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A股遊戲三七互娛成盈利王、史玉柱攜巨人增長、盛大回歸受期待

點擊上方“點愉”關注↑ 我們

文|浮萍

隨著四月的即將結束, A股公司年報月也將迎來收官。

站在2018年回顧2017年, 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年份。 這一年A股監管相比以往力度更大、廣度更廣, 對於資本大鱷也好、忽悠式重組也好, 都是毫不猶豫的整治, 讓股市重歸清淨, 雖然少了點喧囂, 但是長遠來看是有利發展的。

2017年距離遊戲第一股掌趣科技上市已經整整過去5年了, 在這五年間從PC端遊發展到頁遊, 再發展到手遊, 雖然遊戲形式不斷變化, 但是遊戲產業的蓬勃發展趨勢卻無可逆轉, 很可能在2018年突破萬億元大關。

五年沉沉浮浮, 曾經的第一股掌趣科技因為高管動盪、股東減持等複雜原因而漸漸沒落, 淪為A股遊戲公司盈利能力第10名, 而一些新興的優質公司則快速崛起, 四面開花, 比如連續成為A股遊戲盈利王的三七互娛, 在夯實國內遊戲業務之後, 在泛娛樂IP、遊戲出海等方面亦取得不俗的成績。

今天, 文娛商業觀察借著各家公司年報集中發佈的時節點, 整理出A股遊戲盈利TOP10榜單, 透過這個榜單我們能夠看到2017年整個遊戲市場業務變遷和企業沉浮。

1 、三七互娛:泛娛樂IP化、移動遊戲和海外市場三駕馬車驅動A股遊戲盈利王

A股最掙錢的遊戲公司是三七互娛, 其年度16.21億元的收入超過任何一家上市的遊戲公司。 優異的業績讓三七互娛在2017年被海外機構瑞銀納入覆蓋範圍之內後, 國外的頂尖投行機構高盛將三七互娛納入其新中國策略框架下的“漂亮50”公司。

縱觀三七互娛的年報和2017年的業務佈局, 其成功離不開移動遊戲高速增長、海外業務突破性進展、泛娛樂IP業務同步推進三個主要因素。

在移動遊戲方面, 以《永恆紀元》《大天使之劍H5》和《傳奇霸業手游》為代表的自主研發產品大幅提升公司在手機遊戲業務的盈利能力。 根據資料, 三七互娛2017年手機遊戲業務收入32.84億元, 相比於2016年的16.39億元, 增長幅度超過100%。

在海外遊戲方面, 三七互娛堅持以“當地語系化精細運營+立體整合行銷”為戰略, 在海外遊戲業務運營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2017年海外手游發行業務流水突破10億元, 同比增長近80%;最高的《永恆紀元》在海外單月最高流水達7000萬元, 打入港澳臺、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市場遊戲暢銷榜第1名等。

在泛娛樂IP方面, 三七互娛佈局影視、動漫、音樂、VR等領域, 2017年先後間接參與了電影《逆時營救》《無問西東》《南極之戀》等,

同時儲備了《楚喬傳》《擇天記》《尋秦記》《航海王》等一大批知名IP。

2、 愷英網路:手握《全民奇跡》和《藍月傳奇》兩款拳頭產品

2017年愷英網路的淨利潤可謂是“井噴”, 達到16.13億元, 增長幅度更是高達136.67%, 僅次於A股遊戲行業“盈利王”三七互娛。

作為一家手游和頁游並重的遊戲公司, 愷英網路為什麼會業績增長如此迅速?

因為旗下擁有兩款拳頭產品, 分別是手游《全民奇跡》和頁游《藍月傳奇》, 前者雖然已經運營超過三年, 但在海內外均有不俗的表現, 在中國iOS 排行榜仍然保持高位, 在韓國和泰國iOS&Google play收入榜排行前十。 截止2017年末累計活躍用戶數近2.0億人次, 累計流水收入突破75億元, 是全球為數不多的10億美金手遊俱樂部的一員。

後者自上線以來穩居暢銷榜前列,

最高月流水突破2億元, 截止報告期末累計流水超過億元。 目前《藍月傳奇》已累計18個月以上佔據開服數榜第一, 這款遊戲採用精准行銷宣傳手段目前已成為頁遊界的經典案例, 是市場上最成功的網頁遊戲產品之一。

遊戲業務向好的同時, 愷英網路還是業內著名的“追風者”, 當VR/AR概念興起的時候, 愷英網路迅速入局, 研發相關項目;當區塊鏈成為風口的時候, 愷英網路又率先入局, 預計區塊鏈項目會於2018年下半年面世。

