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曾建勇:鄉村醫生的奮鬥人生

新疆瑪納斯縣北五岔鎮油坊村村民曾建勇是一名鄉村醫生, 他用自己的雙手從治病救人到增收致富, 不斷的創造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斷的奮鬥著自己的多彩人生, 他用實幹和擔當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說起瑪納斯縣北五岔鎮油坊村村民曾建勇, 當地人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自己的父親本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鄉村醫生, 所以他在1991年大學畢業之後, 憑藉著大學學習醫學專業的他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 也作了一名鄉村醫生。 在行醫過程中發現, 由於鄉村醫院就醫環境較差, 且病患與醫院的距離都較遠,

導致群眾看病和買藥都極為不便, 為此曾建勇在家人的支持下, 選取了該村位置較為中心, 輻射面較廣的一處作為新建醫院的新址。

“主要是方便周邊老百姓的, 從1999年的5月份, 就開始啟動, 當時家裡面手頭上的錢也不多, 就是一個是為了改善這個醫療環境, 蓋的層次比較高一點, 參照好多醫院小型的一級門診這種規格。 當時錢只有10萬塊錢, 也不夠, 又到處親朋好友借錢, 可能當時湊了有40萬, 所以把這個房子在2000年的時候才蓋好。 ”曾建勇回憶說。

為了抓工程品質, 曾建勇與工人師傅同吃同住同勞動, 這裡砌牆的規格, 哪裡房屋的規劃, 屋裡的設計、裝修等事項他事必躬親, 一邊不耽誤看病, 另一邊也不能耽誤新醫院的建設,

整整一年的時間, 曾建勇為此操碎了心。

“為了一個是抓工程品質, 再一個就是不耽誤工人的工期, 在七八月份的時候, 利用工人中午休息時間, 像有些機器設備安裝的位置, 插座, 閉路電視這樣的線管, 也沒有考慮更多的防護措施, 由於太陽暴曬, 到至今還落下了日光性皮炎。 ”曾建勇說。

2000年10月, 醫院順利竣工, 建成了一個集診斷室、藥房、治療室、觀察室等為一體的200平米的鄉村醫院, 該醫院的建成, 可以覆蓋周邊6個村莊、方圓十幾公里內近1300多人就近就地就醫, 解決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的問題。 對於油坊村方圓十余裡的老百姓來說, 無論是得了什麼病, “找曾大夫去”成了大家眾口相傳的一句話, 因為不論病患有錢沒錢,

曾醫生都會治病救人。

行醫多年來, 曾建勇治癒的病人有很多, 同時由於經濟條件差而沒有錢付醫藥費的病患也不在少數, 但曾建勇對待病人依然一視同仁, 視病人生命為第一, 真心相待。

“我記得在2003年有一個病號是宮外孕, 一個是情況也比較緊急, 再一個我這兒診療水準也達不到。 當時也找不到錢, 當時我給借了5000塊錢, 還開車親自把他送到石河子二醫院, 所以當天晚上就緊急做手術, 到現在病好一直都記得我!通過這次的幫助, 所以就是到現在這個病號及家屬一直都很感激我, 一直都在來往。 ”曾建勇自豪的說道。

醫高先德高, 德高則望眾。 多年來, 曾建勇在農村最基層的醫療崗位上不分晝夜的守護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百姓的健康,

他將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灑在行醫路上, 他希望用自己的雙手去守護、去奮鬥, 真正為老百姓做實事、辦好事。

“在行醫過程中, 多多少少有些老百姓手頭上沒錢, 就是當時的病情需要, 給老百姓賒點賬, 有些看不了的病, 需要往上級醫院轉診, 我有時候還得墊錢, 到秋天老百姓有錢才能把這個錢還給我, 這十幾年大概就是陸陸續續的, 現在還有將近五六萬塊錢沒有收回來。 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 一個首先我自己想的就是給當地老百姓一個是減輕病痛, 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所以我就感覺到作為醫生, 我做的很踏實, 解決些當地老百姓的實際困難, 我覺得這個職業是至高無上的。 ”曾建勇告訴筆者。

