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吳冠中作品:“抽象美”與“寫意美”的完美平衡

藝術大師吳冠中畢生追尋藝術真諦, 琢磨於油彩與彩墨繪畫之間, 作品完美融合對西方現代油畫以及東方傳統水墨獨到的觀點與詮釋。 他多次提出關於美的形式, 認為創作應從生活源頭尋找靈感;而一件好畫的標準, 就是從中可以體現出“真、善、美”。 他的作品多以熟識的人文風景為主題, 在畫中納含萬物, 草木、老松、靈石、古木、川流以及山息;用畫紙包容顏彩, 顏彩包受畫筆, 畫筆傳受手腕, 手腕受自心法……吳冠中以“西畫中用、中畫西取”的方式, 在二者間擷取各自的優點。

佳士得將於本年度的香港春拍期間,

于“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再度推出精心策劃的吳冠中專題, 呈獻7件來自這位中國藝術大師融合了東方水墨底蘊與西方油彩精髓的藝術傑作。

拍品編號15 吳冠中 (中國, 1919-2010) 《灕江之濱(一)》 油彩 木板

59 x 41 cm. 1977年作 估價:港元 12,000,000 - 20,000,000

《灕江之濱(一)》作於1977年春,

構圖簡練清新而意境深遠, 上半為山、下半為水, 中間則有林木、房屋、人跡, 在大山大水中巧妙牽起生活與土地的緊密連結。 主山峰於畫面中央蘶然聳起, 峰林往後方綿延, 形勢雄偉險峻, 油彩堆疊之筆觸反映山石粗獷質感, 蘊藏折服人心的自然能量。 前景中, 靜謐江水在山影下散發著溫暖潮濕的氣息, 往中心點曲折隱入茂密叢林, 並流經行人、屋舍, 視覺觀點的轉換隱喻了時間之流淌。 此半部以疏緩筆調描寫, 深淺交迭的綠色調如暈染效果般透明朦朧。 桂林最著名的景觀之一盡納畫幅, 在吳冠中無懈可擊的佈局、精彩筆法及層次豐富的用色之中, 令觀者感到身臨其境。

拍品編號17吳冠中 (中國, 1919-2010) 《灕江新篁》 油彩 畫布

90 x 100 cm. 1994年作 估價:港元 18,000,000 - 28,000,000

“我想我可以從故鄉的風光入手, 於此我有較大的空間, 感情的、思維的及形式的空間。 我堅定了從江南故鄉的小橋步入自己未知的造型世界。 ”

早於70年代中期, 吳冠中便開始了水墨風景現代化的探索。 學生時期, 他曾大量臨摹中國名家作品,

尤其對石濤推崇備至, 在他看來, 石濤主張“借古以開今”、“筆墨當隨時代”的理論無疑是中國繪畫史上最先進的思想;而後在巴黎期間, 吳冠中也領悟了如奧古斯特·馬克(August Macke)等表現主義精髓。 90年代時, 吳冠中已融會具象與抽象的語言, 代表著藝術風格的成熟。 吳冠中曾說:“我一輩子斷斷續續總在畫江南。 ”

拍品編號21 吳冠中 (中國, 1919-2010) 《江南村鎮》 油彩 畫布

73 x 61 cm. 1985年作 估價:港元 12,000,000 - 22,000,000

拍品編號20 吳冠中 (中國, 1919-2010) 《盆景海》水墨 設色 紙本

97 x 180 cm. 1986年作 估價:港元 10,000,000 - 20,000,000

事實上, 江南不僅是他的故鄉, 也是其靈感的繆斯。 西方自19世紀以來, 創作母題轉向城市生活, 旅歐期間,吳冠中深受西方藝術觀念影響,轉而將目光投向自身鄉土中的常民景物。

拍品編號18 吳冠中 (中國,1919-2010) 《濱江城市富陽(江南小鎮)》 油彩 畫布

38 x 44.5 cm. 1991年作 估價:港元 5,800,000 - 8,800,000

上圖中的《濱江城市富陽(江南小鎮)》令人聯想起《清明上河圖》中櫛比鱗次的房舍,填補了中國傳統繪畫對庶民城市關懷的空白。而江南秀麗的風光與色調不僅成為吳冠中藝術道路的起步,更促成他開創全新的表現方式——“油彩演繹水墨”,不僅能使作品保留空靈流暢的風韻,又能呈現濃郁豐富的色彩。他曾用“水陸兼程”來形容水墨與油畫的創作之路:“小道與小河,並行著通向遠方,感到油畫山窮時換用水墨,然而水墨又有面臨水盡時,便回頭再爬油彩之坡。”因此吳冠中經常以交替的形式不斷創作同樣的江南景色,使水墨與油畫彼此對話、滲透影響。

