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繽紛閱讀 周慧穎

周慧穎(錦州)

“迴紋針是我對書籍隱秘的抒情, 迴紋針密集的, 是感觸良多;稀疏的, 可能不怎麼契合。 如果是兩個迴紋針, 就是說, 重讀的時候, 依舊很喜歡。 ”偶一日, 當我在一篇短文中讀到這句話時, 相當有感。

我喜愛閱讀, 因為在文字中會找到心靈的契合點。 如那枚迴紋針, 就觸動了我的書簽情結, 因為同樣的不喜歡讓書頁有折痕、相似的對喜愛的段落反復閱讀。 於是, 我與這位未曾謀面也素不相識的作者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王小波說:“人在寫作時, 總是孤身一人。 作品實際上是個人的獨白, 是一些發出的信。

我覺得自己太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寫作的意義, 就在於與人交流。 因為這個緣故, 我一直在寫。 ”

自己也是鮮與人交流的個性, 又不能如作家那樣把個人獨白形成作品、發信于世人, 故唯願做個忠實讀者, 保持閱讀的習慣。

通過閱讀, 在別人的思想中去碰撞自己的心語, 去抵達自己無法企及的地域, 拓寬更多的感知空間。 一書在手, 即便獨自置身於空曠的房間也不會感覺寂寥和冷清, 內心充滿安寧與平和, 喜悅、富足感也隨之而來。

每週末的圖書館之行, 我都充滿期待。 攜數本書籍滿載而歸時, 歡喜的心情如分到糖果的孩童一般。 尤其喜歡那種紙質綿軟、頁幅稍寬的裝訂, 捧起來閱讀時溫暖又舒心。

“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

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 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見, 也不怕攪擾主人。 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 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 而且可以經常去, 時刻去, 如果不得要領, 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請高明, 和他對質。 ”楊絳先生把讀書比作串門兒, 再恰當不過, 簡直是妙不可言, 讓我拍手稱讚。

在我看來, 無論是初涼天氣, 還是伏枕聽雨時節, 都是展書而讀的好季節。 可以說,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閱讀都不顯唐突, 都是最好的遇見。

“自然的寂靜如交響樂般美麗動聽, 充滿了豐富資訊。 在一個寂靜的環境裡, 你不會感到孤單:你能聽到幾英里外的鳥鳴聲, 還能感受到一棵大樹散發的溫暖氣場。 ”美國作家戈登·漢普頓在《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一書中對於自然寂靜的詩意描述,

引領我走入大山時, 去關注樹木、山巒的呼吸, 體會自然不受干擾的寂靜的存在。 當我走在城市的街角時, 也會找尋這片寂靜, 去傾聽道路兩旁樹幹上兩片樹葉細微碰撞的耳語聲, 那是城市鋼筋水泥的縫隙裡傳來的天籟之音。

“人們常常在旅途中, 猛地想起湮滅許久的往事, 憶想許多故人的音容笑貌。 旅行好像是一種溶劑, 溶化了塵封的蓋子, 如煙的溫暖就升騰出來了。 ”畢淑敏關於旅行的描述, 讓我在江南之行後, 又暢想著成都之旅, 期待著擁抱舊日時光時, 開啟如煙的溫暖。

閱讀, 贈予我一個繽紛的世界, 又給予靈魂以充沛的給養。 在永不重複的文字組合排列中, 讀人亦讀己,

去尋找與自己有著遙遠相似性的氣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