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國線民對茅盾文學獎認知度最高 諾貝爾文學獎第三

線民對圖書獎項的認知與評價調研報告

編者按:閱讀, 決定著一個民族思維的深度和高度, 對文化傳承、國家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近年來, 我國圖書出版數量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為全民閱讀提供了必要支撐。 如何認定一本好書?各種圖書獎項是一個重要途徑。 那麼, 圖書獎項入選圖書, 是否就是線民心目中的好書?線民心中理想的圖書評選標準是怎樣的?為回答這些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出版大資料使用者行為跟蹤與分析實驗室”專案組展開調查分析, 並就以圖書獎項評選推進全民閱讀提出對策建議。

本次調查選取了35個國內外圖書獎項, 例如國外的諾貝爾文學獎, 國際安徒生獎, 美國普利策獎, 美國國家圖書獎, 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法國菲米娜文學獎, 英國布克文學獎, 英國紅房子圖書獎等;國內的中國出版政府獎, 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 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 輸出版、引進版好書評選, 茅盾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 莊重文文學獎, 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 冰心兒童圖書獎, 京東文學獎, 年度中國好書, 年度影響力好書,

豆瓣讀書年度好書推薦排行榜等。 同時, 設置量表形式3個分值, 即1分、2分和3分, 供線民打分, 分值越高, 對圖書獎項的認知度也就越高。

調查採取網路調查問卷方式, 共回收5262份有效問卷。 從地域分佈看, 樣本涵蓋我國內地省份、直轄市、自治區, 在港澳臺地區中, 採集樣本只涵蓋香港;從人口特徵看, 樣本男女比例較為均衡, 男性(53.30%)占比略高於女性(46.70%), 與我國線民性別結構基本接近。 被調查者年齡在26~35歲者占比最多(37.80%), 其次為36~45歲(33.70%), 56歲以上占比最少(4.40%), 與我國線民年齡結構基本一致;從學歷特徵看, 被調查線民學歷為大學本科者最多, 占比50.60%, 其次為大專學歷者, 占比23.60%, 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最低, 僅為3.30%。

線民對圖書獎項的認知

■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認知度最高

資料顯示, 線民總體認知度最高的三個圖書獎項是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其中, 國內獎項認知度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和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國外獎項認知度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諾貝爾文學獎、國際安徒生獎和美國普利策獎。 總體看, 線民對國內圖書獎項的評價高於國外圖書獎項(詳見圖1)。

■線民對圖書獎項認知的人口特徵分佈

女性比男性認知度略高。 女性對獎項的總體認知度評分均值為2.06, 男性為2.04, 女性評分略高於男性。 例如, 女性對豆瓣讀書年度好書推薦排行榜的認知度較男性高6位。

年齡對圖書獎項認知度的影響。 受訪線民的年齡段分5個階段,

分別為:25歲及以下, 26~35歲, 36~45歲, 46~55歲, 56歲及以上。 資料顯示, 46~55歲年齡段線民對圖書獎項的總體認知度最高, 而56歲及以上的線民對圖書獎項的認知度最低。 不同年齡段的線民對不同獎項在全部獎項中的認知度排名有差異:對一些政府類獎項呈現出年齡越大, 認知度排序越靠前的趨勢;對市場類圖書獎, 則是年紀越大, 對其認知度排序越靠後。

學歷越高認知度越高。 在眾多獎項中認知度排名靠前的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基本趨於一致, 對於其他獎項, 不同學歷的讀者認知度各有差異。 例如, 美國普利策獎在碩士及以上學歷線民中的認知度排在第8位, 而在初中及以下學歷線民中排在第26位。 豆瓣讀書年度好書推薦排行榜在初中及以下學歷線民中位列32, 但在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線民中排第12位。

不同職業認知度不同。調查資料顯示,對圖書獎項認知度最高的職業是企業領導或管理人員。其次是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專業技術人員/教師/醫生,高校學生。其他類和待業、無業人員及自由職業者認知度評分比較低。

■不同讀者群線民對圖書獎項的認知

本調查按照一年內的圖書閱讀量將線民劃分為四類不同的讀者群,其中讀書量為0本的劃分為非讀者,讀1~5本的為輕度讀者,讀6~10本的為中度讀者,讀10本以上的為重度讀者。資料顯示,線民閱讀量越高,對圖書獎項的認知度也就越高。其中,豆瓣讀書年度好書推薦排行榜和新浪年度好書榜呈現出閱讀量越高對其認知度的排名越靠前的趨勢,對其他獎項的認知度則無顯著差異。

