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確認過賽道的眼神,泛文娛是光控新經濟要攻佔的城

隨著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消耗殆盡, 文娛產業邁入了後互聯網的消費升級時代。 一方面, 以90後和00後為代表的新生代群體成長起來,

他們是互聯網原住民, 天然的娛樂一代, 也是文娛消費的主力軍團。

新生代網生人群往往追求個性化、互動性強的內容, 新的需求帶動新的消費內容和消費形式的出現。 另一方面, 泛中產崛起, 他們有限的自由支配時間裡, 文娛內容佔據了主體位置。

與此同時, 這些使用者對內容平臺其實沒有任何忠誠度, 於是乎內容紅利開始取代流量紅利, 內容邏輯高於平臺邏輯。 在投中的中國投資年會上, 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艾渝的總結很到位, 泛文娛投資回到內容為王。

一個核心事實是, 網路內容平臺迎來最嚴監管期。 對此, 艾渝簡單歸納了四個字:談、改、封、下, 監管出手雷厲風行。 在艾渝看來, 政策約束是泛文娛行業的天然屬性,

全球範圍內, 都存在著價值觀、公平等與演算法、技術之間的博弈和調整。

我們看到, 4月份以來,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網站播出有違社會道德節目等問題嚴肅約談了“今日頭條”、“快手”兩家網站主要負責人;今日頭條、鳳凰新聞、網易新聞和天天快報四款移動應用被暫時下架;“今日頭條”旗下內涵段子被永久封禁;抖音被約談, 要求即時阻斷違規直播。

實際上, 政策管控加碼, 也意味著機遇來臨。 監管往往意味著邁向成熟的一個節點, 新的文化監管環境下必定會有新的洗牌。

另外一個層面, 十九大提出“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以來, 堅定正確的價值導向, 堅守優質的內容為王正成為行業的普遍共識。

與監管相對的是, 對文娛行業扶持的政策其實也很多。 比如《" 十三五 "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就提出來過, 到2020年, 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位創意產業發展格局。 從這個層面來看, 文娛內容投資正當時。

毫無疑問, 泛娛樂行業也在發生劇烈變化, 聽過艾渝的分享, 我總結起來, 主要是以下方面:

1、頭部效應明顯, 內容版權加重

艾渝提到, 2017年愛奇藝的廣告收入82億, 同時在付費會員、平臺等收入上都有大幅度增長。 而對標中國最大的一線電視臺東方衛視的廣告收入為40億, 並且去年首次出現了廣告收入的大幅下降, 可以看到權力的天平已經向幾大網路平臺進行轉移和遷移了。

平臺資料方面, 一線平臺愛奇藝和騰訊的會員用戶都超過了6000萬,

愛奇藝的日均使用時長1.7小時, 在全中國僅次於微信之後, 在全世界排第7。 版權方面, 愛奇藝、騰訊、優酷三家採購的版權預算加在一起超過了750億。

2、自製內容孵化, 成為爭奪焦點

如果說, 頭部內容和IP擁有黏性高、付費意願強的粉絲群體, 那麼獨播網路自製劇和自製綜藝成為平臺間差異化競爭的焦點。

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都在自製內容上展開了激烈角逐。 自製劇上, 愛奇藝有《老九門》、《餘罪》等, 騰訊視頻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鬼吹燈系列》等等, 優酷有《白夜追凶》、《軍師聯盟》等等, 也就是說優愛騰都有各自爆款出爐。

自製綜藝方面, 更是針鋒相對。 愛奇藝剛做完男團成長節目《偶像練習生》,

騰訊視頻推出了女團版《創造101》, 優酷和愛奇藝在街舞綜藝上也是短兵相接。 三家頭部視頻平臺在自製內容上不遺餘力, 拼獨家拼眼光的階段到了。

3、“娛樂+科技”滲透在各個環節

艾渝認為, 除了內容, 技術也逐漸變成了在整個行業競爭變革中出現的巨大區分點。 大家可以看到在創作、生產、分發等各個環節, 技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包括我們可以看到娛樂+科技炫酷的玩法, 都以各種方式和技術顛覆我們對行業的理解和對行業展現的形式。

最典型的, 愛奇藝推出的《機器人爭霸》、優酷的《這就是鐵甲》等就是娛樂和科技的結合。 另外, AR、VR技術對短視頻行業也帶來了諸多影響等等。

那麼, 對於投資機構來說, 如何抓住泛娛樂的機會, 用什麼樣的打法才能構建起核心競爭力呢?

