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新舟”60 高山王國的空中彩虹

2017年元月26日, 中國農曆臘月二十九。

駐尼泊爾服務組的蔡善月、仵雷二人幾天來佳節思親的心緒被另一件事沖淡了許多:交付尼泊爾航空的第二架“新舟”60飛機, 將在這一天抵達加德滿都。 從下午開始, 他們就像在等待久別的親人般, 不停地向空中張望著, 焦急而欣喜地期盼著。

從遠處看到模糊的影子, 蔡善月一直目不轉睛, 近了、更近了……螺旋槳發出的聲音此時如同跳躍的音符, 在他心間譜寫出歡快的樂章。 這其中, 有自豪與欣慰, 也有9個月來工作在這個陌生國度的艱辛。

待“新舟”60飛機平穩之後, 蔡善月和仵雷忙著航後的例行檢查。

“嗯, 飛機狀態不錯!收工!”從1架“新舟”60飛機的保障到2架飛機的保障, 無疑, 任務重了;但在尼航的“中國製造”的分量也重了。 一個是重在蔡善月他們的肩上, 另一個, 則是重在尼泊爾民航局方和尼航的心裡:中國力量怎容小覷!

從無到有、從“1”到“2”, 其中, 有中國航空工業勉力拓展全球市場的決心, 更有以產品為平臺説明使用者成長與盈利的恒心。

尼泊爾風景獨特、優美, 是世界上最適合徒步旅行的國家。 近年來, 也成為國內遊客嚮往的旅遊勝地。 但同時也是全球地理環境最複雜的國家之一, 因此, 對運營飛機的適應性要求很高。 “新舟”60飛機憑藉能夠在簡易機場起降、高原環境的適應性強等優良性能,

獲得尼方適航認可, 敲開這個高山之國的大門。

複雜的地理環境, 使尼泊爾對航空運輸有很大需求。 但是, 由於經濟環境所限, 全國45個機場中, 除了首都加德滿都有一個國際機場外, 其餘全部是簡易機場, 飛機數量也嚴重不足, 很多機場形同虛設。 2013年4月交付的首架“新舟”60飛機, 成為尼泊爾近30年來第一次引進的國外飛機。 對於年輕的國產民機產業, 是機遇也是挑戰。

雖然, 與尼航簽署的“新舟”60飛機訂單只有2架, 但從一開始, 中國航空工業就高度關注客戶需求, 從培訓、服務等各方面入手, 一方面為尼航培養飛機運營所需的各類人員, 做好機群擴充的各項準備;另一方面, 為駐尼泊爾服務組配備經驗豐富的服務人員, 在為運營保駕護航的同時, 也擔負起在現場的技術指導工作。

西飛民機客戶培訓室為尼航設計了完備的培訓計畫,從機型維護、發動機試車到飛行員初始/轉機型、簽派員初始/轉機型、飛行教員轉機型等各類人員都有充分的考慮。目標就是能夠使尼航擁有良好的運營與維護能力,為後續擴大機隊打基礎。

從2014年初始培訓到2016年飛行員複訓,尼航先後有49人次前來中國參加培訓。2016年根據機組飛行情況,客戶培訓室又組織了飛行員技術團隊,研討、調整了模擬機飛行訓練科目,幫助尼航制訂了自己的用戶培訓大綱及訓練科目單,獲得尼航當地局方的認可。

2014年4月,首架“新舟”60飛機交付尼航,很快就投入到航線運營。即便前期的培訓工作已經非常充分,但在運營初期,尼航方面的運營保障能力仍顯不足,加之備件儲備不夠等問題,造成運營不太順利,也影響了尼航運營“新舟”60飛機的信心。

面對這些問題,駐尼航服務組站在運營最前線,全力投入到航線運營保障,並當仁不讓地擔負起多專業的現場培訓任務。發生任何影響到航班的事情,服務組總是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説明尼航排查故障、制訂解決方案、確定航材採購管道、監控發運情況……一路跟蹤進展,直到確認問題封閉飛機可以飛行。

