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圖開講“格致·考工·源流”系列講座

■本報記者 張文靜

4月13日下午, 國家圖書館文會堂講臺旁多了一座竺可楨塑像, 這座塑像是專門從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搬來的。 塑像的安放, 為即將在這裡舉辦的“格致·考工·源流——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名家講座”增添了更多儀式感。 竺可楨不僅是中國科技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 也與中國古籍保護有著深厚的淵源。

“格致·考工·源流——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名家講座”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和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聯合主辦。 講座共有12場, 從4月13日起每週五下午2點30分在國家圖書館開講,

講座內容力求生動平實, 深入淺出。

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介紹說, 此次系列講座的主講人除了該研究所的專家之外, 還特別邀請了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江曉原等專家, 他們既是本學科內卓有成就的一線學者, 也是具備長期科普工作經驗的科普作家。 講座內容涉及古代數學、醫學、農學、天文曆法、冶金、琢玉、紡織、建築、軍事技術等諸多方面內容, 包括了該學科最重要和前沿的研究成果, 兼顧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文獻記載與現實應用、技術流變與社會影響、時代價值與中西比較。 通過此次活動, 讀者可以對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問題有全面、系統、深入的瞭解。

提到舉辦這次講座的初衷, 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韓永進說, 中國古代科技的卓越成就, 以四大發明著稱, 又遠不止于四大發明。 許多對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人民生產生活水準提高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 都因為時代的隔閡和專業的限制而不能為今人所瞭解。

“因此, 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介紹我國源遠流長的科學發展脈絡、浩如煙海的科技發明成果, 是當今科技、文化工作者的重要社會擔當和歷史使命, 是充分踐行習總書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講話精神, 揭示民族智慧, 樹立文化自信, 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有效抓手,

同時也是‘十三五’期間古籍保護宣傳推廣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韓永進說道。

為了讓讀者對講座內容有更直觀的感受, 講座現場還特地放置了兩個櫃子, 展示了四部相關內容的中外文古籍善本, 牆上掛著《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掛圖。 該掛圖是與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編寫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一書配套出版的, 內容包括中國古代科學發現與創造、技術發明、工程成就共88項。

“當前, 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得到重視, 但與國學經典等內容相比, 古代科技被大家瞭解得還比較少。 科技與人們的生活關系緊密, 但究其內容來說又不及很多其他學問那樣生動, 總與老百姓有些距離感, 同時, 我們科技工作者與廣大公眾的交流也還比較少,

所以這次我們想作一個嘗試。 ”張柏春說。

在當天的講座開幕式舉行後, 張柏春以“關於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的思考”為題進行了首次講座, 對中國古代科技史研究的重大問題、主要線索進行總括性綜述, 使觀眾首先對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成就與特點形成整體瞭解。

《中國科學報》 (2018-04-27 第5版 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