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2018中國新一線城市排名出爐!成都穩居第一!

什麼是成都?

什麼是成都魅力?

近年來, 無數文字和圖片, 試圖解構這一網路熱點。

實實在在的 資料痕跡, 更能說明。

昨日, 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出爐, 依據最新一年的170個品牌商業資料、19家互聯網公司的使用者行為資料及資料機構的城市大資料,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最引人矚目的, 是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兩個榜單。

根據最新排行榜, 四個一線城市在各自的兩個梯次中調換了位置——由“北上廣深”變為“上北深廣”;

15個“新一線”城市中成都排位第一, 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用資料描繪成都

↓↓↓↓↓

商業資源集聚度·排名第一

消費品牌門店總數連續三年超過廣州

在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看來, 門店選址是商業社會中最為精明且謹慎的邏輯。 今年, 這套方法得到了進一步升級。

在今年的商業資源集聚度中, 考察大品牌青睞度——大品牌如何選擇城市, 代表著品牌對城市商業品質氛圍的認可。 成都依然是西南地區大品牌進駐的首選城市, 成都的消費品牌門店總數連續三年超過廣州及其他“新一線”城市。

城市樞紐性·排名第一

交通是聯通城市的物質基礎

若是把城市之間的關聯比喻成一張網, 那麼每一座城市都是網路中的節點。 強輻射力的城市向周邊城市輸送更多的商品、資源與人才, 弱輻射力的城市往往處於被動接收輻射的地位。 這種輸送的能力——即樞紐性, 是城市重要的競爭力之一。

交通是聯通城市的物質基礎, 在這個維度, 榜單既考慮了城市的高鐵站數量、民航可直達城市數、經過高速公路條數等城際交通基礎設施類資料,

也用城市之間通過鐵路、民航與高速公路等交通工具的城際往來矩陣分別計算了城市在交通網絡中的樞紐性。

今年的物流通達度指數在物流網點數量之外, 新增了各城市收寄包裹的資料。

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指數計算的是城市中各商業品牌與其所在區域內其它城市聯繫度的總和。 華南的廣州和深圳、西南的成都和重慶、東北的瀋陽和大連商業資源配置相對“均勢”, 而上海、北京、武漢和西安在各自區域內則具有絕對優勢。

城市人活躍度·排名第一

成都是日均觀影規模最大的新一線城市之一

消費活躍度指數是衡量城市人是否活躍的基礎指標,

也意味著城市人的支付能力以及整座城市線上上線下同步提供商業服務的能力。 成都、武漢和重慶等中西部城市是日均觀影規模最大的新一線城市, 足夠的人口規模為當地的觀影消費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潛在客源。

不安分指數衡量的是城市向上生長更新的欲望, 它代表了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 成都是不安分指數最高的新一線城市。 成都人樂於在旅行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旅遊記錄, 也迅速接納了新生的共用單車, 並保持著很高的日常騎行活躍度數據。

生活方式多樣性·排名第一

成都等城市更願意在音樂上投入資金

今年榜單建構了生活方式多樣性指數的演算法框架, 從出門新鮮度、休閒豐富度和消費多樣性三方面更聚焦地衡量這個與城市人生活感知密切相關的指數。

更多的人開始跑步、健身、閱讀、聽音樂和旅行, 這些休閒活動類資料都可以用來衡量城市人的休閒豐富度。

未來可塑性·排名第一

成都是創業環境最好的“新一線”城市

創新能力是城市可塑潛力的重要一環,初創公司是最主要的創新主體之一。資料顯示,杭州、成都創業平臺數量和融資規模僅次於一線城市,是創業環境最好的新一線城市。

這一指數還考慮了城市人消費行為中的商品資訊關注度、會員使用者情況。越來越多追求理性與品質的消費行為,會給城市商業帶來新的升級空間。

城市的GDP和人口資料也納入考量。在考慮規模基數的前提下,不同級別的城市突破各自增長瓶頸的能力多少給了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也讓人們相信自己的選擇。成都商報記者 葉燕

相關:

一套評估體系包含五大指標

在最新的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記者看到,四個一線城市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15個“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說明,這是利用城市資料建立一套評估體系,依據最新一年的170個品牌商業資料、19家互聯網公司的使用者行為資料及資料機構的城市大資料,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為保證榜單的延續性與可比性,這份2018年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並維持了原有的演算法框架:一級指數的權重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計入,二級指數以下的資料則採用主成分分析法。

中國城市格局悄然發生變化。在新一線城市中,成都排名第一,在多個維度成績亮眼;無錫經過一年的蟄伏重返新一線;重慶、蘇州、鄭州是位次連續3年上升的3個城市。

越來越多城市都充分意識到,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今年年初,南京、杭州、成都、西安和武漢等新一線城市都相繼出臺人才新政,吸引高校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落戶。這是一場“人才爭奪戰”,更是城市發展核心要素的搶灘。

創新能力是城市可塑潛力的重要一環,初創公司是最主要的創新主體之一。資料顯示,杭州、成都創業平臺數量和融資規模僅次於一線城市,是創業環境最好的新一線城市。

這一指數還考慮了城市人消費行為中的商品資訊關注度、會員使用者情況。越來越多追求理性與品質的消費行為,會給城市商業帶來新的升級空間。

城市的GDP和人口資料也納入考量。在考慮規模基數的前提下,不同級別的城市突破各自增長瓶頸的能力多少給了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也讓人們相信自己的選擇。成都商報記者 葉燕

相關:

一套評估體系包含五大指標

在最新的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記者看到,四個一線城市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15個“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說明,這是利用城市資料建立一套評估體系,依據最新一年的170個品牌商業資料、19家互聯網公司的使用者行為資料及資料機構的城市大資料,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為保證榜單的延續性與可比性,這份2018年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並維持了原有的演算法框架:一級指數的權重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計入,二級指數以下的資料則採用主成分分析法。

中國城市格局悄然發生變化。在新一線城市中,成都排名第一,在多個維度成績亮眼;無錫經過一年的蟄伏重返新一線;重慶、蘇州、鄭州是位次連續3年上升的3個城市。

越來越多城市都充分意識到,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今年年初,南京、杭州、成都、西安和武漢等新一線城市都相繼出臺人才新政,吸引高校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落戶。這是一場“人才爭奪戰”,更是城市發展核心要素的搶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