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管新規落地 三項變更緩釋市場壓力

來源: 《財經》雜誌

金評媒(http://www.jpm.cn)編者按:資管新規像 “狼來了”一樣, 每一次風吹草動都牽動金融行業的神經。

4月27日傍晚, 業界俗稱資管新規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或《意見》)正式發佈。

相比徵求意見稿, 《意見》在產品分類、杠杆率、通道、打破剛兌等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 區別在於過渡期延長、非標定義、公允價值計量方面。

《意見》將過渡期延長一年半, 至2020年底, 對提前完成整改的機構, 給予適當監管激勵。 此外, 《意見》對於“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界定更為明確, 其應當具備以下特徵:等分化、可交易、資訊披露充分、集中登記、獨立託管、公允定價、流動性機制完善、在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上交易等。

相比徵求意見稿, 《意見》提出, 對過渡期結束後仍未到期的非標等存量資產也作出妥善安排, 引導金融機構轉回資產負債表內,

確保市場穩定。

《意見》還新增了淨值化管理, 及會計準則標準。 明確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 金融資產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 鼓勵使用市值計量。

2017年11月, 徵求意見稿出臺後, 被業界稱為“最嚴資管新規”。 不少業界人士抱怨一些條款“一刀切”而整改時間短, 可能會引發流動性風險。 但從正式稿的變化來看, 行業獲得了更多緩釋空間。

“監管顯然聽進去了行業所回饋的意見。 ”一位資管人士表示, “市場已經有了較長時間的準備, 相較意見稿來說壓力稍小。 但落地轉型, 依然是一個過程。 ”

緩釋流動性風險

據《財經》記者瞭解, 在2017年11月〜12月的公開徵求意見期, 多家銀行曾表達對流動性風險的擔憂。 這一方面是資管新規嚴厲態度打破剛兌,

但過渡期過短;另一方面是禁止資產池和期限錯配, 尤其是投資非標的資管產品, 這就影響了以短期產品為主的銀行理財。

中國投資者教育還不成熟, 淨值型產品的市場接受度成為眾多銀行擔憂的問題。 而監管方面也曾指出, 要考慮老百姓的接受度, 有序打破剛兌。 從去年底以來, 銀行紛紛推出結構性存款產品, 作為保本理財的替代品, 同時進行淨值管理。

非標業務由於中間加了一層以上通道, 具有較強隱匿性, 而它往往與杠杆和剛兌掛鉤, 因此成了違規行為的重災區, 成為這次監管重點。

資管新規對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界定, 以先界定“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為基礎。 與徵求意見稿相比, 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應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等分化,

可交易;2.資訊披露充分;3.集中登記, 獨立託管;4.公允定價, 流動性機制完善;5.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等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

業內普遍預計, 非標未來的出路是轉標。 非標轉標有兩層意思, 一是指資產配置會從非標向標準化資產轉移, 也就是非標融資會向標準化融資轉移;二是有估值法可對非標產品定價、並提供可流通的場所, 即轉為“標準化產品”。

但非標產品的價值主量, 是一個制約難題。 《意見》最大的變化在於, 增加第十八條, 明確要求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 並給出了價值計量標準。 這給非標產品定價和轉標提供了基礎, 給非標業務未來的發展開了一扇窗戶。

《意見》要求資管產品投資的金融資產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 鼓勵使用市值計量。 同時, 允許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部分資產以攤余成本計量:一是產品封閉式運作, 且所投金融資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並持有到期;二是產品封閉式運作, 且所投金融資產暫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 或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也不能採用估值技術可靠計量公允價值。

此外, 《意見》提出, 對過渡期結束後仍未到期的非標等存量資產也作出妥善安排, 引導金融機構轉回資產負債表內, 確保市場穩定。

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程勁松曾對《財經》表示, 資管新規下, 以中短期為主的銀行理財無法配置期限較長的非標產品, 但保險的負債久期更長,因此可以承接匹配非標資產。

市場準備良久

2017年2月份,《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內部稿流出,宣佈資管新規正式來襲,引發市場震動與預期。2017年11月份,徵求意見稿正式發佈,去杠杆、去剛兌、去錯配的嚴厲要求,引發行業對流動性風險的擔憂回饋。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宣佈審議通過《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此前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方案,及重要人事任命均已到位,市場均對資管新規即將落地有預期。“每週五為資管新規焦慮”成為不少業內人士與金融媒體的生態。

《財經》記者此前從業內人士處瞭解到,自11月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發佈以來,資管產品就已經按照意見稿的要求在做調整。新發行、備案的產品需滿足意見稿要求,未滿足要求的存續產品在要求清盤之列。

但3月份,有券商資管人士告訴記者,資管新規或有鬆動跡像。“此前一款產品,按照徵求意見稿應屬於清理範疇,我們一直在爭取但監管沒有鬆口;但近期監管突然主動通知可以考慮改款。原來一刀切去通道、降杠杆,現在有了些許彈性。”

在多家銀行舉行2017年業績發佈會上,高層均表示資管新規影響不大,並紛紛表示資管回歸本源,發力打造淨值型產品。

“工行有信心實現資管業務更規範更好發展。”工商銀行行長谷澍稱。具體來看,第一、資金來源端,打造淨值型產品體系;第二投資端,不斷做好非標轉標研究,尋找更多的標準化投資產品;第三、風控方面,不斷簡化產品體系,減少嵌套,使得產品穿透性更好。

在資管新規落地前期,銀行資管資公司的申請也加速。近期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相繼表態,擬成立全資資管子公司。

但保險的負債久期更長,因此可以承接匹配非標資產。

市場準備良久

2017年2月份,《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內部稿流出,宣佈資管新規正式來襲,引發市場震動與預期。2017年11月份,徵求意見稿正式發佈,去杠杆、去剛兌、去錯配的嚴厲要求,引發行業對流動性風險的擔憂回饋。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宣佈審議通過《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此前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方案,及重要人事任命均已到位,市場均對資管新規即將落地有預期。“每週五為資管新規焦慮”成為不少業內人士與金融媒體的生態。

《財經》記者此前從業內人士處瞭解到,自11月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發佈以來,資管產品就已經按照意見稿的要求在做調整。新發行、備案的產品需滿足意見稿要求,未滿足要求的存續產品在要求清盤之列。

但3月份,有券商資管人士告訴記者,資管新規或有鬆動跡像。“此前一款產品,按照徵求意見稿應屬於清理範疇,我們一直在爭取但監管沒有鬆口;但近期監管突然主動通知可以考慮改款。原來一刀切去通道、降杠杆,現在有了些許彈性。”

在多家銀行舉行2017年業績發佈會上,高層均表示資管新規影響不大,並紛紛表示資管回歸本源,發力打造淨值型產品。

“工行有信心實現資管業務更規範更好發展。”工商銀行行長谷澍稱。具體來看,第一、資金來源端,打造淨值型產品體系;第二投資端,不斷做好非標轉標研究,尋找更多的標準化投資產品;第三、風控方面,不斷簡化產品體系,減少嵌套,使得產品穿透性更好。

在資管新規落地前期,銀行資管資公司的申請也加速。近期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相繼表態,擬成立全資資管子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