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

■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總體評價

調研共設置了14項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判標準,分別是:影響力、權威性、知名度、公正性、宣傳力度、圖書可讀性、圖書思想性、圖書政治性、圖書藝術性、圖書時代性、圖書指導性、圖書實用性、圖書文字品質、圖書娛樂消遣性。在此基礎上,設置量表形式5個分值,分別為:1分表示“很弱”,2分表示“比較弱”,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比較強”,5分表示“非常強”。最後,依據線民為各個標準打分情況,做出評判。

通過得分統計發現,線民認為獲獎圖書政治性,圖書文字品質,圖書的時代性、思想性及可讀性是中國圖書獎評選最看重的標準,其中圖書政治性指標尤為明顯。此外,獲獎圖書的文字品質也是獎項評選的重要指標,平均得分為3.27分。線民普遍認為獎項的宣傳力度較低,平均得分為3.03分。

■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評價的人口特徵分佈

女性關注圖書文字品質,男性認為獲獎圖書政治性強。女性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明顯高於男性,其中女性對“獲獎圖書文字品質”這一指標評價最高,男性對“獲獎圖書政治性”的評價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均認為中國獲獎圖書的娛樂消遣性較弱,獎項的宣傳力度也有待提升。

本科學歷者對中國圖書獎項評價最高,初中及以下學歷者評價最低。不同學歷的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本科以下學歷者對於“圖書的文字品質”評價最高,大學本科、碩士及以上學歷對“獲獎圖書政治性”評價最高。整體來看,大學本科學歷的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最高,均值為3.2;而初中及以下學歷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評價最低,整體均值為2.96,比較重視中國獲獎圖書的實用性。大專及以下學歷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整體高於本科及以上學歷線民。

老年人注重圖書的時代性,中年人關注獲獎圖書的政治性。35歲及以下的線民認為“獲獎圖書的文字品質”在圖書評選中最為重要;36~55歲年齡段線民則認為“獲獎圖書的政治性”在評選中最為突出;而56歲及以上的線民則對“獲獎圖書的時代性”評價最高。整體來看,46~55歲年齡段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各指標的評分較高,均值為3.20;56歲及以上的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各個指標的評分最低,均值為3.00。

■不同讀者群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差異

資料顯示,線民閱讀量越高,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越高。一年內讀書量為0本圖書的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均值僅為2.84,而一年內讀10本以上的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均值為3.22。

■中國圖書獎項評價對圖書閱讀數量的影響

大多數線民會依據自己以往的閱讀經驗對中國圖書獎項進行評價。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線民的閱讀選擇,不少線民會根據圖書獲獎名單來決定自己閱讀圖書的類型。獎項影響力、獎項宣傳力度以及獲獎圖書文字品質對線民閱讀圖書數量有較大影響。

獎項影響力這一指標對各類圖書閱讀數量均有正影響,其中對少兒類圖書的閱讀數量影響最大;獲獎圖書的娛樂消遣屬性對各類圖書閱讀數量均有負影響。不同年齡線民在各類圖書的閱讀方面呈現出差異:年齡越小,越偏愛科技類圖書,年齡越大,對生活類圖書的依賴就越小。低學歷線民文學類圖書閱讀量高,高學歷線民生活類圖書需求較低;此外,不同性別的線民各類圖書的閱讀情況也呈現出差異,相比於女性,男性更偏愛科技類圖書。

對圖書獎項推薦評選方式的評價

對圖書獎項推薦評選方式的認同度。在圖書推薦評選方式中,設置了10個選項,即讀者、網路平臺、媒體組織、文化組織、專家、圖書館、書店、出版社、政府管理部門、兩類以上權威組織。在諸多方式中,讀者推薦評選占比25.25%,位列第一;兩類以上權威組織推薦評選占比13.97%,網路平臺推薦評選占比13.00%,分列第二三位。(詳見圖2)

值得注意的是:線民雖在投票中更認可讀者推選方式,但在圖書獎項認同度中專家推薦評選卻得分最高。整體而言,線民評價最高的圖書獎項為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以上獎項均由專家評選推薦產生,可見線民對專家推薦的“逆反心理”並未影響其對專家推薦評選圖書獎項的認可。

專家推薦評選的圖書獎項更受線民認可,可歸結為:第一,圖書使用目的決定了專家推薦評選最有用。調查顯示,線民最認可圖書的學習知識功能。具備這一功能的圖書專業性強、文化品位高,普通讀者很難憑一己之力完成優質圖書的篩選、品讀。第二,由專家評選的圖書獎項歷史悠久,享有良好的聲譽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第三,讀者推薦評選的圖書獎項很多還不成熟,一些線民推選的網路獎項僅在網路活躍群體中有所影響。此外,某些網路推薦評選以銷量為綱,更關注經濟效益,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獎項的權威性。

