層的集成,也要互聯互通。ERP、MES這個層面要連接起來,還要能夠跟供應鏈、跟上下游連接起來,這就是剛才說的橫向集成。內部各個系統之間不能有障礙,如果有障礙的話,要有辦法解決。或者上下游有問題,這些都是進行智慧化工廠或者數位化工廠頂層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作者:蓋世汽車 熊薇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特別會長助理 張軍

傳統汽車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巨大的產業變革催生著汽車新的文明和理念。互聯網汽車、智慧駕駛、智慧製造是我們可以預見的、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今年北京車展的主題是:定義汽車新生活,汽車的智慧化、網聯化、電動化已經由概念轉為實際應用,全新的競爭格局已經全面重塑。

5、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中國未來一定會引領汽車產業發展潮流

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 徐長明

關於市場未來發展空間:我覺得我們把重心全放在新能源汽車,這個策略應該稍微做一些調整——不管什麼措施,只要能節油,都應該鼓勵。對於新能源汽車,將來如果說有一個利好的話,就是新能源汽車競爭強度會遠遠高於傳統車,因為傳統燃油車,在牌照上面,國家卡的很死,而新能源汽車牌照政策會相對松一些,這樣市場競爭就會更激烈。

關於汽車“新四化”:未來中國一定是引領汽車產業發展潮流的,全世界都會看中國政府的政策,各大公司也都會看中國的政策。未來,一定是別的國家融入中國,以前是我們融入世界,這次“新四化”變革下,是世界融入中國,誰不融,誰就會受到大的影響。

6、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宗巍:智慧化為實現更高水準的精益製造提供全新可能,智慧製造是未來的戰略制高點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劉宗巍

汽車產業如何踐行“中國製造2025”?核心理念是:聚點成線,連線成面。在開展智慧製造過程中,每一個企業都要去思考、決策、定位產品特點,先想清楚,想清楚之後立刻行動,堅定不移地開啟轉型征途。在此過程中,一定要面向充分互聯的條件來思考自身價值究竟在哪裡,然後根據自身的情況,設計自己的智慧製造技術升級路線。需要注意的是,全面的數位化是核心,掌控資料是關鍵。

要基於新模式、新能力、新需求進行流程和體系再造,不要覺得有體系就可以了,不是這樣的。現在是變化的時代,企業應該思考如果有了資料,基於資料可以打造什麼樣全新的商業模式,全新的商業模式又需要什麼樣的流程和體系,要不斷進行改造,最終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資料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要全面提升資料管控能力,因為資料能夠生成價值。怎麼來提供?比如說各種各樣的生產設備、輔助設備,把它們都連接起來,並且通過資料資訊管理系統,把這些設備產生的資訊都存儲起來,構建包括技術資料庫、供應商資料庫、成本資料庫等在內的多中繼資料庫,把這些資訊都打通,取一個最優值,就非常接近智慧製造了。

實現智慧製造一定是長期、漸進的過程,必將伴隨著巨大的困難,所以企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這種局面,企業必須做好頂層設計,不務虛、不遲疑,積極有序的行動,把握戰略機遇,最後只要有若干企業實現了智慧製造,也就會實現中國製造2025。

7、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舟: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必由之路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舟

在當前形勢下,汽車電氣化目標是清晰的,發展也是毋庸置疑的,但要達到理想的程度,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過渡。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加大傳統燃油汽車上面節能技術的應用,促進節能技術的發展和節能汽車的應用。另一方面,堅定不移地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這裡要重點解決電池、成本以及政策等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問題,使整個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向著快速、平穩、健康的方向發展。

8、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楊殿閣:汽車產業的發展沒有捷徑可走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 楊殿閣教授

對我們來講,其實一直不太贊成一句話:新能源汽車或者”新四化“來了以後,中國汽車產業會實現彎道超車。我們認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沒有捷徑可走,也永遠沒有”彎道超車“這一說。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來講,相當於在傳統汽車發展基礎上給我們開了一條新的跑道,在這兩條跑道上,現在中國有很多技術還不成熟,國際大公司在這方面也不成熟。比如像剛才講的發展自動駕駛的技術難點,像汽車軟硬體架構、計算平臺、感知能力、決策能力、自動駕駛地圖、資訊安全等等,不僅僅是中國汽車產業所面臨的問題,更是全球汽車產業面臨的問題,大家都有困難。也正是因為都有困難,大家才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才給了我們競爭的機會,讓我們在”新四化“來臨的時候,可以有所作為,我們相信將來也一定會有所作為!

