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英圖書館的十件奇趣文學珍品

大英圖書館是英國的國家圖書館, 也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其藏品數超過1.5億, 涵蓋四百多種語言, 包括書籍、雜誌、手稿、地圖、樂譜、報紙、專利、資料、郵票、印刷品、繪畫和聲音檔案。

今天小編將為大家深入介紹其中最奇趣的十件文學珍品。 第一件, 當然是要從莎翁的書說起……

1. 莎士比亞的《第一對開本》丨 最早的莎翁戲劇全集

《威廉·莎士比亞先生的喜劇、歷史劇與悲劇》

《第一對開本》(First Folio)是最早的威廉·莎士比亞戲劇全集,

于莎翁去世七年後的1623年編集出版, 有史以來首次將莎士比亞創作的劇本歸類為喜劇、悲劇和歷史劇, 從而確立了全世界對莎翁正典的認知。 要是沒有這份對開本, 可能有半數莎翁戲劇將會失傳:在對開本收錄的三十六部戲劇中, 有十八部在當時為首次出版, 包括《第十二夜》、《一報還一報》、《馬克白》、《凱撒大帝》和《暴風雨》。

2.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 | 最著名、最經久不衰的兒童故事之一

路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原始手稿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國文學中最著名、最經久不衰的兒童故事之一, 講述一個名叫愛麗絲的女孩追著一隻揣著懷錶的白兔子掉進兔子洞, 闖進一個全都不對勁的世界:動物會說話, 邏輯全部亂套, 語言自相矛盾, 這一切都使得荒誕的事物比理性要正常得多。

右:原始手稿中的愛麗絲插圖 左:故事出版後的配圖

這部膾炙人口的傳世名篇起初是在1862年7月4日的一次河上蕩舟時, 路易斯·卡羅爾給愛麗絲·利德爾和她的姐妹講的故事。 卡羅爾還把故事整整齊齊地寫在紙上, 配上自己認認真真畫的插圖, 裝訂成冊, 在1864年11月送給愛麗絲, 作為提早的聖誕禮物。 卡羅爾不擅繪畫, 也許覺得畫得不好, 於是在繪有愛麗絲的插畫上貼了一張她的照片(見下圖)。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原始手稿

直到1977年照片被揭下, 底下的插畫才重見天日。 現在, 這張照片被附在折紙上, 好讓讀者看到底下的插畫。 這份手稿是大英圖書館的珍藏之一。

3. 少女勃朗特的迷你書 | 為《簡·愛》的創作埋下伏筆

這本只有巴掌大的迷你書是少女時期的夏洛蒂·勃朗特與弟弟布蘭韋爾所創立、共同編撰的《布萊克伍德少年雜誌》1829年12月刊。姐弟倆模仿當時的雜誌出版物,用極小的字體手寫了這本雜誌,並以咖啡色的糖紙作雜誌的封皮。索引中的首字母“U T”表示“Us Two”(我們倆,夏洛蒂和布蘭韋爾),而雜誌內容與一般出版物一樣,有目錄頁和廣告,並由一系列散文、小說及詩歌組成。

布蘭韋爾·勃朗特記述玩具士兵的軼事,摘取自他1830年撰寫的《少年歷史》

勃朗特的成長經歷為《簡·愛》的創作埋下伏筆,也為其畢生創作提供了諸多靈感和線索。布蘭韋爾九歲生日那天,他的父親送給他一盒裝有十二隻玩具士兵的禮物,這些玩具激起了勃朗特四姐弟創造幻想王國和人物傳奇的興趣。

4. 《簡·愛》 | 經久不衰的文學經典

大英圖書館都有哪些與《簡·愛》(Jane Eyre)相關的珍稀藏品?除了兩度漂洋過海來中國展出的《簡·愛》創作手稿以外,大英圖書館還藏有《簡·愛》問世以來多部附有插圖的彩繪版本。

在《簡·愛》這部世界名著中,夏洛蒂·勃朗特挑戰了十九世紀社會對女性強加的陳規和對待兒童的態度方式。這部小說結合現實主義、童話和哥特意象,是勃朗特姐妹第一部被接受出版的作品。我們從《簡·愛》手稿中看到的那些見微知著的修改,主要是為了凸顯女主人公簡的強大意志和主見。

5. 狄更斯的《霧都孤兒》| 刻畫城市弱勢群體“群像”