北五岔鎮是瑪納斯縣的植棉大鎮, 擁有棉花種植規模大、植棉農戶人數多等特點, 閒不住的曾建勇心想利用自身的地理優勢, 自主創業創辦一家棉花加工廠, 但由於不瞭解市場行情及相關國家政策, 在創業初期跌了一個大跟頭。

曾建勇失望的說道, “當時跟合夥他人, 為了創業在党家莊村開了個棉花加工廠, 機器設備不符合國家要求就沒開成, 就是前前後後可能投入了可能將近80萬, 這一塊就沒有運行, 就等於這個錢就是打了水漂了。

不甘心失敗的曾建勇沒有放棄, 在2007年在看到農業生產中, 村民對於滴灌帶需求量的不斷增大, 於是看准了節水滴灌項目的商機, 又做起了生產滴灌帶的生意, 經過不但努力, 終於建成了一萬多平的潤禾棉花專業合作社,但廠房的建立並不意味著創業之路的成功,後期繁雜的瑣事讓他焦頭爛額。

“招工比較困難,為了就是能留得住工人,給工人提供好的居住環境,所以專門蓋了綜合辦公樓和宿舍樓。增加這麼大的投入,那肯定還得出去貸款借錢。”曾建勇對此記憶猶新。

缺少資金,往往是大多數創業者遇到的最大困難,為此他四處借錢,銀行貸款、股東投資,經過多方籌措,共累計投入800余萬元。“當時建車間和廠房的時候,因為當時附屬設施也比較多,就是一遍一遍的跑設計院,跑相關部門,土管局,規劃部門,再一個就是設備跟廠家溝通,適應當地生產的設備,來回跑無數次。就是希望自己幹得完美一點,好多事情都是自己親力親為。”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前期規劃合理,再加上大家對他的信任,很多農戶都願意到他的合作社訂制貨物,因此從設備的進廠到投入生產使用,合作社逐步走上了正軌,客戶也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現在產品主要銷往本鄉鎮及周邊新湖農場等各場站,合作社年收入達50多萬元,年生產滴灌帶可以滿足六萬畝土地的需求。同時合作社還利用季節性招工,可以解決少則20多人、多則近百人的村民就業問題,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習總書記也說過,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通過這些年來的奮鬥,作為醫生給當地老百姓解除痛苦,使他們身體健康。再作為一名合作社的經營者,可以使老當地老百姓冬閒時間增加收入,所以我也感覺到很幸福。通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才能獲得這種想要的幸福。今後我也要帶領我的社員,擼起袖子加油幹,通過自己的雙手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曾建勇說。(楊世明 何豔飛)

終於建成了一萬多平的潤禾棉花專業合作社,但廠房的建立並不意味著創業之路的成功,後期繁雜的瑣事讓他焦頭爛額。

“招工比較困難,為了就是能留得住工人,給工人提供好的居住環境,所以專門蓋了綜合辦公樓和宿舍樓。增加這麼大的投入,那肯定還得出去貸款借錢。”曾建勇對此記憶猶新。

缺少資金,往往是大多數創業者遇到的最大困難,為此他四處借錢,銀行貸款、股東投資,經過多方籌措,共累計投入800余萬元。“當時建車間和廠房的時候,因為當時附屬設施也比較多,就是一遍一遍的跑設計院,跑相關部門,土管局,規劃部門,再一個就是設備跟廠家溝通,適應當地生產的設備,來回跑無數次。就是希望自己幹得完美一點,好多事情都是自己親力親為。”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前期規劃合理,再加上大家對他的信任,很多農戶都願意到他的合作社訂制貨物,因此從設備的進廠到投入生產使用,合作社逐步走上了正軌,客戶也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現在產品主要銷往本鄉鎮及周邊新湖農場等各場站,合作社年收入達50多萬元,年生產滴灌帶可以滿足六萬畝土地的需求。同時合作社還利用季節性招工,可以解決少則20多人、多則近百人的村民就業問題,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習總書記也說過,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通過這些年來的奮鬥,作為醫生給當地老百姓解除痛苦,使他們身體健康。再作為一名合作社的經營者,可以使老當地老百姓冬閒時間增加收入,所以我也感覺到很幸福。通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才能獲得這種想要的幸福。今後我也要帶領我的社員,擼起袖子加油幹,通過自己的雙手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曾建勇說。(楊世明 何豔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