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金庸的武林和江湖 如何讓世界讀懂

張菁。 南方日報記者 徐勉 攝

圖中書本為《射雕英雄傳》英譯本首卷。

風靡數十年的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今年起推出英譯本代替白骨(bone),

把這恐怖招式譯成“Nine Yin Skeleton Claw”, 結合了音譯和文化。

我們把金庸作品翻譯成英文時, 也必須要把閱讀的快感帶出來。 它本來是好玩的東西, 如果僅僅為了追求準確, 卻讓故事變得沉悶, 反倒沒有意思了。 比如, 很多人擔心的四字格、成語、專用名詞, 我們不會刻意地去摳字眼, 逐字硬譯。 翻譯除了準確外, 更在於表達, 這個過程其實像是一次重新的創作, 也是最難的。

零基礎的人能讀懂

“中國通”亦能獲益

背景▶▷

張菁第一次接觸金庸是10歲的時候, 當時電視臺在播1994年版的《倚天屠龍記》。 但她印象最深的則是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傳》。

“學生時代, 覺得金庸的書太貴了”, 張菁回憶, 同學之間經常相互交換金庸的作品。 直到她高中畢業後赴英國求學,

尤其是從事把中文小說、戲曲翻譯成英語的工作後, 才發現中華文化的可貴和中文作品“出海”的艱難。

在她看來, 在全球文化的江湖中, 把金庸武俠“東學西漸”, 語言文字並不是障礙, 要讓西方人理解中華文化中最有趣的部分, 一旦產生興趣, 讀者們會自己去探索文化背後更深層的東西。 《指環王》《哈利波特》能走進來, 《射雕英雄傳》也一定能走出去。

對話▶▷

南方日報:金庸小說除了難翻譯外, 估計也有很多人擔心金庸迷多, 怕翻譯作品被“吐槽”, 你有沒有這方面的擔心?另外, 金庸小說在華語世界幾乎是家喻戶曉, 但在海外是否也能走得廣闊?

張菁:許多人像我一樣, 從小開始讀金庸作品, 金庸在我們的心目中佔有特殊地位,

不容冒犯。 所以, 我們始終保持謙恭敬畏之心。 沒有翻譯是完美無缺的, 但我認為, 這樣瑰麗的作品, 不翻譯, 不走向世界, 才是最大的缺失。 所以, 沒有擔心過被批評, 只想盡最大的努力把這件事做到最好。

翻譯作品本身是翻譯者與作品的溝通, 理解了, 然後再去將故事說到位。 所以, 當這部翻譯作品面世後, 我想的是, 沒接觸過這類中國小說的外國人可以看得懂, “中國通”也能從中受益。 好看的故事是會長腳的, 能從東方走向西方走向全球。 比如, 現在也有外國字幕組在翻譯《琅琊榜》, 文化交流應該是雙向的。 中國文學博大精深, 這幾年西方也覺得應該要多接觸中國文學。 這需要一個過程, 我們需要耐心和勇氣。

策劃:郎國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