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驚爆:一銀行交易員炒加元看走眼,一夜巨虧2.4億元!

日前, 據臺灣地區媒體《鏡週刊》爆料, 上市公司中華開發金控旗下子公司——凱基銀行驚爆外匯交易內部風控漏洞, 一名外匯交易員以12.6億美元(約351億新臺幣)操作加元兌美元,

一夜導致810萬美元(約2.4億新臺幣)虧損。 此事震驚臺灣地區金融界, 引發金融機構內控意識討論。

近十年來, 全球金融機構交易員因炒匯、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工具巨虧的案例眾多, 一個致命的疏忽或一次任性的操作, 都可能導致上億美金的損失, 而這些交易員也通常被業內稱為“魔鬼交易員”。

據瞭解, 凱基銀行有名外匯交易員與另一位元柯姓交易員用自有銀行交易帳戶, 操作了1200支(約12.6億美元)的加元, 豈料在今年2月和3月間, 由於美聯儲加息週期加快以及不利於加拿大的鋼鐵貿易戰爆發, 加元兌美元劇烈波動, 一路下跌。 由於這位元交易員交易方向錯誤, 最後造成810萬美金的損失。

這讓凱基銀行出現一年半以來首次單月虧損。

美元/加元2月以來走勢(日線圖)

這裡匯商傳媒(Forexpress)需要對交易單位“一支”進行簡單地解釋。 據匯商瞭解, 在中國臺灣地區, 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通常有最低交易金額限制, 例如以100萬美金為1個交易單位(俗稱一支),

200萬美金為兩支, 以此類推。

凱基銀行母公司開發金控發言人張立人指出, 公司在第一時間已與金融主管機關報告, 對風險控制的缺失也已經改善完成, 加上該交易員已經離職。 此次虧損的新臺幣2.4億元已帳列於損益表中, 對公司營運沒有重大影響, 且不影響客戶權益。

臺灣地區銀行局副局長王立群表示, 經過瞭解後, 證實凱基銀行確有因外匯交易虧損2.4億新臺幣事件, 事件發生在3月份, 而凱基銀行在發現當天就立刻依照規定, 向銀行局通報重大突發事件。

也有銀行高層私下透露, 該位元交易員其實很優秀也很認真, 但可能正因太過積極地想求表現, 才會導致判斷失誤。

據悉, 該事件的確是因為外匯交易室的交易員進行了超限交易,

但在該交易員交易後, 部分系統已在24小時內發現超限交易的現象, 因此緊急要求交易員進行平倉。

臺灣地區金融主管機構——金管會對此事表示, 除了系統出現漏洞外, 也是因為該交易員自我要求高, 過度追求表現, 卻看錯加元走勢,

犯下大錯。

銀行局副局長王立群稱, 通常銀行在外匯業務上, 會有交易授權額度, 且不同幣種還會有個別的主管在控管, 並且還有風險交易主管, 資訊系統也會有交易額度的設計, 這是一般銀行最起碼的規範。 這是否代表凱基銀行在內控上有疏失?銀行局表示, 要把相關事實都做進一步查清, 才能認定凱基銀是否內控有缺失。

這位元“闖禍”的交易員已有數年的外匯交易經驗, 過去的業績表現不錯, 為銀行賺了不少錢。 根據相關規定, 該交易員的交易限額僅在30支(3000萬美金), 但交易員卻發現系統的小漏洞, 進行了高達40倍即1200支的交易。

對此事, 凱基銀行預定本週四(4月26日)召開董事會, 針對內控缺失檢討究責, 並將討論處置失職人員。

開發金控發言人張立人指出,凱基銀行確實存在內控疏失,因此金管會如果處分將會尊重與接受。凱基銀行也展開責任檢討與人員處置討論,相關事件檢討與改善措施、人員處置等,都會提到凱基銀董事會。

據瞭解,由於此次事件,交易員本身與相關人員,不涉及惡意與傷害客戶權益的非法行為,因此凱基銀行內部評估,懲處人員層級應該不會追究到高層主管。不過,有內控缺失是事實,也不可能交易員離職後就沒人接受處分。