在對飛機的日常維護工作中,服務組發現尼航一些人員檢查不夠細緻、規範,中航工業服務人員便採取現場帶教,手把手地做示範,講解具體的施工方法、步驟以及維護注意事項;同時,不厭其煩地講解不規範的操作會帶來的嚴重後果、存在的安全隱患等等。慢慢地,飛機越飛越好,大家開始理解了這些“囉嗦”的中國人,對他們的態度熱情起來。服務組趁熱打鐵,根據情況開展不定期的培訓,講授飛機系統知識,與尼航維護人員共同討論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對飛機逐漸熟悉之後,尼航人員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提高了。

2015年4月,尼泊爾8.1級特大地震發生之後,中國航空工業服務組無私與無畏的表現,讓尼泊爾對中國人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災難面前,服務組沒有絲毫退縮。從地震發生,服務組就堅守在機場,守護著飛機。“新舟”60在震後第3天就投入運營,每天執行航班4~6趟,最多載客人數62人(包括四五個嬰兒),為當地民眾出行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服務、中國精神隨著“新舟”的飛行在尼泊爾這個古老的國度一起飛揚。

共商、共建、共用,國家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這三項原則,也成為“新舟”走出國門、服務使用者與當地民眾的指導思想。通過產品搭建使用者成長的平臺、與用戶分享所有的技術成就,在尼泊爾“新舟”60飛機項目上,中國航空工業做到了。

跟著“新舟”出國門,讓一群普通人明白了“家國天下”

在多數人心目中,常駐國外工作當然是令人羡慕的好事。西飛駐外服務組一批又一批人員走南闖北,大家常常說,其中的滋味只能說句“甘苦自知”。也只有參與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這份工作的不易。

蔡善月在中國大西北的閻良航空城裡,有一個溫馨的小家。工作雖然很忙,但是每天能一家人在一起,就有了“萬事足”的幸福。2015年4月,作為“新舟”飛機電子專業的專家,蔡善月踏上尼泊爾的土地,服務期是一年。“這段日子,是我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從自己的‘小家’到新舟的‘大家’再到‘國家’,這種思想意識在異國他鄉有一種自然生成的力量。”

2017年大年初一,蔡善月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中,這讓默默無聞的他一下子成了公司的名人。每每說起這54秒鐘,蔡善月都開心不已。“沒有新舟,我一輩子也上不了央視啊!”的確,“新舟”讓很多如蔡善月這樣的年輕人的人生有了不同。

在尼泊爾,生活的全部就是圍繞“新舟”60飛行。早上,他們是最早到機場的人,晚上做好最後一個航班航後檢查,也常常是月上中天。生活的種種不便自不必說,工作上的困擾更是一重又一重。

蔡善月是這一期服務組組長,除了完成本專業保障任務之外,還要負責對外協調、內部管理和服務組翻譯。無論是對工作還是與尼方人員相處,“原則”如同一根緊繃的弦,讓蔡善月對待每一個問題、每一件事情都慎之又慎。

尼航作為尼泊爾唯一一個國營航空公司,與其他幾家私營航空公司的競爭優勢並不明顯。加之複雜的政治環境,令“新舟”60飛機的運營備受矚目。只要飛機一停場,負面新聞馬上就會出現。為了避免這種局面,服務組殫精竭慮,一方面保障飛機正常運營,另一方面竭力提升用戶的維護能力,督促與協助尼航加強飛機檢查、提高維護力度。如果一旦遇到不可控原因造成的停場,服務組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在蔡善月擔任組長的服務期間,除了飛機正常定檢外,幾乎保持天天飛行,沒有一起因為飛機技術原因和安全問題影響過航班。

2016年4月蔡善月剛到尼泊爾時,尼航工程師授權即將到期,面臨無放飛工程師可能導致飛機停飛的困境。根據尼泊爾局方要求,要重新取得資質,必須進行相關的補充培訓,但尼航沒有滿足需求的培訓教員進行相關的授課,若用戶派往中國學習,從經費及週期上考慮後都不太合適。經中航工業協調,並與尼航培訓、品質部門進一步溝通,最終決定由蔡善月承擔授課教員,按照尼方培訓需求進行了培訓。蔡善月精心準備,用最短的時間有效完成授課內容,使尼航順利完成工程師取證授權工作,保證了飛機正常運營。

