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豬八戒的一句玩笑話,戳到中國人的痛處,虧了慈禧才擺平

《西遊記》第三十二回:“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在一回中, 唐僧師徒剛到平頂山, 就有一個樵夫, 告訴孫悟空要小心提防, 說是前面有妖怪專門在此等候唐三藏, 手裡拿著他們師徒的圖像, 類似於通緝令, 妖怪是志在必得, 一定要吃到唐僧。

孫悟空一是為了打探妖精虛實, 二是想捉弄下豬八戒, 就哭天抹淚得回來了, 唬得唐三藏六神無主, 為了安慰孫悟空的情緒, 唐僧答應讓豬八戒去前面探路, 問清楚山中究竟有多少妖怪。 豬八戒一路心懷不滿, 嘟嘟囔囔一個人去了, 而這個時候, 銀角大王正帶著一群小妖,

在山攔截路, 盤查過往和尚, 找取經的唐僧師徒。

豬八戒猛不丁撞見了妖精, 為了蒙混逃脫, 他騙攔路的妖精說, 自己不是取經的和尚, 就是個趕路的和尚, 就在快蒙混過去時, 有個記性好的妖精看了一眼豬八戒, 就認出來跟畫像上的豬八戒容貌一樣了。

豬八戒也大吃一驚, 看到自己畫像上的樣子, 脫口而出:“怪道這些時沒精神哩!原來是他把我的影神傳將來也!”

這本該是一句讓讀者忍俊不禁的話, 豬八戒看到畫像上的影像, 誤以為自己近來精神不好, 是這個妖怪畫了自己的影像, 相當於攝了自己的魂魄, 如此的“呆言呆語”, 的確很符合豬八戒的人物設定。 但是, 身為現代的中國人, 卻可能從中讀出“五味雜陳”的感覺, 為什麼呢?

《西遊記》成書在明朝, 吳承恩寫這句話的時候, 用的是戲諧的筆法, 估計只有呆人, 笨人, 傻人, 才會認為影像上的自己跟真實的自己有什麼魂魄關聯。 但在明朝人看來很可笑的言論, 卻在清朝末期, 西洋照相機被帶入中國時, 那些初次見到照相機的中國人, 反應卻和《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差不多, 而且更為“愚昧可笑”。

1868年, 英國人湯姆遜打算在中國做一次長途旅行, 並且要用照相機記錄下他所見的“中國風情”, 但是, 當時的人們對於這種比畫師的畫像還要畢肖的“西洋畫器”時, 恐慌的中國人給照相機起了個名字,

叫“攝魂器”, 更是把湯姆遜當成“牛頭馬面”一樣的“催命鬼”, 湯姆遜的回憶錄中記載, 有很多次的正常拍攝, 都會引來周圍大量的中國人對他進行險些要命的“遠端打擊”。

因為懼怕, 中國人不敢近前搶奪他手裡的“魂器”, 只是站在遠處,

用石塊等東西拋砸湯姆遜, 這讓湯姆遜在中國的旅行, 成了探險一般險象環生。 直到後來慈禧太火接觸到“照相機”, 並且非常喜愛, 中國人才從上至下慢慢接受了這一新奇的事物。

以至於到了民國, 照一張相已經是一件追尋潮流的“上等事情”。 這個時候, 誰再見了照相機, 驚呼這個東西會攝魂, 那就會被當做“豬八戒”一樣, 讓人恥笑。 如果中國不是長達幾百年的“閉關鎖國”, 從而錯過了工業革命和科學啟蒙, 那一百年前“豬八戒式的愚蠢”, 也許可以得到避免, 勿要自滿自大, 一個國家, 一個人, 都要引以為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