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頤和園藏乾隆文物特展”在福建博物院開展

青年時期的乾隆4月27日至7月26日, 由福建博物院、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共同主辦的“風華清漪——頤和園藏乾隆文物特展”在福建博物院向公眾展出。

乾隆是將清朝推向“康乾盛世”的一代帝王, 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 本次展覽將帶領遊客穿越歷史時空, 認識不一樣的乾隆皇帝, 感受“康乾盛世”的繁華勝景, 領略乾隆皇帝的文韜武略, 全方位展示乾隆這位盛世君主的生活藝術。

禦題嵌西漢蒲紋玉璧紫檀框插屏

寫詩達人

據記載, 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全唐詩》, 總共收錄了2200多人花費數百年時間寫出來的4.89萬首詩, 而乾隆一生作詩的數量就達到4萬餘首, 平均每天要寫詩近2首, 是當之無愧的“寫詩達人”。

本次展出的禦題嵌西漢蒲紋玉璧紫檀框插屏, 風上的題詩表述了乾隆皇帝對玉和土的看法, 以及對玉璧的製作年代提出的疑問, 從另一側面向觀眾展示了這位帝王對詩歌的酷愛。 這件插屏匠心獨運的將西漢蒲紋玉璧鑲嵌在紫檀材質的屏框裡, 顯得獨具一格。 玉璧採用青玉材質, 整體比較平圓, 上面有獸面雙蛇身捲曲紋和蒲紋的裝飾。

雕龍鈕青玉璽

勤政愛民

乾隆是一位勤於政務和重視民生的帝王。 在興建清漪園之初, 便把整理京郊水系當作一項重要內容。 經過治理, 昆明湖成為北京城最重要的水源地, 成為滿足北京航運、農田灌溉和生活、園林供水的總樞紐。 為了在遊園時隨機處理政務, 體察民情, 乾隆在清漪園中修建了勤政殿、懷新書屋等建築。

玉璽是帝王權力的象徵, 本次展出的這方乾隆時期的雕龍鈕青玉璽, 光素潤潔。 璽鈕採用圓雕、浮雕、淺刻等技法, 雕刻出兩條祥龍, 呈現趴伏狀, 神態威嚴, 整體端莊穩重, 做工精細。

《耕織圖》

重農促織

《耕織圖》原是中國古代的文人為宣揚農業生產、教化百姓生活,

採用繪畫的形式詳實記錄古代耕作與蠶織的系列圖譜。 宋朝以後成為封建社會發展農業、注重農桑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宣教方法。

乾隆皇帝作為封建帝王中的傑出人物, 深知“重耕勤民”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乾隆皇帝命人將元朝畫家程所繪的耕作圖21幅、蠶織圖24幅訂正裝潢, 藏於圓明園多稼軒內, 又命工匠依照程所繪的耕圖與織圖, 用雙鉤法陰刻上石, 歷時三年, 鑲嵌於耕織圖景區內玉河齋左右遊廊的牆壁上。

《耕織圖》石刻的建成, 使其建築景觀和內涵更具鮮明的文化與藝術特色, 它既滿足了乾隆皇帝重視農桑的根本要求;又展示了乾隆皇帝作為詩人與鑒賞家深厚的文化修養。 在山清水秀的御苑之中設立生產織品的手工作坊,是乾隆皇帝將園林藝術與政治經濟完美結合的一次創造和理想與現實的唯美實踐。

銅鍍金嵌琺瑯六柱座鐘

西洋鐘玩家

乾隆皇帝也是西洋鐘的大玩家,但他都只停留在把玩的層面上,並沒有真正認識到西方科技成果是一種生產力,更沒有想到讓中國的工匠仿造或研發。實際上當時中國的工匠也能造出精美的鐘錶,只可惜這種技術只限於宮廷而沒有走向市場,更沒有進入現代工業程式。

