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三國演義中一百零八位武將武力排行榜(十)

20、孫策

孫策(175年—200年), 字伯符, 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孫堅長子, 孫權長兄。 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 漢末群雄之一, 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 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 後脫離袁術, 統一江東。 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 不久後身亡, 年僅二十六歲。

分檔:上有百余合戰准超, 下有速勝紀錄, 可入一流。

戰例:暗箭殺陳生, 不三合擒幹糜, 回頭喝死樊能, 席間突襲砍嚴輿;戰太史慈50合不分勝負,後又陸續戰80合,武力相若。

19、魏延

《三國演義》中, 魏延登場時的形象十分正面。 在第四十一回, 劉備軍為曹操所迫, 走至襄陽, 劉琮聽信蔡瑁之言不讓劉備進城。 當時魏延就挺身而出, 大開城門招劉備軍隊入城, 可是劉備為免驚擾百姓而決定不進城。 後來魏延與文聘交戰後, 力孤投靠長沙太守韓玄。 後來關羽攻長沙, 與大將黃忠交戰,

韓玄認為黃忠戰鬥不力而要把他殺掉, 魏延一方面因韓玄不重用他, 不得志而積怨, 另一方面激於義憤, 便率吏民殺掉韓玄, 投降劉備軍。 可是甫到劉備營中, 便被諸葛亮判斷其腦後有反骨, 是不忠之人, 要把其處決, 幸得劉備求情方才作罷。 此後劉備率軍入蜀, 魏延隨軍前往, 于劉璋的酒宴上奉龐統之命起身舞劍, 意在乘隙殺死劉璋, 但被劉璋部將阻止。 攻雒城時為爭功反陷入苦戰, 幸得黃忠所救。 于馬超進攻葭萌關時出戰, 擊敗馬岱, 卻被敗中求勝的馬岱放箭射傷。 于瓦口關之戰中曾奉命援助張飛。 漢中之戰中無視曹操的招降而對曹操放箭, 射中其人中, 但被龐德殺退;戰後被封為漢中太守。 劉備逝世後, 魏延隨諸葛亮平定"南蠻王"孟獲的叛亂。

于諸葛亮北伐時獻"子午穀奇謀"之策, 但未被諸葛亮採納;因此在奉命進攻箕谷時無視諸葛亮的軍令, 險些敗北。 于諸葛亮向天祈禱延命時進帳報告敵軍入侵的消息, 不慎碰倒主燈, 導致諸葛亮的祈禱失敗。 諸葛亮臨終前遺命楊儀統兵, 魏延對此不滿, 於諸葛亮病逝後率軍反攻楊儀, 而楊儀則根據諸葛亮的遺計挑釁魏延, 魏延大喝一聲"誰敢殺我"後被潛伏在一旁的馬岱所殺。 勇名: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孔明稱魏延勇烈,敵人皆懼;馬岱恭維魏延武藝過人,智勇足備,兩川之士,誰敢敵手;劉曄謂曹操稱西蜀有關、張、趙雲、黃忠、馬超、魏延等,勇冠三軍而為將。

分檔:戰敗二流馬岱(雖然只是戰勝追殺反中箭的准戰勝紀錄),

可入一流。

戰例:反叛一刀殺韓玄, 不十合敗楊柏, 不十合敗馬岱追趕反被射, 射傷曹操;兩個時辰戰文聘, 張任席間對舞劍, 三十合戰以逸待勞的泠苞, 交鋒以逸待勞的雷銅, 交鋒龐德, 被龐德等眾將群毆殺退, 孤身陷敵被下坡奮力向前救主的龐德戰退;不3合殺曹真20萬大軍的先鋒曹遵, 斬殺中計後措手不及的王雙, 退建甯太守雍闓;10合敗馬岱;魏延不戰而退夏侯霸。

18、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 字元讓, 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 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 曹操起兵, 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 與呂布軍交戰時, 曾一度被擒為人質, 又被流矢射瞎左眼。 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 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 築陂塘灌溉農田, 使百姓受益, 功勳卓著。 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 官至大將軍, 封高安鄉侯, 追諡忠侯。 青龍元年(233年), 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 但仍不忘治學。 他常親自迎師, 虛心求教。 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史官贊"開疆展土夏侯惇,槍戟叢中敵萬軍.孤月獨明勘比倫,至今功跡照乾坤",“敵萬軍”的評語可比關張趙的“萬人敵”。189年出場,曹操被皇宮舊臣靈魂索命而病,召夏侯惇入,夏侯惇亦見眾靈魂而病,220年遂亡。