中華開發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開發金)是一家提供壽險、商業銀行、證券與創投及私募服務的大型綜合金融投資集團,旗下有中華開發資本、凱基銀行、凱基證券、中國人壽等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凱基證券是臺灣地區少數幾家獲得零售外匯保證金牌照的金融機構。

盤點過去20多年裡主要“流氓交易員”

1992年4月:印度多家銀行和經紀商被控非法串謀從銀行間證券市場上抽取13億美元資金,促使孟買證券交易所(BSE)的股票交易大幅增長。這樁醜聞中的主要被告Harshad Mehta在審判過程中死於監獄。

1995年2月:英國最古老的投資銀行之一霸菱銀行(Barings)倒閉,原因是該行駐新加坡的期貨交易員尼克-裡森(Nick Leeson)在衍生品交易中虧損了14億美元。裡森在新加坡入獄,霸菱銀行隨後被以1英鎊的價格出售給荷蘭國際集團(ING)。

1995年9月:日本大和銀行蒙受了11億美元損失,原因是該行美國高管井口俊英(Toshihide Iguchi)進行了未經授權的債券交易。井口俊英在1996年入獄。

1996年6月:日本住友商事在10年時間裡因未經授權的銅交易而蒙受了26億美元虧損,這種損失主要來自於首席交易員濱中泰男(Yasuo Hamanaka)。住友商事解雇了濱中泰男,他一度被稱為“5%先生”,原因是他領導下的交易團隊被認為控制著5%的全球銅交易。隨後濱中泰男入獄服刑8年。

1998年3月:投資銀行Kidder Peabody前債券交易員約瑟夫·傑特(Joseph Jett)被控捏造了3.5億美元的虛假利潤以隱瞞損失,而且沒有保留正確的記錄,這樁醜聞最終導致該行被出售。傑特在2007年9月份被判償還820萬美元的損失,並被罰款20萬美元。

2001年1月:現已不復存在的投資公司Griffin Trading Co前首席財務官斯科特·薩奇(Scott Szach)被控從一個公司銀行帳戶中挪用5.56多億美元,將其轉移到一個經紀交易帳戶中去,在該公司倒閉以前的18個月時間裡進行未經授權的交易。

2002年2月:愛爾蘭聯合銀行(Allied Irish Bank)稱,流氓交易員約翰·拉斯納克(John Rusnak)向其美國子公司Allfirst詐騙了6.91億美元。拉斯納克隨後承認其設計了一項計畫,使他在1997年到2001年之間獲得了85萬美元的薪水和獎金,因此被判刑7年半。

2006年3-4月:對沖基金Amaranth Advisors LLC蒙受了64億美元的虧損,這些虧損來自於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天然氣合約。隨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Amaranth Advisors及其前首席交易員布萊恩·亨特爾(Brian Hunter)發起指控,稱其試圖操縱天然氣期貨價格。

2006年7月: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前外匯期權交易員大衛·布倫(David Bullen)和文斯·費卡拉(Vince Ficarra)入獄,兩人在2004年曝出醜聞,令該行損失2.52億澳元(約合1.87億美元)。法庭判定兩人有罪,稱其進行了虛假交易來保護自己的獎金和隱瞞損失,他們與盧克·達菲(Luke Duffy)和吉安尼·格雷(Gianni Gray)等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其他前交易員均入獄服刑。

2009年2月:美林駐倫敦的前資深交易員亞曆克西斯·斯藤托斯(Alexis Stenfors)被暫時禁止從事交易活動,這一禁令的時間期限為至少5年,原因是他故意過高估值其交易頭寸以隱瞞虧損,從而迫使美林進行了4.56億美元的減記。

2009年5月:摩根士丹利(MS)前交易員大衛·雷德蒙(David Redmon)被禁止從事交易活動,原因是他建立了一個龐大而未經批准的原油期貨頭寸,並隱瞞了這樁交易。