“在國內工作時,會覺得做的都是平平凡凡的事,離國家、使命這些概念似乎很遠。在國外,一下就感覺到這些就在自己身上,大到飛機的良好狀態,小到每一句話,都關乎著中國、關乎著企業。自己的喜悅、憂慮也都被飛機緊緊拽著。在這裡工作很累,但很鍛煉人,不管是工作能力還是內心磨礪都有不小的變化。我慶倖自己有這樣一段經歷。”蔡善月對在尼泊爾的工作經歷留戀而珍惜。

2月8日,尼航在加德滿都為第二架“新舟”60舉行盛大接收儀式。熱鬧的場面讓蔡善月笑得合不攏嘴。聽到尼泊爾文化旅遊和民航部長薩伊在機艙內對中國駐尼泊爾大使于紅說,“中國飛機能在尼泊爾成功地飛行運營,就可以在全世界各地飛”的時候,強烈的自豪感將10個月的辛苦洗刷得無影無蹤。

第二架“新舟”60飛機的如約而至,將會使尼航的運力得到明顯提升,也使很多原本閒置的機場投入使用,為當地民眾出行帶來更多便利。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舟”飛機沿著“一帶一路”起飛,“中國製造”會讓古老的絲綢之路再現榮耀千年的光芒。

也擔負起在現場的技術指導工作。

西飛民機客戶培訓室為尼航設計了完備的培訓計畫,從機型維護、發動機試車到飛行員初始/轉機型、簽派員初始/轉機型、飛行教員轉機型等各類人員都有充分的考慮。目標就是能夠使尼航擁有良好的運營與維護能力,為後續擴大機隊打基礎。

從2014年初始培訓到2016年飛行員複訓,尼航先後有49人次前來中國參加培訓。2016年根據機組飛行情況,客戶培訓室又組織了飛行員技術團隊,研討、調整了模擬機飛行訓練科目,幫助尼航制訂了自己的用戶培訓大綱及訓練科目單,獲得尼航當地局方的認可。

2014年4月,首架“新舟”60飛機交付尼航,很快就投入到航線運營。即便前期的培訓工作已經非常充分,但在運營初期,尼航方面的運營保障能力仍顯不足,加之備件儲備不夠等問題,造成運營不太順利,也影響了尼航運營“新舟”60飛機的信心。

面對這些問題,駐尼航服務組站在運營最前線,全力投入到航線運營保障,並當仁不讓地擔負起多專業的現場培訓任務。發生任何影響到航班的事情,服務組總是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説明尼航排查故障、制訂解決方案、確定航材採購管道、監控發運情況……一路跟蹤進展,直到確認問題封閉飛機可以飛行。

在對飛機的日常維護工作中,服務組發現尼航一些人員檢查不夠細緻、規範,中航工業服務人員便採取現場帶教,手把手地做示範,講解具體的施工方法、步驟以及維護注意事項;同時,不厭其煩地講解不規範的操作會帶來的嚴重後果、存在的安全隱患等等。慢慢地,飛機越飛越好,大家開始理解了這些“囉嗦”的中國人,對他們的態度熱情起來。服務組趁熱打鐵,根據情況開展不定期的培訓,講授飛機系統知識,與尼航維護人員共同討論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對飛機逐漸熟悉之後,尼航人員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提高了。

2015年4月,尼泊爾8.1級特大地震發生之後,中國航空工業服務組無私與無畏的表現,讓尼泊爾對中國人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災難面前,服務組沒有絲毫退縮。從地震發生,服務組就堅守在機場,守護著飛機。“新舟”60在震後第3天就投入運營,每天執行航班4~6趟,最多載客人數62人(包括四五個嬰兒),為當地民眾出行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服務、中國精神隨著“新舟”的飛行在尼泊爾這個古老的國度一起飛揚。

共商、共建、共用,國家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這三項原則,也成為“新舟”走出國門、服務使用者與當地民眾的指導思想。通過產品搭建使用者成長的平臺、與用戶分享所有的技術成就,在尼泊爾“新舟”60飛機項目上,中國航空工業做到了。

