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二胡宗師德藝雙馨 漢宮秋月千古絕響 寫在蔣風之先生誕辰110周年

《漢宮秋月》是二胡演奏藝術高度的標誌之作。 其含蓄委婉, 精緻典雅的獨特藝術魅力征服了億萬聽眾, 對二胡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 《漢宮秋月》的創造者蔣風之先生是現代二胡藝術發展的奠基人, 新中國二胡藝術發展的領導者, “蔣派”二胡藝術的開創者。 蔣風之先生一生致力於民族器樂的專業學院教學和業餘普及推廣。 今天, 二胡已成為普及程度最高的中國民族樂器之一, 為海內外愛樂人士所推崇。 然而二胡的發展歷史卻是民族樂器大家庭裡最短的。 蔣風之先生離去已三十二載, 面對二胡演奏事業的蓬勃發展,

我們有必要對二胡的發展歷史加以瞭解。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 這也是對未來二胡演奏藝術發展應做的必要準備。

蔣風之像 著名畫家蔣兆和先生畫

蔣風之先生曾先後就讀于上海藝術大學音樂系、上海國立音樂院和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

主修二胡, 兼修小提琴和鋼琴, 他同時也是優秀的琵琶演奏家。 在多種樂器的長期演奏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 這為創立學派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劉天華先生開創了二胡發展的新紀元, 而蔣風之先生有力地繼承和開拓, 將二胡提升到了登堂入室的全新藝術高度。 技藝已臻化境仍苦心孤詣的不斷求索。 終開創了以《漢宮秋月》《薰風曲》《悲秋》等傳統名曲;劉天華先生的《病中吟》《苦悶之謳》《月夜》等十首名曲;華彥鈞的《二泉映月》《聽松》等三首名曲以及孫文明的《流波曲》為代表的“蔣派”二胡演奏藝術體系。 “蔣派”二胡藝術巧妙融合了中國傳統審美情趣, 廣泛借鑒了姊妹器樂的藝術特點, 全面提高了二胡的演奏技巧並系統完善了二胡的演奏理論,
從而開闢了全新的二胡演奏思維模式。 “古樸典雅、剛柔相濟、細膩深邃、內在含蓄”的蔣派二胡藝術在二胡百年歷史上始終熠熠生輝。

作為傑出的二胡教育家, 蔣風之先生一生為二胡教育事業的發展嘔心瀝血, 至古稀之年仍然奔走在全國各地的舞臺和講臺上, 傾盡全力傳播二胡藝術理念, 播撒傳承二胡藝術的種子。 蔣風之先生在不同歷史時期培養了包括劉北茂、丁璫、藍玉崧、張韶、聶靖宇、王國潼、嚴忠暄、田保安、安如礪、蔣青、王茂琪、陸福通、馮家訓、王行、吉桂貞、趙硯臣、薄占武、沈漢志、陳銘新等一批優秀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 桃李滿枝, 碩果累累。 為二胡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傳統音樂語言是中國音樂文化的根本。 受到不同時代和不同形勢的諸多因素影響, 中國器樂演奏藝術在過去一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曾做出過不斷嘗試。 在借鑒, 移植, 創新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果。 這也是藝術發展道路上的必經過程。 然而中國傳統文化廣博, 包容, 深刻, 含蓄, 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所不能比擬的。 歲月更迭, 漫漫五千年的文化歷程, 傳統審美意趣早已深深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 如同人們雖然掌握多種語言, 卻只有母語的表達最為真摯親切一樣, 蔣風之先生開創的“蔣派”二胡藝術秉承了中國傳統審美, 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 完成了“由形入神、以形傳神”的藝術境界。 體現了“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的藝術特點。

開創了一條民族器樂發展的藝術之路。 也為二胡演奏打上了中國傳統審美的深深烙印。 傳統文化之精髓唯“蔣派”二胡藝術所能代表。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是一個文化繁榮興盛的時代, 是近五百年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和民族(廣義)音樂文化的春天。 我們更應該看到堅持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蔣風之二胡藝術傳承”的微信公眾號經過長期的籌備終於和大家見面。 這是一個二胡藝術推廣和交流的平臺, 通過一首首精緻典雅的樂曲, 把蔣風之先生的二胡藝術人生, 也是百年二胡的發展歷史展現給熱愛二胡藝術的人士。 從而為弘揚傳統音樂文化, 為傳承“蔣派”二胡演奏藝術,為二胡事業的更大發展盡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李政華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

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樂隊指揮。現擔任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首席,國家一級演奏員。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理論家,“蔣派“二胡藝術第二代傳人蔣青教授。

為傳承“蔣派”二胡演奏藝術,為二胡事業的更大發展盡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李政華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

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樂隊指揮。現擔任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首席,國家一級演奏員。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理論家,“蔣派“二胡藝術第二代傳人蔣青教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