3、 完美世界:依賴《誅仙》IP, 影遊聯動取得矚目成績

提出“影遊聯動”的公司系列, 目前在遊戲公司中也是做得最好的, 通過收購趙寶剛等一完美世界是行業內最早影視圈知名人士的公司, 已經開始搭建一定的影遊聯動業務壁壘。

但是完美仍舊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遊戲公司,從營業收入結構來看,遊戲業務收入56.50億元,占到總營收的71.25%。

在遊戲方面,公司依然依賴於早期的經典IP《誅仙》系列:不論是端遊《誅仙》,還是手遊《誅仙手遊》都是公司在年報中特別強調的遊戲,其他影視作品IP改編的遊戲如《射雕英雄傳2》《烈火如歌》等都還處在研發或者初期發行階段,沒有成為收入的主力軍。

在影視業務上,完美世界2017年迎來了較大額度發展,也是完美世界希望重點傳達給外界的成績。根據年報,影視業務取得22.79億元的收入,相比於2016年的14.55億元增長超過50%。

其中一些口碑不錯的作品,比如電影《非凡任務》《嘉年華》《至暗時刻》,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跨界歌王2》等,完美世界都直接或者間接參與,證明前幾年大量砸錢卡資源、卡人脈是有一定成績的。

4、 巨人網路:史玉柱回歸,發力手遊和電競

史玉柱回歸的第二年,巨人網路毫無懸念的業績再次高速增長,作為企業界的傳奇人物,他總是像魔法師一樣,能夠屢次創造奇跡。

2016年史玉柱重回巨人,被他自己稱為“第四次創業”,這一次在公司組織架構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重組,六層管理層級削為三層,並把子公司制變成更適應手遊市場的工作室制,使公司重新釋放出了活力。

目前從巨人網路的佈局來看,發展的方向主要有兩個,即手遊和電競。綜合2017年半年報和業績快報來看,巨人網路的經典IP《征途》系列的手遊化轉型還是比較成功的,雖然起步晚,但是有IP、明智管理層等多種因素的推動下,手游業務向好。

在電競方面,巨人網路成立巨人電競品牌,將旗下遊戲《球球大作戰》《街籃》《虛榮》等實現電競化,也聯合阿裡體育等機構聯合開展活動,但是最終成績還需要觀望,電競的盈利模式並不是很明朗。

5、 天神娛樂:營收淨利均增長超80%

天神娛樂雖然是所有公司中唯一一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保持著80%以上增長速度的公司,但是這種增長不是自有業務發展的增長,而是不斷通過收購整合而來的。

遊戲收入貢獻較大的子公司雷尚科技、妙趣橫生、幻想悅游、樂玩科技、一花科技等都是通過收購而來,它們的業績並表才是天神娛樂高速增長背後的主要原因,2017年推出的自研遊戲《傲劍》《飛升》頁遊及《蒼穹變》《坦克風雲》等市場表現一般。

不過天神娛樂在流量變現方面做的比較突出,其通過幻想悅遊旗下北京初聚和合潤傳媒兩家公司分別佔領遊戲互聯網廣告以及影視廣告兩大出口,對自身平臺的流量變現幫助甚大。根據2017年年報,這兩塊業務加起來的營業收入高達11.6億元,超過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一。

重要的是不論是以遊戲為代表的互聯網廣告,還是影視廣告,因其輕資產的特性,毛利率一直較高,是一塊前景比較看好的業務。

6、 昆侖萬維:董事長高調投資,業務邏輯逐漸清晰

昆侖萬維在2017年可以說是遊戲公司中引起爭議最多的公司。

作為公司創始人和直接掌舵者,周亞輝在近年投資領域成績斐然,先後押中趣店、映客等業內知名的公司,給本人和公司既帶來了名聲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資金收入。

但是同樣在這個2個投資案例上,投資人站到創業者前面對外發聲,講述投資過程以及套現過往,引起市場部的爭議,也衍生出來一個有趣的命題:投資人該不該高調,站到台前?