以光大控股為例,2016年其以光際資本和光控眾盈資本等幾支基金為陣地,將投資範圍擴展到了泛娛樂內容、消費升級、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等領域,這些領域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其實就是“新經濟”。“擁抱新經濟”、“All in中國”也由此成為艾渝經常提到的投資哲學。

光大控股以資本運作見長,相比產業上公司和BAT而言,角色更為中立。又因為中立屬性,光大快速入場,與其他資本以及BAT是合作姿態。

比如光大控股和IDG資本合作成立了光際資本;與愛奇藝成立光藝資本,並且攜手愛奇藝文學聯合發起“雲騰計畫”,3年計畫總投入20億用於原創IP孵化;聯合騰訊影業和光控投資的Tang Media Partners切入全球電影製作和發行市場等等。

具體來看,光大的泛娛樂板塊佈局如下:

• 人才培養:上海電影藝術學院

• 影視製作與發行:TMP、博納影業、上象娛樂

• 電影投資:光控、騰訊影業及TangMedia Partners成立聯合投資體

• 網生內容:映美文化

• 音樂+時尚跨界硬體:I.am+

• 藝人經紀:神龍妹子團、X-time

• 漫畫:翻翻動漫

• 視頻平臺:愛奇藝、秒拍/一下科技

• 社交娛樂:即刻、第一彈、探探

• 知識付費:核桃Live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光大新經濟的投資特色

1、賽道選取上,覆蓋了上中下游,也可以說是打通內容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整個泛娛樂產業鏈。內容生產屬於產業鏈上游環節,主要工作包括內容產品的投資製作等,如電影電視投資製作、遊戲開發等;內容流通則屬於產業鏈中游,負責上游內容產品的宣傳、發行等工作,如電影的發行、宣傳等;產業鏈下游為內容產品的消費,屬於內容產品變現環節,如用戶為知識付費,買電影票,成為愛奇藝會員等等。

2、深耕特定人群,比如二次元。除了經常被提及的ACG,二次元也派生出音樂、手辦、Cosplay、舞臺劇、虛擬偶像等等娛樂形態,真人電影、電視劇等“三次元”與二次元融合的作品也不斷湧現。豐富的內容供給與內容形式,培養了互聯網原住民對動漫的熱愛。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十年,話語權將逐步交到00後這代人手上,由其審美變遷所帶來的紅利也會在泛娛樂行業中釋放出來。中國的投資機構所能做的,其實不過就是用資本的力量助推文化娛樂升級。

用什麼樣的打法才能構建起核心競爭力呢?

以光大控股為例,2016年其以光際資本和光控眾盈資本等幾支基金為陣地,將投資範圍擴展到了泛娛樂內容、消費升級、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等領域,這些領域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其實就是“新經濟”。“擁抱新經濟”、“All in中國”也由此成為艾渝經常提到的投資哲學。

光大控股以資本運作見長,相比產業上公司和BAT而言,角色更為中立。又因為中立屬性,光大快速入場,與其他資本以及BAT是合作姿態。

比如光大控股和IDG資本合作成立了光際資本;與愛奇藝成立光藝資本,並且攜手愛奇藝文學聯合發起“雲騰計畫”,3年計畫總投入20億用於原創IP孵化;聯合騰訊影業和光控投資的Tang Media Partners切入全球電影製作和發行市場等等。

具體來看,光大的泛娛樂板塊佈局如下:

• 人才培養:上海電影藝術學院

• 影視製作與發行:TMP、博納影業、上象娛樂

• 電影投資:光控、騰訊影業及TangMedia Partners成立聯合投資體

• 網生內容:映美文化

• 音樂+時尚跨界硬體:I.am+

• 藝人經紀:神龍妹子團、X-time

• 漫畫:翻翻動漫

• 視頻平臺:愛奇藝、秒拍/一下科技

• 社交娛樂:即刻、第一彈、探探

• 知識付費:核桃Live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光大新經濟的投資特色

1、賽道選取上,覆蓋了上中下游,也可以說是打通內容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整個泛娛樂產業鏈。內容生產屬於產業鏈上游環節,主要工作包括內容產品的投資製作等,如電影電視投資製作、遊戲開發等;內容流通則屬於產業鏈中游,負責上游內容產品的宣傳、發行等工作,如電影的發行、宣傳等;產業鏈下游為內容產品的消費,屬於內容產品變現環節,如用戶為知識付費,買電影票,成為愛奇藝會員等等。

2、深耕特定人群,比如二次元。除了經常被提及的ACG,二次元也派生出音樂、手辦、Cosplay、舞臺劇、虛擬偶像等等娛樂形態,真人電影、電視劇等“三次元”與二次元融合的作品也不斷湧現。豐富的內容供給與內容形式,培養了互聯網原住民對動漫的熱愛。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十年,話語權將逐步交到00後這代人手上,由其審美變遷所帶來的紅利也會在泛娛樂行業中釋放出來。中國的投資機構所能做的,其實不過就是用資本的力量助推文化娛樂升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