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工智慧改變中日交流的未來?看媒體大咖怎麼說

中日關係近來持續改善勢頭, 貼近兩國社會的中日媒體人怎麼看?面對中日關係的未來, 作為媒體人的職責是什麼?人工智慧和新媒體等前沿技術的應用能否促進中日兩國交流更進一步?圍繞以上話題, 4月24日, 中日兩國媒體人代表相聚東京, 就面向未來的中日關係及兩國媒體的責任等問題各抒己見, 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讓我們來聽聽中日媒體大咖們怎麼說。

中日媒體高端對話會現場

關注重點轉移到民間交流上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環球時報英文版總顧問丁剛在發言中首先列舉了這樣一些現象:中國手游《碧藍航線》在日本大熱, 日本手遊《旅行青蛙》也在中國年輕人中掀起熱潮;村上春樹的小說《刺殺騎士團長》中文版首印達到70萬冊, 已超過日本本土銷量的一半。 丁剛表示, 如今我們不只生活在中日政治和經濟的關係之中, 更生活在中日文化相互影響的關係之中。

作為媒體人, 關注兩國政經濟問題的同時, 也需要調整和擴大關注點, 把更多的視線投向兩國的民間交流。 關注那些能夠引起兩國民眾共鳴的情感, 或是雙方仍存在認知差距的方面, 從而促進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環球時報英文版總顧問丁剛(左)讀賣新聞評論員五十嵐文(右)

深有同感的還有讀賣新聞評論員五十嵐文。 她說, 縱觀近一年以來日媒的涉華報導, 除了十九大、兩會等這樣的政治類題材外, 還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開始將關注點放到了中國的移動支付、共用單車、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鮮事物上, 這背後的深層原因是日本企業和日本民眾對中國關注度的提高。 通過這些報導, 日本民眾對中國的感情也在逐漸改善。

站在明天的角度真實報導今天

回顧前幾年中日關係困難時期, 兩國部分媒體不負責任的報導給兩國民意造成了負面、消極的影響。 面對如今中日關係持續改善的新局面, 媒體應該如何作為也成為兩國媒體人討論的重點。

中央電視臺評論員白岩松認為, 新聞報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這一命題對於中日關係來說格外重要。 “當你把對方當成敵人的時候, 他一定會成為敵人, 但是當你把對方當成朋友的時候, 他一定會成為朋友。 我們究竟要把對方當成是敵人還是朋友?這種態度也會影響中日媒體的報導方向。 ”白岩松指出, 現在兩國媒體最大的問題是依然按照各自腦海裡想像的真實去報導對方。 只有真實地報導“今天”, 才可能使兩國關係的“明天”變得更好。 未來中日之間不僅在政治經濟、在文化層面上也有很廣闊的合作空間。 他強調, 作為媒體人應該站在明天的角度去真實地報導今天, 我們的後代才能成為我們今天報導的受益者。

NHK評論員神子田章博(左)中央電視臺評論員白岩松(右)

對此, NHK評論員神子田章博頗有感慨地說:“回想過去幾年日本媒體的涉華報導確實給兩國關係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這一點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媒體在引導輿論方面具有重大的責任, 在兩國關係出現問題、國民感情出現低谷、負面因素上升的時候,媒體更加應該以冷靜的態度全面看待問題,做到真實、全面、客觀,讓日本民眾瞭解真正的中國。”

利用新媒體手段增進相互理解

近年來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媒體形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媒體與自媒體不斷崛起,與傳統媒體一起構成了全新的輿論場。其中新媒體在民間特別是在年輕一代的交流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會的兩國媒體人也將目光延伸到了新媒體領域,探討在新媒體形態下,兩國合作的可能性。

中國最大的視頻社交軟體“快手”的首席內容官曾光明在發言中表示,視頻能夠跨越語言障礙,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溝通的門檻,增進中日兩國民眾相互瞭解。他還指出,中國的市場是開放的,機會是公平的,希望日本企業也可以更多地參與其中。

