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尚未實現的應許之地”,海爾是如何做到心無旁騖的?

隨著貿易金融發展和供應鏈管理能力的不斷完善, 供應鏈金融行業在中國市場上, 逐漸從“冷門”走向了“熱門”。 當模式越來越豐富、市場認可度越來高時,

我們發現國內的供應鏈金融似乎並不如人願。

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 供應鏈金融其實是一個時代的綜合性產物。 目前, 我們的貿易融資和供應鏈管理水準並沒有想像中好。 畢竟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只發展了幾十年, 遠不及歐美這些發達國家。 ”海爾供應鏈金融負責人楊紅星對掌鏈傳媒記者說。

(海爾供應鏈金融負責人楊紅星)

作為海爾供應鏈金融創始團隊成員, 楊紅星可以說是一個綜合型金融從業者, 大學時期學的並不是金融專業, 但基於對金融的愛好, 利用課餘時間他對金融行業做了很多相關研究。

有著21年在大型製造業企業工作經歷的“老兵”, 早年的楊紅星主要負責海爾集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及其他的互聯網項目。 “我比做金融的更瞭解企業, 比做企業的更瞭解金融。 ”楊紅星深有體會的說。

“牆”越來越高

“數字鴻溝”越來越深

①完成中國第一筆線上供應鏈金融業務。

海爾的供應鏈金融平臺, 是從2012年開始籌畫的, 這是針對海爾全國客戶的B2B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

大家知道供應鏈是分為上下游兩端的, 海爾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客戶主要集中在下游經銷商, 這正好可以發揮楊紅星以往工作的優勢, 他對下游經營狀況再熟悉不過了。

“大概用了一年的時間, 我們的B2B平臺順利上線。 通過這一平臺, 全國經銷商可以進行線上採購、支付、物流、交付, 全程視覺化, 實現四流合一。 2013年我們開始對接銀行, 為有融資需求的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 ”楊紅星介紹說。

據悉, 中國第一筆線上供應鏈金融業務就是由中信銀行和海爾供應鏈金融平臺合作完成的, 陸續由很多商業銀行的線上供應鏈金融都有與海爾合作。

② 放貸數位不夠“驚豔”,

原因很多種。

截止目前, 海爾線上供應鏈金融共計放貸幾十個億, 客戶一千多家。

(海爾線上供應鏈金融的物流資料大多來自日日順)

目前來看, 這並不是令人驚豔的數字。 “原因主要集中於三點。 ”楊紅星給出的解釋是:

一、目前我們的產品只有兩種,

貨押模式、信用模式。 而這兩款產品還不能覆蓋所有客戶的需求。 金融機構和企業內部協作機制尚存在一些繼續調整的地方, 比如物流倉租收費過高的問題等等。

二、我們只做海爾生態圈以內的業務。 這主要是海爾集團基於多方面考慮, 暫時不做生態圈以外的業務, 只作內部服務。 但我們是有能力服務生態圈外的業務的。 不開放, 無前途。

三、企業與銀行之間的數字“鴻溝”在加深、加寬。 現在企業都在加強自己的互聯網系統建設, 同樣銀行也在提高自身的IT系統設置, 企業與銀行之間的“牆”就越來越高了, 數字“鴻溝”也越來越深。

在這種情況下, 多方應該加強溝通和系統建設。 某種情況, 即使海爾把資料即時分享給銀行, 但銀行能否能夠把這些資料進行分析、使用,尤其是為分支行提供數位化的分析和操作工具,不同的銀行之間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利率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

金融風險依然很大

①高利率誘惑以及銀行普惠程度低,讓“搶食者”忽視風險。

金融的另一面是“風險”。但近些年來,市場上的小貸公司、民間P2P、消費金融公司越來越多,似乎進入了全民“金融”的時代。

那麼,是金融的“門檻”越來越低了,還是金融風險都可控了?