拍品編號19 吳冠中 (中國,1919-2010) 《牆上秋色》 油彩 木板

30 x 55 cm. 1991 年作 估價:港元 4,500,000 - 6,500,000

隨著吳冠中在1990年代創作能量的自由與解放,他於1996年創作的《嘈嘈皆鄉音》(下圖)總結了過去的構圖與技法,提煉純粹的造型元素,將“形式美”發揮到淋漓盡致。吳冠中曾說:“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此時的他喜愛以更加誇張、簡練的方式表現造型元素,刺激視覺感受。《嘈嘈皆鄉音》在畫面中心鋪陳了無邊無際的大量鵝群,自三角構圖的頂點向下流泄猶如山棱線的柵欄線條。色彩則以吳氏獨有的銀灰為主調,配以歡快的白黃錯雜,與柳綠形成明顯對比,營造一幅“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水鄉景色。

拍品編號16 吳冠中 (中國,1919-2010) 《嘈嘈皆鄉音》 油彩 木板

46 x 61 cm. 1996年作 估價:港元 4,000,000 - 6,000,000

“在中國畫裡,線是優點,塊面和色彩是弱點,我便是這樣摸索其中的關係來的。”

吳冠中致力在兩種不同的文化基礎上的兩種繪畫媒材間,尋求溝通和轉譯,追求中國的意境與西方的視覺形象兩方面的結合。在折解與重組的過程中,表達了抽象與氣韻之美,既呈現了東方韻味的畫面,也同時探索景物所蘊含的形式美感,成為將西方造型藝術的“抽象美”轉換為東方傳統的“寫意美”的完美實踐。

旅歐期間,吳冠中深受西方藝術觀念影響,轉而將目光投向自身鄉土中的常民景物。

拍品編號18 吳冠中 (中國,1919-2010) 《濱江城市富陽(江南小鎮)》 油彩 畫布

38 x 44.5 cm. 1991年作 估價:港元 5,800,000 - 8,800,000

上圖中的《濱江城市富陽(江南小鎮)》令人聯想起《清明上河圖》中櫛比鱗次的房舍,填補了中國傳統繪畫對庶民城市關懷的空白。而江南秀麗的風光與色調不僅成為吳冠中藝術道路的起步,更促成他開創全新的表現方式——“油彩演繹水墨”,不僅能使作品保留空靈流暢的風韻,又能呈現濃郁豐富的色彩。他曾用“水陸兼程”來形容水墨與油畫的創作之路:“小道與小河,並行著通向遠方,感到油畫山窮時換用水墨,然而水墨又有面臨水盡時,便回頭再爬油彩之坡。”因此吳冠中經常以交替的形式不斷創作同樣的江南景色,使水墨與油畫彼此對話、滲透影響。

拍品編號19 吳冠中 (中國,1919-2010) 《牆上秋色》 油彩 木板

30 x 55 cm. 1991 年作 估價:港元 4,500,000 - 6,500,000

隨著吳冠中在1990年代創作能量的自由與解放,他於1996年創作的《嘈嘈皆鄉音》(下圖)總結了過去的構圖與技法,提煉純粹的造型元素,將“形式美”發揮到淋漓盡致。吳冠中曾說:“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此時的他喜愛以更加誇張、簡練的方式表現造型元素,刺激視覺感受。《嘈嘈皆鄉音》在畫面中心鋪陳了無邊無際的大量鵝群,自三角構圖的頂點向下流泄猶如山棱線的柵欄線條。色彩則以吳氏獨有的銀灰為主調,配以歡快的白黃錯雜,與柳綠形成明顯對比,營造一幅“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水鄉景色。

拍品編號16 吳冠中 (中國,1919-2010) 《嘈嘈皆鄉音》 油彩 木板

46 x 61 cm. 1996年作 估價:港元 4,000,000 - 6,000,000

“在中國畫裡,線是優點,塊面和色彩是弱點,我便是這樣摸索其中的關係來的。”

吳冠中致力在兩種不同的文化基礎上的兩種繪畫媒材間,尋求溝通和轉譯,追求中國的意境與西方的視覺形象兩方面的結合。在折解與重組的過程中,表達了抽象與氣韻之美,既呈現了東方韻味的畫面,也同時探索景物所蘊含的形式美感,成為將西方造型藝術的“抽象美”轉換為東方傳統的“寫意美”的完美實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