分檔:戰敗已知二流高順(高順戰超一流典韋全身而退,可入二流),可入一流。

戰例:數合殺榮陽太守徐榮,令曹豹敵不住而回馬便走,參與六將群毆敗呂布,不三合殺袁術五萬大軍之先鋒橋蕤,四五十合敗高順,追敵被曹性襲射傷反啖目殺之,十余合敗于以逸待勞的呂布,廝殺戰平張遼;誘敵數戰關羽,兩戰連日奔波的關羽共四十餘合,兩次不數合被趙雲詐敗誘敵。

17、張遼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張遼為歷代推崇,並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禦孫權。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範。最後,張遼隨曹丕以大船征伐江東,軍隊被徐盛所擊敗。曹丕登岸逃亡時,吳將丁奉從岸邊殺至,張遼為保護曹丕上前迎敵,卻被丁奉以箭射其腰,回營後不治身亡,曹丕厚葬之。“五子良將”之一。

分檔:可入一流。

戰例:二十歲交戰令連續作戰的呂虔不利,斬措手不及的蔣奇,不三合大敗袁尚,不三合大敗沮鵠後追射殺,拍馬斬敗軍中的冒頓,暗箭射傷黃蓋;20歲廝殺戰平夏侯惇,關羽斷後敵住張遼不勝而提前退走,廝殺張飛,被文醜射倒,戰張郃四五十合後未見輸贏,連續作戰後戰趙雲;疲餓張遼徐晃和許褚(騎無鞍馬)夾攻張飛先後脫身,七八十合平太史慈;五十合平淩統恐統有失接回,被丁奉射傷後死。

16、獨退帥纂、鄧忠的諸葛尚

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精通武藝,鄧艾帶兵由江油南下時,身為蜀漢軍先鋒隨父諸葛瞻迎戰,曾兩番衝鋒陷陣,勇創敵軍,曾獨自奮力殺退鄧忠、師纂二將,後其父中伏自刎而亡,尚率軍血戰,寡不敵眾而亡。名號介紹: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帥纂、鄧忠二人。

分檔介紹:正面交鋒無敗績,且比較鄧忠明顯優於薑維,判准超一流

戰例: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帥纂、鄧忠二人。

15、兀突骨

烏戈國國王,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是三國武將身高最高的武將。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225年曾親率一彪藤甲兵戰魏延.魏延引兵出迎,蠻兵卷地而至.蜀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於地;刀砍槍刺,亦不能入.蠻兵皆使利刀鋼叉,蜀兵如何抵當,盡皆敗走”.文中雖並沒有交代魏延是否交鋒敗給兀突骨,但是孔明在趙雲魏延俱在的情況下非但不敢與兀突骨正面交戰,甚至不能用計勝之,被迫折己之壽用種族滅絕的辦法將3萬藤甲軍全部燒死,如此來看,兀突骨的武力不可估量。

分檔介紹:兀突骨至少可列入准超一流武將。

戰例:從原文來看,魏延15次詐敗時曾經有與兀突骨交手,且依孔明之計不三合敗走,如此看來兀突骨的武力並不是深不可測;並不肯定兀突骨正常交鋒能否戰敗魏延,但是認為兀突骨至少可列入准超一流武將,對於兀突骨可列三國武力第一的說法也無反對理由。

14、神射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檔次介紹:戰一流的孫策,史官判太史慈勝,可入准超一流。