結論與建議

分析線民對圖書獎項的認知與評價,可以看出,圖書評獎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好書、推介好書,宣導出版社多出好書,鼓勵讀者多讀好書;讀者希望圖書獎項幫助自己選擇、閱讀好書,期望權威的圖書獎項為他們選書、讀書提供引導。對此,我們建議:

進一步完善評獎條件。要對參與評獎圖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出量化要求。在現有評獎標準嚴把政治性、思想性、文學性等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應增加對圖書品質、效益的量化要求,適當設立銷量、利潤的基本門檻。在資格審查時,要嚴格核查出版社報獎圖書的印數、銷量等。

進一步改進評獎方法。完善專家組評獎、讀者參與的評選方式,要注重線民讀者的話語權。注重吸納線民讀者的意見,開闢專門的網上評選管道。結果計算按專家組評選、線民讀者評選各占一定百分比分配權重。不同類型的圖書評選,兩類權重可作適當調整。

加強獲獎圖書宣傳力度。改變線民讀者對中國圖書獎項的傳統認知,保持中國圖書獎項評選權威性、公正性、影響力的同時,利用多種有效手段,打造圖書獎項品牌,提高各大圖書獎項的知名度,在線民讀者中形成口口相傳的效果。

加強對網路好書評選的正確引導。網路閱讀的特性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對於某些以銷量、熱度為主要標準的網路好書評選,應予以正確引導,不能放任其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社會效益。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出版大資料使用者行為跟蹤與分析實驗室”專案組)(執筆人:秦豔華、汪慧林、李一凡等)

但在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線民中排第12位。

不同職業認知度不同。調查資料顯示,對圖書獎項認知度最高的職業是企業領導或管理人員。其次是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專業技術人員/教師/醫生,高校學生。其他類和待業、無業人員及自由職業者認知度評分比較低。

■不同讀者群線民對圖書獎項的認知

本調查按照一年內的圖書閱讀量將線民劃分為四類不同的讀者群,其中讀書量為0本的劃分為非讀者,讀1~5本的為輕度讀者,讀6~10本的為中度讀者,讀10本以上的為重度讀者。資料顯示,線民閱讀量越高,對圖書獎項的認知度也就越高。其中,豆瓣讀書年度好書推薦排行榜和新浪年度好書榜呈現出閱讀量越高對其認知度的排名越靠前的趨勢,對其他獎項的認知度則無顯著差異。

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

■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總體評價

調研共設置了14項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判標準,分別是:影響力、權威性、知名度、公正性、宣傳力度、圖書可讀性、圖書思想性、圖書政治性、圖書藝術性、圖書時代性、圖書指導性、圖書實用性、圖書文字品質、圖書娛樂消遣性。在此基礎上,設置量表形式5個分值,分別為:1分表示“很弱”,2分表示“比較弱”,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比較強”,5分表示“非常強”。最後,依據線民為各個標準打分情況,做出評判。

通過得分統計發現,線民認為獲獎圖書政治性,圖書文字品質,圖書的時代性、思想性及可讀性是中國圖書獎評選最看重的標準,其中圖書政治性指標尤為明顯。此外,獲獎圖書的文字品質也是獎項評選的重要指標,平均得分為3.27分。線民普遍認為獎項的宣傳力度較低,平均得分為3.03分。

■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評價的人口特徵分佈

女性關注圖書文字品質,男性認為獲獎圖書政治性強。女性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明顯高於男性,其中女性對“獲獎圖書文字品質”這一指標評價最高,男性對“獲獎圖書政治性”的評價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均認為中國獲獎圖書的娛樂消遣性較弱,獎項的宣傳力度也有待提升。

本科學歷者對中國圖書獎項評價最高,初中及以下學歷者評價最低。不同學歷的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本科以下學歷者對於“圖書的文字品質”評價最高,大學本科、碩士及以上學歷對“獲獎圖書政治性”評價最高。整體來看,大學本科學歷的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最高,均值為3.2;而初中及以下學歷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評價最低,整體均值為2.96,比較重視中國獲獎圖書的實用性。大專及以下學歷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整體高於本科及以上學歷線民。