快手首席內容官曾光明(左)Dwango公司國際媒體合作總監吉川圭三(右)

日本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NICONICO運營商Dwango公司國際媒體合作總監吉川圭三深表贊同。他表示,為了改變日本人對中國缺乏瞭解這一現狀,NICONICO自2015年起推出了“日中直播熱線”。通過直播的形式,將中國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九三閱兵”、以及春節聯歡晚會等內容呈現給日本網友,意外地引起了日本網友的巨大反響,讓日本年輕人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激發了他們進一步瞭解中國的願望。

搜狗市場總監董璐(左)日本演員良知真次(右)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方興未艾,一些科技企業已經考慮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到文化交流中來。在中國互聯網公司搜狗的市場總監董璐看來,人工智慧技術支援下的機器翻譯在未來可以消除語言障礙,促進中日兩國民間進一步溝通和交流。兩國傳統媒體的代表也紛紛表示,應該更多地關注新媒體和新技術的作用,利用新媒體來促進中日兩國關係發展。

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李名剛做總結發言(攝影:吳文欽)

最後,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李名剛做了總結發言,他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40年來,中日關係在政治、經濟、人文交流等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在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國際背景下,中日兩國都面對著以合作促發展的課題。中日媒體人應帶頭鞏固中日關係改善勢頭,推動日常化、實質化的務實合作,重視對話成果的落實和執行;希望兩國媒體合作能延伸到新媒體與自媒體的領域,讓合作成果更廣泛地影響兩國受眾,增進中日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

中日雙方媒體人進行親切交流

(文、攝影: 陳克)

在兩國關係出現問題、國民感情出現低谷、負面因素上升的時候,媒體更加應該以冷靜的態度全面看待問題,做到真實、全面、客觀,讓日本民眾瞭解真正的中國。”

利用新媒體手段增進相互理解

近年來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媒體形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媒體與自媒體不斷崛起,與傳統媒體一起構成了全新的輿論場。其中新媒體在民間特別是在年輕一代的交流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會的兩國媒體人也將目光延伸到了新媒體領域,探討在新媒體形態下,兩國合作的可能性。

中國最大的視頻社交軟體“快手”的首席內容官曾光明在發言中表示,視頻能夠跨越語言障礙,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溝通的門檻,增進中日兩國民眾相互瞭解。他還指出,中國的市場是開放的,機會是公平的,希望日本企業也可以更多地參與其中。

快手首席內容官曾光明(左)Dwango公司國際媒體合作總監吉川圭三(右)

日本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NICONICO運營商Dwango公司國際媒體合作總監吉川圭三深表贊同。他表示,為了改變日本人對中國缺乏瞭解這一現狀,NICONICO自2015年起推出了“日中直播熱線”。通過直播的形式,將中國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九三閱兵”、以及春節聯歡晚會等內容呈現給日本網友,意外地引起了日本網友的巨大反響,讓日本年輕人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激發了他們進一步瞭解中國的願望。

搜狗市場總監董璐(左)日本演員良知真次(右)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方興未艾,一些科技企業已經考慮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到文化交流中來。在中國互聯網公司搜狗的市場總監董璐看來,人工智慧技術支援下的機器翻譯在未來可以消除語言障礙,促進中日兩國民間進一步溝通和交流。兩國傳統媒體的代表也紛紛表示,應該更多地關注新媒體和新技術的作用,利用新媒體來促進中日兩國關係發展。

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李名剛做總結發言(攝影:吳文欽)

最後,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李名剛做了總結發言,他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40年來,中日關係在政治、經濟、人文交流等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在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國際背景下,中日兩國都面對著以合作促發展的課題。中日媒體人應帶頭鞏固中日關係改善勢頭,推動日常化、實質化的務實合作,重視對話成果的落實和執行;希望兩國媒體合作能延伸到新媒體與自媒體的領域,讓合作成果更廣泛地影響兩國受眾,增進中日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

中日雙方媒體人進行親切交流

(文、攝影: 陳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