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袁建華:在機械製造的清苦誘惑間自我和解

袁建華。

作為岷江集團總裁、四川宜賓江源化工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袁建華渴望在製造業和化工業市場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中,

岷江集團能夠經歷風雨, 三十年、五十年、百年不倒。

1984年, 宜賓岷江機械廠創建發展, 完成原始資本積累, 2005年, 由岷江機械、江源化機、其江機電及岷江塑膠公司聯合組建成立宜賓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面臨的每一次跨域、每一次困境, 袁建華都參與其中。 命運使然也好, 熱愛使然也好, 袁建華並不否認對於機械製造的迷戀。

“在房地產行業發展最好的一段時期, 我們有機會進入, 但是放棄了, 總覺得既然已經在做機械製造, 就要用盡全部的精力。 機械製造是有誘惑、有魔力的。 ”前者也許更光明, 後者卻更貼近內心。

在機械製造的“清苦”與“誘惑”間, 袁建華進行了一場與自己的和解。

三十餘年的自我追尋

上世紀80年代初,

高中還未畢業, 一心想考大學的袁建華在父親袁其江“讀書不如學技術”的勸說下輟學, 進入宜賓本地的機械廠當學徒。

“白天上班, 晚上學習。 不會畫圖就學畫圖, 不會設計就學設計......”從最初的不甘願到最後愛上機械製造行業, 袁建華說, 只要進入了這個行業, 用心鑽研, 很難不“陷進去”。

作為岷江集團創始人之一, 1984年10月初, 袁建華等八人在袁其江的帶領下自籌0.5萬元, 同時向銀行貸款3萬元起家, 在上江北馬路邊一個140多平方米的平房內成立了宜賓岷江機械廠, 修修補補、敲敲打打, 開始了以“磚窯”“釀酒”設備為主的機械製造。

1985年, 公司還清了銀行貸款, 之後, 貸款8萬元、24萬元、50萬元、120萬元......“像滾雪球一樣, 不斷地貸, 不斷地還。 ”袁建華向記者介紹道,

1995年, 企業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 實施了第一次發展搬遷;1996年企業改制為岷江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1998年, 出資組建其江機電安裝公司;2001年, 為了使壓力容器生產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公司組建了四川宜賓江源化工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 同年, 出資組建了岷江塑膠製品公司;2004年, 公司搬遷到了如今的象鼻工業園區, 進入了跨域式發展, 產品重點也從當初的製造酒類機械轉移到了重型化工機械、壓力容器設備的研發製造。

創業30餘年, 與岷江集團同一時期發展起來的機械製造類的企業和公司很多都已經倒下, 轉入其他領域。 對於袁建華而言, 儘管難以接受, 但市場在變, 有得必有失。

“在房地產行業發展最好的一段時期,

我們有機會進入, 但是放棄了, 總覺得既然已經在做機械製造, 就要用盡全部的精力。 機械製造是有誘惑、有魔力的。 ”在袁建華的價值觀中, 工業是萬業之母, 尤其是機械製造等傳統工業產業更需要有人能夠堅持做下去, 在全國、全世界做出成績。

袁建華說, 機械製造是一個“清苦”的行業, 要想有所收穫就必須長期堅持, 只有這樣, 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而這也是他從業30餘年來恪守的原則以及對自我的追尋。

堅持不懈的創新“智造”

“進入一個行業, 抓住某個領域的一項產品去研發往往需要你幾年, 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鑽進去, 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幹了三十多年, 公司不斷摸索、調研, 抓住產品和機遇, 取得了一些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

並創建了自己的品牌。 ”袁建華說, 品牌的背後, 是堅持不懈的創新、是不斷加大的“智造”力度。

作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 在PVC化工行業的核心設備“內夾套聚合反應釜”系列, 就是江源化機十多年堅持努力鑽研的成果。 “該產品目前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了60%, 並已經出口到了(臺灣)、日本、孟加拉、士庫曼斯坦。 ”袁建華說, 江源化機也在此基礎上, 不斷研究創新。

“目前而言, 江源化機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唯一的一家能夠設計製造合格‘內夾套聚合釜’產品的公司。 ”袁建華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道, 今年3月28日, 江源化機將歷時一年製造的2台內夾套聚合釜從宜賓港成功發往日本, 再次引起行業關注。正是該產品的技術突破,2018年,訂單紛至遝來,截止上半年的訂單就達到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0%。

正如袁建華所言,看准市場,決策對了、產品對了,企業就能一直生存下去。

“目前我們現有的聚合釜生產線已經不能滿足眾多用戶提出的交貨期,不敢再接單了。”袁建華說,如何在保證已有訂單交貨期的同時,繼續做好產品的創新升級,製造出更好的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這將是江源化機現目前要思考並且解決的問題。