老年人注重圖書的時代性,中年人關注獲獎圖書的政治性。35歲及以下的線民認為“獲獎圖書的文字品質”在圖書評選中最為重要;36~55歲年齡段線民則認為“獲獎圖書的政治性”在評選中最為突出;而56歲及以上的線民則對“獲獎圖書的時代性”評價最高。整體來看,46~55歲年齡段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各指標的評分較高,均值為3.20;56歲及以上的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各個指標的評分最低,均值為3.00。

■不同讀者群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差異

資料顯示,線民閱讀量越高,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越高。一年內讀書量為0本圖書的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均值僅為2.84,而一年內讀10本以上的線民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均值為3.22。

■中國圖書獎項評價對圖書閱讀數量的影響

大多數線民會依據自己以往的閱讀經驗對中國圖書獎項進行評價。對中國圖書獎項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線民的閱讀選擇,不少線民會根據圖書獲獎名單來決定自己閱讀圖書的類型。獎項影響力、獎項宣傳力度以及獲獎圖書文字品質對線民閱讀圖書數量有較大影響。

獎項影響力這一指標對各類圖書閱讀數量均有正影響,其中對少兒類圖書的閱讀數量影響最大;獲獎圖書的娛樂消遣屬性對各類圖書閱讀數量均有負影響。不同年齡線民在各類圖書的閱讀方面呈現出差異:年齡越小,越偏愛科技類圖書,年齡越大,對生活類圖書的依賴就越小。低學歷線民文學類圖書閱讀量高,高學歷線民生活類圖書需求較低;此外,不同性別的線民各類圖書的閱讀情況也呈現出差異,相比於女性,男性更偏愛科技類圖書。

對圖書獎項推薦評選方式的評價

對圖書獎項推薦評選方式的認同度。在圖書推薦評選方式中,設置了10個選項,即讀者、網路平臺、媒體組織、文化組織、專家、圖書館、書店、出版社、政府管理部門、兩類以上權威組織。在諸多方式中,讀者推薦評選占比25.25%,位列第一;兩類以上權威組織推薦評選占比13.97%,網路平臺推薦評選占比13.00%,分列第二三位。(詳見圖2)

值得注意的是:線民雖在投票中更認可讀者推選方式,但在圖書獎項認同度中專家推薦評選卻得分最高。整體而言,線民評價最高的圖書獎項為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以上獎項均由專家評選推薦產生,可見線民對專家推薦的“逆反心理”並未影響其對專家推薦評選圖書獎項的認可。

專家推薦評選的圖書獎項更受線民認可,可歸結為:第一,圖書使用目的決定了專家推薦評選最有用。調查顯示,線民最認可圖書的學習知識功能。具備這一功能的圖書專業性強、文化品位高,普通讀者很難憑一己之力完成優質圖書的篩選、品讀。第二,由專家評選的圖書獎項歷史悠久,享有良好的聲譽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第三,讀者推薦評選的圖書獎項很多還不成熟,一些線民推選的網路獎項僅在網路活躍群體中有所影響。此外,某些網路推薦評選以銷量為綱,更關注經濟效益,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獎項的權威性。

結論與建議

分析線民對圖書獎項的認知與評價,可以看出,圖書評獎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好書、推介好書,宣導出版社多出好書,鼓勵讀者多讀好書;讀者希望圖書獎項幫助自己選擇、閱讀好書,期望權威的圖書獎項為他們選書、讀書提供引導。對此,我們建議:

進一步完善評獎條件。要對參與評獎圖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出量化要求。在現有評獎標準嚴把政治性、思想性、文學性等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應增加對圖書品質、效益的量化要求,適當設立銷量、利潤的基本門檻。在資格審查時,要嚴格核查出版社報獎圖書的印數、銷量等。

進一步改進評獎方法。完善專家組評獎、讀者參與的評選方式,要注重線民讀者的話語權。注重吸納線民讀者的意見,開闢專門的網上評選管道。結果計算按專家組評選、線民讀者評選各占一定百分比分配權重。不同類型的圖書評選,兩類權重可作適當調整。

加強獲獎圖書宣傳力度。改變線民讀者對中國圖書獎項的傳統認知,保持中國圖書獎項評選權威性、公正性、影響力的同時,利用多種有效手段,打造圖書獎項品牌,提高各大圖書獎項的知名度,在線民讀者中形成口口相傳的效果。

加強對網路好書評選的正確引導。網路閱讀的特性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對於某些以銷量、熱度為主要標準的網路好書評選,應予以正確引導,不能放任其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社會效益。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出版大資料使用者行為跟蹤與分析實驗室”專案組)(執筆人:秦豔華、汪慧林、李一凡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