“並不是,目前金融的市場化程度並不高。”楊紅星解釋說,現在貸款的利差很大,大家都覺得放貸很賺錢,這時候大企業強勢進入,大家在高利率的吸引下,忘記或者忽略了金融的風險。很多企業將寶貴的現金流投向了信貸業務。

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依然有很多小企業在絞盡腦汁想分一杯羹,原因除了利差外,還有就是銀行的普惠程度太低。楊紅星認為,現在主流金融機構供應鏈金融覆蓋率很低,市場機會很多。這也就是說,供應鏈金融行業之所以很熱,原因就是大家都認為潛力大但它很難做,或是尚待挖掘。

另外,在楊紅星看來,金融風險一直存在。只不過,目前大家還沒有經歷過大範圍的金融風波,所以自認為很安全。

但實際上風險是很大的。比如,美國、歐洲在每次金融危機過後,都會有大範圍的銀行倒閉。這也就是為什麼像蘋果手機這樣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去做金融的大公司,而不去做的原因。

②不碰錢,金融的事交給金融機構去做。

既然風險這麼大,海爾為何不放棄做這塊呢?

“我們並沒有成立供應鏈金融公司,我們屬於海爾的製造部門,我們的業務都是基於資訊交易閉環,且我們的資金都是銀行提供的,我們不碰錢,金融的事情交給金融機構,我們只是做相應的技術和資料服務,因此我們不會出現風險。”楊紅星坦言。

當然,海爾供應鏈金融平臺上的業務也會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出現壞賬的問題。

“原因主要集中在資金端,也就是銀行方面。因為我們合作的每家銀行,其貸前、貸中、貸後的操作流程以及管理方式是不一樣的。就像同樣一鍋米飯,這個人去做可能就搞糊了,但另一個人做出來就很好吃。問題不在於米好不好,也不在於火好不好,而是做飯的人手藝如何。”楊紅星對掌鏈記者說。

只要這個壞賬是可控、可識別就沒問題。當然也有客戶出問題的,但從目前出現的情況來看,加強貸前、貸中、貸後管理可以避免絕大多數風險。

科技只是“選擇”選好模式是關鍵

①金融和科技不存在因果關係。

現在,一提到供應鏈金融,想必大家自然就會往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鏈方面想,難道沒有這些科技,就不能做供應鏈金融嗎?

“金融和科技不存在因果關係,再好的技術都是人研究出來的,最終也是被人去使用。”對此,楊紅星還說,即使有高大上的技術,但大家如果相互保守,彼此之間“城牆高築”,那科技也只是科技而已。就像一百年前,你想開一輛賓士,但卻沒有公路一樣。

目前,海爾線上供應鏈金融並沒有用到雲計算、大資料以及區塊鏈。“如果企業的資料達不到海量級別,這些技術是沒有必要的。另外,誰說這些技術就是高級的,而其他的技術就不可用呢?並且很多問題,也不是說有了技術就可以完全得到解決。”楊紅星強調。

按照這一說法,雲計算或者區塊鏈這些科技手段,並不是解決供應鏈金融做好做壞的關鍵。

“歐洲、美國供應鏈金融做的好,並不因為他們有區塊鏈技術,我認為技術是一種選擇。或許,它可以加速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但肯定不是關鍵因素。”

②選好模式和產品很重要。

供應鏈金融有多種模式可供選擇,無論企業自融業務還是平臺亦或是銀行直接來做供應鏈金融,選好模式和產品是很重要的。

但就長遠來看,企業自融業務除了面臨金融行業的正常風險外,還面臨道德壓力,供應鏈金融很重要的一點是解決利益攸關方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是契約精神和支付文化的一種體現。

目前,國內尚未對大型企業公平對待供應商,以及改善供應商支付和融資環境制定相應法規。歐盟和英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應該在這方面積極向發達國家學習。楊紅星認為。

總之,供應鏈鏈金融面臨全新的時代,以正確的科技手段,並將科技轉換成能力和生產力,才將有利於供應鏈金融的快速發展,最終重塑供應鏈金融的是掌握金融科技能力的公司而非科技本身。

如果,把現在的海爾線上供應鏈金融,比作一輛剛剛入軌的火車,可能現在一小時只能跑20公里。但楊紅星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供應鏈金融以及海爾線上供應鏈金融將得到快速發展。

掌鏈全媒體記者 楊雲飛

但銀行能否能夠把這些資料進行分析、使用,尤其是為分支行提供數位化的分析和操作工具,不同的銀行之間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利率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

金融風險依然很大

①高利率誘惑以及銀行普惠程度低,讓“搶食者”忽視風險。

金融的另一面是“風險”。但近些年來,市場上的小貸公司、民間P2P、消費金融公司越來越多,似乎進入了全民“金融”的時代。

那麼,是金融的“門檻”越來越低了,還是金融風險都可控了?