和工作人員巡視車間的袁建華。

風雨商海中的責任初心

“過去兩年是岷江集團建廠以來最艱難的兩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袁建華說起了岷江集團在風雨商海中的波浪起伏。

袁建華介紹道,過去兩年,受製造業和化工業市場整體下滑的影響,公司一大批正在執行的訂單被取消,墊付的資金被無限期的擱置,貨款成了死帳、呆帳收不回來,部分員工流失,同時銀行貸款利息、稅收、員工工資卻有增無減。

“不管怎樣,我們要保存企業生命力,維穩止滑。”面對重重困難,企業走上了自救求生存、謀發展的道路。

創新智造、調整機構設置,優化管理、工藝流程,抓國內市場、開闢國際市場......袁建華與股東、員工一道共同為了企業的生存做著最大的努力。

努力得到了回報。去年年底,江源化機成功進軍國際市場,承接了日本三菱株式會社和日本神鋼的項目,同時乘著軍民融合這股東風拿下軍工二級保密資質,拓展了軍品市場......江源化機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有人把企業比喻為自己的兒子或者是兄弟,我覺得都不為過。因為你只有用心把它當成自己的親人去陪護,它才會成長、壯大。”袁建華始終認為,一個好的公司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商海中不迷失,是因為在商海縱橫搏擊中不忘初心與責任。

何為責任與初心?袁建華介紹道,第一,要讓自己的員工和股東吃得起飯,有一個較好的收入、待遇,在公司打拼覺得有“奔頭”。第二,要解決更多的人口就業,讓更多的家庭過上小康生活,維護一方安定和諧,為政府分憂解難。第三,要盡最大的努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國家要強大,機械製造業必須先強大起來!我們企業規模雖小,但也承擔著同行業產品的不斷創新、替代進口、出口創匯、為國爭光的責任。”袁建華說,自己深愛著這一行業,也期待下一代要傳承好,為機械製造業的發展開拓出新的天地。

宜賓日報記者 羅友莉 文/圖

再次引起行業關注。正是該產品的技術突破,2018年,訂單紛至遝來,截止上半年的訂單就達到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0%。

正如袁建華所言,看准市場,決策對了、產品對了,企業就能一直生存下去。

“目前我們現有的聚合釜生產線已經不能滿足眾多用戶提出的交貨期,不敢再接單了。”袁建華說,如何在保證已有訂單交貨期的同時,繼續做好產品的創新升級,製造出更好的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這將是江源化機現目前要思考並且解決的問題。

和工作人員巡視車間的袁建華。

風雨商海中的責任初心

“過去兩年是岷江集團建廠以來最艱難的兩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袁建華說起了岷江集團在風雨商海中的波浪起伏。

袁建華介紹道,過去兩年,受製造業和化工業市場整體下滑的影響,公司一大批正在執行的訂單被取消,墊付的資金被無限期的擱置,貨款成了死帳、呆帳收不回來,部分員工流失,同時銀行貸款利息、稅收、員工工資卻有增無減。

“不管怎樣,我們要保存企業生命力,維穩止滑。”面對重重困難,企業走上了自救求生存、謀發展的道路。

創新智造、調整機構設置,優化管理、工藝流程,抓國內市場、開闢國際市場......袁建華與股東、員工一道共同為了企業的生存做著最大的努力。

努力得到了回報。去年年底,江源化機成功進軍國際市場,承接了日本三菱株式會社和日本神鋼的項目,同時乘著軍民融合這股東風拿下軍工二級保密資質,拓展了軍品市場......江源化機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有人把企業比喻為自己的兒子或者是兄弟,我覺得都不為過。因為你只有用心把它當成自己的親人去陪護,它才會成長、壯大。”袁建華始終認為,一個好的公司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商海中不迷失,是因為在商海縱橫搏擊中不忘初心與責任。

何為責任與初心?袁建華介紹道,第一,要讓自己的員工和股東吃得起飯,有一個較好的收入、待遇,在公司打拼覺得有“奔頭”。第二,要解決更多的人口就業,讓更多的家庭過上小康生活,維護一方安定和諧,為政府分憂解難。第三,要盡最大的努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國家要強大,機械製造業必須先強大起來!我們企業規模雖小,但也承擔著同行業產品的不斷創新、替代進口、出口創匯、為國爭光的責任。”袁建華說,自己深愛著這一行業,也期待下一代要傳承好,為機械製造業的發展開拓出新的天地。

宜賓日報記者 羅友莉 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