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年會|沈黎暉:民謠是好音樂的一個入口,比起電音,我為何更看好嘻哈?

整理 | 安西西

校對 | 李禾子

編輯 | 董露茜

攝影 | 山羊

以下整理自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先生于2017年4月9日第二屆中國音樂財經年會上的演講內容:

大家好, 我剛從機場過來, 也在飛機上臨時想了想。 我就想講三方面吧:第一、“摩登20年”, 扣一下這個主題, 第二、我對現在市場比較熱的電音和嘻哈的看法, 第三、摩登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和未來的展望。

今天到場的觀眾好像很多是陌生的面孔, 我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是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 行業從業人員舉一下手, (停頓), 看來大部分都是。 還有沒舉手的幹嘛來的?都是哪個部分的(從業者)?什麼行業?(停頓)投資?(笑)

如果說整個音樂行業的變化, 獨立音樂並不重要。 我不知道怎麼定義獨立音樂, 上次我們在上海那個論壇也在討論這個話題, 究竟什麼是獨立音樂?我覺得不是特別重要, 獨立音樂人和獨立廠牌也不是特別重要。

獨立音樂有它自己的工作室, 要雇人, 就變成了獨立廠牌。 最重要的是這20年來環境的變化, 因為20年前正好是1997年, 摩登在那一年成立。

在1993年、1994年的時候, 當時也有像滾石這樣的公司, 造就了一個神話。 但是我覺得20年前最重要的是沒有我們現在所謂的環境和系統, 所以把人捧上去了以後沒有好的演出管道, 沒有對位元的系統和“其他廣告管道”, 所以就變成了一個把人捧上去了就不管了的狀態, 大家也就不太正常。

實際上, 現在音樂行業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在北京。 在北京這樣一座城市, 你會發現從最開始的環節到後面階段, 這個流程的專業化已經慢慢在形成。 比如說, 你做一個樂隊, 如果個人玩樂隊的話,

20年前你根本找不到一個像樣的排練場, 但是現在各地都是專業的排練場。 這說明音樂行業(的基礎設施)已經完善了很多。 我覺得從整個大環境來講, 雖然這個行業有很多問題, 但應該說我們還是處在一個比較好的時代。

另外, 我想說的是其實大家把音樂產業想複雜了。 音樂產業沒那麼複雜, 好音樂就應該創造價值, 這就是一個真理。 全世界來講, 科技再改變公司, 真正賺錢的可能還是傳統的唱片公司、傳統的演出公司、傳統的票務公司, 這些公司是主流收入的最大一個板塊。 我們發明了很多新東西, 又是這個又是那個, 所以實際上可能大家也耽誤了時間, 也沒什麼利益。 對我個人來講, 我就是對“好的音樂”感興趣。

從1997年到現在, 在這個板塊我們幹的是同樣一件事, 其實沒有什麼變化。 可能說這個比以前多了, 那就成了“好像我能站在這兒說話了”。 要不然的話我也不知道在哪兒, 所以實際上我想說, 音樂行業的邏輯特別簡單, 如果大家做音樂的話, 內容產業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板塊。

現在從內容產業角度來講, 最近比較熱的, 當然這兩年比較“爛大街”的是民謠了。 前兩天我看一個朋友在說民謠的門檻特別低, 確實門檻特別低。 因為中國人就是聽搖滾樂, 還是這些特別好的音樂有一定門檻。 但我也不認為民謠是因為它簡單所以大家才喜歡, 我覺得其實恰恰好的音樂, 就是因為它簡單。 所以我們通過判斷“音樂複雜就是好音樂”、“音樂技術怎麼樣怎麼樣就是好音樂”是有失偏頗的, 其實好音樂的邏輯就是要打動人心, 這個特別重要。

在過去兩到三年裡, 民謠火爆, 這是一個現象級的場景, 我覺得仍然會延續一段時間。 然後大家再去聽越來越多的音樂類型, 只聽民謠的人以前說不定也聽流行歌曲, 我覺得就是把這部分使用者轉到了民謠,所以民謠是一個比較好的接觸真正好音樂的入口。

另外,這兩年比較熱的是電子音樂。其實在電音這個領域,全世界最有利益的是電子音樂節。國內也有風暴電音節,包括去年摩登成立了Myth電子音樂節。在電音這個板塊,我的理解很容易變成這是一個競爭特別激烈的領域,尤其是在音樂節領域。那麼我們從聽音樂、藝人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電音還需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中國的DJ和電子音樂從業者還不夠,還需要耐心和時間培育,這些事情恰恰應該是要在這個板塊去做的。

