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公攤面積真的合理嗎?

公攤面積是指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

公式即為: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每套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分攤係數=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之和/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總建築面積之和-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各戶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由於當前售房以預售形式為主, 購房者都是在未看到實體的情況下與開發商約定房屋面積。 而不少開發商與購房者簽訂的購房合同通常都是以建築面積來計價, 並根據約定面積支付房款, 而隱患也在這個時候埋下了種子。

購房者在買房時, 開發商往往與購房者強調與購房者平日生活息息相關的套內面積, 而對公攤面積避而不談。 在簽訂合同的時候看不出什麼端倪, 但是到了房屋交付時, 才發現實際使用面積與自己預想的大相徑庭。

而這時候開發商往往會憑藉合同, 拒不對建築面積縮水做賠償。

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公眾共用面積的簡稱, 他與套內修建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包含電梯井、樓梯間、管道井、配電室、走廊、門廳、垃圾道, 為該棟樓效勞的管理用房、公共用房。

在有電梯的板式小高層建築中, 公攤面積比例通常在15-20%之間。

在有電梯的板式高層建築中, 公攤面積比例通常在18-25%之間。

在有電梯的塔式小高層建築中, 公攤面積比例通常在18-22%之間。

在有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築中, 公攤面積比例通常在20-30%之間。

房改房的公攤比較低, 通常按照10.65%計算公攤的。

如果上市的房改房尚未繳存公攤, 那麼上市交易的時候按照套內面積的10.65%計算出公攤, 新的房產證的建築面就會加上公攤了。

低層住宅越來越少, 帶電梯高層、超高層住宅越來越多, 消費者為公攤支付的成本越來越高。 其實, 不僅是買房人嫌公攤高, 開發商們也在絞盡腦汁追求低公攤。 “大部分購房人都希望公攤越小越好, 我們只能要求設計單位儘量把公攤降到最低。

”武漢一家開發商人士告訴記者, 否則同一片區公攤高的樓盤幾乎沒有競爭力。

至於怎麼降低公攤, 無非是要求降低樓梯的寬度, 甚至窄到一次無法並排走兩個成年人。 再一個就是降低走道寬度, 上述開發商人士透露, 他們一個專案走道由於設計得比較窄, 導致相鄰兩家的大門如果同時打開的話, 就會撞到一起, 為此不少業主來扯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