9、Synopsys汽車戰略副總裁Burkhard Huhnke:軟硬體協同設計,加速汽車研發的新進程

Synopsys汽車戰略副總裁,Burkhard Huhnke

未來,我們其實可以用“有四個輪子的電腦”來形容我們的汽車,我們要不斷對系統以及功能進行升級,同時也要收集資料,不可能只按照單一的汽車資料來進行設計。我們必須通過大量的資料來進行學習,並且開發新的功能,所以功能上的安全、網路安全是非常關鍵的。現在環境的複雜性越來越高,所有的感測器必須互聯,車的架構也需要互聯。

10、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赫炎:智慧汽車發展存在六大矛盾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智慧汽車研究室暨汽車軟體測評中心主管工程師 赫炎

目前中國智慧汽車的發展主要面臨六大矛盾:

第一,日益提升的自動駕駛技術水準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之間的矛盾,因為自動駕駛汽車在國內無法上路開展測試,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自動駕駛汽車和路之間的協同只能停留在示範區內。

第二,日益加速的上路測試需求和法規標準體系尚未完善之間的矛盾,特別是自動駕駛等級考試和路測准入考試,亟需提上日程。

第三,日益壯大的社會資本力量和核心技術研發速度較慢的矛盾,即技術突破跟不上資本壯大的速度。

第四,日益加快的量產落地速度和行業跨界融合程度欠缺之間的矛盾,比如在一些行業標準方面,目前還未形成統一。

第五,日益增長的出行市場需求和高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

第六,日益增快的產業發展速度和智慧汽車人才培育缺失的矛盾,尤其是極其優秀的專業性人才,目前還存在較大的缺口,大家都在搶這方面的人才。

11、地平線政府關係副總裁賈志鵬:未來汽車70%的創新都將以汽車電子作為源頭,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自動駕駛處理器會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腦

地平線政府關係副總裁 賈志鵬

作為一家人工智慧企業,必須要有好的演算法,這是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力,同時還需要有大量的資料對演算法進行訓練,讓演算法不斷反覆運算和完善。特別對於自動駕駛來講,擁有適應不同場景的測試資料集非常重要,比如在高速公路、城市環境、鄉村環境下,因為自動駕駛演算法的模型並不完全一樣,這時就需要不同計算策略。

而就計算而言,作為承載演算法和資料的算力,也就是晶片,非常關鍵,它是自動駕駛乃至人工智慧大行業最基礎的運算資源,跟自主創新、資訊安全等國家戰略息息相關。我們預測,到萬物互聯時代,一定會出現一批新的人工智慧晶片企業來搶佔機會,而這其中自動駕駛晶片、自動駕駛處理器將是重點方向。

12、科大訊飛智能汽車事業部副總經理趙毅: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為汽車產業鏈上下游賦能

科大訊飛智能汽車事業部副總經理 趙毅

科大訊飛作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企業,擁有很多核心資源,憑藉這些資源,以及汽車行業專屬的內容服務、汽車廠商的資源,科大訊飛希望為終端使用者和車廠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來源。首先終端客戶方面,科大訊飛希望在造車和用車領域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讓駕駛者在開車的時候,和汽車的交互更具情感,讓整個行駛過程更歡樂、更安全,車主也不用再為車輛養護而操心。

其次,車廠客戶方面,科大訊飛希望助力車廠或者客戶,讓他們的汽車銷售廣告變得更加精准,可以直接定位到核心人群、目標人群,讓銷售變得更加高效,同時4S店也不用再頭疼銷售顧問不斷流失。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科大訊飛可以幫助車企將銷售顧問所有良好的銷售經驗沉澱下來,並制定一個專門針對銷售顧問的更好的評價體系和培訓體系,讓他們的銷售變得更加精准,對車主的售後服務更具針對性。

