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管新規落地!世間再無保本理財,銀行理財客戶何去何從?

怎麼又在說資管新規?去年底不是已經發過一次了嗎?去年底那是徵求意見稿, 這次是正兒八經的落地指導意見。 並且這次新規是在新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上位後主導的首個基於新的監管框架下的大監管檔, 規格之高歷史罕見。 同時也傳送出一個重要信號, 執行不會打任何折扣, 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空間。

聽說銀行以後再也沒有保本理財了?

您可以這麼認為。 其實要說保本理財, 咱們先來講一個概念。 商業銀行業務大致可以分為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 這些的“表”指的是資產負債表。

目前大部分銀行發行的主要是非保本型理財, 吸收的資金作為代理投資款項, 這屬於表外業務。 保本型理財吸收的資金則視同銀行的存款, 需要提取存款準備金, 屬於銀行的表內業務。 判斷是否入表的依據是合同是否保本。

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

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本收益。 出現兌付困難時, 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 金融機構不得在表內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所以說表內的可以保本, 表外的嚴禁保本。 您在銀行看到的非保本理財都是屬於表外業務哈。

那我原來買的還沒到期的理財怎麼辦?

新規要求過渡期延長到2020年底, 在新規出來之前銀行已經發行的理財基本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是新規出來之後發行的產品您可真得擦亮眼睛選啦。

哦, 那還好!你說的剛性兌付是怎麼回事呢?

監管明確要求資產管理的本質是代客理財。 代客理財如果能承諾保本保息, 那投資人倒是樂得開心, 管理機構就壓力山大了。 就像你在大街上看到那種包生兒子的牛皮癬廣告一樣, 誰敢真信啊!

剛性兌付讓投資者有一種心理錯覺, 過高估計了市場的無風險收益。 經濟學裡通常把國債收益率看成無風險收益。 目前我國三年期國債收益率是4%, 而現在各大銀行一年期非保本理財的收益率普遍在5.2%左右,

相應的如果有三年期理財那收益至少是6%-7%。 這中間近3%的收益率差就是風險溢價, 是在承擔了相應的風險後獲得的。

但現在大部分人覺得這個5.2%的收益是剛性兌付的, 出了事銀行會貼。 銀行為了保證剛兌, 必備把這一部分潛在虧損定價到其他資產中, 進而傳導到整體個市場。 最後的結果就是, 整個市場都在為剛兌買單。 有的實力不強的金融機構, 可能沒有能力承受這麼高的資金成本, 只能倒閉, 最終也是由投資者買單。

打破剛兌, 受影響最大的金融機構應該是銀行和信託了。 本次要求銀行不再發行保本理財, 回歸代客理財的本質, 引導無風險收益率回歸真實水準, 對資本市場長遠的健康運行是有好處的。

既然不能發保本理財了, 那以後我在銀行還能買到哪些理財產品?

這要從兩方面來說。 對於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淨值型理財。 對於比較保守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結構性存款。 您先喝杯茶, 我慢慢跟您說。

新規要求以後銀行的所有表外理財都要淨值化管理。 什麼意思?

淨值型理財產品與開放式基金類似,沒有預期收益,沒有到期時間。產品有固定的開放時間(一般為每週、每月、每季、每年等),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

那麼淨值型理財產品使用者的收益是怎麼計算的呢?

則用戶的持有期年化收益率就是【(1.15-1.1)/1.1】/3*12=18.18%。

說人話就是,淨值型理財產品你買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收益是多少,甚至是賺是虧也不知道,要等到下一個開放期才能反推出上一週期的實際收益率。跟目前銀行普遍發行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有較大區別。

另外一種是結構化存款,銀行也叫結構化保本理財,長得理財產品的外表,其實是一顆存款的“心”。它不屬於資產管理業務的範疇,不需要參照執行理財產品的相關規定。

它的資金投向分為兩部分。本質是銀行將絕大部分資金投資於固定收益產品獲取穩定收益,這部分本金絕對安全,收益足以覆蓋產品的最低收益,比如4.5%。而另一小部分資金投資于金融衍生品,比如期權等,去博取高收益,最壞的結果就是這部分沒收益,但不會虧,這一部分產生的收益為0—1%。所以最後整個產品的收益在4.5%-5.5%之間。

哦,我大概明白了。看來現在整個金融行業都在進行變革。

那對於這種我們普通投資者應該怎樣投資理財呢?