不過爭議歸爭議,客觀來說昆侖萬維在2017年的業績還是非常好的,淨利潤接近10億元,相比於2016年增長幅度達到87.9%。

最重要的是昆侖萬維在2017年將自身業務條線理清楚了,即分為移動遊戲平臺(昆侖遊戲)、休閒娛樂平臺(閑徠互娛)和社交平臺(Grindr)三大板塊,三個板塊業務區分較大,自身特色也比較鮮明。

7、 世紀華通:盛大遊戲待注入,成2018最大亮點

從2017年年報來看,世紀華通在遊戲業務上還是處於十分弱小的地位。

根據年報資訊,2017年世紀華通遊戲業務收入8.14億元,相比於2016年的9.86億元收入甚至有一點點下降,旗下僅有天遊軟體和七酷網路兩家從事遊戲業務的公司,大部分收入來源還是要靠傳統的汽車製造業。

但是從2018年開始或者說更長的時間來看,世紀華通的競爭力非常強大,因為能力非常強的盛大遊曾經業務規模和盈利戲,將在2018年正式注入世紀華通,雖然經過三年的艱難挫折,但是最後這筆交易仍然能夠完成。

盛大遊戲旗下擁有《龍之穀》《傳奇世界》《熱血傳奇》等眾多的經典遊戲IP,又在2018年獲得了騰訊的30億元戰略投資,雙方將在現有業務上強化深度合作,有了騰訊這棵流量大樹,盛大遊戲的發展將會如虎添翼。

同時,世紀華通近期又與A股遊戲盈利王三七互娛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遊戲、內容IP方面展開全面的合作,等到盛大遊戲正式注入的時候,將會形成三七互娛-盛大遊戲-世紀華通-騰訊這樣超級強悍的合作資源。

8、 遊族網路:電影《三體》和手遊《權力的遊戲》成最大期待

遊族網路在2017年的總體表現可以用兩條線來描述,即橫向產業層面而言,公司業績收入的大幅度增長來自於移動遊戲和海外遊戲業務的增長。

在移動遊戲方面,遊族2017年實現收入23.01億元,相比於2016年的12.82億元收入增長79.55%,移動遊戲也一躍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占比達到71.12%。

在海外遊戲方面,公司自研遊戲《少年三國志》《少年西遊記》和《女神聯盟》系列在海外表現不錯。因此遊族2017年實現收入19.68億元,相比於2016年的12.68億元收入增長55.23%,海外遊戲業務也正式成為遊族網路的支柱性業務。

海外市場中,印度和日本是表現相對較好的兩個市場。針對印度市場特色開發推出的兩款休閒遊戲《Teen Patti》及《Pokerist》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在日本市場,原創IP產品《少年三國志》與日本《妖精的尾巴》聯動產生了不錯的成績。

對於2018年的遊族來說,市場上有兩大期待,一個是《三體》這個超級IP到底何時能夠推出電影版本?另一個就是全球知名的《權力的遊戲》移動遊戲改編將如何改編?

9、順網科技:成也網吧管道,敗也網吧管道

在上榜的TOP10公司中,順網科技是為數不多淨利潤出現負增長的一家,也是最特別的一家。

與其他大部分公司純正的遊戲血統出身不同的是,順網科技是網吧管道端的市場霸主,旗下擁有網維大師、信佑和迅閃系列產品是公司的基礎產品線,以及萬象系列產品和Pubwin系列產品的網吧計費的基礎產品線。

這些軟體構成了龐大的流量分銷管道,與網吧玩遊戲場景天然匹配,因此逐步進軍遊戲行業也自然水到渠成,只是在2017年這種遊戲業務常識業績不是很好,也是導致公司淨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

順網科技這種龐大的網吧管道短期來看是其遊戲業務的優勢,短時間內可以利用管道流量變現成遊戲用戶,或者收取廣告費等。

但是長期來看是不利的,因為網吧場景下只能發展端游和頁遊,對於現在的主流遊戲移動遊戲而言,這種管道優勢幾乎沒有任何作用,擺在順網科技面前的難題是,如何佈局移動遊戲領域?

10、掌趣科技:高管動盪和股東減持,成最致命傷

頭頂手遊第一股的掌趣科技自2012年率先上市之後,一系列做法越來越讓外界困惑:

1、2017年董事長、總經理、監事三人同時離職,這是繼前任董事長姚文斌離職一年多後,管理層再次發生動盪,在最近的兩年時間裡,掌趣科技還有葉穎濤、楊帆、鐵雷、李好勝等高管離職人數超過10人。

高管不僅離職還大量套現。據悉2016年至今,掌趣科技前任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姚文彬通過多次減持套現23.46億元,其持股比例從上市前的49.76%下降至14.06%,而據財經媒體統計,兩年內十幾位離職的高管也從掌趣科技套現達60多億。