《霧都孤兒》彩繪封面

《霧都孤兒》(Oliver Twist)是查理斯·狄更斯的第二部小說,講述一個孤兒如何憑著自己的好心腸,從十九世紀倫敦城充滿犯罪與貧窮的地下世界脫身。這部小說恰到好處地融合懸疑、驚奇、煽情和幽默元素,刻畫出一幅城市弱勢群體被社會拋棄的景象。大英圖書館不僅藏有這部作品的創作手稿,還藏有《霧都孤兒》問世以來的多個彩繪版本,包括上圖展示的由喬治·克魯克香克所繪的藍色拼圖封面。

6. 狄更斯的《聖誕頌歌》 | 兒童堅定的捍衛者

《聖誕頌歌》首版精裝封面

這部擁有精裝封皮與生動插圖的作品便是《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的首版,於1843年出版發行,是狄更斯第一本,也是最有名的一本關於耶誕節的書。這是一篇寓言,講的是冷酷無情的守財奴埃比尼澤·斯克魯奇(Ebeneezer Scrooge)在聖誕前夜,先是見到已故的合夥人雅各·馬萊(Jacob Marley)的鬼魂,又在同一晚見到三個來造訪的魂靈——聖誕的過去之靈、現在之靈和未來之靈——每個魂靈都讓斯克魯奇看到他自己過去的行徑,讓他明白,他的厭世之舉給他人帶來了何等深重的傷痛。

其中最狠的要數聖誕的未來之靈,它向斯克魯奇展示,如果他不改變自己的做法,他自己,以及命運由他決定的人,比如鮑伯·克拉契(Bob Cratchit)和他殘疾的兒子小提姆(Tiny Tim),將會迎來怎樣悲慘的未來。

《聖誕頌歌》封面頁及插圖

這個故事不僅僅是在描寫斯克魯奇一個人的困境,更是在討論更加廣泛的社會問題,尤其是這樣一個場景:聖誕的現在之靈將 名為“無知”和“貧困”的兩個孩子帶到斯克魯奇面前——“它從長袍的褶襇裡,帶出兩個孩子:可憐,淒慘,可怕,醜陋,悲苦,他們跪在它的腳邊,緊緊抓住它的長袍的外面。” 兩個孩子所代表的,都是維多利亞時期貧窮給社會帶來的後果。狄更斯是兒童堅定的捍衛者,他抓住每個機會,為那些被忽視、遭受貧窮、缺乏教育機會的兒童鳴不平。

7. 《達洛維夫人》 | 體現現代主義精髓的經典之作

大英圖書館藏有三本維吉尼亞·伍爾夫的筆記本,其中包含了其最知名小說之一《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的創作草稿。伍爾夫被譽為英語語言的創新者,通過這些筆記中的作者手跡,我們可以看到,她在探尋一種所謂“意識流”新創作手法,在這裡體驗與情感對人物內在意識所產生的影響,與人物所演繹的故事同樣重要。

《達洛維夫人》將一戰後的英國中產階級設為故事的主體。她在日記中寫到,她想“寫出生存和死亡,清醒和瘋癲……想要批判社會體制,展現它運轉到最緊繃時的模樣”。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早期的倫敦為舞臺,從性別定位的轉變、性、階級分裂到當時如汽車、飛機、電影等新發明,該小說捕捉了伍爾夫身處的那個日新月異的社會。

8. 精美書信集 | 雪萊夫婦愛的證明

哪位浪漫派詩人的骨灰在義大利羅馬、心臟埋在英國伯恩第斯、頭髮卻藏于倫敦大英圖書館?答案便是英國詩人珀西·比希·雪萊。這裡展示的這本精美的書信集藏于大英圖書館,封套裡有雪萊的一綹頭髮和部分骨灰,伴同其妻子也是著名女作家瑪麗·雪萊的一綹頭髮。1822年,珀西·比希·雪萊的船“唐璜號”在義大利海岸遭遇風暴失事,雪萊溺水身亡。他的骨灰大部分埋在羅馬的一處公墓,心臟則被輾轉帶回英國,由他的妻子瑪麗·雪萊保存。

9. 《天真與經驗之歌》 | 探究“人類靈魂的兩種矛盾狀態”

《天真與經驗之歌》

威廉·布萊克的《天真與經驗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也許是他最著名的詩集。如他在副標題所中所寫的,他在這組詩集中探究“人類靈魂的兩種矛盾狀態”。儘管韻律簡單,運用的也是兒童、動畫和花卉的意象,但這些詩歌往往飽含困苦、爭議和諷刺,反映了布萊克內心深處的政治信念和精神體驗。