2009年6月:原油經紀公司PVM Oil Futures駐倫敦的交易員史蒂夫·珀金斯(Steve Perkins)進行了一系列未經授權的交易,導致該公司蒙受了將近1000萬美元損失,而且這些交易被認為是導致全球原油價格上漲的主因。隨後,珀金斯被禁止從事交易活動。

2010年4月:美國期貨與期權經紀商MF Global職員埃文·杜利(Evan Dooley)被控欺詐及其他罪名,他在2008年2月份對小麥期貨合約進行的投機活動給該公司帶來了1.41億美元虧損。這一事件在2009年12月份曝光,當時美國監管機構以管理鬆弛為由對MF Global處以1000萬美元的罰款。

2010年10月:法國興業銀行(GLE)前交易員傑羅米·科維爾(Jerome Kerviel)被巴黎一家法庭判刑三年,原因是其與一樁交易醜聞有關。與此同時,他還被責令向法國興業銀行歸還49億歐元(約合67億美元)。科維爾現年33歲,他的罪名包括違反信託、電腦濫用和偽造等,這些罪名均告成立。

2011年9月:瑞士銀行(UBS)稱,該行已經發現旗下投行部門一名交易員未經授權的交易給其帶來了大約20億美元的損失。

2014年6月:國際非政府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發表聲明,承認該組織一位元員工在國際外匯市場上買賣歐元,導致380萬歐元(約合515萬美元)虧損。

相關文章:

十大“魔鬼交易員”都幹了些啥?出獄後“污點竟變賣點”炒匯巨虧155億港元,看中信泰富如何輸的一敗塗地!綠色和平組織炒匯巨虧380萬歐元天才交易員和魔鬼交易員大比拼損失4.56億美元是什麼滋味?“魔鬼交易員”自白10大魔鬼交易員的“經典”之作,看後明白了許多

開發金控發言人張立人指出,凱基銀行確實存在內控疏失,因此金管會如果處分將會尊重與接受。凱基銀行也展開責任檢討與人員處置討論,相關事件檢討與改善措施、人員處置等,都會提到凱基銀董事會。

據瞭解,由於此次事件,交易員本身與相關人員,不涉及惡意與傷害客戶權益的非法行為,因此凱基銀行內部評估,懲處人員層級應該不會追究到高層主管。不過,有內控缺失是事實,也不可能交易員離職後就沒人接受處分。

中華開發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開發金)是一家提供壽險、商業銀行、證券與創投及私募服務的大型綜合金融投資集團,旗下有中華開發資本、凱基銀行、凱基證券、中國人壽等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凱基證券是臺灣地區少數幾家獲得零售外匯保證金牌照的金融機構。

盤點過去20多年裡主要“流氓交易員”

1992年4月:印度多家銀行和經紀商被控非法串謀從銀行間證券市場上抽取13億美元資金,促使孟買證券交易所(BSE)的股票交易大幅增長。這樁醜聞中的主要被告Harshad Mehta在審判過程中死於監獄。

1995年2月:英國最古老的投資銀行之一霸菱銀行(Barings)倒閉,原因是該行駐新加坡的期貨交易員尼克-裡森(Nick Leeson)在衍生品交易中虧損了14億美元。裡森在新加坡入獄,霸菱銀行隨後被以1英鎊的價格出售給荷蘭國際集團(ING)。

1995年9月:日本大和銀行蒙受了11億美元損失,原因是該行美國高管井口俊英(Toshihide Iguchi)進行了未經授權的債券交易。井口俊英在1996年入獄。

1996年6月:日本住友商事在10年時間裡因未經授權的銅交易而蒙受了26億美元虧損,這種損失主要來自於首席交易員濱中泰男(Yasuo Hamanaka)。住友商事解雇了濱中泰男,他一度被稱為“5%先生”,原因是他領導下的交易團隊被認為控制著5%的全球銅交易。隨後濱中泰男入獄服刑8年。