戰例:在黃巾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搠三十人下馬退數百騎,射死數百人,三戰百三十合謀擒孫策未遂史官判勝,三十合戰程普,神射釘裨將,射死周泰太守,七八十合平張遼;單騎沖黃巾陣如入無人之境,獨戰黃巾軍搠十數人下馬,單騎突圍搠黃巾三十人下馬退數百騎,單騎突圍八面射死黃巾數百人退數百騎,太史慈張飛兩騎殺入黃巾陣,太史慈引關羽、張飛沖黃巾軍如猛虎入犬羊之群縱橫不可當;戰孫策50合不分勝負,後又陸續戰80回合,雖然謀擒孫策未遂,但後世史官用“失盔者輸”來判太史慈勝,故太史慈當占上風。戰張遼80合不分勝負時,樂進單騎沖陣直指孫權,可理解為當時張遼並沒有佔優勢。而樂進被宋謙賈華相阻而回,宋謙追擊時被李典暗箭殺。“太史慈見背後有人墮馬,棄卻張遼,望本陣便回。張遼乘勢掩殺過來,吳兵大亂,四散奔走”。burrjiang理解為太史慈也未顯優勢,否則當時太史慈完全應當以一人之力抵擋住張遼而緩和失利的戰局,這才是正確的救主,而不是撤退導致張遼乘勢掩殺,導致吳軍大敗,孫權險被張遼所擒(曹操大軍曾被東吳大軍突襲,曹軍不戰自退,韓當周泰衝殺,被許褚隻身擋住兩人戰了30合後方退,以一人之力緩和了敗局。

13、黃須兒曹彰

曹彰(?-223年8月1日),字子文。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宗室、將領,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陳王曹植之兄。曹彰武藝過人,曹操問諸子志向時自言"好為將",因此得到曹操的讚賞。其鬍鬚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過人、不善文章。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率軍征討烏桓,又降服遼東鮮卑大人軻比能。曹丕即位後,曹彰與諸侯就國。黃初二年(221年)進爵為公。次年被封為任城王。黃初四年(223年),曹彰到洛陽朝見,因病逝於府邸。死後諡號為"威",故亦稱為任城威王。

分檔介紹:准超一流。

戰例:曹彰憑藉其個人武力3合大敗劉封、又刺吳蘭,以一人之力扭轉曹軍的敗局。曹彰的武力通常會被低估,網友通常將呂布,顏良、文醜,五虎將,典韋、許褚、龐德列為三國11位超一流武將,曹彰通常被排在後面,儘管羅貫中給曹彰露面的機會不多,但每一次戰例都可認為曹彰有超一流武將之實力,可穩列入准超一流武將之列。

12、白馬將軍龐德

龐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huán]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功。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征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每次出征常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亭侯,食邑三百戶。219年,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

分檔介紹:准超一流

戰例:曾救主曹操心切沖下坡奮力戰退欲擒曹操的魏延;龐德二戰老年關羽五十余合,龐德撥回馬,虛作拖刀勢,卻用冷箭射傷追趕的關羽;龐德曾車輪戰張郃、徐晃、許褚、夏侯淵,曹操明明令諸將車輪戰擒之。

11、江南將佐的領袖黃忠

黃忠出場於第五十三回,劉備於赤壁之戰大獲全勝,趁機奪取江南四郡,時黃忠鎮守長衫郡,關羽率五百校刀手來攻,于黃忠於長沙大戰,關羽用拖刀計將黃忠擊敗,但不忍將黃忠殺害,第二天黃忠計誘關羽,為報關羽不殺之恩,用弓箭只射關羽盔纓,但太守韓玄卻因此懷疑黃忠有二心,想將黃忠斬首,但遭魏延劫場,韓玄被殺,黃忠與魏延一同投降。此後黃忠與魏延隨劉備入川作戰,多立戰功,漢中之戰時,黃忠在法正的幫助下,於定軍山將曹魏大將夏侯淵砍成兩截,乘勝奪取天蕩山。後與趙雲去劫曹操糧草,卻遭魏將徐晃張郃埋伏,幸虧趙雲來救,才反敗為勝。關羽被東吳襲殺,劉備興師伐吳,關興、張苞於陣前斬將殺敵,劉備大加讚賞年輕將領,黃忠因此不服,於是單槍匹馬出戰,遇到吳將潘璋使關羽所用青龍偃月刀,急於給關羽報仇,中了吳軍的埋伏,被馬忠一箭射中肩窩,年老血衰而亡。名號介紹:江南將佐的領袖,萬夫不當之勇,冠勇三軍而為將,五虎將之一。

檔次介紹:准超一流。

戰例:戰關羽100合不分勝負;戰李嚴四五十合不分勝負,但佔優勢;75歲戰敗東吳大將潘璋。黃忠有神箭的表現,射走關羽、射倒鄧賢;漢水黃忠支撐張郃、徐晃二人一整天而不倒。