13、北汽嘉慶(重慶)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詹文章:汽車合資股比放開,有核心技術和創新精神的整車企業將引領中國汽車工業發展

北汽嘉慶(重慶)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 詹文章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不可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從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到整車市場應用基礎設施和建設,在中國都還有非常大的空間,中國也正在往這個方向走。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發展過程中,承載著諸多像電動化驅動、智慧化駕駛、共用化應用和網聯化服務這樣的內容,最終中國將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上引領世界。

不過在此之前,還需要一系列的創新,包括流程性創新、技術創新、核心零部件創新等,從而讓友好排放、電子化、智慧化等一系列具有時代特徵的內容,在新能源汽車上得到更好的體現。

14、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陳平:市場機制將成為今後拉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主要因素

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 副院長 陳平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了,現在來看發生了很大變化,不管是從國家的戰略定位,還是政策法規的支持力度來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全球市場來看,整個形勢也在變,特別是中國,從之前靠補貼、靠政府支持、示範運營來推動市場,逐步轉變為靠真正的產品力來競爭,尤其2020年以後補貼的退出,意味著市場機制將成為今後拉動產業的主要因素。

15、福汽集團雲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文強:新興新能源造車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福汽集團雲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陳文強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一方面還是改善傳統汽車局面,借助新能源汽車發展契機,解決中國汽車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此外,發展新能源汽車也是解決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的一種有效路徑。包括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以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也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但就新造車勢力而言,目前挑戰也很明顯。從企業內部來講,第一,技術挑戰,眾所周知任何一項技術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建立起來的,而是需要時間的沉澱,那麼對於新造車,如何建立更扎實的技術平臺,讓技術走的更快,是一大挑戰。第二,資金問題,畢竟汽車產業是很燒錢的,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難以為繼。第三,人才難題,現在中國汽車產業幾乎都在搶佔人才,每個企業都在挖人才,大家都面臨人才緊缺的問題。

從企業外部來講,也有三大挑戰:第一,供應鏈挑戰,現在造車的企業多,供應商雖然也很多,單真正好的供應商並不多,大家都在搶佔好的供應商資源,尤其是國際上大的品牌供應商,基本上是供不應求。第二,政策挑戰,由於政策的不清晰,譬如補貼怎麼補,積分怎麼做,後面怎麼管控,都會影響到企業的一舉一動,如果預測對了到沒什麼,一旦對政策走向預估失誤,可能產生比較大的問題。第三,市場挑戰,比如到底是走低端路線還是高端路線,使用者現在的狀態是怎樣的,國內外市場現狀分別是怎樣的,都需要新造車企業們不斷去探索,摸索生存規律,方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16、江森自控能源動力業務中國區整車配套技術總監曲偉:48伏不是顛覆性技術,而是引進性技術

江森自控能源動力業務中國區整車配套技術總監 曲偉

目前48伏系統還停留在P0階段,但是我們跟國內、外各大主機廠已經在進行P2系統的開發,甚至是P3、P4的開發,有了P2、P3、P4系統,能帶來什麼樣的價值提升?大家可以看到,有了P2、P3、P4之後,更多的能夠為消費者帶來駕乘體驗提升的一些功能會被加進去,包括扭矩的向量控制,精確分配前驅後驅之間的扭矩,甚至是左右兩側扭矩向量分配。如果在P4架構上,我們對四驅系統也能夠達到相當的程度,所以48伏在滿足用電負荷,在後續發展延續性都有優勢,這個技術雖然是節能減排技術,但是還有一個很長的發展路線。我們聽到很多聲音說,48伏技術更多的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性的技術,如果大家把眼光放在剛才我說的兩點上,大家就可以看到,48伏技術一定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坡,可以允許大家繼續發掘它的潛力。

17、長春英利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渡:今後3-5年是工藝和材料科學的革命

長春英利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曹渡

三、四年前我們就在講,今後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多種材料的集成應用,就是把合適的材料用在合適的地方,這也是我們輕量化的一個定義,也是我們輕量化的一個方向。合適的材料用在合適的地方,成本就不會增加,這是我們中國市場中低成本車發展的方向。從複合材料,純鋼材到結合,就能做到像BMW7這樣的典型案例,我覺得這是我們重點的發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輕量化不一定就是減成本,輕量化也會有成本代價,必須低端車用低端車的輕量化做法,高端車用高端車的做法,才符合成本跟輕量化的模型。