1998年3月:投資銀行Kidder Peabody前債券交易員約瑟夫·傑特(Joseph Jett)被控捏造了3.5億美元的虛假利潤以隱瞞損失,而且沒有保留正確的記錄,這樁醜聞最終導致該行被出售。傑特在2007年9月份被判償還820萬美元的損失,並被罰款20萬美元。

2001年1月:現已不復存在的投資公司Griffin Trading Co前首席財務官斯科特·薩奇(Scott Szach)被控從一個公司銀行帳戶中挪用5.56多億美元,將其轉移到一個經紀交易帳戶中去,在該公司倒閉以前的18個月時間裡進行未經授權的交易。

2002年2月:愛爾蘭聯合銀行(Allied Irish Bank)稱,流氓交易員約翰·拉斯納克(John Rusnak)向其美國子公司Allfirst詐騙了6.91億美元。拉斯納克隨後承認其設計了一項計畫,使他在1997年到2001年之間獲得了85萬美元的薪水和獎金,因此被判刑7年半。

2006年3-4月:對沖基金Amaranth Advisors LLC蒙受了64億美元的虧損,這些虧損來自於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天然氣合約。隨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Amaranth Advisors及其前首席交易員布萊恩·亨特爾(Brian Hunter)發起指控,稱其試圖操縱天然氣期貨價格。

2006年7月: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前外匯期權交易員大衛·布倫(David Bullen)和文斯·費卡拉(Vince Ficarra)入獄,兩人在2004年曝出醜聞,令該行損失2.52億澳元(約合1.87億美元)。法庭判定兩人有罪,稱其進行了虛假交易來保護自己的獎金和隱瞞損失,他們與盧克·達菲(Luke Duffy)和吉安尼·格雷(Gianni Gray)等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其他前交易員均入獄服刑。

2009年2月:美林駐倫敦的前資深交易員亞曆克西斯·斯藤托斯(Alexis Stenfors)被暫時禁止從事交易活動,這一禁令的時間期限為至少5年,原因是他故意過高估值其交易頭寸以隱瞞虧損,從而迫使美林進行了4.56億美元的減記。

2009年5月:摩根士丹利(MS)前交易員大衛·雷德蒙(David Redmon)被禁止從事交易活動,原因是他建立了一個龐大而未經批准的原油期貨頭寸,並隱瞞了這樁交易。

2009年6月:原油經紀公司PVM Oil Futures駐倫敦的交易員史蒂夫·珀金斯(Steve Perkins)進行了一系列未經授權的交易,導致該公司蒙受了將近1000萬美元損失,而且這些交易被認為是導致全球原油價格上漲的主因。隨後,珀金斯被禁止從事交易活動。

2010年4月:美國期貨與期權經紀商MF Global職員埃文·杜利(Evan Dooley)被控欺詐及其他罪名,他在2008年2月份對小麥期貨合約進行的投機活動給該公司帶來了1.41億美元虧損。這一事件在2009年12月份曝光,當時美國監管機構以管理鬆弛為由對MF Global處以1000萬美元的罰款。

2010年10月:法國興業銀行(GLE)前交易員傑羅米·科維爾(Jerome Kerviel)被巴黎一家法庭判刑三年,原因是其與一樁交易醜聞有關。與此同時,他還被責令向法國興業銀行歸還49億歐元(約合67億美元)。科維爾現年33歲,他的罪名包括違反信託、電腦濫用和偽造等,這些罪名均告成立。

2011年9月:瑞士銀行(UBS)稱,該行已經發現旗下投行部門一名交易員未經授權的交易給其帶來了大約20億美元的損失。

2014年6月:國際非政府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發表聲明,承認該組織一位元員工在國際外匯市場上買賣歐元,導致380萬歐元(約合515萬美元)虧損。

相關文章:

十大“魔鬼交易員”都幹了些啥?出獄後“污點竟變賣點”炒匯巨虧155億港元,看中信泰富如何輸的一敗塗地!綠色和平組織炒匯巨虧380萬歐元天才交易員和魔鬼交易員大比拼損失4.56億美元是什麼滋味?“魔鬼交易員”自白10大魔鬼交易員的“經典”之作,看後明白了許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