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東西好不好,看“氣”!

品味器物, 貴在品其“氣”。

圖 | 清康熙 紅釉尊

“氣”就是“氣韻”, 實際上它是透過看器物本身, 看到它背後的精神世界, 氣韻表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

氣韻和器型是時代的反映, 如果把握住時代氣息, 便能體會器物中所蘊含的氣韻。

圖 | 明 青花飛龍爐

王世襄

這裡就要說到王世襄先生, 對於“氣”王世襄先生在《錦灰三堆》中有一篇論文做了專門講述。

王世襄先生從小涉獵中國文化, 首先研究中國書法和繪畫,

在此基礎上, 他又研究青銅器、漆器、樂器、竹刻、傢俱等, 從宏觀上將此融會貫通。

圖 | 王世襄

王世襄先生評價藝術品, 一看歷史價值, 二看藝術水準。

所以在他的眼裡, 藝術水準第一位, 藝術品不分新老, 不分時代。

品味文物王世襄先生只需要看一眼,

就“一眼明”, 這是眼與心靜的共鳴。

具體來說這個氣, 在於各門類古玩是不是有“味兒”、有“神兒”、“有景兒”。

有“味兒”

這“味兒”主要對於器物而言, 那麼, 何為有“味兒”?

一種好的食物一定是有味的, 任何食物沒有味道, 食之如同嚼蠟, 同樣, 品文物也需要有“味兒”。

文物一旦有了“味兒”, 則意味著達到相當成就和境界了。

如說一件傢俱“明味兒足”, 是對這件傢俱最高的評價了。

有 “神兒”

我們平常總說“形似而神不似”, 這就是說, 徒有其表未有其神。

在古玩界亦是如此, 有形無神的藏品再漂亮也是次品, 而看上去古樸、有神韻,

形神兼備的乃佳品也。

這在書法上體現尤為明顯, 好的書法作品應有“神兒”, 不管是什麼書體的書法, 只要達到一定境界, 都能有“神兒”。

所以說, 一個沒下過苦功夫沒有達到一定境界的人, 書法不可能成事, 更不可能成為書法家。

圖 | 宋 龍泉窯青釉盤口瓶

有“景兒”

就好比畫,好畫抓人,動人心魂,靠的是精神頭。

所謂的有“景兒”,就是畫得生動有精神,是一幅繪畫在筆法、構圖、色彩、題跋各個方面無可挑剔之後,整體和諧統一而出現的效果。

看似忽略了細節,很抽象,但這是所有細節都有景的綜合表現,是整體所表現出來的“景”。

圖 | 清雍正 黃地琺瑯彩桃花紋杯

那麼,如何學會看文物的氣韻呢?

這就需要對各類藝術品加以審視判斷,透過器物的表像看到時代特質和藝術水準,捕捉到這些器物間內在聯繫和時代精神。

圖| 唐「春雷」琴

在今天的收藏領域,古玩基礎知識這是必備,但還需經過時間的沉澱,品味過許多具有獨特價值的文物精品,才能玩出味、玩出神。

▼喜歡你就點個贊!

有“景兒”

就好比畫,好畫抓人,動人心魂,靠的是精神頭。

所謂的有“景兒”,就是畫得生動有精神,是一幅繪畫在筆法、構圖、色彩、題跋各個方面無可挑剔之後,整體和諧統一而出現的效果。

看似忽略了細節,很抽象,但這是所有細節都有景的綜合表現,是整體所表現出來的“景”。

圖 | 清雍正 黃地琺瑯彩桃花紋杯

那麼,如何學會看文物的氣韻呢?

這就需要對各類藝術品加以審視判斷,透過器物的表像看到時代特質和藝術水準,捕捉到這些器物間內在聯繫和時代精神。

圖| 唐「春雷」琴

在今天的收藏領域,古玩基礎知識這是必備,但還需經過時間的沉澱,品味過許多具有獨特價值的文物精品,才能玩出味、玩出神。

▼喜歡你就點個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