這個話題比較大,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如果風險偏好比較低,建議配置一部分大額存單。

現在各大銀行的大額存單普遍都進行了新一輪利率上調。一年期最高2.25%,三年期最高4.125%。收益其實並不算太低,關鍵是安全,作為資產配置的打底層也不錯。

2、淨值型理財或結構化存款

上面已經講過,這裡就不重複啦。

3、如果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可適當配置公募基金

利率市場化以後,買者自負,風險自擔,反正都是淨值化管理,為何不拿一小部分資金試試公募呢?雖然也有可能會虧,但是你別忘了,2017年全市場近9成公募基金賺錢,偏股型基金平均漲幅11.3%;另一方面卻有超7成股民虧錢。這麼看,投資基金還是比自己蹦噠強點兒。

4、p2p理財余易貸

p2p理財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互聯網理財方式,其最大的優勢就是收益非常客觀,在p2p發展初期行業尚不規範,風險較大,這兩年不斷出臺各種嚴格的監管政策,p2p行業已經步入正規的發展軌道上。現在p2p的平均收益仍然遠超銀行理財,以上線運營四年多的余易貸理財為例,年標預期收益14.4%,參加活動還可獲得更多的隱形收益。

5、最重要的一點,找個專業靠譜的理財顧問

資管新規,可以說是吹響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號角,過去十年最具活力、野蠻生長的資管行業最終要回到資產管理能力的本源。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國際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金融產品中湧現出來。投資前多瞭解底層資產,產品結構,管理機構投研能力,這些非常重要。

然而術業有專攻,相信一般投資者不會有這個時間和這個精力去進行深入研究。越來越高標準和專業化的金融投資決策,您應該交給更專業的人來做。早在幾十年前,歐美國家每個中產家庭都已經有自己專門的理財顧問,我相信在中國這個未來不會太遙遠。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這句話適用于任何一個理財產品,銀行理財也不例外。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不妨將眼光放開闊一些,關注一些性價比更高的理財方式,經驗不多的投資者也不妨嘗試當下非常火熱的p2p理財,像余易貸這樣小而美的平臺值得嘗試。

什麼意思?

淨值型理財產品與開放式基金類似,沒有預期收益,沒有到期時間。產品有固定的開放時間(一般為每週、每月、每季、每年等),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

那麼淨值型理財產品使用者的收益是怎麼計算的呢?

則用戶的持有期年化收益率就是【(1.15-1.1)/1.1】/3*12=18.18%。

說人話就是,淨值型理財產品你買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收益是多少,甚至是賺是虧也不知道,要等到下一個開放期才能反推出上一週期的實際收益率。跟目前銀行普遍發行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有較大區別。

另外一種是結構化存款,銀行也叫結構化保本理財,長得理財產品的外表,其實是一顆存款的“心”。它不屬於資產管理業務的範疇,不需要參照執行理財產品的相關規定。

它的資金投向分為兩部分。本質是銀行將絕大部分資金投資於固定收益產品獲取穩定收益,這部分本金絕對安全,收益足以覆蓋產品的最低收益,比如4.5%。而另一小部分資金投資于金融衍生品,比如期權等,去博取高收益,最壞的結果就是這部分沒收益,但不會虧,這一部分產生的收益為0—1%。所以最後整個產品的收益在4.5%-5.5%之間。

哦,我大概明白了。看來現在整個金融行業都在進行變革。

那對於這種我們普通投資者應該怎樣投資理財呢?

這個話題比較大,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如果風險偏好比較低,建議配置一部分大額存單。

現在各大銀行的大額存單普遍都進行了新一輪利率上調。一年期最高2.25%,三年期最高4.125%。收益其實並不算太低,關鍵是安全,作為資產配置的打底層也不錯。

2、淨值型理財或結構化存款

上面已經講過,這裡就不重複啦。

3、如果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可適當配置公募基金

利率市場化以後,買者自負,風險自擔,反正都是淨值化管理,為何不拿一小部分資金試試公募呢?雖然也有可能會虧,但是你別忘了,2017年全市場近9成公募基金賺錢,偏股型基金平均漲幅11.3%;另一方面卻有超7成股民虧錢。這麼看,投資基金還是比自己蹦噠強點兒。

4、p2p理財余易貸

p2p理財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互聯網理財方式,其最大的優勢就是收益非常客觀,在p2p發展初期行業尚不規範,風險較大,這兩年不斷出臺各種嚴格的監管政策,p2p行業已經步入正規的發展軌道上。現在p2p的平均收益仍然遠超銀行理財,以上線運營四年多的余易貸理財為例,年標預期收益14.4%,參加活動還可獲得更多的隱形收益。

5、最重要的一點,找個專業靠譜的理財顧問

資管新規,可以說是吹響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號角,過去十年最具活力、野蠻生長的資管行業最終要回到資產管理能力的本源。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國際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金融產品中湧現出來。投資前多瞭解底層資產,產品結構,管理機構投研能力,這些非常重要。

然而術業有專攻,相信一般投資者不會有這個時間和這個精力去進行深入研究。越來越高標準和專業化的金融投資決策,您應該交給更專業的人來做。早在幾十年前,歐美國家每個中產家庭都已經有自己專門的理財顧問,我相信在中國這個未來不會太遙遠。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這句話適用于任何一個理財產品,銀行理財也不例外。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不妨將眼光放開闊一些,關注一些性價比更高的理財方式,經驗不多的投資者也不妨嘗試當下非常火熱的p2p理財,像余易貸這樣小而美的平臺值得嘗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