電子音樂節的競爭現在特別激烈,因為大型電子音樂節無非就是請那些大牌。包括我們自己也在幹這些事,這個門檻看起來很高,實際上並不高,因為大家招的“人”都差不多,就是準備一大筆預算請那些DJ。海外電音節很容易進到我們市場,是因為大型綜合音樂節要有很多知名藝人的號召力,可是在電音領域,大的海外DJ佔據了整個市場份額,國內藝人並沒有什麼話語權。

所以我認為中國的公司要建立自己在電音領域的(話語權),就必須把自己的門檻建立得更高一些。我覺得電音就是要建成這麼一條路——“從藝人培養到小型活動、中型活動到大型音樂節”,這可能更適合電音更長期的發展方向。這樣的話,你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無論是在從業者的角度看這個問題,還是資本進入這個領域,都需要更長時間的耐心去掉浮躁,這是我對電音市場的看法。

這兩年另外一個比較熱門的細分領域是嘻哈。相比較電音而言,我更看好嘻哈。因為嘻哈必須要有本土的語言,必須要在創作層面有更多自己的生活,更多自己真實的看法。所以嘻哈藝人來自于真實的生活體驗,中文就是一個門檻,因為很多年輕的嘻哈創作人在各大(音樂)平臺上,都有了很多自己試聽量很高的作品,所以實際上我覺得“嘻哈更偏向上游藝人”這一塊。

談到摩登,我們去年第四季度成立了自己的嘻哈廠牌MDSK,運營半年,發展比較快,我們也簽約了一些藝人,現在大概有7、8組(陳冠希、滿舒克、紅花會、萬妮達等)。反正就是說這些事情要跟摩登原來的既有情況進行結合,從音樂製作到版權分發、現場演出、音樂節的嘻哈舞臺到可能獨立的嘻哈音樂節。在某一個細分領域,還是要利用摩登原來這麼多年建立的系統發展得會更快一些。事實證明,我們這個板塊成長得很快,大家可能想像不到這個板塊有多少人在負責,摩登負責嘻哈這個板塊就三個半人,但是做了大量的演出。

前兩天我在武漢草莓,這是我們今年的第一個草莓音樂節。以草莓舉例,其實我們看到摩登目前做的一個小小閉環,因為大部分藝人,可能90%都來自摩登自己的簽約藝人。武漢草莓兩天的票提前幾天就全賣光了,第二天陣容裡有現在最火的民謠歌手趙雷,(票房)也沒什麼大區別。

從音樂節的角度來講,首先藝人90%都是我們自己旗下的,現場的聲音系統也是我們自己的團隊。聲音系統這件事情從兩三年前開始操作。因為當時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跑得比行業要快一些,可是對我們來講,行業的配套服務其實沒有那麼完善。所以我們大概在三年前決定自己做,舞臺音響、樂器和調音全是我們自己新建的團隊來做,現在大概有40個人。

其實在國外我們不用做這件事情,但是在中國必須這麼做,因為我們是全國性的音樂節。今年草莓15站,全年有30場音樂節,每到一個地方供應商都不穩定,實際上我們自己做的話並不一定省錢,可是這是一個很好的品質保證。現場製作是我們的、現場藝人是我們的、現場視頻直播平臺也是我們自己的。

通過一個音樂節,可以看到我們之前用特別費力的方式把這個產業做一些整合,目的就是為了更高效和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音樂節是最麻煩的一件事情,面臨太多的事情,但是我們就是靠在過去這幾年,把這件麻煩的事情做成了一個閉環。

我們現在還在做一些海外的事情,包括在英國和紐約成立了公司,我也覺得未來我們應該為中國的年輕人提供一個“走出去”的管道。

我們現在有簽約20年的藝人、簽約10年的藝人,我們未來的重點一定是年輕一代的藝人,因為他們真的是有那種跟全球同步的成長經歷,我們在美國英國成立公司就是為以後藝人的輸出和引進做準備。我們今年計畫在第四季度出一張新的合輯,全部收錄的是我們簽約的95後藝人的作品,希望給市場帶來屬於新時代的聲音。

謝謝大家!