“並不是,目前金融的市場化程度並不高。”楊紅星解釋說,現在貸款的利差很大,大家都覺得放貸很賺錢,這時候大企業強勢進入,大家在高利率的吸引下,忘記或者忽略了金融的風險。很多企業將寶貴的現金流投向了信貸業務。

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依然有很多小企業在絞盡腦汁想分一杯羹,原因除了利差外,還有就是銀行的普惠程度太低。楊紅星認為,現在主流金融機構供應鏈金融覆蓋率很低,市場機會很多。這也就是說,供應鏈金融行業之所以很熱,原因就是大家都認為潛力大但它很難做,或是尚待挖掘。

另外,在楊紅星看來,金融風險一直存在。只不過,目前大家還沒有經歷過大範圍的金融風波,所以自認為很安全。

但實際上風險是很大的。比如,美國、歐洲在每次金融危機過後,都會有大範圍的銀行倒閉。這也就是為什麼像蘋果手機這樣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去做金融的大公司,而不去做的原因。

②不碰錢,金融的事交給金融機構去做。

既然風險這麼大,海爾為何不放棄做這塊呢?

“我們並沒有成立供應鏈金融公司,我們屬於海爾的製造部門,我們的業務都是基於資訊交易閉環,且我們的資金都是銀行提供的,我們不碰錢,金融的事情交給金融機構,我們只是做相應的技術和資料服務,因此我們不會出現風險。”楊紅星坦言。

當然,海爾供應鏈金融平臺上的業務也會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出現壞賬的問題。

“原因主要集中在資金端,也就是銀行方面。因為我們合作的每家銀行,其貸前、貸中、貸後的操作流程以及管理方式是不一樣的。就像同樣一鍋米飯,這個人去做可能就搞糊了,但另一個人做出來就很好吃。問題不在於米好不好,也不在於火好不好,而是做飯的人手藝如何。”楊紅星對掌鏈記者說。

只要這個壞賬是可控、可識別就沒問題。當然也有客戶出問題的,但從目前出現的情況來看,加強貸前、貸中、貸後管理可以避免絕大多數風險。

科技只是“選擇”選好模式是關鍵

①金融和科技不存在因果關係。

現在,一提到供應鏈金融,想必大家自然就會往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鏈方面想,難道沒有這些科技,就不能做供應鏈金融嗎?

“金融和科技不存在因果關係,再好的技術都是人研究出來的,最終也是被人去使用。”對此,楊紅星還說,即使有高大上的技術,但大家如果相互保守,彼此之間“城牆高築”,那科技也只是科技而已。就像一百年前,你想開一輛賓士,但卻沒有公路一樣。

目前,海爾線上供應鏈金融並沒有用到雲計算、大資料以及區塊鏈。“如果企業的資料達不到海量級別,這些技術是沒有必要的。另外,誰說這些技術就是高級的,而其他的技術就不可用呢?並且很多問題,也不是說有了技術就可以完全得到解決。”楊紅星強調。

按照這一說法,雲計算或者區塊鏈這些科技手段,並不是解決供應鏈金融做好做壞的關鍵。

“歐洲、美國供應鏈金融做的好,並不因為他們有區塊鏈技術,我認為技術是一種選擇。或許,它可以加速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但肯定不是關鍵因素。”

②選好模式和產品很重要。

供應鏈金融有多種模式可供選擇,無論企業自融業務還是平臺亦或是銀行直接來做供應鏈金融,選好模式和產品是很重要的。

但就長遠來看,企業自融業務除了面臨金融行業的正常風險外,還面臨道德壓力,供應鏈金融很重要的一點是解決利益攸關方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是契約精神和支付文化的一種體現。

目前,國內尚未對大型企業公平對待供應商,以及改善供應商支付和融資環境制定相應法規。歐盟和英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應該在這方面積極向發達國家學習。楊紅星認為。

總之,供應鏈鏈金融面臨全新的時代,以正確的科技手段,並將科技轉換成能力和生產力,才將有利於供應鏈金融的快速發展,最終重塑供應鏈金融的是掌握金融科技能力的公司而非科技本身。

如果,把現在的海爾線上供應鏈金融,比作一輛剛剛入軌的火車,可能現在一小時只能跑20公里。但楊紅星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供應鏈金融以及海爾線上供應鏈金融將得到快速發展。

掌鏈全媒體記者 楊雲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