此次展出的這件銅鍍金嵌琺瑯六柱座鐘,出自19世紀的法國,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它向我們展示了當時西方國家的機械製造水準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整個座鐘分為三層,底層綴有花瓣紋紅白料石,中層拱門內有豎立的水法玻璃柱,與景色融為一體,頂層嵌有兩針報時表。錶盤上的英文標識表明由英國詹姆斯•考克斯製造。鐘的底座由四隻大象馱起,通體鑲嵌苔蘚瑪瑙和琺瑯。

清乾隆·爐鈞釉垂帶耳燈籠瓶

藝術品收藏家

乾隆皇帝學養深厚,著述浩繁,精於鑒賞,理政之餘,他還致力於歷代文物的收藏,是個狂熱的收藏家。憑藉雄厚的國家經濟、文化實力,以及在他本人的高度藝術修養和情趣雅好的推動下,各類藝術品的製作水準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形成了鮮明的博採眾長,熔鑄古今,質料佳美,工藝精湛的乾隆風格。在乾隆帝的熱心宣導下,形成了一個以他為中心,包括官僚和宗室的文化圈,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風雅佳話和文化精品。在頤和園現藏的近四萬件文物中,相當一部分是乾隆時代的藝術精品。

清代乾隆時期仿古之風更是盛極一時,乾隆或出於政治需要,或出於個人喜好,直接或間接地推動著當時的文化潮流的風向。在他的主持下,乾隆時代提倡仿古之風保留前代精華的基礎上,有很多開拓創新,還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藝技法,形成了各類乾隆風格的御用工藝品,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文化藝術影響深遠。本次展出的清乾隆·爐鈞釉垂帶耳燈籠瓶,就是仿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鈞窯的產品。

在山清水秀的御苑之中設立生產織品的手工作坊,是乾隆皇帝將園林藝術與政治經濟完美結合的一次創造和理想與現實的唯美實踐。

銅鍍金嵌琺瑯六柱座鐘

西洋鐘玩家

乾隆皇帝也是西洋鐘的大玩家,但他都只停留在把玩的層面上,並沒有真正認識到西方科技成果是一種生產力,更沒有想到讓中國的工匠仿造或研發。實際上當時中國的工匠也能造出精美的鐘錶,只可惜這種技術只限於宮廷而沒有走向市場,更沒有進入現代工業程式。

此次展出的這件銅鍍金嵌琺瑯六柱座鐘,出自19世紀的法國,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它向我們展示了當時西方國家的機械製造水準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整個座鐘分為三層,底層綴有花瓣紋紅白料石,中層拱門內有豎立的水法玻璃柱,與景色融為一體,頂層嵌有兩針報時表。錶盤上的英文標識表明由英國詹姆斯•考克斯製造。鐘的底座由四隻大象馱起,通體鑲嵌苔蘚瑪瑙和琺瑯。

清乾隆·爐鈞釉垂帶耳燈籠瓶

藝術品收藏家

乾隆皇帝學養深厚,著述浩繁,精於鑒賞,理政之餘,他還致力於歷代文物的收藏,是個狂熱的收藏家。憑藉雄厚的國家經濟、文化實力,以及在他本人的高度藝術修養和情趣雅好的推動下,各類藝術品的製作水準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形成了鮮明的博採眾長,熔鑄古今,質料佳美,工藝精湛的乾隆風格。在乾隆帝的熱心宣導下,形成了一個以他為中心,包括官僚和宗室的文化圈,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風雅佳話和文化精品。在頤和園現藏的近四萬件文物中,相當一部分是乾隆時代的藝術精品。

清代乾隆時期仿古之風更是盛極一時,乾隆或出於政治需要,或出於個人喜好,直接或間接地推動著當時的文化潮流的風向。在他的主持下,乾隆時代提倡仿古之風保留前代精華的基礎上,有很多開拓創新,還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藝技法,形成了各類乾隆風格的御用工藝品,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文化藝術影響深遠。本次展出的清乾隆·爐鈞釉垂帶耳燈籠瓶,就是仿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鈞窯的產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