2、二股東華誼也把掌趣科技作為自己的提款機,共套現約24.74億元,這幾年華誼業績不振,大部分淨利潤都來自於減持掌趣科技所得投資收益。

好好一個明星公司,被高管和股東折騰的滿目瘡痍,業績自然會受到巨大影響,因此在2017年淨利潤下滑接近50%的糟糕業績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完美仍舊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遊戲公司,從營業收入結構來看,遊戲業務收入56.50億元,占到總營收的71.25%。

在遊戲方面,公司依然依賴於早期的經典IP《誅仙》系列:不論是端遊《誅仙》,還是手遊《誅仙手遊》都是公司在年報中特別強調的遊戲,其他影視作品IP改編的遊戲如《射雕英雄傳2》《烈火如歌》等都還處在研發或者初期發行階段,沒有成為收入的主力軍。

在影視業務上,完美世界2017年迎來了較大額度發展,也是完美世界希望重點傳達給外界的成績。根據年報,影視業務取得22.79億元的收入,相比於2016年的14.55億元增長超過50%。

其中一些口碑不錯的作品,比如電影《非凡任務》《嘉年華》《至暗時刻》,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跨界歌王2》等,完美世界都直接或者間接參與,證明前幾年大量砸錢卡資源、卡人脈是有一定成績的。

4、 巨人網路:史玉柱回歸,發力手遊和電競

史玉柱回歸的第二年,巨人網路毫無懸念的業績再次高速增長,作為企業界的傳奇人物,他總是像魔法師一樣,能夠屢次創造奇跡。

2016年史玉柱重回巨人,被他自己稱為“第四次創業”,這一次在公司組織架構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重組,六層管理層級削為三層,並把子公司制變成更適應手遊市場的工作室制,使公司重新釋放出了活力。

目前從巨人網路的佈局來看,發展的方向主要有兩個,即手遊和電競。綜合2017年半年報和業績快報來看,巨人網路的經典IP《征途》系列的手遊化轉型還是比較成功的,雖然起步晚,但是有IP、明智管理層等多種因素的推動下,手游業務向好。

在電競方面,巨人網路成立巨人電競品牌,將旗下遊戲《球球大作戰》《街籃》《虛榮》等實現電競化,也聯合阿裡體育等機構聯合開展活動,但是最終成績還需要觀望,電競的盈利模式並不是很明朗。

5、 天神娛樂:營收淨利均增長超80%

天神娛樂雖然是所有公司中唯一一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保持著80%以上增長速度的公司,但是這種增長不是自有業務發展的增長,而是不斷通過收購整合而來的。

遊戲收入貢獻較大的子公司雷尚科技、妙趣橫生、幻想悅游、樂玩科技、一花科技等都是通過收購而來,它們的業績並表才是天神娛樂高速增長背後的主要原因,2017年推出的自研遊戲《傲劍》《飛升》頁遊及《蒼穹變》《坦克風雲》等市場表現一般。

不過天神娛樂在流量變現方面做的比較突出,其通過幻想悅遊旗下北京初聚和合潤傳媒兩家公司分別佔領遊戲互聯網廣告以及影視廣告兩大出口,對自身平臺的流量變現幫助甚大。根據2017年年報,這兩塊業務加起來的營業收入高達11.6億元,超過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一。

重要的是不論是以遊戲為代表的互聯網廣告,還是影視廣告,因其輕資產的特性,毛利率一直較高,是一塊前景比較看好的業務。

6、 昆侖萬維:董事長高調投資,業務邏輯逐漸清晰

昆侖萬維在2017年可以說是遊戲公司中引起爭議最多的公司。

作為公司創始人和直接掌舵者,周亞輝在近年投資領域成績斐然,先後押中趣店、映客等業內知名的公司,給本人和公司既帶來了名聲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資金收入。

但是同樣在這個2個投資案例上,投資人站到創業者前面對外發聲,講述投資過程以及套現過往,引起市場部的爭議,也衍生出來一個有趣的命題:投資人該不該高調,站到台前?