我覺得就是把這部分使用者轉到了民謠,所以民謠是一個比較好的接觸真正好音樂的入口。

另外,這兩年比較熱的是電子音樂。其實在電音這個領域,全世界最有利益的是電子音樂節。國內也有風暴電音節,包括去年摩登成立了Myth電子音樂節。在電音這個板塊,我的理解很容易變成這是一個競爭特別激烈的領域,尤其是在音樂節領域。那麼我們從聽音樂、藝人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電音還需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中國的DJ和電子音樂從業者還不夠,還需要耐心和時間培育,這些事情恰恰應該是要在這個板塊去做的。

電子音樂節的競爭現在特別激烈,因為大型電子音樂節無非就是請那些大牌。包括我們自己也在幹這些事,這個門檻看起來很高,實際上並不高,因為大家招的“人”都差不多,就是準備一大筆預算請那些DJ。海外電音節很容易進到我們市場,是因為大型綜合音樂節要有很多知名藝人的號召力,可是在電音領域,大的海外DJ佔據了整個市場份額,國內藝人並沒有什麼話語權。

所以我認為中國的公司要建立自己在電音領域的(話語權),就必須把自己的門檻建立得更高一些。我覺得電音就是要建成這麼一條路——“從藝人培養到小型活動、中型活動到大型音樂節”,這可能更適合電音更長期的發展方向。這樣的話,你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無論是在從業者的角度看這個問題,還是資本進入這個領域,都需要更長時間的耐心去掉浮躁,這是我對電音市場的看法。

這兩年另外一個比較熱門的細分領域是嘻哈。相比較電音而言,我更看好嘻哈。因為嘻哈必須要有本土的語言,必須要在創作層面有更多自己的生活,更多自己真實的看法。所以嘻哈藝人來自于真實的生活體驗,中文就是一個門檻,因為很多年輕的嘻哈創作人在各大(音樂)平臺上,都有了很多自己試聽量很高的作品,所以實際上我覺得“嘻哈更偏向上游藝人”這一塊。

談到摩登,我們去年第四季度成立了自己的嘻哈廠牌MDSK,運營半年,發展比較快,我們也簽約了一些藝人,現在大概有7、8組(陳冠希、滿舒克、紅花會、萬妮達等)。反正就是說這些事情要跟摩登原來的既有情況進行結合,從音樂製作到版權分發、現場演出、音樂節的嘻哈舞臺到可能獨立的嘻哈音樂節。在某一個細分領域,還是要利用摩登原來這麼多年建立的系統發展得會更快一些。事實證明,我們這個板塊成長得很快,大家可能想像不到這個板塊有多少人在負責,摩登負責嘻哈這個板塊就三個半人,但是做了大量的演出。

前兩天我在武漢草莓,這是我們今年的第一個草莓音樂節。以草莓舉例,其實我們看到摩登目前做的一個小小閉環,因為大部分藝人,可能90%都來自摩登自己的簽約藝人。武漢草莓兩天的票提前幾天就全賣光了,第二天陣容裡有現在最火的民謠歌手趙雷,(票房)也沒什麼大區別。

從音樂節的角度來講,首先藝人90%都是我們自己旗下的,現場的聲音系統也是我們自己的團隊。聲音系統這件事情從兩三年前開始操作。因為當時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跑得比行業要快一些,可是對我們來講,行業的配套服務其實沒有那麼完善。所以我們大概在三年前決定自己做,舞臺音響、樂器和調音全是我們自己新建的團隊來做,現在大概有40個人。

其實在國外我們不用做這件事情,但是在中國必須這麼做,因為我們是全國性的音樂節。今年草莓15站,全年有30場音樂節,每到一個地方供應商都不穩定,實際上我們自己做的話並不一定省錢,可是這是一個很好的品質保證。現場製作是我們的、現場藝人是我們的、現場視頻直播平臺也是我們自己的。

通過一個音樂節,可以看到我們之前用特別費力的方式把這個產業做一些整合,目的就是為了更高效和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音樂節是最麻煩的一件事情,面臨太多的事情,但是我們就是靠在過去這幾年,把這件麻煩的事情做成了一個閉環。

我們現在還在做一些海外的事情,包括在英國和紐約成立了公司,我也覺得未來我們應該為中國的年輕人提供一個“走出去”的管道。

我們現在有簽約20年的藝人、簽約10年的藝人,我們未來的重點一定是年輕一代的藝人,因為他們真的是有那種跟全球同步的成長經歷,我們在美國英國成立公司就是為以後藝人的輸出和引進做準備。我們今年計畫在第四季度出一張新的合輯,全部收錄的是我們簽約的95後藝人的作品,希望給市場帶來屬於新時代的聲音。

謝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