跟著“新舟”出國門,讓一群普通人明白了“家國天下”

在多數人心目中,常駐國外工作當然是令人羡慕的好事。西飛駐外服務組一批又一批人員走南闖北,大家常常說,其中的滋味只能說句“甘苦自知”。也只有參與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這份工作的不易。

蔡善月在中國大西北的閻良航空城裡,有一個溫馨的小家。工作雖然很忙,但是每天能一家人在一起,就有了“萬事足”的幸福。2015年4月,作為“新舟”飛機電子專業的專家,蔡善月踏上尼泊爾的土地,服務期是一年。“這段日子,是我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從自己的‘小家’到新舟的‘大家’再到‘國家’,這種思想意識在異國他鄉有一種自然生成的力量。”

2017年大年初一,蔡善月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中,這讓默默無聞的他一下子成了公司的名人。每每說起這54秒鐘,蔡善月都開心不已。“沒有新舟,我一輩子也上不了央視啊!”的確,“新舟”讓很多如蔡善月這樣的年輕人的人生有了不同。

在尼泊爾,生活的全部就是圍繞“新舟”60飛行。早上,他們是最早到機場的人,晚上做好最後一個航班航後檢查,也常常是月上中天。生活的種種不便自不必說,工作上的困擾更是一重又一重。

蔡善月是這一期服務組組長,除了完成本專業保障任務之外,還要負責對外協調、內部管理和服務組翻譯。無論是對工作還是與尼方人員相處,“原則”如同一根緊繃的弦,讓蔡善月對待每一個問題、每一件事情都慎之又慎。

尼航作為尼泊爾唯一一個國營航空公司,與其他幾家私營航空公司的競爭優勢並不明顯。加之複雜的政治環境,令“新舟”60飛機的運營備受矚目。只要飛機一停場,負面新聞馬上就會出現。為了避免這種局面,服務組殫精竭慮,一方面保障飛機正常運營,另一方面竭力提升用戶的維護能力,督促與協助尼航加強飛機檢查、提高維護力度。如果一旦遇到不可控原因造成的停場,服務組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在蔡善月擔任組長的服務期間,除了飛機正常定檢外,幾乎保持天天飛行,沒有一起因為飛機技術原因和安全問題影響過航班。

2016年4月蔡善月剛到尼泊爾時,尼航工程師授權即將到期,面臨無放飛工程師可能導致飛機停飛的困境。根據尼泊爾局方要求,要重新取得資質,必須進行相關的補充培訓,但尼航沒有滿足需求的培訓教員進行相關的授課,若用戶派往中國學習,從經費及週期上考慮後都不太合適。經中航工業協調,並與尼航培訓、品質部門進一步溝通,最終決定由蔡善月承擔授課教員,按照尼方培訓需求進行了培訓。蔡善月精心準備,用最短的時間有效完成授課內容,使尼航順利完成工程師取證授權工作,保證了飛機正常運營。

“在國內工作時,會覺得做的都是平平凡凡的事,離國家、使命這些概念似乎很遠。在國外,一下就感覺到這些就在自己身上,大到飛機的良好狀態,小到每一句話,都關乎著中國、關乎著企業。自己的喜悅、憂慮也都被飛機緊緊拽著。在這裡工作很累,但很鍛煉人,不管是工作能力還是內心磨礪都有不小的變化。我慶倖自己有這樣一段經歷。”蔡善月對在尼泊爾的工作經歷留戀而珍惜。

2月8日,尼航在加德滿都為第二架“新舟”60舉行盛大接收儀式。熱鬧的場面讓蔡善月笑得合不攏嘴。聽到尼泊爾文化旅遊和民航部長薩伊在機艙內對中國駐尼泊爾大使于紅說,“中國飛機能在尼泊爾成功地飛行運營,就可以在全世界各地飛”的時候,強烈的自豪感將10個月的辛苦洗刷得無影無蹤。

第二架“新舟”60飛機的如約而至,將會使尼航的運力得到明顯提升,也使很多原本閒置的機場投入使用,為當地民眾出行帶來更多便利。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舟”飛機沿著“一帶一路”起飛,“中國製造”會讓古老的絲綢之路再現榮耀千年的光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