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史官贊"開疆展土夏侯惇,槍戟叢中敵萬軍.孤月獨明勘比倫,至今功跡照乾坤",“敵萬軍”的評語可比關張趙的“萬人敵”。189年出場,曹操被皇宮舊臣靈魂索命而病,召夏侯惇入,夏侯惇亦見眾靈魂而病,220年遂亡。

分檔:戰敗已知二流高順(高順戰超一流典韋全身而退,可入二流),可入一流。

戰例:數合殺榮陽太守徐榮,令曹豹敵不住而回馬便走,參與六將群毆敗呂布,不三合殺袁術五萬大軍之先鋒橋蕤,四五十合敗高順,追敵被曹性襲射傷反啖目殺之,十余合敗于以逸待勞的呂布,廝殺戰平張遼;誘敵數戰關羽,兩戰連日奔波的關羽共四十餘合,兩次不數合被趙雲詐敗誘敵。

17、張遼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張遼為歷代推崇,並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禦孫權。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範。最後,張遼隨曹丕以大船征伐江東,軍隊被徐盛所擊敗。曹丕登岸逃亡時,吳將丁奉從岸邊殺至,張遼為保護曹丕上前迎敵,卻被丁奉以箭射其腰,回營後不治身亡,曹丕厚葬之。“五子良將”之一。

分檔:可入一流。

戰例:二十歲交戰令連續作戰的呂虔不利,斬措手不及的蔣奇,不三合大敗袁尚,不三合大敗沮鵠後追射殺,拍馬斬敗軍中的冒頓,暗箭射傷黃蓋;20歲廝殺戰平夏侯惇,關羽斷後敵住張遼不勝而提前退走,廝殺張飛,被文醜射倒,戰張郃四五十合後未見輸贏,連續作戰後戰趙雲;疲餓張遼徐晃和許褚(騎無鞍馬)夾攻張飛先後脫身,七八十合平太史慈;五十合平淩統恐統有失接回,被丁奉射傷後死。

16、獨退帥纂、鄧忠的諸葛尚

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精通武藝,鄧艾帶兵由江油南下時,身為蜀漢軍先鋒隨父諸葛瞻迎戰,曾兩番衝鋒陷陣,勇創敵軍,曾獨自奮力殺退鄧忠、師纂二將,後其父中伏自刎而亡,尚率軍血戰,寡不敵眾而亡。名號介紹: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帥纂、鄧忠二人。

分檔介紹:正面交鋒無敗績,且比較鄧忠明顯優於薑維,判准超一流

戰例: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帥纂、鄧忠二人。

15、兀突骨

烏戈國國王,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是三國武將身高最高的武將。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225年曾親率一彪藤甲兵戰魏延.魏延引兵出迎,蠻兵卷地而至.蜀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於地;刀砍槍刺,亦不能入.蠻兵皆使利刀鋼叉,蜀兵如何抵當,盡皆敗走”.文中雖並沒有交代魏延是否交鋒敗給兀突骨,但是孔明在趙雲魏延俱在的情況下非但不敢與兀突骨正面交戰,甚至不能用計勝之,被迫折己之壽用種族滅絕的辦法將3萬藤甲軍全部燒死,如此來看,兀突骨的武力不可估量。

分檔介紹:兀突骨至少可列入准超一流武將。

戰例:從原文來看,魏延15次詐敗時曾經有與兀突骨交手,且依孔明之計不三合敗走,如此看來兀突骨的武力並不是深不可測;並不肯定兀突骨正常交鋒能否戰敗魏延,但是認為兀突骨至少可列入准超一流武將,對於兀突骨可列三國武力第一的說法也無反對理由。

14、神射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檔次介紹:戰一流的孫策,史官判太史慈勝,可入准超一流。