布萊克聲稱,兒童對他作品的理解不會比大人差,甚至還更好。他想表達的是:孩子對事物的理解直截了當,而大人活著不得不有所妥協,理解力也就蒙上一層雲翳。但是這些詩歌是天真與經驗“之歌”,而不是“歌頌”天真與經驗,詩篇的格律有十八世紀兒童詩歌和歌謠的韻味。

10. 《德古拉》 | 既保守又先鋒的哥特經典

《德古拉》首版封面

哥特經典《德古拉》的首版於1897年在倫敦出版發行。作品的封皮雖然簡單卻格外顯眼,紅色粗體的英文標題與黃色封皮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維多利亞“世界末”(fin de siècle),也稱“頹廢”時期,黃色代表了一種極具冒險精神,甚至略有犯罪傾向的元素;譬如,在當時,聲名狼藉的法國小說通常都用黃色作書籍封皮。出版商之所以給《德古拉》設計了如此鮮亮的黃色封皮,想必是有意與那種更具實驗性且飽受爭議的文學形式看齊。

然而,這部作品實際上在多方面來看其實卻十分保守,小說中形似保守派的口吻表達了英帝國主義和基督教的道德觀,同時揭示了當時英格蘭社會中的焦慮和不安。

《21世紀英語教育》綜合整理。

這本只有巴掌大的迷你書是少女時期的夏洛蒂·勃朗特與弟弟布蘭韋爾所創立、共同編撰的《布萊克伍德少年雜誌》1829年12月刊。姐弟倆模仿當時的雜誌出版物,用極小的字體手寫了這本雜誌,並以咖啡色的糖紙作雜誌的封皮。索引中的首字母“U T”表示“Us Two”(我們倆,夏洛蒂和布蘭韋爾),而雜誌內容與一般出版物一樣,有目錄頁和廣告,並由一系列散文、小說及詩歌組成。

布蘭韋爾·勃朗特記述玩具士兵的軼事,摘取自他1830年撰寫的《少年歷史》

勃朗特的成長經歷為《簡·愛》的創作埋下伏筆,也為其畢生創作提供了諸多靈感和線索。布蘭韋爾九歲生日那天,他的父親送給他一盒裝有十二隻玩具士兵的禮物,這些玩具激起了勃朗特四姐弟創造幻想王國和人物傳奇的興趣。

4. 《簡·愛》 | 經久不衰的文學經典

大英圖書館都有哪些與《簡·愛》(Jane Eyre)相關的珍稀藏品?除了兩度漂洋過海來中國展出的《簡·愛》創作手稿以外,大英圖書館還藏有《簡·愛》問世以來多部附有插圖的彩繪版本。

在《簡·愛》這部世界名著中,夏洛蒂·勃朗特挑戰了十九世紀社會對女性強加的陳規和對待兒童的態度方式。這部小說結合現實主義、童話和哥特意象,是勃朗特姐妹第一部被接受出版的作品。我們從《簡·愛》手稿中看到的那些見微知著的修改,主要是為了凸顯女主人公簡的強大意志和主見。

5. 狄更斯的《霧都孤兒》| 刻畫城市弱勢群體“群像”

《霧都孤兒》彩繪封面

《霧都孤兒》(Oliver Twist)是查理斯·狄更斯的第二部小說,講述一個孤兒如何憑著自己的好心腸,從十九世紀倫敦城充滿犯罪與貧窮的地下世界脫身。這部小說恰到好處地融合懸疑、驚奇、煽情和幽默元素,刻畫出一幅城市弱勢群體被社會拋棄的景象。大英圖書館不僅藏有這部作品的創作手稿,還藏有《霧都孤兒》問世以來的多個彩繪版本,包括上圖展示的由喬治·克魯克香克所繪的藍色拼圖封面。

6. 狄更斯的《聖誕頌歌》 | 兒童堅定的捍衛者

《聖誕頌歌》首版精裝封面

這部擁有精裝封皮與生動插圖的作品便是《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的首版,於1843年出版發行,是狄更斯第一本,也是最有名的一本關於耶誕節的書。這是一篇寓言,講的是冷酷無情的守財奴埃比尼澤·斯克魯奇(Ebeneezer Scrooge)在聖誕前夜,先是見到已故的合夥人雅各·馬萊(Jacob Marley)的鬼魂,又在同一晚見到三個來造訪的魂靈——聖誕的過去之靈、現在之靈和未來之靈——每個魂靈都讓斯克魯奇看到他自己過去的行徑,讓他明白,他的厭世之舉給他人帶來了何等深重的傷痛。