不過爭議歸爭議,客觀來說昆侖萬維在2017年的業績還是非常好的,淨利潤接近10億元,相比於2016年增長幅度達到87.9%。

最重要的是昆侖萬維在2017年將自身業務條線理清楚了,即分為移動遊戲平臺(昆侖遊戲)、休閒娛樂平臺(閑徠互娛)和社交平臺(Grindr)三大板塊,三個板塊業務區分較大,自身特色也比較鮮明。

7、 世紀華通:盛大遊戲待注入,成2018最大亮點

從2017年年報來看,世紀華通在遊戲業務上還是處於十分弱小的地位。

根據年報資訊,2017年世紀華通遊戲業務收入8.14億元,相比於2016年的9.86億元收入甚至有一點點下降,旗下僅有天遊軟體和七酷網路兩家從事遊戲業務的公司,大部分收入來源還是要靠傳統的汽車製造業。

但是從2018年開始或者說更長的時間來看,世紀華通的競爭力非常強大,因為能力非常強的盛大遊曾經業務規模和盈利戲,將在2018年正式注入世紀華通,雖然經過三年的艱難挫折,但是最後這筆交易仍然能夠完成。

盛大遊戲旗下擁有《龍之穀》《傳奇世界》《熱血傳奇》等眾多的經典遊戲IP,又在2018年獲得了騰訊的30億元戰略投資,雙方將在現有業務上強化深度合作,有了騰訊這棵流量大樹,盛大遊戲的發展將會如虎添翼。

同時,世紀華通近期又與A股遊戲盈利王三七互娛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遊戲、內容IP方面展開全面的合作,等到盛大遊戲正式注入的時候,將會形成三七互娛-盛大遊戲-世紀華通-騰訊這樣超級強悍的合作資源。

8、 遊族網路:電影《三體》和手遊《權力的遊戲》成最大期待

遊族網路在2017年的總體表現可以用兩條線來描述,即橫向產業層面而言,公司業績收入的大幅度增長來自於移動遊戲和海外遊戲業務的增長。

在移動遊戲方面,遊族2017年實現收入23.01億元,相比於2016年的12.82億元收入增長79.55%,移動遊戲也一躍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占比達到71.12%。

在海外遊戲方面,公司自研遊戲《少年三國志》《少年西遊記》和《女神聯盟》系列在海外表現不錯。因此遊族2017年實現收入19.68億元,相比於2016年的12.68億元收入增長55.23%,海外遊戲業務也正式成為遊族網路的支柱性業務。

海外市場中,印度和日本是表現相對較好的兩個市場。針對印度市場特色開發推出的兩款休閒遊戲《Teen Patti》及《Pokerist》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在日本市場,原創IP產品《少年三國志》與日本《妖精的尾巴》聯動產生了不錯的成績。

對於2018年的遊族來說,市場上有兩大期待,一個是《三體》這個超級IP到底何時能夠推出電影版本?另一個就是全球知名的《權力的遊戲》移動遊戲改編將如何改編?

9、順網科技:成也網吧管道,敗也網吧管道

在上榜的TOP10公司中,順網科技是為數不多淨利潤出現負增長的一家,也是最特別的一家。

與其他大部分公司純正的遊戲血統出身不同的是,順網科技是網吧管道端的市場霸主,旗下擁有網維大師、信佑和迅閃系列產品是公司的基礎產品線,以及萬象系列產品和Pubwin系列產品的網吧計費的基礎產品線。

這些軟體構成了龐大的流量分銷管道,與網吧玩遊戲場景天然匹配,因此逐步進軍遊戲行業也自然水到渠成,只是在2017年這種遊戲業務常識業績不是很好,也是導致公司淨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

順網科技這種龐大的網吧管道短期來看是其遊戲業務的優勢,短時間內可以利用管道流量變現成遊戲用戶,或者收取廣告費等。

但是長期來看是不利的,因為網吧場景下只能發展端游和頁遊,對於現在的主流遊戲移動遊戲而言,這種管道優勢幾乎沒有任何作用,擺在順網科技面前的難題是,如何佈局移動遊戲領域?

10、掌趣科技:高管動盪和股東減持,成最致命傷

頭頂手遊第一股的掌趣科技自2012年率先上市之後,一系列做法越來越讓外界困惑:

1、2017年董事長、總經理、監事三人同時離職,這是繼前任董事長姚文斌離職一年多後,管理層再次發生動盪,在最近的兩年時間裡,掌趣科技還有葉穎濤、楊帆、鐵雷、李好勝等高管離職人數超過10人。

高管不僅離職還大量套現。據悉2016年至今,掌趣科技前任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姚文彬通過多次減持套現23.46億元,其持股比例從上市前的49.76%下降至14.06%,而據財經媒體統計,兩年內十幾位離職的高管也從掌趣科技套現達60多億。

2、二股東華誼也把掌趣科技作為自己的提款機,共套現約24.74億元,這幾年華誼業績不振,大部分淨利潤都來自於減持掌趣科技所得投資收益。

好好一個明星公司,被高管和股東折騰的滿目瘡痍,業績自然會受到巨大影響,因此在2017年淨利潤下滑接近50%的糟糕業績也就可以理解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