戰例:在黃巾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搠三十人下馬退數百騎,射死數百人,三戰百三十合謀擒孫策未遂史官判勝,三十合戰程普,神射釘裨將,射死周泰太守,七八十合平張遼;單騎沖黃巾陣如入無人之境,獨戰黃巾軍搠十數人下馬,單騎突圍搠黃巾三十人下馬退數百騎,單騎突圍八面射死黃巾數百人退數百騎,太史慈張飛兩騎殺入黃巾陣,太史慈引關羽、張飛沖黃巾軍如猛虎入犬羊之群縱橫不可當;戰孫策50合不分勝負,後又陸續戰80回合,雖然謀擒孫策未遂,但後世史官用“失盔者輸”來判太史慈勝,故太史慈當占上風。戰張遼80合不分勝負時,樂進單騎沖陣直指孫權,可理解為當時張遼並沒有佔優勢。而樂進被宋謙賈華相阻而回,宋謙追擊時被李典暗箭殺。“太史慈見背後有人墮馬,棄卻張遼,望本陣便回。張遼乘勢掩殺過來,吳兵大亂,四散奔走”。burrjiang理解為太史慈也未顯優勢,否則當時太史慈完全應當以一人之力抵擋住張遼而緩和失利的戰局,這才是正確的救主,而不是撤退導致張遼乘勢掩殺,導致吳軍大敗,孫權險被張遼所擒(曹操大軍曾被東吳大軍突襲,曹軍不戰自退,韓當周泰衝殺,被許褚隻身擋住兩人戰了30合後方退,以一人之力緩和了敗局。

13、黃須兒曹彰

曹彰(?-223年8月1日),字子文。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宗室、將領,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陳王曹植之兄。曹彰武藝過人,曹操問諸子志向時自言"好為將",因此得到曹操的讚賞。其鬍鬚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過人、不善文章。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率軍征討烏桓,又降服遼東鮮卑大人軻比能。曹丕即位後,曹彰與諸侯就國。黃初二年(221年)進爵為公。次年被封為任城王。黃初四年(223年),曹彰到洛陽朝見,因病逝於府邸。死後諡號為"威",故亦稱為任城威王。

分檔介紹:准超一流。

戰例:曹彰憑藉其個人武力3合大敗劉封、又刺吳蘭,以一人之力扭轉曹軍的敗局。曹彰的武力通常會被低估,網友通常將呂布,顏良、文醜,五虎將,典韋、許褚、龐德列為三國11位超一流武將,曹彰通常被排在後面,儘管羅貫中給曹彰露面的機會不多,但每一次戰例都可認為曹彰有超一流武將之實力,可穩列入准超一流武將之列。

12、白馬將軍龐德

龐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huán]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功。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征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每次出征常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亭侯,食邑三百戶。219年,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

分檔介紹:准超一流

戰例:曾救主曹操心切沖下坡奮力戰退欲擒曹操的魏延;龐德二戰老年關羽五十余合,龐德撥回馬,虛作拖刀勢,卻用冷箭射傷追趕的關羽;龐德曾車輪戰張郃、徐晃、許褚、夏侯淵,曹操明明令諸將車輪戰擒之。

11、江南將佐的領袖黃忠

黃忠出場於第五十三回,劉備於赤壁之戰大獲全勝,趁機奪取江南四郡,時黃忠鎮守長衫郡,關羽率五百校刀手來攻,于黃忠於長沙大戰,關羽用拖刀計將黃忠擊敗,但不忍將黃忠殺害,第二天黃忠計誘關羽,為報關羽不殺之恩,用弓箭只射關羽盔纓,但太守韓玄卻因此懷疑黃忠有二心,想將黃忠斬首,但遭魏延劫場,韓玄被殺,黃忠與魏延一同投降。此後黃忠與魏延隨劉備入川作戰,多立戰功,漢中之戰時,黃忠在法正的幫助下,於定軍山將曹魏大將夏侯淵砍成兩截,乘勝奪取天蕩山。後與趙雲去劫曹操糧草,卻遭魏將徐晃張郃埋伏,幸虧趙雲來救,才反敗為勝。關羽被東吳襲殺,劉備興師伐吳,關興、張苞於陣前斬將殺敵,劉備大加讚賞年輕將領,黃忠因此不服,於是單槍匹馬出戰,遇到吳將潘璋使關羽所用青龍偃月刀,急於給關羽報仇,中了吳軍的埋伏,被馬忠一箭射中肩窩,年老血衰而亡。名號介紹:江南將佐的領袖,萬夫不當之勇,冠勇三軍而為將,五虎將之一。

檔次介紹:准超一流。

戰例:戰關羽100合不分勝負;戰李嚴四五十合不分勝負,但佔優勢;75歲戰敗東吳大將潘璋。黃忠有神箭的表現,射走關羽、射倒鄧賢;漢水黃忠支撐張郃、徐晃二人一整天而不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