其中最狠的要數聖誕的未來之靈,它向斯克魯奇展示,如果他不改變自己的做法,他自己,以及命運由他決定的人,比如鮑伯·克拉契(Bob Cratchit)和他殘疾的兒子小提姆(Tiny Tim),將會迎來怎樣悲慘的未來。

《聖誕頌歌》封面頁及插圖

這個故事不僅僅是在描寫斯克魯奇一個人的困境,更是在討論更加廣泛的社會問題,尤其是這樣一個場景:聖誕的現在之靈將 名為“無知”和“貧困”的兩個孩子帶到斯克魯奇面前——“它從長袍的褶襇裡,帶出兩個孩子:可憐,淒慘,可怕,醜陋,悲苦,他們跪在它的腳邊,緊緊抓住它的長袍的外面。” 兩個孩子所代表的,都是維多利亞時期貧窮給社會帶來的後果。狄更斯是兒童堅定的捍衛者,他抓住每個機會,為那些被忽視、遭受貧窮、缺乏教育機會的兒童鳴不平。

7. 《達洛維夫人》 | 體現現代主義精髓的經典之作

大英圖書館藏有三本維吉尼亞·伍爾夫的筆記本,其中包含了其最知名小說之一《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的創作草稿。伍爾夫被譽為英語語言的創新者,通過這些筆記中的作者手跡,我們可以看到,她在探尋一種所謂“意識流”新創作手法,在這裡體驗與情感對人物內在意識所產生的影響,與人物所演繹的故事同樣重要。

《達洛維夫人》將一戰後的英國中產階級設為故事的主體。她在日記中寫到,她想“寫出生存和死亡,清醒和瘋癲……想要批判社會體制,展現它運轉到最緊繃時的模樣”。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早期的倫敦為舞臺,從性別定位的轉變、性、階級分裂到當時如汽車、飛機、電影等新發明,該小說捕捉了伍爾夫身處的那個日新月異的社會。

8. 精美書信集 | 雪萊夫婦愛的證明

哪位浪漫派詩人的骨灰在義大利羅馬、心臟埋在英國伯恩第斯、頭髮卻藏于倫敦大英圖書館?答案便是英國詩人珀西·比希·雪萊。這裡展示的這本精美的書信集藏于大英圖書館,封套裡有雪萊的一綹頭髮和部分骨灰,伴同其妻子也是著名女作家瑪麗·雪萊的一綹頭髮。1822年,珀西·比希·雪萊的船“唐璜號”在義大利海岸遭遇風暴失事,雪萊溺水身亡。他的骨灰大部分埋在羅馬的一處公墓,心臟則被輾轉帶回英國,由他的妻子瑪麗·雪萊保存。

9. 《天真與經驗之歌》 | 探究“人類靈魂的兩種矛盾狀態”

《天真與經驗之歌》

威廉·布萊克的《天真與經驗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也許是他最著名的詩集。如他在副標題所中所寫的,他在這組詩集中探究“人類靈魂的兩種矛盾狀態”。儘管韻律簡單,運用的也是兒童、動畫和花卉的意象,但這些詩歌往往飽含困苦、爭議和諷刺,反映了布萊克內心深處的政治信念和精神體驗。

布萊克聲稱,兒童對他作品的理解不會比大人差,甚至還更好。他想表達的是:孩子對事物的理解直截了當,而大人活著不得不有所妥協,理解力也就蒙上一層雲翳。但是這些詩歌是天真與經驗“之歌”,而不是“歌頌”天真與經驗,詩篇的格律有十八世紀兒童詩歌和歌謠的韻味。

10. 《德古拉》 | 既保守又先鋒的哥特經典

《德古拉》首版封面

哥特經典《德古拉》的首版於1897年在倫敦出版發行。作品的封皮雖然簡單卻格外顯眼,紅色粗體的英文標題與黃色封皮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維多利亞“世界末”(fin de siècle),也稱“頹廢”時期,黃色代表了一種極具冒險精神,甚至略有犯罪傾向的元素;譬如,在當時,聲名狼藉的法國小說通常都用黃色作書籍封皮。出版商之所以給《德古拉》設計了如此鮮亮的黃色封皮,想必是有意與那種更具實驗性且飽受爭議的文學形式看齊。

然而,這部作品實際上在多方面來看其實卻十分保守,小說中形似保守派的口吻表達了英帝國主義和基督教的道德觀,同時揭示了當時英格蘭社會中的焦慮和不安。

《21世紀英語教育》綜合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