18、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執行院長馬芳武:所有汽車材料來源於自然,最後要回歸自然

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執行院長 馬芳武

未來汽車的材料也好,汽車的製造過程也好,都要回歸物質製造的本原——物質本來是來自于自然,所以我們最後使用完汽車,其整個生命週期結束以後,還是要回歸自然,這個過程中對人的傷害和對自然的傷害才是最小的。我們正在探索一些新的材料和新的結構來實現這樣的一個夢想,這是整個大的迴圈。

19、中國汽車裝備製造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韓鐳:智慧製造是汽車製造技術發展的必然

中國汽車裝備製造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 韓鐳

大家都知道我有兩句話,第一句話,我國汽車企業的生產線實際上都是世界一流水準,主要的生產線基本都是自動化生產線,產品的品質穩定性好、效率高,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們現在出國看國外的汽車生產廠,跟我國的汽車生產廠水準是相當的。

第二句話,我國車企生產線的主要設備都是進口的。進口意味著什麼呢?我國汽車產量連續3年都超過了2800萬量,是世界第一,我們是一個汽車大國。但是我們還不強,不強在哪兒?有時候大家總說是因為缺失一些關鍵汽車技術,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製造汽車的這些設備沒在我們手裡面,汽車行業有很多關鍵的設備一直是進口的,我們不能製造。所以製造的好與壞,我們心裡面沒有底。基於這一點,從國家層面來講,我認為一定要發展我們自己的機床製造裝備業,開展智慧製造。

眾所周知,汽車零部件製造是大批量的,零件的加工質料、材質和幾何精度,要求不一定特別高,不是納米級的,不是微米級的,但是一定要求均一性,加工成本還要低。 要滿足這些要求,加工就要機械化、自動化,儘量排除人為的干擾因素。而如果要形成自動生產線,線的本身要有自我學習、自我糾正的性能,這實際上就是逐步向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20、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設計院副院長李奉珠:打造數位化工廠,關鍵領域的集成與發展是重點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設計院副院長 李奉珠

在工廠智慧化方面,目前很多企業都是處於第二階段,也就是實現系統集成,能夠用ERP、MES等系統,很多企業都達到了單機資訊化和自動化。但是真正要實現數位化的雙胞胎,以及更高一級的借助大資料實現預測的能力,還有一段距離。

當然說一點都沒有,那也是不現實的。剛才前面的嘉賓也提到了對資料的使用,對設備進行預防性的維護、維修,國內很多企業其實也在做這方面的東西,對這些設備進行監控,通過監控對這些資料建立模型,然後反過來預測設備什麼時候到達它的關鍵點,並且對它進行預防性的維護,企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這裡面有兩個大的趨勢:

第一,製造業發展具有複雜性、系統性特徵,涉及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這就是所謂的產品全生命週期。生產涉及的因素很多,很難有一個廠家能完全把這些東西都解決掉,除非是非常大的跨國公司。但即使這樣,從經濟方面來考慮也不會有企業這樣做。換句話說是什麼意思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各個領域的合作會越來越多,譬如系統供應商、軟體供應商、設備供應商,感測器供應商,都需要大家的合作。

第二,關鍵領域的集成與發展成為重點。剛才說的軟體、設備都有了,但是把這些設備連起來,利用起來,並利用好,要通過很多的軟體系統。當然這裡面有通訊協定,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通訊,軟體與軟體之間的協同問題,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但是可以判斷出工業軟體領域的集成與發展,可能是未來的一個重點。

如果要在工廠層級做數位化或者是智慧化工廠的話,需要互聯互通,無論從哪個層級來講,設備與設備之間要能夠互通。另外,工廠到管理層的集成,也要互聯互通。ERP、MES這個層面要連接起來,還要能夠跟供應鏈、跟上下游連接起來,這就是剛才說的橫向集成。內部各個系統之間不能有障礙,如果有障礙的話,要有辦法解決。或者上下游有問題,這些都是進行智慧化工廠或者數位化工廠頂層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作者:蓋世汽車 熊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